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太子参杂交种子人工培养选育方法

一种太子参杂交种子人工培养选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子参杂交种子人工培养选育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种子挑选、种子消毒、种胚剥取、种胚培养、增殖扩增、杂交种子组培苗的筛选、杂种优良株系的筛选、杂种优良株系的遗传稳定性检测、杂种优良株系扩繁和移栽。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工作量小、速度快、周期短、能耗少等优点;解决了太子参杂交种子萌发率低、易受虫害、生长周期长、繁殖系数低、扩繁速度慢、选育工作量大、选育周期长、耗工耗时的问题,推动太子参杂交育种工作开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56145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610972933.6

  • 发明设计人 叶祖云;何绿洪;董晓菲;刘群;

    申请日2016-11-07

  • 分类号A01H4/00;A01H1/04;C12Q1/68;

  • 代理机构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蔡学俊

  • 地址 352100 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开发区学院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56: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15

    授权

    授权

  • 2017-05-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H4/00 申请日:20161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4-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子参杂交种子人工培养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太子参是多年生药用植物,以块根入药,为传统的滋补强壮中药材,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太子参主要是块根繁殖和种子繁殖,人工栽培多用块根进行无性繁殖,使太子参病害累积、种质退化。太子参种子繁殖可培养无病毒种苗,能有效防止种质退化。

杂交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育种重要方法,选育的新品种通常体现杂种优势。杂交授粉后,收获的杂交种子,通常在试验田进行播种、萌芽、移栽,通过多年的田间选育,观察其生长特性及形态特征,筛选优良的杂交单株,进行扩大繁殖,形成株系,考查其遗传稳定性和农艺性状,选育形成杂交新品种。杂交品种的选育过程是及其重要的,也是很漫长的,通常需要10年左右时间。

太子参杂交授粉在3-4月份进行,通常授粉一个月后果实成熟,收获种子。种子进行常规播种,必须经过冬天的低温诱导,第二年春天才能萌发,一粒种子萌发形成单个植株,经过春夏的生长,7月份,植株地上部分就发黄枯萎,地下土壤中通常形成一个小块根,小块根作为种参在秋季进行种植,进一步扩繁,经过多年的栽培扩繁,才能形成一定数量单一种子培养的植株,收获一定数量的块根,形成株系,进入对照栽培,进行单株选育,检测其遗传稳定性和农艺性状,确定其是否具备优良的杂种特性,进行新品种选育。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缺点:(1)太子参杂交种子进行常规播种,存在休眠现象,要经过冬天的低温诱导,第二年春天才能萌发,时间长,不易管理,萌发率低;(2)太子参杂交种子较小,常规播种,容易丢失,也易受虫害,存在无效播种情况;(3)杂交种子萌发只生长成单个植株,收获单个小块根,繁殖系数低,要经过多年的栽培扩繁,才能形成一定数量单一种子培养的株系,扩繁速度慢,耗时;(4)太子参杂交种子单株后代进行常规选育,工作量大、速度慢、周期长、耗时。

目前,未见太子参杂交育种、杂交种子选育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太子参优良品种选育过程中存在的杂交种子萌发率低、易受虫害、生长周期长、繁殖系数低、扩繁速度慢、选育工作量大、选育周期长、耗工耗时的问题,提高杂交种子苗筛选速度和准确性,缩短杂交育种周期,节约杂种选育成本,提高太子参杂交育种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太子参杂交种子人工培养选育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种子挑选:使用水选方法去除干瘪的杂交种子,人工挑出颗粒小的种子;

(2)种子消毒:应用植物组培技术的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杂交种子的消毒处理,无菌水清洗后,于净化工作台上备用;

(3)种胚剥取:无菌环境中,仔细剥除杂交种子的外种皮、内种皮、外胚乳,留下完整的胚;

(4)种胚培养:将杂交种子的胚接入种胚萌发诱导培养基中暗培养7-10天,然后转入弱光培养,诱导种胚迅速萌发,并分化出丛生芽;

(5)增殖扩增:种胚分化培养30-60天后,将丛生芽取出,进行分株,接入萘乙酸浓度为0.2mg/L 的MS生长培养基中,促使芽生长,形成植株;生长50-70天,剪取植株的单茎节接材,接入相同培养基,进一步扩繁生长,形成株系;

(6)杂交种子组培苗的筛选:

(a)初步筛选:对照比较各杂交种子株系组培苗与其父本组培苗、母本组培苗的茎叶生长快慢、植株健壮程度的生长特性以及包括叶片形状、厚薄、颜色,茎秆粗细、节间长短等形态特征,初步判断杂交种子组培苗所具有的杂种特性,区分杂种组培苗和非杂种组培苗;

(b)分子筛选: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进一步对比检测分析各杂交种子组培苗、父本组培苗、母本组培苗的DNA分子多样性,准确判断杂交种子组培苗的杂种特性,保留杂种组培苗,去除非杂种组培苗;

(7)杂种优良株系的筛选;选育出生长速度快、植株健壮、微块根形成速度块、数量多、微块根大的杂种株系;

(8)杂种优良株系的遗传稳定性检测:将筛选的杂种优良株系组培苗,在萘乙酸浓度为0.2mg/L 的MS生长培养基中连续3次继代扩繁培养,每次培养时间30-60天,检测每次继代扩繁培养的组培苗生长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选择遗传稳定和生长一致的杂种优良株系;

(9)杂种优良株系扩繁和移栽:对已筛选的杂种优良株系组培苗进一步扩繁,然后移栽大田栽培,选育新品种。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剥取太子参杂交种子的胚,进行人工无菌离体诱导培养,解除种子休眠特性,种子的胚立即萌发,萌发率近100%;(2)种胚在诱导分化培养基中,迅速萌发,并分化出丛生芽,极大提高杂交种胚的增殖系数,进一步组扩繁生长,单个杂交种子的种胚可迅速扩繁出大量植株,快速形成独立株系;(3)通过对照比较各杂交种子组培苗与父、母本组培苗的生长特性和形态特征,可初步判断杂交种子所具有的杂种特性;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对比分析杂交种子组培苗、父本组培苗、母本组培苗的DNA分子多样性分析,进一步确定杂交种子组培苗的杂种特性,去除非杂种株系组培苗,杂种筛选速度块、准确性高;(4)通过对照培养各杂种株系组培苗、父本组培苗、母本组培苗,观察比较各组培苗植株生长速度、健壮程度,微块根形成速度、数量、大小,并检测其遗传稳定性,选育杂种优良株系,优良杂种选育速度块、准确性高;(5)对已筛选的杂种优良株系进一步扩繁,然后移栽大田栽培,选育新品种;相比常规杂种选育方法,本方法工作量小、速度块、周期短、能耗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太子参杂交种子人工培养选育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种子挑选:使用水选方法去除干瘪的杂交种子,人工剔除颗粒小的种子,仅保留颗粒大小中等及中等以上的杂交种子;

(2)种子消毒:应用植物组培技术的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杂交种子的消毒处理,无菌水清洗后,于净化工作台上备用;

(3)种胚剥取:无菌环境中,仔细剥除杂交种子的外种皮、内种皮、外胚乳,留下完整的胚;

(4)种胚培养:将杂交种子的胚接入种胚萌发诱导培养基中暗培养7天,然后转入弱光培养,诱导种胚迅速萌发,并分化出丛生芽。

(5)增殖扩增:种胚分化培养50天后,将丛生芽取出,进行分株,接入萘乙酸浓度为0.2mg/L 的MS生长培养基中,促使芽生长,形成植株;生长50天,剪取植株的单茎节接材,接入相同培养基,进一步扩繁生长,形成株系。

(6)杂交种子组培苗的筛选:

a)初步筛选:对照比较各杂交种子株系组培苗与其父本组培苗、母本组培苗的茎叶生长快慢、植株健壮程度的生长特性以及包括叶片形状、厚薄、颜色,茎秆粗细、节间长短等形态特征,初步判断杂交种子组培苗所具有的杂种特性,区分杂种组培苗和非杂种组培苗;

b)分子筛选: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进一步对比检测分析各杂交种子组培苗、父本组培苗、母本组培苗的DNA分子多样性,准确判断杂交种子组培苗的杂种特性,保留杂种组培苗,去除非杂种组培苗。

(7)杂种优良株系的筛选;选育出生长速度快、植株健壮、微块根形成速度块、数量多、微块根大的杂种株系;

(8)杂种优良株系的遗传稳定性检测:将筛选的杂种优良株系组培苗,在萘乙酸浓度为0.2mg/L 的MS生长培养基中连续3次继代扩繁培养,每次培养时间30天,检测每次继代扩繁培养的组培苗生长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选择遗传稳定和生长一致的杂种优良株系。

(9)杂种优良株系扩繁和移栽:对已筛选的杂种优良株系组培苗进一步扩繁,然后移栽大田栽培,选育新品种。

实施例2

一种太子参杂交种子人工培养选育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种子挑选:使用水选方法去除干瘪的杂交种子,人工剔除颗粒小的种子,仅保留颗粒大小中等及中等以上的杂交种子;

(2)种子消毒:应用植物组培技术的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杂交种子的消毒处理,无菌水清洗后,于净化工作台上备用;

(3)种胚剥取:无菌环境中,仔细剥除杂交种子的外种皮、内种皮、外胚乳,留下完整的胚;

(4)种胚培养:将杂交种子的胚接入种胚萌发诱导培养基中暗培养8天,然后转入弱光培养,诱导种胚迅速萌发,并分化出丛生芽。

(5)增殖扩增:种胚分化培养30天后,将丛生芽取出,进行分株,接入萘乙酸浓度为0.2mg/L 的MS生长培养基中,促使芽生长,形成植株;生长60天,剪取植株的单茎节接材,接入相同培养基,进一步扩繁生长,形成株系。

(6)杂交种子组培苗的筛选:

a)初步筛选:对照比较各杂交种子株系组培苗与其父本组培苗、母本组培苗的茎叶生长快慢、植株健壮程度的生长特性以及包括叶片形状、厚薄、颜色,茎秆粗细、节间长短等形态特征,初步判断杂交种子组培苗所具有的杂种特性,区分杂种组培苗和非杂种组培苗;

b)分子筛选: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进一步对比检测分析各杂交种子组培苗、父本组培苗、母本组培苗的DNA分子多样性,准确判断杂交种子组培苗的杂种特性,保留杂种组培苗,去除非杂种组培苗。

(7)杂种优良株系的筛选;选育出生长速度快、植株健壮、微块根形成速度块、数量多、微块根大的杂种株系;

(8)杂种优良株系的遗传稳定性检测:将筛选的杂种优良株系组培苗,在萘乙酸浓度为0.2mg/L 的MS生长培养基中连续3次继代扩繁培养,每次培养时间60天,检测每次继代扩繁培养的组培苗生长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选择遗传稳定和生长一致的杂种优良株系。

(9)杂种优良株系扩繁和移栽:对已筛选的杂种优良株系组培苗进一步扩繁,然后移栽大田栽培,选育新品种。

实施例3

一种太子参杂交种子人工培养选育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1)种子挑选:使用水选方法去除干瘪的杂交种子,人工剔除颗粒小的种子,仅保留颗粒大小中等及中等以上的杂交种子;

(2)种子消毒:应用植物组培技术的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杂交种子的消毒处理,无菌水清洗后,于净化工作台上备用;

(3)种胚剥取:无菌环境中,仔细剥除杂交种子的外种皮、内种皮、外胚乳,留下完整的胚;

(4)种胚培养:将杂交种子的胚接入种胚萌发诱导培养基中暗培养10天,然后转入弱光培养,诱导种胚迅速萌发,并分化出丛生芽。

(5)增殖扩增:种胚分化培养60天后,将丛生芽取出,进行分株,接入萘乙酸浓度为0.2mg/L 的MS生长培养基中,促使芽生长,形成植株;生长70天,剪取植株的单茎节接材,接入相同培养基,进一步扩繁生长,形成株系。

(6)杂交种子组培苗的筛选:

a)初步筛选:对照比较各杂交种子株系组培苗与其父本组培苗、母本组培苗的茎叶生长快慢、植株健壮程度的生长特性以及包括叶片形状、厚薄、颜色,茎秆粗细、节间长短等形态特征,初步判断杂交种子组培苗所具有的杂种特性,区分杂种组培苗和非杂种组培苗;

b)分子筛选: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进一步对比检测分析各杂交种子组培苗、父本组培苗、母本组培苗的DNA分子多样性,准确判断杂交种子组培苗的杂种特性,保留杂种组培苗,去除非杂种组培苗。

(7)杂种优良株系的筛选;选育出生长速度快、植株健壮、微块根形成速度块、数量多、微块根大的杂种株系;

(8)杂种优良株系的遗传稳定性检测:将筛选的杂种优良株系组培苗,在萘乙酸浓度为0.2mg/L 的MS生长培养基中连续3次继代扩繁培养,每次培养时间50天,检测每次继代扩繁培养的组培苗生长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选择遗传稳定和生长一致的杂种优良株系。

(9)杂种优良株系扩繁和移栽:对已筛选的杂种优良株系组培苗进一步扩繁,然后移栽大田栽培,选育新品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