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建模方法

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建模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系统基本信息;根据所述系统基本信息,确定生产模拟模型;其中,所述生产模拟模型包括三类,分别是三段式出力模型、指定曲线模型和常规机组模型;以及根据确定的生产模拟模型,基于该生产模拟模型下的送端机组参数和受端电网用电参数,对送电的出力参数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对应于所述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的优化模型。本发明的建模方法充分考虑了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的出力特性、调节特性,在电源优化规划中更加准确地反映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对受端电网电源运行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电网规划的合理性,进而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电力浪费。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08

    授权

    授权

  • 2017-04-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J3/00 申请日:20161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3-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电源优化规划中的建模方法,尤其是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电源优化规划包括投资决策和生产模拟两大模块,在传统电源优化规划中,两大模块一般按照机组类型进行建模,包括火电(煤电、气电)、水电(抽水蓄能)、核电等。传统的电源优化规划没有对特高压交直流送电进行专门的建模,一般均根据其送端机组类型等效为常规机组建模,如特高压水电按照水电机组建模,特高压火电按照火电机组建模等。这种建模方式只体现了机组自身的特性,不能体现直流输电系统的各类特性,不能体现不同类型机组组合后送电特性优化互补的效益;同时,按照机组类型建模等同常规电源优化,也不能准确反映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对于年总送电利用小时数的要求。

“十三五”期间,为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中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我国规划了大量的跨区域送电的交直流输电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不计于受端电网电源项目的投资,但由于提供了大量的电力和电量,将对受端电网的生产模拟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其送电的出力特性、调节特性也与常规机组有较大差异,在电源规划中需要进行特殊考虑。本发明将根据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的出力特性、调节特性提出一种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建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电源优化规划建模方法的缺点,提出能够在电源优化规划中更加准确反映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出力特性、调节特性的建模方法。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系统基本信息;所述系统为需要进行生产模拟的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系统,所述基本信息包括送端电源类型和受端电网消纳方式;

(2)根据所述系统基本信息,确定生产模拟模型;其中,所述生产模拟模型包括三类,分别是三段式出力模型、指定曲线模型和常规机组模型;以及

(3)根据步骤(2)中经确定的生产模拟模型,基于该生产模拟模型下的送端机组参数和受端电网用电参数,对送电的出力参数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对应于所述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的优化模型。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3)中,所述的经确定的生产模拟模型至少包括三段式出力模型。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根据系统基本信息确定生产模拟模型,包括基于以下判断标准进行确定:

(i)对于不在受端电网消纳,但其电力经过受端电网网架传输的特高压交流送电,确定指定曲线模型;

(ii)对于直接接入特高压交流电网的送电,确定常规机组模型;

(iii)对于特高压水电直流送电、特高压火电直流送电、特高压火电交流协议送电、特高压风火打捆直流送电或特高压风火打捆交流协议送电,确定三段式出力模型。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3)中,对于三段式出力模型,当特高压水电直流送电时,维持全年利用小时数不变,将送端机组的原始水能特性曲线根据水电直流运行特性进行修正后得到特高压水电直流送电的三段式出力模型;

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水电站自身的水能特性曲线;

(2)根据水电直流在实际运行时的送电曲线特征,在维持全年利用小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对水能特性曲线进行修正。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水电站自身的水能特性曲线包括以下指标:12个月的预想出力P预想1~P预想12、平均出力P平均1~P平均12和强迫出力P强迫1~P强迫12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3)中,对所述水能特性曲线的修正,所述修正包括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s1)若水电汛期月份平均出力小于预想出力,将平均出力修改为与预想出力相等;

P′平均i=P预想i,i∈Ma∩{i|P平均i<P预想i}>

式中,Ma为水电汛期月份;

P′平均i为水电汛期的修正后的平均出力;

P预想i为预想出力;

P平均i为平均出力;

水电汛期月份增加的平均出力之和在水电非汛期月份的平均出力中等比例扣除,形成水电非汛期月份新的平均出力P′平均j,水电非汛期月份预想出力和强迫出力不变;和

(s2)水电非汛期月份修正后的平均出力由式(2)确定:

式中,Mb为水电非汛期月份,

di、dj为第i、j月的天数;

P′平均j为水电非汛期的修正后的平均出力;

P平均j为水电非汛期的平均出力;

P预想i为预想出力;

P平均i为平均出力。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3)中,对于三段式出力模型,当特高压火电直流送电或特高压火电交流协议送电时,根据受端电网各月用电比例、送端机组出力特性、直流送电特性建立三段式出力模型;

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受端电网的各月预测电量和特高压送电的年总电量设定各月的平均出力P平均i的初始值;各月预想出力初始值P预想i设定为特高压火电直流或交流协议送电最大功率Pmax;强迫出力P强迫i为预想出力与送端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率的乘积;

所述各月预想出力初始值通过式(3)确定:

P预想i=Pmax,i=1~12>

所述各月平均出力初始值通过式(4)确定:

所述各月强迫出力初始值通过式(5)确定:

P强迫i=αP预想i>

式中,H为特高压火电送电利用小时数,

Ei为受端电网第i月的预测电量,

di为第i月的天数,

α为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率;以及

(2’)对三段式出力初始值中的不合理项进行修正。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的修正方法为:

若初始值中某月的强迫出力P强迫i高于平均出力P平均i,则通过式(6)和式(7)修正:

式中,

P′预想j为修正后的各月预想出力初始值;

P′强迫j为修正后的各月强迫出力。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三段式出力模型中,当特高压风火打捆直流送电或者特高压风火打捆交流协议送电时,建立所述三段式出力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平均出力和强迫出力;

(2”)设定非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平均出力和强迫出力。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1”)中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P预想i为特高压风火打捆送电最大功率Pmax,负荷高峰月份强迫出力P强迫i为预想出力与风火打捆综合最低出力率的乘积,负荷高峰月份平均出力P平均i为预想出力和强迫出力的加权平均;

所述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通过式(8)确定:

P预想i=Pmax,i∈M1>

所述负荷高峰月份强迫出力通过式(9)确定:

P强迫i=βPmax,i∈M1>

所述负荷高峰月份平均出力通过式(10)确定:

式中,β为风火打捆机组综合最低出力率,

M1为受端电网年内高峰负荷月份,

hp为日内直流高峰送电小时数。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步骤(2”)中非负荷高峰月份的平均出力P平均j根据受端电网的各月预测电量和特高压送电的年总电量设定,非负荷高峰月份的预想出力P预想j为平均出力P平均j与风火打捆综合最低出力率平方根的乘积,强迫出力P强迫j为预想出力P预想j与风火打捆综合最低出力率倒数的平方根的乘积:

所述非负荷高峰月份平均出力通过式(11)确定:

非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通过式(12)确定:

非负荷高峰月份强迫出力通过式(13)确定:

式中,H为特高压风火打捆送电年额定送电小时数,

M1为受端电网年内高峰负荷月份,

M2为受端电网年内非高峰负荷月,

Ej为受端电网第j月的预测电量,

Pmax为特高压风火打捆送电最大功率,

P平均i为负荷高峰月份平均出力,

di为第i月的天数。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建模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次开发了一种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建模方法。具体地,在本发明中,根据送端电源类型和在受端电网的消纳方式,将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在电源优化规划的模型细分为三段式出力模型、指定曲线模型和常规机组模型3种类型,然后分别就不同的模型和系统参数进行修正,从而获得送电与受电基本或完全相符的优化送电模型,从而提高电网规划的合理性,进而提高效益,降低电力浪费。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术语

如本文所用,术语“特高压交直流送电”指:通过交流或直流输电通道对外送电的一种方式。

如本文所用,术语“电源优化规划”指:通过数学优化方法进行电源扩展规划。

建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建模方法,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系统基本信息;所述系统为需要进行生产模拟的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系统,所述基本信息包括送端电源类型和受端电网消纳方式;

(2)根据所述系统基本信息,确定生产模拟模型;其中,所述生产模拟模型包括三类,分别是三段式出力模型、指定曲线模型和常规机组模型;以及

(3)根据步骤(2)中所确定的生产模拟模型,基于该生产模拟模型下的送端机组参数和受端电网用电参数,对送电的出力参数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对应于所述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的优化模型。

典型地,在本发明中,可基于以下原则确定相应或初步的生产模拟模型:

(i)对于不在受端电网消纳,但其电力经过受端电网网架传输的特高压交流送电,确定指定曲线模型;

(ii)对于直接接入特高压交流电网的送电,确定常规机组模型;

(iii)对于特高压水电直流送电、特高压火电直流送电、特高压火电交流协议送电、特高压风火打捆直流送电或特高压风火打捆交流协议送电,确定三段式出力模型。

然后,在基于确定的相应生产模拟模型,结合系统基本信息(包括预想出力、平均出力和强迫出力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参数),对于送电的参数进行修正,从而建立优化的模型(即建模)。

在本发明中,本发明提供了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三类生产模拟模型,具体包括:三段式出力模型、指定曲线模型和常规机组模型。

本发明建模方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于特高压水电直流送电、特高压火电直流送电、特高压火电交流协议送电、特高压风火打捆直流送电、特高压风火打捆交流协议送电、或其组合等多种不同的送电方式,统一初步确定为三段式出力模型,从而简化了建模过程,并且可以快速地建立优化的模型。

三段式出力模型

在一优选例中,对于三段式出力模型,可根据受端电网各月用电量比例、送端机组出力特性、直流送电特性等多种条件,给出特高压交直流送电预想出力、平均出力及强迫出力的初始值并通过修正后生成三段式出力模型。

在特高压水电直流送电中,所述三段式出力模型是在维持全年利用小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将特高压水电送电送端机组的原始水能特性曲线根据水电直流运行特性进行修正后得到的;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水电站自身的水能特性曲线,即12个月的预想出力(P预想1~P预想12)、平均出力(P平均1~P平均12)、强迫出力(P强迫1~P强迫12);

(2)根据水电直流在实际运行时的送电曲线特征,在维持全年利用小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对水能特性曲线进行修正,修正方法为:

若汛期平均出力小于预想出力,则将平均出力修改为与预想出力相等:

P′平均i=P预想i,i∈Ma∩{i|P平均i<P预想i}>

式中,Ma为水电汛期月份。

在另一优选例中,水电汛期月份为6~9月;

汛期月增加的平均出力之和在非汛期月份的平均出力中等比例扣除,形成非汛期月份新的平均出力,非汛期月份预想出力和强迫出力不变;

非汛期月份新的平均出力由式(2)确定:

式中,Mb为水电非汛期月份;

di、dj为第i、j月的天数。

即可得到修正后的特高压水电直流送电三段式出力曲线。

在另一优选例中,水电非汛期月份Mb为1~5、10~12月。

在特高压火电直流送电或特高压火电交流协议送电中,所述三段式出力模型是根据受端电网各月用电比例、送端机组出力特性、直流送电特性等多种条件建立的;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受端电网的各月预测电量和特高压送电的年总电量设定各月的平均出力初始值;各月预想出力初始值设定为直流或交流协议送电最大功率;强迫出力为预想出力与送端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率的乘积;

所述各月预想出力初始值通过式(3)确定:

P预想i=Pmax,i=1~12>

所述各月平均出力初始值通过式(4)确定:

所述各月强迫出力初始值通过式(5)确定:

P强迫i=αP预想i>

式中,H为特高压火电送电利用小时数,Pmax为特高压火电最大送电功率,Ei为受端电网第i月的预测电量,di为第i月的天数,α为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率。在另一优选例中,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率α在0.4~0.5之间;

(2)对三段式出力初始值中的不合理项进行修正。

具体的修正方法为:

若初始值中某月的强迫出力高于平均出力,则通过式(6)和式(7)修正:

即可得到修正后的特高压火电直流、交流协议送电三段式出力曲线。

在特高压风火打捆直流送电或特高压风火打捆交流协议送电中,建立特高压风火打捆直流送电、特高压风火打捆交流协议送电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三段式出力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平均出力和强迫出力;

(2)设定非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平均出力和强迫出力。

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为直流送电最大功率,负荷高峰月份强迫出力为预想出力与风火打捆综合最低出力率的乘积,负荷高峰月份平均出力为预想出力和强迫出力的加权平均,具体如下:

所述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通过式(8)确定:

P预想i=Pmax,i∈M1>

所述负荷高峰月份强迫出力通过式(9)确定:

P强迫i=βPmax,i∈M1>

所述负荷高峰月份平均出力通过式(10)确定:

式中,P预想i、P平均i、P强迫i为第i月的预想出力、平均出力和强迫出力,Pmax为风火打捆送电额定功率,β为风火打捆机组综合最低出力率,M1为受端电网年内高峰负荷月份,hp为日内直流高峰送电小时数。

在另一优选例中,端电网年内高峰负荷月M1根据受端电网实际年负荷特性选择。

在另一优选例中,端电网年内高峰负荷月份M1为6~9月。

在另一优选例中,日内直流高峰送电小时数hp为14~16小时。

非负荷高峰月份的平均出力根据受端电网的各月预测电量和特高压送电的年总电量设定,非负荷高峰月份的预想出力和强迫出力按照为预想出力与风火打捆综合最低出力率的乘积:

所述非负荷高峰月份平均出力通过式(11)确定:

非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通过式(12)确定:

非负荷高峰月份强迫出力通过式(13)确定:

式中,P预想j、P平均j、P强迫j为第j月的预想出力、平均出力和强迫出力,H为风火打捆年额定送电小时数,M2为受端电网年内非高峰负荷月份,Ej为受端电网第j月的预测电量,di为第i月的天数。

即可得到修正后的特高压风火打捆直流送电、交流协议送电三段式出力曲线。

在另一优选例中,受端电网年内非高峰负荷月份M2为1~5月和10~12月。

指定曲线模型

指定曲线模型的适用范围是:不在受端电网内消纳,但其电力经过受端电网网架传输的特高压交流。

建模方法:按照每小时一个出力值设定8760点出力曲线。

Pi=Li*Pmax/Lmax

其中,i=1,2,......,8760;

Pi为特高压交流第i小时的出力;

Li为受端电网第i小时的预测负荷。

注:365×24=8760小时(每年)

常规机组模型

常规机组模型适用范围:直接接入特高压交流电网的电厂。

所述电厂不指定年送电量。

建模方法:按照机组类型同受端电网内的相同类型机组建模。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a)本发明的建模方法能够充分考虑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的出力特性、调节特性,在电源优化规划中更加准确的反映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对受端电网电源运行的影响。

(b)本发明的建模方法在满足直流全年电量输送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了受端电网负荷高峰月的电力平衡需求及各月的调峰需求。

(c)本发明的建模方法覆盖了我国目前实际运行和规划的各类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类型,并适用于各类电力系统运行模拟软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实施例1

特高压水电直流送电的三段式出力模型建模

(1).获取系统基本信息;

某特高压水电直流原始水能曲线如表1所示:

表1 某水电站12个月预想出力、平均出力以及强迫出力 单位:MW

月份123456789101112预想出力616061606160616072007200720072007200672061606160平均出力111711171117133431895550716461867200365428901590强迫出力514514514514514514514514514514514514

(2)根据所述系统基本信息确定生产模拟模型,确定生产模拟模型为三段式出力模型;

(3)基于该生产模拟模型下的送端机组参数和受端电网用电参数,对送电的出力参数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对应于所述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的优化模型。具体包括:

在维持全年利用小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对水能特性曲线进行修正,其中汛期6、7、8、9月的平均出力小于预想出力(P平均i<P预想i,i=6~9),将这几个月份的平均出力修改为与预想出力相等,即

P′平均i=P预想i>

6~9月增加的平均出力之和按照1~5、10~12月的平均出力平均地扣除,形成1~5、10~12月新的平均出力,即

式中,di、dj为第i、j月的天数;

i=6~9;

j=1~5,10~12;

预想出力和强迫出力不变,修正后得到该水电直流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三段式出力模型如表2所示:

表2 修正后12个月的预想出力、平均出力以及强迫出力 单位:MW

月份123456789101112预想出力616061606160616072007200720072007200672061606160平均出力929929929111026547200720072007200304024051323强迫出力514514514514514514514514514514514514

结果:所述系统按建模后的参数进行运行,准确反映了该水电直流送电在汛期月份给受端系统增加的调峰压力,便于受端系统在汛期月份准确合理地安排其他调峰电源以满足电网调峰平衡。

实施例2

特高压火电直流送电的三段式出力模型建模

(1).获取系统基本信息;

某特高压火电直流额定受端功率为7520MW,送电利用小时数为6000h,直流送端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率为0.5,受端电网各月电量之比如表3所示:

表3 受端电网各月电量之比

(2)根据所述系统基本信息确定生产模拟模型,确定生产模拟模型为三段式出力模型;

(3)基于该生产模拟模型下的送端机组参数和受端电网用电参数,对送电的出力参数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对应于所述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的优化模型。具体包括:

(3.1)设定各月三段式出力的初始值:

各月预想出力初始值设定为直流送电最大功率,即

P预想i=Pmax>

平均出力初始值根据受端电网各月预测量和特高压年总电量设定,即

强迫出力为预想出力与送端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率的乘积,即

P强迫i=αP预想i>

式中,H为特高压火电送电利用小时数;

Pmax为特高压火电最大送电功率7520MW;

Ei为受端电网第i月的预测电量;

di为第i月的天数;

α为火电机组最小技术出力率,α取0.5;

i为月份,i=1~12;

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各月三段式出力的初始值 单位:MW

月份123456789101112预想出力752075207520752075207520752075207520752075207520平均出力526236735170489951275129600158715063494748915611强迫出力376037603760376037603760376037603760376037603760

(3.2)对三段式出力初始值中不合理项进行修正:

由于2月份平均出力低于强迫出力,对二月预想出力和强迫出力按照下式修正:

得到该火电直流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三段式出力模型如表5所示:

表5 火电直流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三段式出力模型 单位:MW

月份123456789101112预想出力752051947520752075207520752075207520752075207520平均出力526236735170489951275129600158715063494748915611强迫出力376025973760376037603760376037603760376037603760

结果:所述系统按建模后的参数进行运行,准确反映了该火电直流送电给受端系统增加的调峰压力,便于受端系统准确合理地安排其他调峰电源以满足电网调峰平衡。

实施例3

特高压风火打捆直流三段式出力模型建模

(1).获取系统基本信息;

某特高压风火电直流额定受端功率为7520MW,送电利用小时数为6000h,风火打捆综合最小出力率为0.8,受端电网各月电量之比如表6所示:

表6 受端电网各月电量之比

(2)根据所述系统基本信息确定生产模拟模型,确定生产模拟模型为三段式出力模型;

(3)基于该生产模拟模型下的送端机组参数和受端电网用电参数,对送电的出力参数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对应于所述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的优化模型。具体包括:

(3.1)设定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平均出力和强迫出力:

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为直流送电最大功率,即

P预想i=Pmax,i∈M1>

负荷高峰月份强迫出力为预想出力与风火打捆综合最低出力率的乘积,即

P强迫i=βPmax,i∈M1>

负荷高峰月份平均出力为预想出力和强迫出力的加权平均,即

式中,P预想i、P平均i、P强迫i为负荷高峰月份第i月的预想出力、平均出力和强迫出力;

Pmax为风火打捆送电额定功率7520MW;

β为风火打捆机组综合最低出力率,β取0.8;

M1为受端电网年内高峰负荷月份,根据受端电网实际年负荷特性选择为6~9月;

hp为日内直流高峰送电小时数,取14~16小时。

具体如表7所示:

表7 负荷高峰月份预想出力、平均出力和强迫出力 单位:MW

月份6789预想出力7520752075207520平均出力6893689368936893强迫出力6016601660166016

(3.2)根据受端电网的各月预测电量和特高压送电的年总电量设定非负荷高

峰月份的平均出力,即

非负荷高峰月份的预想出力和强迫出力按照为预想出力与风火打捆综合最低处理率的乘积计算,即

式中,P预想j、P平均j、P强迫j为非负荷高峰月份第j月的预想出力、平均出力和强迫出力;

H为风火打捆年额定送电小时数;

M2为受端电网年内非高峰负荷月份,取1~5月和10~12月;

Ej为受端电网第j月的预测电量;

di为第i月的天数。

得到该风火打捆直流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三段式出力模型如表8所示:

表8 风火打捆直流在电源优化规划中的三段式出力模型 单位:MW

月份123456789101112预想出力506835374979471849387520752075207520476447115404平均出力453331644454422044166893689368936893426142134833强迫出力405428303983377539506016601660166016381137694323

结果:所述系统按建模后的参数进行运行,准确反映了该风火打捆直流送电给受端系统增加的调峰压力,便于受端系统准确合理地安排其他调峰电源以满足电网调峰平衡。

上述实施例表明,本发明的建模方法不仅充分考虑特高压交直流送电的出力特性、调节特性,而且在电源优化规划中更加准确的反映特高压交直流送电对受端电网电源运行的影响。此外,本发明的建模方法在满足直流全年电量输送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了受端电网负荷高峰月的电力平衡需求及各月的调峰需求,从而提高了电网规划的合理性,进而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电力浪费。

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