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高桩码头面板底部大面积破损维修施工方法

高桩码头面板底部大面积破损维修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桩码头面板底部大面积破损维修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对码头面板底部的大面积破损部位进行开凿,开凿后的面板底板表面形成表面连续的凹坑,对外露的钢筋进行清洗、除锈处理;2)在码头面板顶部自上而下钻孔,形成混凝土灌注通道;3)在码头面板底部安装悬吊式模板系统;4)从码头面板顶部往孔内浇注混凝土,使混凝土填满孔道及凹坑与模板上表面围合成的闭合空间;5)养护并拆模。本发明避免了底部灌浆操作的不便,浇筑后的新混凝土可以和旧混凝土交接紧密,修补后的混凝土建筑整体性强、受力均衡。本发明的方法不仅适用于高桩码头面板的修补,也同样适用于具有类似结构的混凝土建筑物的修补。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13

    授权

    授权

  • 2019-12-13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E02B3/06 登记生效日:2019112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91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2-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B3/06 申请日:201609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7-01-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水工结构物维修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桩码头面板底部大面积破损修补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很大一部分高桩码头投入运行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已接近设计使用年限,面板结构大面积破损在常规码头检测中时有发现,拆除重建将严重影响码头的运营生产,因此一般是针对面板底部的大面积破损进行修补加固。

目前对面板底部存在的大面积破损区域进行修补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喷射混凝土法,另一种是立模浇筑法。喷射混凝土法修补的断面成型后,表面不平整,需要二次整平,而且高桩码头底部空间高度有限,不一定能满足喷射设备所要求的喷射距离。立模浇筑法支立模板耗时较长,且新浇筑混凝土与上部旧混凝土的交界面经常出现交接不紧密的现象。

综上所述,修补面板底部大面积破损区域,既要保证下部的新浇混凝土与上部旧混凝土交接紧密,防止留下空隙,又要考虑面板的整体性,尽量保证一次完成一块面板底部修补区域的浇筑,还要避免仪器设备等的使用免受场地空间限制,目前的技术手段往往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高桩码头面板底部大面积破损修复问题而提出的维修技术方法,包括模板支立方式和混凝土浇筑方法。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发明目的:一种高桩码头面板底部大面积破损维修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对码头面板底部的大面积破损部位进行开凿,开凿范围大于破损部位,开凿深度为钢筋外露2~3cm并露出新鲜的混凝土,开凿后的面板底板表面形成表面连续的凹坑,对外露的钢筋进行清洗、除锈处理;

2)在码头面板顶部自上而下钻若干穿孔,穿孔底部出口位于开凿后的凹坑范围内,从而形成混凝土灌注通道;

3)在码头面板底部安装悬吊式模板系统,悬吊式模板系统包括一模板及固定于码头面板并可将模板升降的升降装置,将模板上升至其上表面与码头面板底平面平齐;

4)从码头面板顶部往所述穿孔内浇注混凝土,使混凝土填满穿孔孔道及凹坑与模板上表面围合成的闭合空间;

5)养护并拆模。

所述步骤1)对钢筋的除锈处理包括去除盐分、除锈并涂刷阻锈剂。

所述步骤1)还包括根据现场钢筋锈蚀情况增补钢筋和重新植筋。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若干根螺杆、与螺杆相配套的若干螺母及若干支撑板,支撑板承托于模板底部,螺杆由下至上依次贯穿过支撑板及模板并植入码头面板固定,螺母旋紧于支撑板下方以锁定支撑板的位置。

所述螺栓为化学锚栓,植入深度为锚栓直径的20~30倍。

混凝土材料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流动度为600~800mm。

钻孔的孔径为90~110mm,钻孔的数量按每3m2布置1~2个来确定。

本发明采用注孔、从上至下浇筑的方式,避免了从底部灌浆操作的不便,浇筑后的新混凝土可以和旧混凝土交接紧密,而面板底部在新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平整,修补后的混凝土建筑整体性强、受力均衡。本发明的方法不仅适用于高桩码头面板的修补,也同样适用于具有类似结构的混凝土建筑物的修补。

附图说明

图1为码头面板钻孔立面示意图。

图1a为码头面板钻孔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悬吊式模板系统安装于码头面板的立面示意图。

图2a为图2的A放大图。

图3为图2混凝土浇筑后的示意图。

图4为工艺流程图。

其中,面板1钻孔2螺杆3.1螺母3.2槽钢3.3胶合板3.4混凝土4。

具体实施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施工操作:

1)对码头面板1底部存在裂纹裂缝和保护层脱离剥落的部位进行开凿,开凿范围大于破损部位,开凿深度为钢筋外露2~3cm并露出新鲜的混凝土,开凿后的面板底板表面形成表面连续的凹坑,对外露的钢筋进行清洗、除锈处理,视情况增补钢筋和重新植筋;破损区域面积应连续且不小于1m2

2)在码头面板1顶部自上而下钻孔,钻孔2上下贯穿码头面板1,孔底部出口位于开凿后的凹坑范围内,从而形成混凝土灌注通道;钻孔的孔径应不小于90mm,钻孔的数量根据待修补面积确定,一般每3m2布置1~2个。

3)在码头面板底部安装悬吊式模板系统,所述悬吊式模板系统包括一模板及固定于码头面板并可升降模板的升降装置,将模板上升至其上表面与码头面板底平面平齐;

具体来说,模板可以选用胶合板3.4。升降装置包括了若干根螺杆3.1、与螺杆3.1相配套的若干螺母3.2及若干支撑板,可以采用槽钢3.3作为支撑板,使槽钢3.3承托于胶合板3.4底部。螺杆3.1由下至上依次贯穿过槽钢3.3及胶合板3.4并植入码头面板1,与码头面板1固定,胶合板被槽板顶升至与码头底平面平齐的高度后,螺母3.2旋紧于槽钢3.3下方以锁定槽钢3.3的位置;其中螺杆为化学锚栓,其植入深度为锚栓直径的20~30倍。

4)从码头面板顶部往钻孔2内浇注混凝土,使混凝土填满孔道及凹坑与胶合板之间的闭合空间;混凝土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流动度不小于600mm。灌注时插入在孔口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

5)养护,底模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90%后拆除,拆模后立即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面的湿润。拆除模板及剪除突出码头面板底平面的螺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