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苯甲酰氯和卤代烷烃反应生成酯的方法

一种苯甲酰氯和卤代烷烃反应生成酯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甲酰氯和卤代烷烃反应生成酯的方法,以苯甲酰氯、卤代烷烃、碳酸盐为反应底物,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以在空气或惰性气体氛围中,加热、搅拌反应得到相应的酯产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首次使用苯甲酰氯、卤代烷烃、碳酸盐为反应底物,首次发现了碳酸盐为产物中的氧的来源,首次发现该反应为自由基机理。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8104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510869300.8

  • 发明设计人 高爽;任兰会;王连月;吕迎;

    申请日2015-12-01

  • 分类号C07C67/14(20060101);C07C69/78(20060101);C07C253/30(20060101);C07C255/14(20060101);

  • 代理机构21002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马驰

  • 地址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31: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6-0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7C67/14 登记生效日:2019052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20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9-04

    授权

    授权

  • 2017-07-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C67/14 申请日:20151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6-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甲酰氯和卤代烷烃反应生成酯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苯甲酰氯和卤代烷烃反应生成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反应。酯类化合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传统的酯化反应使用羧酸衍生物和醇作为反应底物。这类反应作为经典反应写入有机化学教科书,比如酰氯和相应醇反应生成酯,或者酯和其他醇反应生成酯。迄今为止,在碳酸盐和4-二甲氨基吡啶(DMAP)的参与下,苯甲酰氯和卤代烷烃反应生成酯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甲酰氯和卤代烷烃反应生成酯的方法,以苯甲酰氯、卤代烷烃、碳酸盐为反应底物,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以在空气或惰性气体氛围中,加热反应,得到相应的酯产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首次使用苯甲酰氯、卤代烷烃、碳酸盐为反应底物,首次发现了碳酸盐为产物中的氧的来源,首次发现该反应为自由基机理。

上述技术方案中,产物酯中氧来源于碳酸盐。

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温度为50-100℃,反应时间为12-48h。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卤代烷烃为(2-氯乙基)苯、1,4-二氯丁烷、3-氯丙基苯、4-氯丁腈、苄氯、1-氯丁-2-烯、1-氯-2-甲氧基乙烷。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碳酸盐为碳酸铯、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氩气、氮气。

上述技术方案中,苯甲酰氯、卤代烷烃、碳酸盐的摩尔比为1:5:0.75。

上述技术方案中,4-二甲氨基吡啶(DMAP)的用量与苯甲酰氯摩尔比为2:100~10:100。

由于上述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采用了未见文献报道的以苯甲、卤代烷烃、碳酸盐反应底物,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制备相应的酯产物的方法。

2.本发明首次发现了碳酸盐为产物中的氧的来源。

3.本发明首次发现该反应为自由基机理。

4.反应收率最高可达9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但本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苯甲酰氯和卤代烷烃反应生成酯的方法:

苯基乙基苯甲酸酯的合成

在35mL的反应管中依次加入0.5mmol苯甲酰氯、0.35mmol Cs2CO3,2mol%DMAP、2.5mmol(2-氯乙基)苯。反应体系在50℃搅拌24h后,柱层析处理(乙酸乙酯/正己烷=1:50-1:10)。苯基乙基苯甲酸酯的收率为87%(98.4mg)。无色油。1H>3)δppm:7.97-7.84(m,2H),7.41(t,J=7.4Hz,1H),7.29(t,J=7.7Hz,2H),7.23-7.07(m,5H),4.41(t,J=7.0Hz,2H),2.95(t,J=7.0Hz,2H);13C>3)δppm:166.55,137.99,132.97,130.38,129.64,129.04,128.62,128.42,126.67,65.54,35.32.HRMS(ESI)for>15H14O2,calcd:226.0994,found:226.0991.>

4-氯丁基苯甲酸酯

在35mL的反应管中依次加入0.5mmol苯甲酰氯、0.5mmol Cs2CO3,5mol%DMAP、2.5mmol>1H>3)δppm:8.13-7.98(m,2H),7.55(t,J=7.4Hz,1H),7.44(t,J=7.7Hz,2H),4.43-4.28(m,2H),3.67-3.54(m,2H),2.03-1.86(m,4H);>13C>3)δppm:166.53,132.98130.23,129.55,128.40,64.11,44.52,29.28,26.19.HRMS(ESI)for>11H13ClO2,calcd:212.0604,found:212.0599.>

3-苯基丙基苯甲酸酯

在35mL的反应管中依次加入0.5mmol苯甲酰氯、0.5mmol Cs2CO3,5mol%DMAP、3.5mmol>1H>3)δppm:8.03(dd,J=5.2,2.8Hz,2H),7.57-7.46(m,1H),7.40(t,J=7.7Hz,2H),7.31-7.11(m,5H),4.32(t,J=6.5Hz,2H),2.76(t,J=7.6Hz,2H),2.13-2.00(m,2H);13C>3)δppm:166.62,141.26,132.95,130.48,129.64,128.66-128.33(m),126.12,64.33,32.39,30.39.HRMS(ESI)for>16H16O2,calcd:240.1150,found:240.1151.>

3-氰基丙基苯甲酸酯

在35mL的反应管中依次加入0.5mmol苯甲酰氯、0.3mmol Cs2CO3,3mol%DMAP、2.5mmol>1H>3)δppm:8.12-7.95(m,2H),7.63-7.50(m,1H),7.45(dd,J=9.0,4.2Hz,2H),4.43(td,J=6.2,2.6Hz,2H),2.63-2.45(m,2H),2.14(dd,J=8.3,3.6Hz,2H);13C>3)δppm:166.28,133.28,129.66(d,J=5.1Hz),128.50,118.95,78.14-77.70(m),62.74,25.03,14.46.HRMS(ESI)for>11H11NO2,calcd:189.0790,found:189.0788.>

苯甲酸苄酯>

在35mL的反应管中依次加入0.5mmol苯甲酰氯、0.3mmol Cs2CO3,5mol%DMAP、3mmol苄氯。反应体系在80℃搅拌16h后,柱层析处理(乙酸乙酯/正己烷=1:50-1:10)。收率82%(77.6mg)。收率86%(91.3mg)。黄色油;1H>3)δppm:8.00-7.91(m,2H),7.41-7.15(m,8H),5.22(s,2H);13C>3)δppm:165.28,134.99,131.93,129.06,128.61,127.51,127.38-126.97(m),65.57.HRMS(ESI)for>14H12O2,calcd:212.0837,found:212.0836.>

2-甲氧基乙基苯甲酸酯

在35mL的反应管中依次加入0.5mmol苯甲酰氯、0.3mmol Cs2CO3,5mol%DMAP、3mmol>1H>3)δppm:8.07(d,J=7.4Hz,2H),7.55(t,J=7.4Hz,1H),7.43(t,J=7.7Hz,2H),4.53-4.41(m,2H),3.79-3.67(m,2H),3.43(s,3H);>13C>3)δppm:166.57,132.98,130.09,129.70,128.32,70.56,64.03,59.03.HRMS(ESI)for>10H12O3,calcd:180.0786,found:180.0788.>

(E)-丁基-2-烯-1-基苯甲酸酯

在35mL的反应管中依次加入0.5mmol苯甲酰氯、0.3mmol Cs2CO3,5mol%DMAP、3mmol>1H>3)δppm:8.03-7.86(m,2H),7.41(d,J=7.5Hz,1H),7.31(t,J=7.7Hz,2H),5.75(tt,J=19.4,9.7Hz,1H),5.68-5.49(m,1H),4.71(dd,J=55.9,6.6Hz,2H),1.72-1.54(m,3H);13C>3)δppm:165.33,131.79,130.24,128.54,127.25,124.17,64.56,59.55,16.75.HRMS(ESI)for>11H12O2,calcd:176.0837,found:176.0835。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