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

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包括可漂浮在水面上的载体、安装在载体上的推进机构、以及与载体活动连接的转臂吊,所述推进机构用于推动载体移动,所述转臂吊用于吊装待运输件,且所述转臂吊可相对于载体转动。本发明中载体用于承载维修人员、以及维修所需待运输件;同时,本发明中推进机构可根据需要推动载体移动,以将待运输件运输至码头所需维修处;且本发明中转臂吊方便了维修人员装卸、升降、安装待运输件,有效提高码头桩基水下维修施工质量和工效;另外,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体积较小,使用灵活、稳定性高。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02

    授权

    授权

  • 2018-09-25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B63B35/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1013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03-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3B35/00 申请日:201610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2-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码头桩基维修作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进出口额度每年都在增加。这在大幅提升我国各港口码头的货物吞吐量的同时,也激化了码头结构的老化、破损与码头生产力迅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单纯依靠建设新码头来增加港口的吞吐力是不容易实现的。于是,在积极兴建新码头的同时,加强对老码头设施的科学管理、增强对老码头结构安全的维护力度,成了现阶段码头管理和维护部门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为延长新老码头的使用年限、提高其使用安全性,对老码头修补加固及升级改造需求日益增多,作为其基础结构的桩基维修,尤其是水下维修作业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一般码头下部结构空间狭小,水域环境受到潮汐的影响存在涨潮落潮的水位差,使得施工环境恶劣,且不确定因素多。常用的小船无法进入该狭小的空间,即使能驶入,其较大的船体不仅使得原本狭小的作业空间更加紧促,也导致其在下部空间无法自由作业。若采用自制小舢板进行施工,首先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且承重能力低,不能承受钢构件等大型修补材料的运输;其次其稳定性能差,在修补加固施工时不能作为固定平台和安装平台使用;再者小舢板没有自动装置,无法在码头下部空间自由操控及行驶。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目前码头桩基维修,尤其是水下位置作业的质量、工效、安全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研制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包括可漂浮在水面上的载体、安装在载体上的推进机构、以及与载体活动连接的转臂吊,所述推进机构用于推动载体自动移动,所述转臂吊用于吊装待运输件,且所述转臂吊可相对于载体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臂吊一端与载体活动连接,且所述转臂吊另一端设有第一吊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转臂吊上设有吊装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侧边设有第二吊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载体一侧边的可拆卸式平台,所述可拆卸式平台的外缘处设有平台围栏。

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式平台有两个,两个可拆卸式平台间隔分布,且两个可拆卸式平台的相对一侧均呈凹形。

进一步地,所述推进机构有两套,且两套推进机构分别安装在载体一端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在邻近侧边处设置有带缆桩。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侧边设有压浪板。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底部设有减摇鳍。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载体可漂浮在水面上,用于承载维修人员、以及维修所需待运输件;同时,本发明中推进机构可根据需要推动载体自动移动,以将待运输件运输至码头所需维修处,并使本申请中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具有自航能力;且本发明中转臂吊可相对于载体转动,利用该转臂吊能方便维修人员升降、装卸待运输件,有效提高码头桩基水下维修施工质量及工效;另外,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整体体积较小,使用灵活,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载体

11底板

12侧板

121 吊装块

122 压浪板

123 加强板

124 第二吊装孔

125 刻度标识

13空腔

14固定轴

15带缆桩

151 限位轴

16缓冲圈

171 操作甲板

172 梯子

18减摇鳍

19导流槽

2 推进机构

21螺旋浆

22动力装置

3 转臂吊

31第一吊装孔

32绳索

33吊装凹槽

34转臂平板

35转臂竖板

4 待运输件

5 可拆卸式平台

51平台围栏

52网眼板

53钢筋

6 救生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将纸面的上下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纸面的左右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如图3所示,将载体的高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包括可漂浮在水面上的载体1、安装在载体1上的推进机构2、以及与载体1活动连接的转臂吊3。所述推进机构2用于推动载体1移动,所述转臂吊3用于吊装待运输件4,且所述转臂吊3可相对于载体1转动。本发明中载体1可漂浮在水面上,用于承载维修人员、以及维修所需待运输件4。同时,本发明中推进机构2可根据需要推动载体1自动移动,以将待运输件4运输至码头所需维修处,并使本申请中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具有自航能力。且本发明中转臂吊3可相对于载体1转动,利用该转臂吊3能方便维修人员装卸待运输件4。另外,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整体体积较小,使用灵活,方便了维修工作。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中载体1包括位于下端的底板11和沿底板11外缘向上延伸的侧板12。所述底板11和侧板12围成一个中部具有空腔13的载体1,该空腔13用于承载维修人员、以及维修所需待运输件4。同时,载体1采此种结构有效保证其能漂浮在水面上。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底板11在俯视状态下呈矩形,且其外缘处具有四个侧板12。此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能有效保证载体1在水面上漂浮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转臂吊3后端与载体1活动连接,前端设有第一吊装孔31。在使用时,利用绳索32等穿设在该第一吊装孔31中,再将绳索32与待运输件4固接,从而实现转臂吊3与载体1的固接,且保证转臂吊3与待运输件4连接的牢固性。然后再转动转臂吊3将待运输件4转移至载体1中、或从载体1中移出。如图1所示,对于重量较重的待运输件4,也可直接将其挂设在载体1外侧、并淹没在水中,以方便装卸;同时还能利用水的浮力减轻载体1的承载重量。而当载体1移动到位后,可通过转动转臂吊3将待运输件4微调至待安装处,以方便操作、且减轻工人的工作量。同时,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转臂吊3上还设有多个吊装凹槽33,通过将绳索32套设在吊装凹槽33中,再与待运输件4固接的方式实现转臂吊3与待运输件4的固接,且此种连接方式操作更加方便。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转臂吊3有两个,且两个转臂吊3分别安装在载体1前端的左右两侧。使用时,两个转臂吊3同时与待运输件4固接,保证其与待运输件4连接的牢固性。本实施例载体1前端的侧板12的左右两侧处各设有一圆筒形的固定轴14。同时,每个转臂吊3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转臂平板34和一块位于两块转臂平板34之间、且与两块转臂平板34相垂直的转臂竖板35。转臂平板34后端与固定轴14顶端活动连接;转臂竖板35与两块转臂平板34固接。上述吊装凹槽33位于转臂平板34上,且上述第一吊装孔31位于转臂竖板35的前端处。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载体1侧边设有多个第二吊装孔124,利用第二吊装孔124方便挂设其他较小部件等。本实施例第二吊装孔124上吊设有缓冲圈16,该缓冲圈16由橡胶等材质制成,并位于载体1外侧,可避免载体1直接与其他物体碰撞而被损坏。同时,本实施例载体1的侧板12上端内侧均焊接有多个吊装块121,上述第二吊装孔124位于吊装块121上,此种结构避免对载体1自身强度造成破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载体1一侧板12外侧的可拆卸式平台5,且可拆卸式平台5的外缘处设有平台围栏51。使用时,也可将一些较小的待运输件4挂设在载体1外侧,并放置在单一的可拆卸式平台5中,利用可拆卸式平台5的平台围栏51对较小的待运输件4进行限位。同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运输较大的待运输件4时,可将其通过绳索32与两个转臂吊3固接、并挂设在载体1外侧,此种固定方式操作简单、装卸方便。但在运输过程中,待运输件4会相对载体1晃动,不仅会影响载体1的平稳性,还会撞击载体1,从而对载体1自身强度造成破坏。为此,上述可拆卸式平台5有两个,两个可拆卸式平台5间隔分布,且两个可拆卸式平台5的相对一侧均呈凹形,同时两个平台围栏51的相对一侧也均呈凹形。这样,在运输过程中,可将待运输件4挂设在两个可拆卸式平台5之间,利用两个平台围栏51上呈凹形的侧边将待运输件4夹持住,避免待运输件4在运输过程中产生晃动。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可拆卸式平台5安装在位于前端的侧板12上,且可拆卸式平台5在侧板12上的安装位置可调。另外,可拆卸式平台5的底部设有网眼板52,上述平台围栏51焊接在网眼板52的边缘处。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也可站立在网眼板52上。本申请中平台围栏51和网眼板52便于水体穿过,有效减小在行驶过程中水体对可拆卸式平台5产生的阻力。本实施例中平台围栏51由钢筋53焊接而成,可拆卸式平台5的上端呈开放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中推进机构2有两套,且两套推进机构2分别安装在载体1后端的左右两侧。每套推进机构2包括安装在载体1底部的螺旋浆21和与螺旋浆21相连接的动力装置22,所述动力装置22用于驱动螺旋浆21转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22为柴油机。同时,本实施例载体1中在动力装置22对应处设有操作甲板171,以容纳驾驶人员。该操作甲板171高于载体1的底板11,因此,本实施例在底板11和操作甲板171间安装有梯子172。另外,驾驶人员通过控制两套推进机构2启动来推动载体1前进;且可以根据需要控制其中一个动力装置22启动来带动对应的螺旋浆21转动,从而可推动载体1朝相应的方向转弯,操作方便,灵活性强。本实施例中载体1在螺旋浆21外围设有沿螺旋浆21推动方向延伸的导流槽19。

由于螺旋浆21在转动时,会产生较大浪花,并造成载体1摇晃。为此,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位于后端的侧板12外侧上、且位于螺旋浆21上方处设有压浪板122,利用该压浪板122有效减小载体1后侧板12处产生的浪花,保证载体1行驶平稳。同时,本实施例在压浪板122与载体1的连接处焊接有加强板123,以增强两者间的连接强度。且加强板123均呈三角形。

另外,本发明中载体1在邻近其侧边处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带缆桩15。当本发明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行驶到位后,通过将绳索32系在带缆桩15上、并与码头固接,从而实现将本发明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固定。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带缆桩15共有四个,且四个带缆桩15分别位于载体1的四角处。每个带缆桩15邻近上端处还穿设有限位轴151。

另外,如图3所示,载体1底部设有减摇鳍18。该减摇鳍18在本发明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在陆地上建造过程中,能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而当本发明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在水中行驶时,该减摇鳍18可有效减小载体1晃动幅度。

如图3所示,载体1的侧板12上装设有多个救生圈6。同时,侧板12上还设有刻度标识125。

另外,本发明中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上还配有升降设备,可实现修补用构件上下、前后移动的操作,根据要求将构件运送并安装至指定位置,起到临时固定作用,无需额外固定措施;尤其是水下修补作业中,该装置可有效解决由于中国近海海水能见度较差导致的精确定位难问题,其升降设备、转臂吊3可精确的将构件运送并固定至指定高度、方位。此外,该装置本身自备的吊装装置可减少水下作业人员负重,有效保障人员安全,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在新老码头结构检测、老码头修补加固及升级改造时,除了作为运送维修人员、小型设备的运输工具;还可作为施工作业平台使用,且可作为修补用钢结构等大型修补材料的承重平台、固定平台和安装平台。同时,本发明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体积也较小,方便在码头中驾驶。本实施例中一种具有自航能力的码头桩基水下维修作业装置的长5.20m,宽3.60m,高1.60~1.80m,承重3.0t,解决船机在码头下作业的盲区问题,提高施工工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