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钯‑铜共催化合成吖啶酮衍生物的方法

一种利用钯‑铜共催化合成吖啶酮衍生物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钯‑铜共催化合成吖啶酮衍生物的方法,在氯化钯、特戊酸铜和过氧化二叔丁基或氧气共同存在的条件下,将二苯胺类化合物(包括对称和不对称二苯胺)溶于无水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在一氧化碳氛围、80‑120℃条件下反应20‑30小时,分离纯化,即可得吖啶酮衍生物。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使用简单易得的二苯胺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C‑H/C‑H氧化羰基化直接构建吖啶酮衍生物;其制备条件温和,在80‑120 ℃下就能高选择性地得到目标产物;且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底物适用性,大大地拓展了底物的范围,在生物医药、材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1878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541378.1

  • 发明设计人 雷爱文;文江伟;

    申请日2016-07-11

  • 分类号C07D219/06(20060101);C07D221/18(20060101);C07D219/08(20060101);B01J31/30(20060101);

  • 代理机构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马丽娜

  • 地址 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1:03: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1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7D219/06 登记生效日:2020033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71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9-21

    授权

    授权

  • 2017-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219/06 申请日:201607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2-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钯-铜共催化合成吖啶酮衍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吖啶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分子骨架,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医药、染料以及生物材料等研究领域中,具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合成这类化合物能够有效地推动医药、材料领域的发展。传统的合成方法通常是通过酸促进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类化合物环化或者N-苯基-2-卤代苯胺类化合物分子内亲核取代,但反应条件相对比较苛刻,且起始原料难以制备。随着过渡金属催化芳烃C-H键活化方法学的发展,近年来,双C-H键活化的研究备受关注。值得注意的是,通过C-H/C-H氧化羰基化直接构建酮类化合物无疑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但同时也是极具挑战的。因此,本发明是在过渡金属的催化作用下,以二苯胺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氧化羰基化直接构建吖啶酮类化合物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为吖啶酮衍生物提供了一种钯、铜共催化、反应条件温和以及底物适用范围广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利用钯-铜共催化合成吖啶酮衍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氯化钯、特戊酸铜和二苯胺类化合物一同加入干燥的反应器中,接着将反应器中的气氛置换成一氧化碳,再加入无水有机溶剂,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氧化剂,所述的二苯胺类化合物、氯化钯、特戊酸铜的摩尔比为0.1-1.0:0.3-3.0:0.01-0.1:0.02-0.2,所述的氧化剂为过氧化二叔丁基(DTBP)或氧气(O2);然后在80-120℃条件下反应20-30小时,纯化,得到吖啶酮衍生物。

所述的二苯胺类化合物为二苯胺、对甲基二苯胺、对甲氧基二苯胺、对乙氧基二苯胺、对叔丁基二苯胺、对三氟甲基二苯胺、对氟二苯胺、对氯二苯胺、对溴二苯胺、4,4’-二甲基二苯胺、3,5-二甲基二苯胺、3,5-二氟二苯胺、3-氯-4-甲基二苯胺、邻甲基二苯胺、2,2-二萘胺中的一种。

优选地: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

氯化钯和特戊酸铜的摩尔比为1:2。

二苯胺类化合物和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3。

本发明利用DTBP或O2作为氧化剂,在催化量钯、铜为共同催化剂的条件下,以二苯胺类化合物(包括不对称和对称二苯胺)为原料,通过C-H/C-H氧化羰基化直接构建吖啶酮类化合物,为吖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原料易得、操作简单、经济的方法。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使用简单易得的原料二苯胺类化合物通过C-H/C-H氧化羰基化一步构建吖啶酮衍生物,具有原子经济性高的优势。

2、本发明制备条件温和,在80-120℃下就能高选择性地得到目标产物。

3、本发明具有很好的底物适用性,大大地拓展了底物的范围,从而便于更好地应用。

4、本发明制备方法已通过实验室放大实验,可以满足医药、材料等行业的大规模的应用和开发。

5、本发明在生物医药合成、荧光材料等方面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为了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用原料均是已知化合物,可由市场购得或者采用本领域已知合成方法合成。实施例1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以获得纯净的一氧化碳氛围。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85%,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77(s,1H),8.25(d,J=7.7,2H),7.74(t,J=7.1,2H),7.56(d,J=8.1,2H),7.26(t,J=7.1,2H).13C>6)δ=177.2,141.3,133.9,126.5,121.5,120.9,117.8。

实施例2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对甲基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二氯甲烷进行稀释,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79%,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70(s,1H),8.22(d,J=8.1,1H),8.02(s,1H),7.71(t,J=7.7,1H),7.59–7.44(m,3H),7.23(t,J=7.5,1H),2.41(s,3H).13C>6)δ=177.0,141.2,139.4,135.4,133.7,130.6,126.5,125.5,121.2,120.8,120.8,117.8,117.7,21.1。

实施例3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对甲氧基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81%,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78(s,1H),8.24(d,J=8.1,1H),7.71(t,J=7.7,1H),7.64(d,J=2.9,1H),7.55(d,J=3.1,1H),7.53(d,J=2.2,1H),7.42(dd,J=9.0,3.0,1H),7.24(t,J=7.5,1H),3.87(s,3H).13C>6)δ=181.3,159.2,145.7,140.9,138.3,131.1,129.5,126.2,125.9,124.8,124.4,122.5,110.0,60.6。

实施例4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对乙氧基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76%,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77(s,1H),8.24(d,J=8.1,1H),7.71(t,J=7.6,1H),7.62(d,J=2.9,1H),7.53(d,J=9.0,2H),7.40(dd,J=9.0,2.9,1H),7.24(t,J=7.5,1H),4.11(q,J=6.9,2H),1.38(t,J=6.9,3H).13C>6)δ=176.6,153.6,140.9,136.1,133.5,126.4,125.0,121.4,121.2,120.1,119.6,117.8,105.9,63.8,15.1.HRMS(EI)理论计算C15H13NO2[M+H]+:240.1019;发现值:240.1018。

实施例5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对叔丁基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75%,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75(s,1H),8.25(d,J=8.1,1H),8.20(d,J=2.3,1H),7.86(dd,J=8.8,2.4,1H),7.72(t,J=7.6,1H),7.58–7.49(m,2H),7.24(t,J=7.5,1H),1.36(s,9H).13C>6)δ=181.9,148.5,145.9,144.2,138.4,136.9,131.3,126.0,125.6,125.1,122.5,122.4,39.5,36.3。

实施例6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对三氟甲基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62%,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2.18(s,1H),8.49(s,1H),8.26(d,J=8.1,1H),8.02(dd,J=8.8,1.7,1H),7.82(t,J=7.7,1H),7.73(d,J=8.8,1H),7.60(d,J=8.3,1H),7.35(t,J=7.5,1H).13C>6)δ=176.8,143.4,141.3,134.7,129.7(d,J=35.5),126.5,124.2(dd,J=60.7,1.5),123.5,122.6,121.2,119.9,119.4,118.2。

实施例7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对氟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80%,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91(s,1H),8.22(d,J=7.7,1H),7.87(dd,J=9.3,2.7,1H),7.74(t,J=7.6,1H),7.69–7.57(m,2H),7.54(d,J=8.3,1H),7.27(t,J=7.4,1H).13C>6)δ=176.6,158.5,156.1,141.2,138.1,134.1,126.3,122.9,121.7,121.4(d,J=6.5),120.4(d,J=7.8),117.9,110.2。

实施例8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对氯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78%,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97(s,1H),8.23(d,J=8.1,1H),8.15(d,J=2.5,1H),7.76(dd,J=6.9,1.9,2H),7.57(dd,J=14.5,8.6,2H),7.30(t,J=7.5,1H).13C>6)δ=176.2,141.2,139.9,134.3,133.9,126.5,125.9,125.2,122.0,121.7,120.7,120.3,118.0。

实施例9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对溴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67%,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96(s,1H),8.29(s,1H),8.22(d,J=7.9,1H),7.85(d,J=8.8,1H),7.76(t,J=7.5,1H),7.53(t,J=9.0,2H),7.28(t,J=7.4,1H).13C>6)δ=176.1,141.2,140.2,136.5,134.4,130.1,128.4,126.5,122.1,120.8,120.5,118.0,113.6。

实施例10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4,4’-二甲基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84%,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64(s,1H),8.02(s,2H),7.56(d,J=2.0,1H),7.54(d,J=2.0,1H),7.45(d,J=8.5,2H),2.42(s,6H).13C>6)δ=176.8,139.4,135.2,130.3,125.5,120.7,117.7,21.1.HRMS(EI)理论计算C15H13NO[M+H]+:224.1070;发现值:224.1068。

实施例11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3,5-二甲基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59%,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45(s,1H),8.16(d,J=7.5,1H),7.69–7.63(m,1H),7.46(d,J=8.3,1H),7.22–7.16(m,1H),7.13(s,1H),6.79(s,1H),2.83(s,3H),2.37(s,3H).13C>6)δ=183.7,147.9,147.8,145.5,145.4,138.1,131.4,130.6,127.0,125.8,122.3,1219,120.0,28.8,26.5。

实施例12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3,5-二氟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61%,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92(s,1H),8.15(d,J=7.3,1H),7.72(s,1H),7.47(d,J=7.6,1H),7.27(s,1H),7.02(dd,J=21.5,10.5,2H).13C>6)δ=179.9,170.0(dd,J=104.3,15.9),167.5(d,J=118.3),148.9(d,J=8.9),145.4,139.0,131.1,127.1,126.8,122.2,113.1,103.6(dd,J=24.5,4.4),102.4(dd,J=27.2,25.4).HRMS(EI)理论计算C13H7F2NO[M+H]+:232.0568;发现值:232.0567。

实施例13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3-氯-4-甲基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61%(其中,两种同分异构体产物的产率比例为2:1),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75(s,1H),11.71(s,0.5H),8.20(d,J=8.0,1H),8.15(d,J=8.1,0.5H),8.11(d,J=8.7,1H),7.70(t,J=7.6,1H),7.54(t,J=8.0,0.5H),7.48(d,J=8.5,1H),7.24(t,J=5.8,1H),7.23–7.16(m,2H),2.30(s,3H).13CNMR(101MHz,DMSO-d6)δ=176.3,165.7,163.2,141.4,141.2,133.9,129.6,129.5,126.5,126.4,121.6,120.8,119.5,119.3,117.9,117.7,117.4,102.6,102.4,14.5.HRMS(EI)理论计算C14H10ClNO[M+H]+:243.0451;发现值:243.0450。

实施例14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邻甲基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60%,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0.64(s,1H),8.23(d,J=8.1,1H),8.13(d,J=7.9,1H),7.94(d,J=8.4,1H),7.74(m,1H),7.60(d,J=7.0,1H),7.28(t,J=7.1,1H),7.21–7.16(t,J=7.4,1H),2.61(s,3H).13C>6)δ=182.3,146.3,144.7,139.3,138.5,130.9,130.5,129.2,126.5,125.9,125.9,125.5,123.4,23.1。

实施例15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2,2-二萘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66%,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2.52(s,1H),10.48(d,J=8.6,2H),8.20(d,J=9.0,2H),8.01(d,J=7.8,2H),7.82–7.72(m,4H),7.60(t,J=7.4,2H).13C>6)δ=180.3,140.1,134.9,131.9,129.8,129.0,128.9,126.7,125.6,118.4,115.5.HRMS(EI)理论计算C21H13NO[M+H]+:296.1070;发现值:296.1066。

实施例16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N1,N3-二苯基-1,3-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59%,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38(s,1H),8.91(s,1H),8.17(d,J=8.0,1H),8.07(d,J=8.9,1H),7.64(t,J=7.6,1H),7.46–7.35(m,3H),7.30(d,J=7.5,2H),7.19(t,J=7.5,1H),7.06(t,J=7.3,2H),6.89(dd,J=8.9,2.1,1H).13C>6)δ=175.7,149.3,143.5,141.7,141.4,133.1,129.9,128.2,126.3,122.7,121.1,120.9,120.5,117.2,114.2,112.7,97.1,HRMS(EI)理论计算C19H14N2O[M+H]+:287.1179;发现值:287.1178。

实施例17

在干燥的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氯化钯(0.025mmol)、特戊酸铜(0.05mmol)、N1,N4-二苯基-1,4-二苯胺(0.25mmol),体系在一个大气压的一氧化碳氛围下置换三次。然后依次加入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1.0mL)、DTBP(0.75mmol)和溶剂无水二甲基亚砜(2.0mL),在100℃反应24小时后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往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酸乙酯淬灭反应,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30.0mL),用二氯甲烷萃取(20×3),柱层析分离得到吖啶酮衍生物,分离收率达到42%,核磁表征数据如下:

核磁数据:1H>6)δ=11.90(s,1H),11.79(s,1H),9.84(d,J=8.3,1H),8.39(d,J=8.1,1H),8.02(d,J=8.8,1H),7.77–7.63(m,2H),7.63–7.47(m,3H),7.41(t,J=7.4,1H),7.28(t,J=7.4,1H),7.17(t,J=7.5,1H),7.03–6.82(m,1H).13C>6)δ=177.7,140.4,139.9,137.9,135.2,132.9,128.7,126.6,125.7,123.5,121.8,121.1,119.8,118.3,117.3,116.8,111.2.HRMS(EI)理论计算C19H14N2O[M+H]+:287.1179;发现值:287.1178。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