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一种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丙肝药物维帕他韦中间体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酮衍生物,即9‑溴‑3‑(2‑溴乙酰基)‑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V)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以7‑((2‑溴‑5‑氯苯基)氧代)‑3,4‑二氢萘酚‑1(2H)‑酮为原料,在配体及碱的作用下,偶联关环合成3‑氯‑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再用氰化钠对氯进行取代形成的氰化物在碱作用下形成有机酸,有机酸通过甲基锂试剂,得到3‑乙酰基‑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再通过二步溴代反应,得到该抗丙肝药物维帕他韦中间体,本发明提供了一个抗丙肝药物维帕他韦中间体全新的合成路线;反应步骤容易控制,能够实现稳定的工业化生产制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9161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楚凯药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31807.5

  • 申请日2016-04-14

  • 分类号C07D311/78(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53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冯子玲

  • 地址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开发区长安路2358号科技创业园14号楼2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42:5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17

    授权

    授权

  • 2017-07-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311/78 申请日:201604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7-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丙肝药物的合成领域,具体为一种抗丙肝药物维帕他韦中间体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酮衍生物,即9-溴-3-(2-溴乙酰基)-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V)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吉利德公司公布了其抗丙肝的新药维帕他韦(GS5816)联用索非布韦治疗代偿失调性肝硬化患者的HCV感染的临床三期结果。研究表明,索非布韦–维帕他韦连用治疗可以达到很高治疗病毒效果,有专家评论道:“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索非布韦–维帕他韦,开启了丙肝治疗的新纪元”。

9-溴-3-(2-溴乙酰基)-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是合成维帕他韦(GS5816)的关键中间体。

目前已报道的制备9-溴-3-(2-溴乙酰基)-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V)的方法主要有:

方法一:WO2014100500A1。专利中作者在新戊酸钯催化下,通过配体三(4-氟苯基)磷化氢作用,偶联关环形成3-氯-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之后在醋 酸钯催化下,Sphos配体作用下,用乙烯三氟硼酸钾在氯的位置取代形成烯键,在烯键位置通过NBS上溴,并用二氧化锰氧化成羰基,最后用三溴化吡啶在另一酮的a位置上溴得到9-溴-3-(2-溴乙酰基)-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该方法两次用到价格较为昂贵的钯催化剂,同时两次所用配体价格也不菲。同时,此两步反应收率均不高,不适合放大工业化生产。

方法二:专利WO2013075029A1。专利中作者同样在新戊酸钯催化下,通过配体三(4-氟苯基)磷化氢作用,偶联关环形成3-氯-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之后,在双(乙腈)氯化钯(II)催化,配体2-二环己基磷-2,4,6-三异丙基联苯作用下,运用三甲基乙炔基硅与底物中的氯的位置形成三甲基乙炔基硅。

为了解决工业化生产成本低,又避开专利保护。我们对化合物的合成步骤进一步的研究,找到一个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路线,为国内外仿制药企业提供一个全新的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丙肝药物中间体9-溴-3-(2-溴乙酰基)-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V)的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抗丙肝药物维帕他韦中间 体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7-((2-溴-5-氯苯基)氧代)-3,4-二氢萘酚-1(2H)-酮在配体新铜试剂作用下偶联关环得到中间体I;优选的,反应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反应温度为80-120℃,反应时间为3-5小时;

步骤2):中间体I运用氰化钠取代得到氰基化合物II;优选的,反应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DMF、DMSO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反应温度为70-210℃,反应时间为10-20小时;

步骤3):氰基化合物II在碱的作用下,形成有机酸化合物III;优选的反应溶剂为乙二醇、正丁醇、二甘醇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反应温度为100-200℃,反应时间为30-50小时;

步骤4):有机酸化合物III用在氰化亚铜,甲基锂试剂作用下,羧基形成乙酰基化合物3-乙酰基-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IV;优选的,反应溶剂为乙醚、甲叔醚、石油醚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反应温度为-10-10℃,反应时间为5-15小时;

步骤5):乙酰基化合物IV通过系列溴代反应,得到所需中间体9-溴-3-(2-溴乙酰基)-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V。

本发明以7-((2-溴-5-氯苯基)氧代)-3,4-二氢萘酚-1(2H)-酮为原料,在配体及碱的作用下,偶联关环合成3-氯-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再用氰化钠对氯进行取代形成的氰化物在碱作用下形成有机酸;该有机酸通过甲基锂试剂,得到中间体3-乙酰基-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该中间体通过二步溴代反应,得到抗丙肝药物维帕他韦中间体9-溴-3-(2-溴乙酰基)-10,11-二氢-5H-苯并[d]萘并[2,3-b]吡喃-8(9H)-酮。本发明为抗丙肝药物中间体提供一个全新的合成路线;反应步骤容易控制,能够实现稳定的工业化生产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1)、取7-((2-溴-5-氯苯基)氧代)-3,4-二氢萘酚-1(2H)-酮91.4mg溶于4mL苯中,依次加入配体新铜试剂21mg和叔丁醇钾70mg,封管100℃反应,TLC监测反应至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后,提纯得到中间体I。

1H>3)δ7.63(m,2H),7.54(s,1H),7.35(m,1H),7.16(m,1H),5.05(s,2H),2.96(t,2H),2.65(t,2H),2.15(m,2H);

(2)、将步骤(1)得到的中间体I 3.36g和氰化钠2.1g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15mL中,加热回流14小时,得到黑色反应液,该反应液冷却至85℃后,加入盐酸2.5mL,三氯化铁溶液7.5mL(0.53g/mL),保持温度在75-80℃下搅拌1.5小时后,冷却至室温,用甲苯萃取,有机相用5M盐酸洗涤,干燥纯化得到中间体II。

1H>3)δ8.01(m,2H),7.79(m,1H),7.55(s,1H),7.34(m,1H),5.08(s,2H),2.99(t,2H),2.66(t,2H),2.19(m,2H);

(3)将步骤(2)得到的中间体II 1.9g及氢氧化钾18g溶于乙二醇中,加热至150-155℃,反应至氨气不在产生(大约40小时),冷却至室温,缓慢加入浓盐酸40mL,此时黄色沉淀形成,抽滤并用水洗,粗品纯化得到中间体III。

1H>3)δ12.05(s,1H),8.12(m,2H),8.03(m,1H),7.80(m,1H),7.56(s,1H),5.11(s,2H),2.80(t,2H),2.76(t,2H),2.17(m,2H);

(4)、圆底烧瓶氮气保护下,加入氰化亚铜0.134g,乙醚2.5ml。温度降至0℃后,搅拌下加入1.6M的甲基锂的乙醚溶液1.88mL。反应液在0℃下搅拌5分钟后,以1mL/min中的速度加入中间体III 88mg的乙醚(1.5mL)溶液,反应液升至室温并搅拌1小时,并在室温下反应14小时。TLC跟踪反应进程直至反应完安全,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干燥,旋干溶剂并纯化得到中间体IV。

1H>3)δ8.00(m,1H),7.81(d,1H),7.77(s,1H),7.64(s,2H),5.16(s,2H),2.98(t,2H),2.67(m,2H),2.63(s,3H),2.15(m,2H)。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 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