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全封闭式全肺切除术后引流装置

一种全封闭式全肺切除术后引流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封闭式全肺切除术后引流装置,包括具有双引流通道的双腔引流管,双腔引流管的第一端放置在全肺切除术后的胸腔内,双腔引流管的双引流通道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引流瓶的引流口连接,一对引流瓶之间通过一气压调节通道连接,在气压调节通道内设置有移动阀芯,气压调节通道外设置有驱动移动阀芯在气压调节通道内移动的驱动装置;移动阀芯为内部嵌装有磁铁的密封活塞,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气压调节通道两端的一对电磁铁,当其中一端的电磁铁通电时,移动阀芯向该端方向移动。本发明克服了常规引流夹管后无法及时引流胸腔内渗血渗液的缺点,整个过程中胸腔内的容积恒定不变,压力也不会变,确保纵隔位置不偏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8230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肺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710165033.5

  • 发明设计人 崔江涛;

    申请日2017-03-20

  • 分类号A61M1/00;

  • 代理机构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家豪

  •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政民路50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34:2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3-1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M 1/00 专利号:ZL2017101650335 申请日:20170320 授权公告日:201903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3-19

    授权

    授权

  • 2017-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1/00 申请日:201703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6-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封闭式全肺切除术后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单侧或双侧胸腔内手术后(肺楔形、肺段、肺叶、纵膈肿物、食道等非全肺切除手术),为了使胸腔内血、气等渗出物自胸膜腔内排出,恢复胸膜腔的密闭性并重建胸膜腔的正常负压使肺复张,胸腔闭式引流是术后常见的处理方法。此外,此方法还便于术后及时观察到胸腔内引流液的速与量,判断有无术后活动性出血,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做出相关处置并确保引流通畅,便于掌握胸腔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胸腔闭式引流者,通常引流量<80ml/h,开始为血性,以后颜色逐渐变浅,为浅红色,不易凝。若出现以下情况,则诊为术后胸腔内活动性出血:①引流量大于200ml/h,持续3~5h,胸液颜色由淡转深或有血凝块者;②2h内引流管溢血大于500ml,且伴凝血块者;③引流量50~100ml/h,持续12~24h,总量大于2000ml。如诊断为活动性出血应及时二次剖胸止血挽救患者生命。但全肺切除术后的早期,患侧胸腔闭式引流管需要夹闭,目的是使左右两侧胸膜腔的压力基本相等,以防纵隔摆动。此时患侧胸腔为密闭状态,虽然避免了纵膈摆动而确保健侧肺的正常通气,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术后患侧胸腔内有动脉性出血),术后早期漏出的血液无法及时通过夹闭的引流管引流入引流瓶,若胸腔内已出血过多,医师常无法及时判断胸内情况而贻误处置,危及患者生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全封闭式全肺切除术后引流装置,既确保了全肺切除后胸腔的密闭状态避免纵膈摆动,又可以及时引流出胸腔内的渗血渗液便于观察胸腔内出血情况。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全封闭式全肺切除术后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双引流通道的双腔引流管,所述双腔引流管的第一端放置在全肺切除术后的胸腔内,所述双腔引流管的双引流通道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引流瓶的引流口连接,一对所述引流瓶之间通过一气压调节通道连接,在所述气压调节通道内设置有移动阀芯,所述气压调节通道外设置有驱动所述移动阀芯在所述气压调节通道内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移动阀芯为内部嵌装有磁铁的密封活塞,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气压调节通道两端的一对电磁铁,当其中一端的电磁铁通电时,所述移动阀芯向该端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双腔引流管的第一端呈螺旋盘管状结构,在所述双腔引流管的第一端侧部间隔设置有若干引流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双腔引流管的中部一侧还设置有第三接口。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引流瓶内设置有气压感应装置,所述气压感应装置与报警装置连接。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克服了常规闭式引流夹管后无法及时引流胸腔内渗血渗液的缺点,并确保了整个环路都是密闭状态;可以通过电磁引力使移动阀芯在通道内往返运动,进而改变一对引流瓶之间的气压差,使得胸腔内积血在一对引流瓶之间收集或流出,整个过程中电磁铁与移动阀芯是通过磁场控制,无需接触,保证气压调节通道内腔的密封性,使得胸腔内的容积恒定不变,压力也不会变,确保纵隔位置不偏移。另外通过设置有气压感应装置,可显示整个环路内的压力,若术后支气管残端漏气发生张力性气胸,整个环路内压力都会持续增高且不下降,此时可开启报警提示医生及时处置,例如通过第三接口外接普通胸腔闭式引流瓶;。再者,术后若纵隔位置不佳,可通过第三接口抽气或注入无菌空气,改变患侧胸腔容积,使纵隔位于理想位置,便于健侧肺通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全封闭式全肺切除术后引流装置,包括具有双引流通道110a、110b的双腔引流管100和一对引流瓶200a、200b。双腔引流管100的第一端放置在全肺切除术后的胸腔1内,用以吸引胸腔1内的血液。为了使得双腔引流管100能够更加全面的吸引血液,本实施例中的双腔引流管100的第一端呈螺旋盘管状结构100’,在双腔引流管100的第一端侧部间隔设置有若干引流孔(图中未示出),这样的结构便大大增加了双腔引流管100与血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引流效率。

双腔引流管100的双引流通道110a、110b的第二端分别与一对引流瓶200a、200b的引流口210a、210b连接。一对引流瓶200a、200b的顶部分别设置有通气口220a、220b,通气口220a、220b之间通过一气压调节通道300连接。在气压调节通道300内设置有移动阀芯310,气压调节通道300外设置有驱动移动阀芯310在气压调节通道300内移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气压调节通道300两端的一对电磁铁410a、410b,而移动阀芯310为内部嵌装有磁铁311的密封活塞312。磁铁311的两端分别为N极和S极,而靠近磁铁311的N极的一侧的电磁铁410a内端为S极,靠近磁铁311的S极的一侧的电磁铁410b内端为N极,当其中一端的电磁铁通电时,移动阀芯310向该端方向移动;当两端的电磁铁410a、410b交替通电时,移动阀芯310做往返运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克服了全肺切除术后常规闭式引流夹管后无法及时引流胸腔内渗血渗液的缺点,并确保了整个环路都是密闭状态,相当于引流管夹管状态。对电磁铁410a或电磁铁410b通电,移动阀芯310可左右滑动,若移动阀芯310向电磁铁410a滑动,引流瓶200a和引流通道110a压力增大,引流瓶200b和引流通道110b压力减小,双腔引流管100的第一端如果浸于血液内,血液会从引流通道110b引流出并汇集于引流瓶200b;若移动阀芯310向电磁铁410b滑动,引流瓶200b和引流通道110b压力增大,引流瓶200a和引流通道110a压力减小,双腔引流管100的第一端如果浸于血液内,血液会从引流通道110a引流出并汇集于引流瓶200a。整个过程中电磁铁与移动阀芯310是通过磁场控制,无需接触,保证气压调节通道内腔的密封性,使得胸腔内的容积恒定不变,压力也不会变,确保纵隔位置不偏移。

另外,本实施例至少一引流瓶内设置有气压感应装置(图中未示出),气压感应装置与报警装置连接,通过设置有气压感应装置,可显示整个环路内的压力,若术后支气管残端漏气发生张力性气胸,整个环路内压力都会持续增高且不下降,此时可开启报警提示医生及时处置。再者,双腔引流管100的中部一侧还设置有第三接口500,若发生张力性气胸,通过第三接口500可外接普通胸腔闭式引流瓶;术后若纵隔位置不佳,可通过第三接口500抽气或注入无菌空气,改变患侧胸腔容积,使纵隔位于理想位置,便于健侧肺通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