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空中变形大巴

一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空中变形大巴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大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空中变形大巴,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下端两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腔安装有伸缩柱,伸缩柱的一侧同时安装有负重柱,所述伸缩柱和负重柱的下端连接主动轮,还包括与主动轮、辅轮匹配的地面轨和辅轮轨,所述辅轮轨和地面轨均铺设在桥梁的两侧,所述地面轨位于辅轮轨的外侧。本发明对比现有的技术有效的避免了安全隐患,行驶平稳,更加可靠,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7408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汝江;

    申请/专利号CN201710065371.1

  • 申请日2017-01-24

  • 分类号B61B5/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清河街267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21: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0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1B 5/02 专利号:ZL2017100653711 申请日:20170124 授权公告日:2019030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3-08

    授权

    授权

  • 2017-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1B5/02 申请日:201701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5-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空中变形大巴。

背景技术

现有交通是横向分流,拥堵了,就拆迁扩路,路好走了又引来更多车又堵了,又要拆迁扩路,反反复复还是解决不了一个堵,现在的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是公交车,电车,地铁,轻轨等。地铁轻轨虽然快,但造价太高,建设时间长,大约四至五年,建时极大影响交通,一些城市目前还不能接受。而地面公交车因城市拥堵,运动迟缓,对生活节奏快的人上班族,就显得太慢了,而常常乘车的是手持免费卡老年人。而空中大巴可提速六十公里,最快八十公里,载客量大。但是公交车在行走过程中难免遇到特殊地形,比如桥梁之类的,造成一些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且不能调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空中变形大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空中变形大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空中变形大巴,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下端两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腔安装有伸缩柱,伸缩柱的一侧同时安装有负重柱,所述伸缩柱和负重柱的下端连接主动轮,还包括与主动轮、辅轮匹配的地面轨和辅轮轨,所述辅轮轨和地面轨均铺设在桥梁的两侧,所述地面轨位于辅轮轨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和辅轮之间的间距为30cm。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空中变形大巴,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可以在遇到路口特制桥梁的时候,主动轮和辅轮配合,比如在经过路口处,辅轮首先接触到桥面,承担起车身的重量后,触发主动轮的外接松解放系统解锁,主动轮随着上坡轨的上升而提高至车体内,在桥面上车体的重量全在辅轮上,过去路口后,主动轮由于重力的作用逐步沿着下坡轨伸出车身,接触到地面轨,固定系统锁定负重柱,继续前行,随后辅轮离开桥梁轨。本发明对比现有的技术有效的避免了安全隐患,避让其他车人通过路口,行驶高速平稳,更加可靠,值得推广,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空中变形大巴行走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空中变形大巴的地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空中变形大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地面轨1、主动轮2、伸缩柱3、辅轮4、收纳槽5、车体6、辅轮轨7、桥梁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空中变形大巴,包括车体6,所述车体6的下端两侧设有收纳槽5,所述收纳槽5的内腔安装有伸缩柱3,伸缩柱3的一侧同时安装有负重柱,所述伸缩柱3和负重柱的下端连接主动轮2,所述主动轮2和辅轮4之间的间距为30cm,还包括与主动轮2、辅轮4匹配的地面轨1和辅轮轨7,所述辅轮轨7和地面轨1均铺设在桥梁8的两侧,所述地面轨1位于辅轮轨7的外侧。

通过可以在遇到路口特制桥梁的时候,主动轮2和辅轮4配合,比如在经过路口处,辅轮4首先接触到桥面,承担起车身的重量后,触发主动轮2的外接松解放系统解锁,主动轮2随着地面轨1的上升而提高至车体内,在桥面上车体的重量全在辅轮4上,过去路口后,主动轮2由于重力的作用逐步沿着下坡轨伸出车身,接触到地面轨1,固定系统锁定负重柱,继续前行,随后辅轮4离开辅轮轨7。本发明对比现有的技术有效的避免了安全隐患,避让其他车人通过路口,行驶高速平稳,更加可靠,值得推广,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