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利用干预自然水化法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方法

利用干预自然水化法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方法

摘要

利用干预自然水化法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将减水剂和水进行混合,均匀搅拌10~15min,形成减水剂均匀分散液;继续搅拌减水剂均匀分散液,将水泥少量多次逐渐加入分散液中,均匀搅拌10~15min,获得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控制剂;(2)将控制剂注入连接在需要控制上表面水平的混凝土材料上部的模具中,或直接注入模具中,用盖子盖在模具上,盖子与控制剂不接触。(3)8~10小时后脱模,获得混凝土类材料水平的上表面。本发明操作办法简单有效,成功率很高,有利于混凝土类材料作为装饰材料的广泛应用,能极大促进水泥产业的去过剩产能进程且对混凝土类样品的实验测试分析非常有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73827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1021471.6

  • 发明设计人 肖会刚;刘睿;

    申请日2016-11-21

  • 分类号B28B13/02;B28B1/14;

  • 代理机构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高媛

  • 地址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20: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9-25

    授权

    授权

  • 2017-06-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8B13/02 申请日:20161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5-3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干预自然水化法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类材料表面的平整度制约了其作为建筑装饰材料的美观、推广和应用,同时也很大程度影响其作为实验试件在抗压强度等测试过程中获取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在混凝土类材料制备过程中,由于模具的作用,使其底面和侧面都会形成较为平整的面,但是利用简单的方法使其上表面形成水平面,一直以来都是难题。常用的做法是通过熟练的抹平技术或后期加工等方法来实现,但对于这种技术的掌握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或费时费力,不利于对混凝土类材料大批量、低成本的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干预自然水化法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利用干预自然水化法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方法,其操作方法简单有效,成功率高,有利于混凝土类材料作为装饰材料的广泛应用,能极大促进水泥产业的去过剩产能进程。同时,对混凝土类样品的实验测试分析非常有利,能提高相关科学研究的精准性。

在本发明中,干预自然水化法是指,利用减水剂的缓凝作用,适当减缓水泥水化硬化的时间,增加不同水灰比的水泥与水反应的时间间隔,并在早于水泥与水完全水化硬化的适当时间范围内,人为结束水泥水化硬化过程,以此来干预水泥自然水化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利用干预自然水化法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将减水剂和水进行混合,均匀搅拌10~15min,形成减水剂均匀分散液;继续搅拌所述减水剂均匀分散液,将水泥少量多次加入到减水剂均匀分散液中,均匀搅拌10~15min,从而获得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控制剂;

步骤二:先将模具放置在需要控制上表面水平的混凝土类材料表面,再向该模具内注入所述控制剂。或将控制剂直接注入模具中,用盖子盖在模具上,并且使盖子与控制剂不接触;

步骤三:8~10小时后脱模,获得混凝土类材料水平的上表面。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通过干预自然水化法来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平整,制备方法简单,可实施性较强,用途广泛。

(2)本发明的方法,可制成上下表面近似平行的混凝土类材料,对于混凝土类装饰材料的应用与推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水泥产业的去过剩产能进程。

(3)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制备上下表面近似平行的混凝土类实验样品,能极大提高此类样品抗压强度等测试的精准性。

(4)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对已经制成的、上表面偏斜、不平整的混凝土类实验试件进行适当修补,控制其形成平整的水平上表面,使试件上下表面近似平行,极大提高抗压强度等测试的精准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具体实施方式一:利用干预自然水化法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将减水剂和水进行混合,均匀搅拌10~15min,形成减水剂均匀分散液;继续搅拌所述减水剂均匀分散液,将水泥少量多次加入到减水剂均匀分散液中,均匀搅拌10~15min,从而获得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控制剂;

步骤二:先将模具放置在需要控制上表面水平的混凝土类材料表面,再向该模具内注入所述控制剂,或直接注入模具中,用盖子盖在模具上,并且使盖子与控制剂不接触;

步骤三:8~10小时后脱模,获得混凝土类材料水平的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二: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利用干预自然水化法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方法,步骤一中,所述水泥为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该具体实施方式的效果是:弥补因减水剂干预水泥自然水化而造成的水泥硬化时间增长,缩短形成水平上表面的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三: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利用干预自然水化法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方法,步骤一中,所述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为0.85~1。

该具体实施方式的效果是:此水灰比可使水泥水化过程产生水灰比相差极大的上下两层水泥和水的固液混合物,上层固液混合物含水量较大、水灰比较大,下层固液混合物含水量较小、水灰比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四: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利用干预自然水化法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方法,步骤一中,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减水剂。

该具体实施方式的效果是:其一,减水剂的缓凝作用能够干预水泥的自然水化过程,使含水量较大、水灰比较大的上层固液混合物水化硬化时间比含水量较小、水灰比较小的下层固液混合物水化硬化时间更长,增加两层物质水化硬化的时间间隔,有利于上下两层物质之间形成清晰明显的界面,最终形成水平的上表面。其二,减水剂干预水泥自然水化过程能够让水泥表面水化更均匀,有利于最终形成均匀平整的上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五: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所述的利用干预自然水化法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方法,步骤一中,所述减水剂和水泥的质量比与水和水泥的质量比的乘积为0.0035~0.004。

该具体实施方式的效果是:此比例可适当干预水泥自然水化过程,既可为水泥水化过程中形成水灰比相差极大的上下两层固液混合物建立基础,又可为增加上下两层固液混合物水化硬化的时间间隔提供保证,最终能控制均匀平整的水平上表面的形成。

实施例1:

首先,按照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为0.925,减水剂和水泥的质量比与水和水泥的质量比的乘积为0.00375准备好控制剂原料。然后,将减水剂和水进行混合,均匀搅拌12min,形成减水剂均匀分散液。继续搅拌减水剂均匀分散液,将水泥少量多次逐渐加入分散液中,均匀搅拌12min,获得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控制剂。最后将控制剂直接注入模具中,用盖子盖在模具上,盖子与控制剂不接触,8小时后脱模。获得的材料,上表面水平、平整,在材料均匀选取20个位置,测试材料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20个高度值与平均值的方差为0.0056。

实施例2:

首先,按照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为0.85,减水剂和水泥的质量比与水和水泥的质量比的乘积为0.0035准备好控制剂原料。然后,将减水剂和水进行混合,均匀搅拌13min,形成减水剂均匀分散液。继续搅拌减水剂均匀分散液,将水泥少量多次逐渐加入分散液中,均匀搅拌13min,获得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控制剂。最后将控制剂直接注入模具中,用盖子盖在模具上,盖子与控制剂不接触,8小时后脱模。获得的材料,上表面水平、平整,在材料均匀选取20个位置,测试材料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20个高度值与平均值的方差为0.0080。

实施例3:

首先,按照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为0.85,减水剂和水泥的质量比与水和水泥的质量比的乘积为0.0035准备好控制剂原料。然后,将减水剂和水进行混合,均匀搅拌14min,形成减水剂均匀分散液。继续搅拌减水剂均匀分散液,将水泥少量多次逐渐加入分散液中,均匀搅拌14min,获得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控制剂。最后将控制剂直接注入模具中,用盖子盖在模具上,盖子与控制剂不接触,9小时后脱模。获得的材料,上表面水平、平整,在材料均匀选取20个位置,测试材料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20个高度值与平均值的方差为0.0014。

实施例4:

首先,按照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为1,减水剂和水泥的质量比与水和水泥的质量比的乘积为0.004准备好控制剂原料。然后,将减水剂和水进行混合,均匀搅拌15min,形成减水剂均匀分散液。继续搅拌减水剂均匀分散液,将水泥少量多次逐渐加入分散液中,均匀搅拌15min,获得控制混凝土类材料上表面水平的控制剂。最后将控制剂直接注入模具中,用盖子盖在模具上,盖子与控制剂不接触,10小时后脱模。获得的材料,上表面水平、平整,在材料均匀选取20个位置,测试材料上下表面之间的高度,20个高度值与平均值的方差为0.0040。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