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

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所述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能够设置于快转扳手的传动槽,传动槽形成于驱动孔与传动孔之间,驱动孔沿第一轴线延伸形成于快转扳手,快转扳手的驱动装置设置于驱动孔并能够驱动固定件,快转扳手的传动装置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的传动孔,该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包括有一个轴孔,该轴孔沿一个第二轴线延伸并贯穿该轴心固定装置的一侧,当该轴心固定装置被设置于快转扳手的传动槽,该第二轴线与驱动孔的第一轴线相交并互相垂直,快转扳手的传动装置能够伸入该轴孔而与驱动装置互相连接。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6253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胡厚飞;

    申请/专利号CN201510731500.7

  • 发明设计人 胡厚飞;

    申请日2015-11-0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孙皓晨

  •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2:09: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18

    授权

    授权

  • 2017-06-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5B13/06 申请日:201511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5-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轴心固定装置,尤指一种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照美国专利号第5,709,136号专利案「Power driven tools」,其揭示一种动力扳手,该动力扳手包括头部(head 12)、用于连接握柄的驱动接合器(driveadapter 14)以及可旋转的动力驱动器(rotatable power drive 16),头部设置可旋转的套筒件(socket member 20)用以连接螺丝或螺栓,套筒件具有沿其圆周方向延伸并绕其轴心的复数个轮齿(gear teeth 24)。驱动接合器具有细长的外壳(housing 28),其具有中央轴孔(central axial bore 30),在中央轴孔之中具有被安装在轴承(bearings 32)上的细长旋转驱动轴(rotatable drive shaft 34),旋转斜输入齿轮(rotary beveled input gear 36)被安装在驱动轴的一端,斜输入齿轮的齿(teeth 38)与套筒件的轮齿啮合以使套筒件沿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垂直于驱动轴的转动轴(axis of rotation)。

然而,上述动力扳手在外壳钻设中央轴孔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外壳的细长外观提高了钻孔的难度,钻孔加工机为了相应于细长外观的外壳,必须使用具有一定长度的钻头。然而,钻头的长度和直径的比越大,弯曲倾向即会随之增加,钻头必须承受钻孔时相应的弯曲力,而导致钻头挠曲并使得孔径误差加大。加工后之中央轴孔轴心将会不可预期地偏离外壳的轴心,换言之,即是中央轴孔沿一个不理想轴线形成于外壳,导致中央轴孔与外壳的同心度偏差过大。因此当旋转驱动轴安装在中央轴孔时,驱动轴的转动轴并不会顺利地垂直于套筒件的旋转轴,导致斜输入齿轮的齿与套筒件的轮齿无法顺畅地啮合,动力驱动器的扭力无法完整地通过驱动轴传输至套筒件。长久使用下,容易使斜输入齿轮与套筒件损坏而导致动力扳手无法再使用。

再者,上述的动力扳手不仅会产生中央轴孔的轴心与外壳之间的同心度偏差过大而导致斜输入齿轮的齿与套筒件的轮齿无法顺畅地啮合的问题。为了放置轴承,中央轴孔还必须加工出数个放置槽以容置轴承。数个放置槽分段加工时也会分别与中央轴孔之间产生同心度偏差的问题,导致旋转驱动轴无法顺畅地在中央轴孔内转动,使得斜输入齿轮的齿与套筒件的轮齿无法顺畅地啮合,同样产生动力驱动器的扭力无法完整地通过驱动轴传输至套筒件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结构的缺失,本发明人乃发明出一种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其可克服上述现有结构的所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其能够设置于快转扳手的传动槽,传动槽形成于驱动孔与传动孔之间,驱动孔沿第一轴线延伸形成于快转扳手,快转扳手的驱动装置设置于驱动孔并能够驱动固定件,快转扳手的传动装置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的传动孔,该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包括有一个轴孔,该轴孔沿一个第二轴线延伸并贯穿该轴心固定装置的一侧,当该轴心固定装置被设置于快转扳手的传动槽,该第二轴线与驱动孔的第一轴线相交并互相垂直,快转扳手的传动装置能够伸入该轴孔而与驱动装置互相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其能够设置于快转扳手的传动槽,传动槽形成于驱动孔与传动孔之间,驱动孔沿第一轴线延伸形成于快转扳手,快转扳手的驱动装置设置于驱动孔并能够驱动固定件,快转扳手的传动装置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的传动孔,其特征在于,该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包括有:

一个轴孔,其沿一个第二轴线延伸并贯穿该轴心固定装置的一侧,当该轴心固定装置被设置于快转扳手的传动槽,该第二轴线与驱动孔的第一轴线相交并互相垂直,快转扳手的传动装置能够伸入该轴孔而与驱动装置互相连接。

所述的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其中:沿该第二轴线的径向具有一个第一端,该轴心固定装置的第一端抵靠于快转扳手的传动槽的槽面,该轴心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开口,该开口贯穿该轴心固定装置的第一端并与该轴孔连通,快转扳手的传动装置能够经由该开口部分地外露于该轴心固定装置而与该驱动装置互相连接。

所述的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其中:包括至少一个闪避槽,该闪避槽沿平行于该第二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于该轴心固定装置的第一端并与该开口连通,驱动装置能够部分地容置于该闪避槽而与传动装置互相啮合,该轴心固定装置的一侧具有一个外壁面,该外壁面能够抵靠于传动槽的槽面,该轴孔贯穿该外壁面。

所述的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其中:相反于该外壁面的一侧具有一个端面,该轴孔贯穿该端面与该外壁面,当该轴心固定装置被设置于快转扳手的传动槽,该端面面对快转扳手的驱动装置,且快转扳手的传动装置伸入该轴孔与驱动装置互相连接,使得该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被限制于快转扳手的驱动装置与传动槽的槽面之间而无法脱离快转扳手的传动槽,该轴心固定装置于该外壁面沿该第二轴线延伸形成一个延伸部,该轴孔贯穿该延伸部,该延伸部能够伸入快转扳手的传动孔并与传动孔之间形成一个间隙,该端面与该外壁面为曲面,且该轴心固定装置沿平行该第二轴线的方向具有一个月牙状的截面形状。

所述的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其中:在该外壁面形成至少一个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能够卡掣于传动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本体,其具有一个头部、一个身部、一个驱动孔与一个传动孔,该头部与该身部互相连接,该驱动孔沿一个第一轴线延伸形成于该头部,该传动孔延伸形成于该身部,该本体更包括一个传动槽,该传动槽设置于该驱动孔与该传动孔之间并分别与该驱动孔与该传动孔相连通;

一个驱动装置,其沿该第一轴线设置于该本体的驱动孔并能够驱动固定件;

一个轴心固定装置,其设置于该本体的传动槽,该轴心固定装置包括一个轴孔,该轴孔沿一个第二轴线延伸并贯穿该轴心固定装置的一侧,该第二轴线与该第一轴线相交并互相垂直;

一个传动装置,其设置于本体并包括一个齿轮与一个传动杆,该齿轮可沿该第二轴线转动地设置于该轴心固定装置的轴孔并连接该驱动装置,该传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的传动孔并包括一个驱动端与一个传动端,该传动杆的驱动端伸入该轴心固定装置的轴孔并连接该齿轮;以及

一个动力装置,其连接该传动杆的传动端并能够提供动力驱动该传动杆。

所述的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其中:该传动槽的槽面包括一个第一面部,该轴心固定装置沿该第二轴线的径向具有一个第一端,该轴心固定装置的第一端抵靠于该传动槽的第一面部,该轴心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开口,该开口贯穿该轴心固定装置的第一端并与该轴孔连通,该齿轮的外周缘环设一个齿部,该齿部经由该开口部分地外露于该轴心固定装置而与该驱动装置连接,该驱动装置包括一个驱动件与一个第一齿环,该驱动件沿该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该驱动孔,该第一齿环可转动设置于该驱动件并能够带动该驱动件,该轴心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闪避槽,该闪避槽沿平行于该第二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于该轴心固定装置的第一端并与该开口连通,该第一齿环部分地容置于该闪避槽而与该齿轮的齿部互相啮合,该传动槽的一侧与该驱动孔连通,该传动槽另一侧的槽面与该传动孔连通并具有一个内面部,该内面部沿该第二轴线的径向与该第一面部相连并互相垂直,该轴心固定装置的一侧具有一个外壁面,该外壁面抵靠于该传动槽的内面部。

所述的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其中:该轴心固定装置相反于该外壁面的一侧具有一个端面,该轴孔贯穿该端面与该外壁面,该端面面对该驱动装置,且该传动杆的驱动端伸入该轴心固定装置的轴孔并连接该齿轮,使得该轴心固定装置被限制于该驱动装置与该内面部之间而无法脱离该传动槽,该轴心固定装置于该外壁面沿该第二轴线延伸形成一个延伸部,该轴孔贯穿该延伸部,该延伸部伸入该传动孔并与该传动孔之间形成一个间隙,该端面与该外壁面为曲面,且该轴心固定装置沿平行该第二轴线的方向具有一个月牙状的截面形状。

所述的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其中:该传动槽于该内面部形成至少一个定位槽,该轴心固定装置于该外壁面形成至少一个定位凸部,该定位凸部卡掣于该定位槽。

所述的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其中:该轴心固定装置的轴孔沿该第二轴线的径向具有一个孔径,该齿轮沿该第二轴线的径向具有一个外径,该孔径小于该外径,该传动孔沿该第二轴线的方向具有一个第一长度,该轴心固定装置沿该第二轴线的方向具有一个第二长度,该第一长度与该第二长度的比值大于10,该开口沿平行该第二轴线的方向具有一个开口长度,该齿轮沿平行该第二轴线的方向具有一个齿轮长度,该开口长度不小于该齿轮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凭借该轴心固定装置设置于该驱动孔与该传动孔之间的传动槽,且该驱动装置沿该第一轴线设置于该本体的驱动孔,该传动装置的齿轮可沿该第二轴线转动地设置于该轴心固定装置的轴孔并连接该驱动装置,而该第二轴线垂直于该第一轴线。因此,即使该传动孔于加工时沿一个第三轴线延伸形成于该身部,使得该第二轴线与该第三轴线之间产生同心度偏差,换言之,该第三轴线为加工时所产生的不理想轴线,使得该第三轴线与该第一轴线完全不相交,或是如本实施例中图与图所示的该第三轴线与该第一轴线相交但形成一个不等于度的夹角。将本发明的轴心固定装置应用至快转扳手,该传动装置的齿轮能够避免加工时所产生的不理想轴线(即该第三轴线)影响而沿该第二轴线(其垂直于该第一轴线,即为所欲得到的理想轴线)顺畅地连接并驱动该驱动装置,使该动力装置的扭力完整地通过该传动装置的传动杆与齿轮传输至该驱动装置,并且增加快转扳手的使用寿命。

2、凭借该开口设置于该轴心固定装置的第一端,当组装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时,能够先将该轴心固定装置设置于该传动槽,并经由该开口将该齿轮放置进入该轴心固定装置内,再将该传动杆设置于该传动孔,使该传动杆的驱动端伸入该轴心固定装置的轴孔并连接该齿轮,即可完成组装,步骤简便且组装人员不需要任何辅助定位的工具即可让该齿轮对准该第二轴线。

3、该轴心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闪避槽,该闪避槽沿平行于该第二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于该轴心固定装置的第一端并与该开口连通,该第一齿环部分地容置于该闪避槽而与该齿轮的齿部互相啮合。如此使该第一齿环能够相对于该驱动件顺畅地转动,并使该轴心固定装置无法任意地脱出该传动槽。

其他目的、优点和本发明的新颖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表示齿轮啮合第一齿环与第二齿环。

图5是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表示齿轮经由开口部分地外露于该轴心固定装置而与第一齿环啮合。

图7是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表示轴心固定装置的定位凸部卡掣于定位槽。

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11头部;12身部;13驱动孔;131环齿部;132盖件;133扣件;14传动孔;15传动槽;151第一面部;152第二面部;153内面部;154定位槽;16握柄;17容置槽;18封盖;20驱动装置;21驱动件;22第一齿环;221内齿部;222端齿部;23第二齿环;231内齿部;232端齿部;24棘齿块组;241主齿块;242第一副齿块;243第二副齿块;25第一销件;26第二销件;30轴心固定装置;301第一端;302第二端;31轴孔;32开口;33闪避槽;34外壁面;35端面;36延伸部;37定位凸部;40传动装置;41齿轮;411齿部;42传动杆;421驱动端;422传动端;43轴承;50动力装置;51马达;52电源;53控制钮;60换向装置;61换向杆;611通孔;612容置孔;62主顶掣组;621顶掣件;622偏压件;63副顶掣组;631顶掣件;632偏压件;64复位件;70弹性件;A1第一轴线;A2第二轴线;A3第三轴线;D1孔径;D2外径;OL开口长度;GL齿轮长度;L1第一长度;L2第二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二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请参照图1至图6,其为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与剖视图。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包括一个本体10、一个驱动装置20、一个轴心固定装置30、一个传动装置40与一个动力装置50。

该本体10具有一个头部11、一个身部12、一个驱动孔13与一个传动孔14,该头部11与该身部12互相连接,于本实施例中,该头部11与该身部12能够一体成型地互相连接,该驱动孔13沿一个第一轴线A1延伸形成于该头部11,该传动孔14延伸形成于该身部12,该本体10更包括一个传动槽15,该传动槽15设置于该驱动孔13与该传动孔14之间并分别与该驱动孔13与该传动孔14相连通。

该驱动装置20沿该第一轴线A1设置于该本体10的驱动孔13并能够驱动固定件(图中未示),固定件能够为螺栓、螺帽或是套筒。

该轴心固定装置30设置于该本体10的传动槽15并包括一个轴孔31,该轴孔31沿一个第二轴线A2延伸并贯穿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一侧,更佳地,当该轴心固定装置30被设置于该传动槽15,该第二轴线A2与该第一轴线A1相交并互相垂直。

该传动装置40设置于本体10并包括一个齿轮41与一个传动杆42,该齿轮41可沿该第二轴线A2转动地设置于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轴孔31并连接该驱动装置20,该传动杆42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10的传动孔14并包括一个驱动端421与一个传动端422,该传动杆42的驱动端421伸入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轴孔31并连接该齿轮41,一个轴承43套设于该传动杆42的驱动端421。

该动力装置50连接该传动杆42的传动端422并能够提供动力驱动该传动杆42,该动力装置50的动力源能够来自:人力、电力、液气压等。

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其凭借该轴心固定装置30设置于该驱动孔13与该传动孔14之间的传动槽15,且该驱动装置20沿该第一轴线A1设置于该本体10的驱动孔13,该传动装置40的齿轮41可沿该第二轴线A2转动地设置于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轴孔31并连接该驱动装置20,而该第二轴线A2垂直于该第一轴线A1。因此,即使该传动孔14于加工时沿一个第三轴线A3延伸形成于该身部12,使得该第二轴线A2与该第三轴线A3之间产生同心度偏差,换言之,该第三轴线A3为加工时所产生的不理想轴线,使得该第三轴线A3与该第一轴线A1完全不相交,或是如本实施例中图4与图6所示的该第三轴线A3与该第一轴线A1相交但形成一个不等于90度的夹角。将本发明的轴心固定装置30应用至快转扳手,该传动装置40的齿轮41能够避免加工时所产生的不理想轴线(即该第三轴线A3)影响而能够沿该第二轴线A2(其垂直于该第一轴线A1,即为所欲得到的理想轴线)顺畅地连接并驱动该驱动装置20,使该动力装置50的扭力完整地通过该传动装置40的传动杆42与齿轮41传输至该驱动装置20,并且增加快转扳手的使用寿命。

该传动槽15的槽面包括一个第一面部151与一个沿该第二轴线A2的径向与该第一面部151相对的第二面部152,该轴心固定装置30沿该第二轴线A2的径向间隔一个第一端301与一个第二端302,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分别抵靠于该传动槽15的第一面部151与第二面部152,该轴心固定装置30包括至少一个开口32,该开口32贯穿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第一端301并与该轴孔31连通,于该实施例中,该轴心固定装置30共包括两个开口,该两开口32分别贯穿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并与该轴孔31连通。该齿轮41的外周缘环设一个齿部411,该齿部411经由该开口32部分地外露于该轴心固定装置30而与该驱动装置20连接。

凭借该开口32设置于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第一端301,当组装本发明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时,经由该开口32将该齿轮41放置进入该轴心固定装置30内,再将该轴心固定装置30设置于该传动槽15,使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分别抵靠于该传动槽15的第一面部151与第二面部152以达到沿该第二轴线A2径向的定位效果,而后将该传动杆42设置于该传动孔14,使该传动杆42的驱动端421伸入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轴孔31并连接该齿轮41,即可完成组装,步骤简便且组装人员不需要任何辅助定位的工具即可让该齿轮41对准该第二轴线A2。

该驱动装置20包括一个驱动件21与一个第一齿环22,该驱动件21沿该第一轴线A1可转动地设置于该驱动孔13,该第一齿环22可转动设置于该驱动件21并能够带动该驱动件21,该轴心固定装置30包括至少一个闪避槽33,该闪避槽33沿平行于该第二轴线A2的方向延伸形成于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第一端301并与该开口32连通,该第一齿环22部分地容置于该闪避槽33而与该齿轮41的齿部411互相啮合。如此使该第一齿环22能够相对于该驱动件21顺畅地转动,并使该轴心固定装置30无法任意地脱出该传动槽15,并且无法沿该第二轴线A2朝该驱动孔13移动。

于本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20更包括一个第二齿环23,该第二齿环23可转动设置于该驱动件21并能够带动该驱动件21,该第一齿环22与该第二齿环23能够分别相对于该驱动件21沿该第一轴线A1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并沿该第一轴线A1分别位于该驱动件21相异的两侧。于本实施例中,该轴心固定装置30共包括两个闪避槽33,该两闪避槽33分别沿平行于该第二轴线A2的方向延伸形成于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并与该开口32连通,该第一齿环22与该第二齿环23分别部分地容置于该闪避槽33而与该齿轮41的齿部411互相啮合。

该传动槽15的一侧与该驱动孔13连通,该传动槽15另一侧的槽面与该传动孔14连通并具有一个内面部153,该内面部153沿该第二轴线A2的径向的相反两侧分别与该第一面部151与该第二面部152相连并互相垂直,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一侧具有一个外壁面34,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外壁面34抵靠于该传动槽15的内面部153,提供该轴心固定装置30于该传动槽15中相反于该驱动孔13一侧的定位效果,该轴孔31贯穿该外壁面34。

于本实施例中,该轴心固定装置30相反于该外壁面34的一侧具有一个端面35,该轴孔31贯穿该端面35与该外壁面34,该端面35与该外壁面34为曲面,且该轴心固定装置30沿平行该第二轴线A2的方向具有一个略呈月牙状的截面形状。

该轴心固定装置30于该外壁面34沿该第二轴线A2延伸形成一个延伸部36,该轴孔31贯穿该延伸部36,该延伸部36伸入该传动孔14并与该传动孔14之间形成一个间隙G。

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轴孔31沿该第二轴线A2的径向具有一个孔径D1,该齿轮41沿该第二轴线A2的径向具有一个外径D2,该孔径D1小于该外径D2。如此避免该齿轮41由该轴孔31脱出该轴心固定装置30。

该开口32沿平行该第二轴线A2的方向具有一个开口长度OL,该齿轮41沿平行该第二轴线A2的方向具有一个齿轮长度GL,该开口长度OL不小于该齿轮长度GL。如此,组装人员能够经由该开口32将该齿轮41放置进入该轴心固定装置30内。

于本实施例中,该传动孔14沿该第二轴线A2的方向具有一个第一长度L1,该轴心固定装置30沿该第二轴线A2的方向具有一个第二长度L2,该第一长度L1与该第二长度L2的比值大于10。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凭借该轴心固定装置30设置于该传动槽15,即使该传动孔14的第一长度L1与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第二长度L2的比值大于10以上,该传动装置40的齿轮41依然可以凭借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辅助定位而可沿该第二轴线A2转动地设置于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轴孔31并连接该驱动装置20,使该动力装置50的扭力完整地通过该传动杆42与该齿轮41传输至该驱动装置20,并且增加快转扳手的使用寿命。

于本实施例中,该本体10更包括一个握柄16与一个容置槽17,该握柄16与该身部12一体成型地互相连接,该容置槽17设置于该握柄16并容置该动力装置50,一个封盖18可脱离地封闭该容置槽17以避免该动力装置50任意地脱离该容置槽17。

于本实施例中,该动力装置50为电力驱动并容置于该本体10的容置槽17,该动力装置50包括一个马达51、一个电源52与一个控制钮53,该马达51连接该传动杆42的传动端422,该电源52与该马达51电性连接使该传动杆42转动,该控制钮53与该马达51电性连接而能够控制该马达51的运作。

该驱动孔13远离该传动槽15的一侧设置一个环齿部131,该本体10设置一个略呈圆形的盖件132以封闭该驱动孔13沿该第一轴线A1的一侧,一个扣件133设置于该驱动孔13内并扣合于该盖件132。

该驱动装置20更包括一个棘齿块组24,该棘齿块组24设置于该第一齿环22与该第二齿环23之间并包括两个主齿块241、一个第一副齿块242与一个第二副齿块243,该两主齿块241枢设于该驱动件21且分别选择性地与该驱动孔13的环齿部131啮合,更佳地,一个第一销件25穿设于该驱动件21、该两主齿块241其中一主齿块241与该第一副齿块242,使该两主齿块241其中一主齿块241与该第一副齿块242以该第一销件25为轴心同轴枢设于该驱动件21,一个第二销件26穿设于该驱动件21、另一主齿块241与该第二副齿块243,使该另一主齿块241与该第二副齿块243以该第二销件26为轴心同轴枢设于该驱动件21,该第一销件25、第二销件26与该第一轴线A1互相平行。该两主齿块241沿该第一轴线A1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该第一副齿块242与该第二副齿块243分别沿该第一轴线A1的径向设置于该驱动件21的相反两侧且沿该第一轴线A1位于不同水平位置,该两主齿块241沿第一轴线A1位于第一副齿块242与该第二副齿块243之间。

该第一齿环22与该第二齿环23能够分别相对于该驱动件21沿该第一轴线A1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并沿该第一轴线A1分别位于该驱动件21相异的两侧。该第一齿环22具有一个内齿部221与一个端齿部222,该第一齿环22的内齿部221选择性地与该第一副齿块242啮合,该第一齿环22的端齿部222与该齿轮41的齿部411啮合。该第二齿环23具有一个内齿部231与一个端齿部232,该第二齿环23的内齿部231选择性地与该第二副齿块243啮合,该第二齿环23的端齿部232与该齿轮41的齿部411啮合。

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更包括一个换向装置60,该换向装置60包括可沿该第一轴线A1旋转地插设于该盖件132与该驱动件21的一个换向杆61、一个主顶掣组62、两个副顶掣组63与一个复位件64。该换向杆61可相对该驱动件21而在对应一驱动方向和一不驱动方向的二位置间沿该第一轴线A1枢转,当该换向杆61在该二位置之间枢转时,该两主齿块241与该驱动孔13的环齿部131之间的啮合关系以及该棘齿块组24的第一副齿块242及第二副齿块243与该第一齿环22或该第二齿环23之间的啮合关系改变,以产生换向功能。

该换向杆61具有一个通孔611与两个容置孔612,该通孔611沿该第一轴线A1的径向贯穿该换向杆61,该通孔611沿第一轴线A1位于该两容置孔612之间,该两容置孔612的开口分别位于该换向杆61沿该第一轴线A1径向相异的两侧。

该主顶掣组62设置于该换向杆61的通孔611并包括两个顶掣件621与一个偏压件622,该主顶掣组62的两顶掣件621分别顶掣该棘齿块组24的两主齿块241,该主顶掣组62的偏压件622抵靠于该主顶掣组62的两顶掣件621之间。该两副顶掣组63分别设置于该换向杆61的两容置孔612并分别包括一个顶掣件631与一个偏压件632,该两副顶掣组63其中一副顶掣组63的偏压件632偏置该副顶掣组63的顶掣件631顶掣于该第一副齿块242,另一副顶掣组63的偏压件632偏置该副顶掣组63的顶掣件631顶掣于该第二副齿块243。如此,使用者能够沿该第一轴线A1转动该换向杆61而改变该主顶掣组62的两顶掣件621顶掣该两主齿块241的方向、该两副顶掣组63其中之一顶掣件631顶掣于该第一副齿块242的方向以及另一副顶掣组63的顶掣件631顶掣该第二副齿块243的方向,如此达到换向的功能。

于本实施例中,该复位件64为圈形弹簧并套设于该换向杆61,该复位件64抵顶于该换向杆61与该盖件132之间,该换向杆61能够沿该第一轴线A1相对该驱动件21纵向移动并能够于一初始位置与一脱离位置之间变换,当该换向杆61位于初始位置,该驱动件21能够连接固定件,而固定件无法脱离该驱动件21,当该换向杆61位于脱离位置,固定件能够脱离该驱动件21,且该换向杆61压缩该复位件64。更佳地,凭借该复位件64的回复弹力,使该换向杆61由脱离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而令该换向杆61常态地保持在初始位置。

于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更包括一个弹性件70,该弹性件70设置于该第一齿环22与该盖件132之间,该弹性件70能够为波形弹簧并套设于该驱动件21。凭借该弹性件70的设置,当该驱动件21驱动固定件过程所受阻力小于该动力装置50扭力时,该齿轮41位于啮合状态而与该第一齿环22的端齿部222以及该第二齿环23的端齿部232互相啮合,凭借该马达51转动该传动杆42而以该齿轮41的齿部411带动该第一齿环22与第二齿环23沿该第一轴线A1旋转,进而带动该驱动件21转动并持续驱动固定件。

当该驱动件21驱动固定件过程所受阻力大于该动力装置50时,使得该马达51的扭力不足以转动该传动杆42而带动该驱动件21,该齿轮41的齿部411位于非啮合状态并推抵该第一齿环22略为沿该第一轴线A1相对于该驱动孔13纵向移动而压缩该弹性件70,该齿轮41的齿部411产生与该第一齿环22的端齿部222以及该第二齿环23的端齿部232重复啮合及脱离的跳齿现象,以致该齿轮41的齿部411无法带动该第一齿环22与该第二齿环23旋转。此时使用者可以固定件为轴心用人力扳动该本体10的握柄16,利用该驱动孔13的环齿部131啮合该两主齿块241其中一主齿块241,使该本体10同步带动该驱动件21沿该第一轴线A1转动,当固定件转动之后,凭借该弹性件70的弹性回复力使该齿轮41的齿部411与第一齿环22的端齿部222以及该第二齿环23的端齿部232再次地啮合而回复至啮合状态。如此解决一般快转扳手使用过程中,固定件难以克服过大阻力的问题。

请参照图7,其为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该内面部153形成至少一个定位槽154,该外壁面34形成至少一个定位凸部37,该定位凸部37卡掣于该定位槽154。如此加强该轴心固定装置30设置于该传动槽15内的定位功能。于本实施例中,该传动槽15共包括两个定位槽154分别对称地凹陷形成于该内面部153,该轴心固定装置30共包括两个定位凸部37分别对称地凸出形成于该外壁面34并与该两定位槽154位置相对应,如此加强该轴心固定装置30设置于该传动槽15的定位效果。

就以上说明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具有以下优点:

1、凭借该轴心固定装置30设置于该驱动孔13与该传动孔14之间的传动槽15,且该驱动装置20沿该第一轴线A1设置于该本体10的驱动孔13,该传动装置40的齿轮41可沿该第二轴线A2转动地设置于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轴孔31并连接该驱动装置20,而该第二轴线A2垂直于该第一轴线A1。因此,即使该传动孔14于加工时沿一个第三轴线A3延伸形成于该身部12,使得该第二轴线A2与该第三轴线A3之间产生同心度偏差,换言之,该第三轴线A3为加工时所产生的不理想轴线,使得该第三轴线A3与该第一轴线A1完全不相交,或是如本实施例中图4与图6所示的该第三轴线A3与该第一轴线A1相交但形成一个不等于90度的夹角。将本发明的轴心固定装置30应用至快转扳手,该传动装置40的齿轮41能够避免加工时所产生的不理想轴线(即该第三轴线A3)影响而沿该第二轴线A2(其垂直于该第一轴线A1,即为所欲得到的理想轴线)顺畅地连接并驱动该驱动装置20,使该动力装置50的扭力完整地通过该传动装置40的传动杆42与齿轮41传输至该驱动装置20,并且增加快转扳手的使用寿命。

2、凭借该开口32设置于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第一端301,当组装本发明快转扳手的轴心固定装置及应用轴心固定装置的快转扳手时,能够先将该轴心固定装置30设置于该传动槽15,并经由该开口32将该齿轮41放置进入该轴心固定装置30内,再将该传动杆42设置于该传动孔14,使该传动杆42的驱动端421伸入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轴孔31并连接该齿轮41,即可完成组装,步骤简便且组装人员不需要任何辅助定位的工具即可让该齿轮41对准该第二轴线A2。

3、该轴心固定装置30包括至少一个闪避槽33,该闪避槽33沿平行于该第二轴线A2的方向延伸形成于该轴心固定装置30的第一端301并与该开口32连通,该第一齿环22部分地容置于该闪避槽33而与该齿轮41的齿部411互相啮合。如此使该第一齿环22能够相对于该驱动件21顺畅地转动,并使该轴心固定装置30无法任意地脱出该传动槽15。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