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装置的液体补充方法、启动加注方法

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装置的液体补充方法、启动加注方法

摘要

使用具有适于启动加注的送液流量和流量精度的泵适当地进行血液净化装置的启动加注和补充液。在利用血液净化器将采血部(21)和返血部(23)相连接使血液回路(10)呈环状的状态下,利用液体补充泵(170),使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透过血液净化膜(30)向初级侧流出,且使包含该初级侧的血液回路(10)中的透析液不通过血液净化膜(30)地向透析液排出回路(92)排出,其中,所述血液净化器包括:血液净化器(20),其具有血液净化膜(30);血液回路(10),其利用血液泵(40)将采血部(21)的血液向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输送,以及将血液从该初级侧送回返血部(23);透析液供给回路(91),其用于将透析液向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透析液排出回路(92),其用于将透析液从该次级侧排出;以及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1635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580017840.1

  • 发明设计人 加藤阳子;张亮;川嶋理人;

    申请日2015-03-31

  • 分类号A61M1/18;

  • 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新宇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54:5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7-16

    授权

    授权

  • 2016-1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1/18 申请日:201503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1-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装置的液体补充方法、启动加注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进行血液透析等的血液净化治疗的血液净化装置具备具有中空纤维膜等的血液净化膜的血液净化器。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血液回路,其利用血液泵将患者的血液输送到血液净化器并将血液从血液净化器送回至患者体内;透析液回路,其将透析液输送到血液净化器并将透析液从血液净化器排出。在该血液净化装置中,使血液在血液回路中发生体外循环,同时,向血液净化器供给透析液回路中的透析液,在血液净化器中,使血液通过血液净化膜的初级侧,使透析液透过血液净化膜的次级侧,将血液中的不好成分经由血液净化膜取入到透析液内,从而净化血液。

然而,这种血液净化装置中,在血液净化治疗开始前,需要清洗供血液通过的血液回路内部。因此,在血液净化治疗之前,向血液回路内供给清洗液,对血液回路内进行清洗,即,进行所谓的启动加注。在该启动加注中,近年来作为清洗液使用透析液来代替生理盐水,使透析液回路中的新的透析液从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次级侧(透析液侧)通过血液净化膜流入(逆过滤)初级侧(血液侧),用该透析液清洗血液回路内部。

此外,在进行血液净化处理时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等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补充液。作为该补充液,近年来使用透析液来代替生理盐水,将透析液回路中的新的透析液向血液回路内供给,进而对患者进行补充液。

具体而言,在例如引用文献1中,利用透析液回路上的用于调整患者的除水量的除水泵的驱动力,使透析液回路中的透析液经由血液净化膜向血液回路供给。另外,在引用文献2中,利用透析液回路的透析液供给泵的驱动力,使透析液回路的透析液经由血液净化膜向血液回路供给。

此外,在例如引用文献3中,利用液体补充泵的驱动力,使透析液回路中的透析液经由血液回路对患者进行紧急补充液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58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100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840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由于上述的除水泵必须严格地控制患者的除水量,所以通常使用低流量且流量精度高的泵。因此,如上所述在启动加注中,若使用除水泵作为用于将透析液向血液回路侧输送的泵,则送液流量变少,启动加注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此外,若使除水泵以性能极限的流量进行运转,可能会对泵造成负担,使泵发生劣化,无法适当地进行之后的血液净化治疗中的除水量的调整。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的透析液供给泵用于将大量的透析液向血液净化器供给,所以通常使用高流量且流量精度低的泵。因此,若使用透析液供给泵作为在启动加注中用于将透析液向血液回路侧输送的泵,由于送液流量多,可能会对血液净化膜造成负担,血液净化膜破损,无法适当地进行之后的血液净化疗法。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血液净化装置及血液净化装置的液体补充方法、启动加注方法,使用具有适于启动加注的送液流量和流量精度的泵适当地进行启动加注,同时能够进行紧急补充液。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中包含如下血液净化装置,该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血液净化器,其具备血液净化膜;血液回路,其利用血液泵将采血部的血液向所述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初级侧输送以及将血液从该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初级侧送回返血部;透析液供给回路,其用于将透析液向所述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次级侧供给;透析液排出回路,其用于将透析液从所述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次级侧排出;以及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其构成为能够进行如下工序:补充液工序,在该工序中,利用液体补充泵将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中的透析液向所述血液回路供给;以及启动加注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将所述采血部和所述返血部相连接使所述血液回路呈环状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液体补充泵,使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中的透析液透过所述血液净化膜向初级侧流出,并将包含该初级侧的所述血液回路中的透析液向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排出。

也可以是,所述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构成为能够进一步进行启动加注第2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将所述采血部和所述返血部相连接使所述血液回路呈环状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液体补充泵,使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中的透析液透过所述血液净化膜向初级侧流出,并将包含该初级侧的所述血液回路中的透析液送回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

也可以是,所述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连接于所述血液回路,且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和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相连接。

也可以是,所述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包括:旁通回路,其用于连接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和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以及连接回路,其从所述血液回路连接于所述旁通回路的中部,所述旁通回路具有:第1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同所述连接回路的连接部和同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的连接部之间,且自由开闭;第2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同所述连接回路的连接部和同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的连接部之间,且自由开闭,所述液体补充泵能够正反转,且设于所述连接回路。

也可以是,所述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包括:旁通回路,其连接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和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副旁通回路,其从所述旁通回路的中部连接于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以及连接回路,其从所述血液回路连接于所述副旁通回路的中部,所述旁通回路具有:第1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同所述副旁通回路的连接部和同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的连接部之间,且自由开闭;第2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同所述副旁通回路的连接部和同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的连接部之间,且自由开闭,所述液体补充泵能够正反转,且设于所述副旁通回路同所述旁通回路的连接部和所述副旁通回路同所述连接回路的连接部之间,在所述副旁通回路中,在同所述连接回路的连接部和同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的连接部之间设有能够自由开闭的第3流量调整单元。

也可以是,所述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包括:旁通回路,其用于连接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和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副旁通回路,其从所述旁通回路的中部连接于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以及连接回路,其从所述血液回路连接于所述副旁通回路的中部,所述旁通回路具有:第1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同所述副旁通回路的连接部和同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的连接部之间,且自由开闭;第2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同所述副旁通回路的连接部和同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的连接部之间,且自由开闭,所述液体补充泵能够正反转,且设于所述副旁通回路同所述旁通回路的连接部和所述副旁通回路同所述连接回路的连接部之间,在所述副旁通回路中,在同所述连接回路的连接部和同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的连接部之间设有能够自由开闭的第3流量调整单元。

也可以是,所述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包括:旁通回路,其用于连接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和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连接回路,从所述血液回路连接于所述旁通回路的中部,所述旁通回路具有:第1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同所述连接回路的连接部和同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的连接部之间,且自由开闭;以及第2流量调整单元和第3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同所述连接回路的连接部和同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的连接部之间,且自由开闭,其中,所述第2流量调整单元比所述第3流量调整单元靠所述第1流量调整单元侧配置,所述液体补充泵能够正反转可能,且设于所述旁通回路的所述第2流量调整单元和所述第3流量调整单元之间,在所述旁通回路连接有从所述液体补充泵和所述第2流量调整单元之间连通于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的副回路,在所述副回路设有能够自由开闭的第4流量调整单元,在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中,在同所述旁通回路的连接部和同所述副回路的连接部之间设有能够自由开闭的第5流量调整单元。

也可以是,在所述旁通回路连接有从所述液体补充泵和所述第3流量调整单元之间与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相连通的副旁通回路,在所述副旁通回路设有能够自由开闭的第6流量调整单元。

也可以是,所述血液回路包括:采血回路,用于连接所述采血部和所述血液净化器;以及返血回路,用于连接所述血液净化器和返血部,所述连接回路构成为能够与所述采血回路或所述返血回路中的至少任一方相连接。

也可以是,上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具有返血用回路,其将所述血液回路的比血液泵靠采血部侧与所述连接回路相连接。

也可以是,上述血液净化装置具有:压力传感器,其能够检测出所述血液净化膜的初级侧或次级侧中的至少任一侧的压力;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调整液体补充泵的流量,以使对所述血液净化膜施加的压力落在规定的范围。

也可以是,上述血液净化装置具有如下控制单元,在所述启动加注工序中该控制单元将所述血液泵的流量调整为少于所述液体补充泵的流量。

在基于其他观点的本发明中包括血液净化装置的启动加注方法,作为进行血液净化装置的启动加注的方法,其包括第1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将血液回路的采血部和返血部连接而使血液回路呈环状的状态下,利用液体补充泵,使透析液供给回路中的透析液透过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向初级侧流出,以及将包含该初级侧的血液回路中的透析液向透析液排出回路排出。

也可以是,上述血液净化装置的启动加注方法在所述第1工序之后还具有第2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将所述采血部和所述返血部相连接使所述血液回路呈环状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液体补充泵,使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中的透析液透过所述血液净化膜向初级侧流出,以及将包含该初级侧的所述血液回路中的透析液送回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从而将该透析液再次供给给血液净化器。

也可以是,上述血液净化装置的启动加注方法还具有如下工序,在该工序中,对所述液体补充泵的流量进行调整,以使对所述血液净化膜施加的压力落在规定的范围。

也可以是,在利用所述液体补充泵将透析液从所述血液回路的采血回路向透析液排出回路排出的情况下,使所述采血回路的血液泵正转,从而使该血液泵的流量少于所述液体补充泵的流量。

此外,也可以是,在利用所述液体补充泵将透析液从所述血液回路的返血回路向透析液排出回路排出的情况下,使血液回路的采血回路的血液泵反转,从而使该血液泵的流量少于所述液体补充泵的流量。

此外,在本发明中包括血液净化装置的补充液方法,作为进行血液净化装置的补充液的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在该工序中,利用液体补充泵将透析液供给回路中的透析液向血液回路和透析液排出回路分配供给。

也可以是,所述血液净化装置的补充液方法是使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中的透析液透过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向初级侧流出,从而向所述血液回路供给。

此外,在本发明中包括血液净化装置,该血液净化装置包括:血液净化器,其具有血液净化膜;血液回路,其用于将采血部的血液向所述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初级侧输送,以及将采血部的血液从该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初级侧送回返血部;透析液供给回路,其用于将透析液向所述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次级侧供给;透析液排出回路,其用于将透析液从所述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次级侧排出,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包括:第1流路,其具备多个过滤器;以及第2流路,其具备的过滤器的数量少于所述第1流路所具备的过滤器的数量,并且,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构成为能够对所述第1流路和所述第2流路进行切换。

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包括:第1流路,其具备多个过滤器;以及第2流路,其具备的过滤器的数量少于所述第1流路所具备的过滤器的数量,并且,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构成为能够对所述第1流路和所述第2流路进行切换。

也可以是,上述血液净化装置具有能够对第1流路和所述第2流路进行切换的切换单元,进而在将部分或全部供给给所述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次级侧的透析液经由所述血液净化膜向初级侧供给进行逆过滤处理的情况下,以及在经由所述第1流路向所述血液净化器供给透析液,且不进行所述逆过滤处理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第2流路向所述血液净化器供给透析液。

也可以是,上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具有用于将所述第1流路中的所述多个过滤器的下游侧和所述血液回路进行连接的液体补充回路,且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构成为能够经由所述第1流路向所述液体补充回路供给透析液。

也可以是,上述血液净化装置还具有将所述液体补充回路和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进行连接的连接回路,且构成为能够对同所述液体补充回路的所述第1流路的连接和同所述透析液排出回路的连接进行切换。

也可以是,所述第1流路和所述第2流路的部分过滤器是共用的。

也可以是,所述共用的过滤器比其他的过滤器靠上游侧设置。

也可以是,在向最靠上游的过滤器供给的透析液的流量不足700mL/min的情况下,使透析液向所述第1流路流通,在所述流量为700mL/min以上的情况下,使透析液向所述第2流路流通。

此外,在本发明中包括启动加注方法,作为进行血液净化装置的启动加注的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将血液回路的采血部和返血部连接而使血液回路呈环状的状态下,在透析液供给回路中通过过滤器向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次级侧供给透析液,且使该透析液经由所述血液净化膜向初级侧流出,将包含该初级侧的血液回路中的透析液向透析液排出回路排出,在所述工序的透析液供给回路中透析液通过的过滤器的数量多于在血液净化处理时的透析液供给回路中透析液通过的过滤器的数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具有适于启动加注的送液流量和流量精度的泵适当地进行补充液/启动加注。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启动加注第1工序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启动加注第1工序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启动加注第2工序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血液净化处理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1的装置的紧急补充液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具有返血用回路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8的装置的启动加注第1工序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装置的启动加注第2工序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图8的装置的血液净化处理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图8的装置的紧急补充液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装置的启动加注第1工序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图13的装置的启动加注第2工序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图13的装置的血液净化处理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图13的装置的紧急补充液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装置的启动加注第1工序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图18的装置的启动加注第2工序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图18的装置的血液净化处理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图18的装置的紧急补充液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图23的装置的启动加注第1工序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5是表示图23的装置的启动加注第2工序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6是表示图23的装置的血液净化处理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图23的装置的紧急补充液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图28的装置的启动加注第2工序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图28的装置的血液净化处理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31是表示图28的装置的紧急补充液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32是概略表示血液净化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启动加注时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4是表示血液净化处理时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5是表示其他的血液净化处理时的血液净化装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6是表示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的其他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此外,除非另有说明,附图的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附图的尺寸比例不限定于图示的比例。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其意图并不是将本发明限定于该实施方式。此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概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血液净化装置1的结构的说明图。血液净化装置1包括例如血液回路10、透析液回路11、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以及控制单元13。

血液回路10包括用于连接例如采血部21和血液净化器20的采血回路22,以及用于连接血液净化器20和返血部23的返血回路24。

血液净化器20在其圆柱状的组件内具有包括中空纤维膜等的血液净化膜30。血液净化器20具有与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血液侧)相连通的入口部20a和出口部20b以及与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透析液侧)相连通的入口部20C和出口部20d。

采血回路22包括软质的管,且与血液净化器20的入口部20a相连接。在采血回路22设有血液泵40和滴斗41。对于血液泵40,例如使用能够正反转的泵。对于血液泵40,例如使用流量范围为0mL/min~600mL/min左右的,且每l旋转大致10mL左右的管式泵。

返血回路24例如包括软质的管,且与血液净化器20的出口部20b相连接。在返血回路24设有例如滴斗50以及压力传感器51。

在采血回路22和返血回路24设有夹紧阀60、61,进而使采血部21和返血部23附近能够开闭。

透析液回路11例如具有定量泵70。在定量泵70的一定容积的主体内具有能够自由位移的分隔壁80。由分隔壁80分隔为透析液供给室81和透析液排出室82。

透析液回路11具有:第1透析液供给回路90,其从例如未图示的透析液供给源与定量泵70的透析液供给室81相连通;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其从定量泵70的透析液供给室81与血液净化器20的次级侧的入口部20C相连通。此外透析液回路11具有: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其从血液净化器20的次级侧的出口部20d与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相连通;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其从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与装置外部相连通。这些第1透析液供给回路90、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及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包括例如软质的管。

在第1透析液供给回路90例如从上游侧依次设有透析液供给泵100、流量传感器101及开闭阀102。对于透析液供给泵100,例如使用流量范围为0mL/min~1500mL/min左右的,利用排出压进行流量变动的齿轮泵。

在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例如从上游侧依次设有开闭阀110、流量传感器111及开闭阀112。

在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例如从上游侧依次设有开闭阀120、压力传感器121、排液泵122及开闭阀123。

在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设有例如开闭阀130。

透析液回路11具有不经由定量泵70而与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和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直接连接的除水回路140。除水回路140包括例如具有除水泵141的第1回路142,以及具有开闭阀143的第2回路144。第1回路142和第2回路144并联连接。对于除水泵141,例如使用流量范围为0mL/min~90mL/min左右的,每1行程0.5mL~1.0mL左右的活塞泵。

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具有例如用于连接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的旁通回路150,以及从采血回路22的滴斗41与旁通回路150的中部相连接的连接回路151。旁通回路150和连接回路151例如包括软质的管。

在旁通回路150中,在隔着同连接回路151的连接部A的两侧设有开闭阀(第1流量调整单元)160和开闭阀(第2流量调整单元)161。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作为流量调整单元,除了开闭阀,也可以使用例如针阀或螺线管等。在旁通回路150的连接部A和开闭阀160之间,设有用于防止从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侧向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侧的逆流的止回阀202。

在连接回路151设有能够正反转的液体补充泵170。对于液体补充泵170,例如使用流量范围为0mL/min~600mL/min左右的,每1旋转10mL左右的管式泵。

控制单元13是例如用于控制血液透析装置1的整体的动作的计算机,例如能够控制泵40、100、122、141、170,阀102、110、112、120、123、130、143、160、161等的动作,并使血液净化装置1进行工作,从而执行后述的启动加注和血液净化处理。

接着,说明使用有如以上那样地构成的血液净化装置1的启动加注。

例如在血液净化装置1设置血液净化器20,并连接各个回路,首先进行启动加注。在启动加注过程中,首先从血液回路1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入口部20C填充透析液,并进行液置换。

接着,例如如图2所示在透析液回路11中,通过排液泵122的驱动,驱动定量泵70的分隔壁80,透析液从定量泵70的透析液供给室81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并从该血液净化器20的次级侧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排出。此外,若透析液供给室81内没有透析液了,则经由第1透析液供给回路90向其补充透析液。

在液体补充/启动加注回路12中,打开开闭阀160,关闭开闭阀161,且使液体补充泵170向透析液回路11侧(与补充液方向相反)反转。此外,在血液回路10中,在将采血部21和返血部23相连接的状态下,使血液泵40正转(与血液处理方向相同)。此时,通过控制单元13,将血液泵40的流量调整为少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由此,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透析液透过血液净化膜30向初级侧流入,且从血液净化器20的入口部20a和出口部20b两侧分别向采血回路22和返血回路24流出。因而,透析液从采血回路22的滴斗41通过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连接回路151及旁通回路150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排出(启动加注第1工序)。该结果是,利用新的透析液,对血液回路10及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内进行置换及清洗,以及除去血液回路10及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内的气泡。

在上述启动加注第1工序中,除去的气泡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被排液泵122压缩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排出,由此,破坏了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出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透析液回路11内变成负压。

此时,例如如图3所示在关闭开闭阀120,打开开闭阀161的状态下,也打开除水回路140的开闭阀143,压缩的气泡的容积部分逆流回例如第2回路144并向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由此,能够获得启动加注第1工序时的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出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此时,能够将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流量保持在规定的值以上,并能够维持流量传感器111等的流量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此外,此时利用止回阀202,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逆流回旁通回路150并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此外,通过关闭开闭阀120,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此外,本工序可以在进行启动加注第1工序时进行,也可以在进行启动加注第1工序时不进行该工序,而是根据需要进行该工序。

以规定时间,在进行完上述启动加注第1工序后,如图4所示关闭开闭阀160,打开开闭阀161。由此,经由连接回路151向旁通回路150供给的透析液利用液体补充泵170返回到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并再次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进行循环(启动加注第2工序)。在该启动加注第2工序中,利用液体补充泵170及血液泵40,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透过血液净化膜30流入血液回路10的采血回路22和返血回路24,通过血液回路10内从滴斗41向连接回路151排出,通过连接回路151及旁通回路150返回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其中部分透析液透过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排出。如此,继续对血液回路10及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内进行清洗。

此外,在这些启动加注工序中,进行开闭夹紧阀60、61的冲洗操作,剥离血液回路10的管及血液净化膜30的内壁上附着的气泡,可以促进气泡的除去,可以改变血液泵40的流量,从而促进气泡的除去。此外,可以使血液泵40的流量多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也可以使血液泵40进行反转(与血液处理方向相反)。

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启动加注工序中,例如利用压力传感器51监测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的压力。因而,例如控制单元13基于压力传感器51的压力检测结果,调整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以使对血液净化膜30施加的压力落在规定的范围。具体而言,对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进行反馈控制,以使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的压力不低于例如-300mmHg。此外,用于检测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51不仅可以设于滴斗50,也可以设于血液回路10的其他位置。此外,也可以是,对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压力进行检测,并基于该压力检测结果,对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进行调整,以使对血液净化膜30施加的压力落在规定的范围。

分别进行规定时间的上述启动加注第1工序和启动加注第2工序之后,启动加注结束。

接着,说明通过血液净化装置1进行的血液净化处理。在采血部21和返血部23连接未图示的穿刺针,且对患者进行穿刺。如图5所示在血液回路10中,利用血液泵40的正转(箭头方向)使患者的血液经由采血回路22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输送,通过了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的血液经由返血回路24返回患者体内。

另一方面,在透析液回路11中,利用排液泵122驱动定量泵70的分隔壁80,定量泵70的透析液供给室81中的透析液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通过了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透析液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排出。

在血液净化器20中,血液流向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透析液流向次级侧,由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由血液净化膜30向透析液侧排出,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

在除水回路140中,驱动除水泵141,使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经由除水回路140且不经由定量泵70地向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排出。此时的通过除水回路140的透析液的量根据从血液进行除水的患者的除水量进行调整。

此外,在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中,在打开开闭阀161,且关闭开闭阀160的状态下,根据需要,液体补充泵170发生正转(箭头方向),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部分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及连接回路150向血液回路10供给。由此,对患者进行补充液(补充液工序)。

以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进行血液回路10中的血液的循环,以及透析液回路11中的透析液的供给/排出,之后血液净化处理结束。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中,利用液体补充泵170,使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透过血液净化膜30向初级侧流出,且使包含该初级侧的血液回路10中的透析液不通过血液净化膜30而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排出,从而能够进行启动加注第1工序。由此,能够使用具有适于启动加注的送液流量和流量精度的液体补充泵170适当地进行启动加注。

此外,在启动加注第1工序之后,能够进行启动加注第2工序,在该工序中,利用液体补充泵170,使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透过血液净化膜30向初级侧流出,且使包含该初级侧的血液回路10中的透析液不通过血液净化膜30而返回到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将该透析液再次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由此,能够降低启动加注时的透析液的使用量。此外,由于气泡无法通过润湿的血液净化膜30,所以从血液回路10向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排出的气泡不会再次经由血液净化膜30进入血液回路10。

此外,由于能够调整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以使对血液净化膜30施加的压力不大于规定的阈值,所以能够防止对血液净化膜30施加过大的负荷而使其发生破损。

在启动加注时由于使采血回路22的血液泵40正转,使血液泵40的流量少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所以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流出的透析液向采血回路22侧和返血回路24侧这两侧流出。由此,由于清洁的透析液通常能够从血液净化膜30向外侧流出,所以能够可靠地清洗血液净化膜30和除去气泡。

由于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构成为能够选择性地连接于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所以能够使用同一回路适当地切换补充液和启动加注。

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包括旁通回路150和连接回路151,旁通回路150具有开闭阀160、161,液体补充泵170能够正反转,且设于连接回路151,由此,使用液体补充泵170能够适当地进行补充液和启动加注。

此外,在血液净化处理时,也能够在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等情况下,进行紧急的补充液。在该紧急补充液工序中,例如如图6所示,打开开闭阀160和开闭阀161,液体补充泵170正转。通过如此做法,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及连接回路151向采血回路22直接供给,将透析液紧急地补给到血液内。即,此时,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利用液体补充泵170向血液回路10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分配供给。

此外,此时,也打开除水回路140的开闭阀143,使从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流入旁通回路150的部分透析液和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内的透析液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中的透析液例如逆流回第2回路144并向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由此,能够获得紧急补充液时的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出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此时,能够使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流量保持在规定的値以上,并能够维持流量传感器111等的流量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此外,此时利用止回阀202,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逆流回旁通回路150并向血液内进行补充液。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血液净化装置1具有返血用回路180。返血用回路180连接例如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连接回路151中的比液体补充泵170靠滴斗41侧和采血回路22中的比血液泵40靠采血部21侧。在返血用回路180中设有开闭阀181。因而,在进行启动加注时,例如关闭夹紧阀60或61,打开开闭阀181,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反转液体补充泵170,由此,使血液泵40反转,且使向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流出的透析液也向返血用回路180内供给。通过如此做法,也可以对返血用回路180内进行启动加注。此外,在血液净化处理结束后,在将血液回路10内残留的血液送回患者体内时,打开开闭阀181,在采血部21侧,使液体补充泵170正转且使血液泵40停止旋转,由此,经由返血用回路180供给透析液,送回血液,在返血部23侧,通过使液体补充泵170和血液泵40正转,经由返血用回路180供给透析液从而能够使血液返回患者体内。

(第2实施方式)

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连接回路151代替采血回路22而与返血回路24相连接。连接回路151连接于例如滴斗50。

在该情况下,在启动加注第1工序中,在打开开闭阀160,关闭开闭阀161的状态下,使液体补充泵170反转。此外,在血液回路10中,在将采血部21和返血部23相连接的状态下,也使血液泵40反转。使血液泵40的流量调整为少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由此,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的透析液经由血液净化膜30流入初级侧,且从血液净化器20的入口部20a和出口部20b两侧向采血回路22和返血回路24流出。因而,透析液从返血回路24的滴斗50经由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连接回路151及旁通回路150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排出。

在上述启动加注第1工序中,由于除去的气泡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被排液泵122所压缩并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排出,所以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除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被破坏,透析液回路11内变成负压。

此时,例如如图9所示,在关闭开闭阀120,打开开闭阀161的状态下,也打开除水回路140的开闭阀143,压缩的气泡的容积部分例如逆流回第2回路144并向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由此,能够获得启动加注第1工序时的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除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此时,能够将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流量保持在规定的値以上,且能够維持流量传感器111等的流量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此外,此时利用止回阀202,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逆流回旁通回路150并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此外,通过关闭开闭阀120,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

此外,在启动加注第2工序中,如图10所示,关闭开闭阀160,打开开闭阀161,利用液体补充泵170流入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透析液返回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并再次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

此外,在这些启动加注工序中,可以进行开闭夹紧阀60、61的冲洗操作,也可以改变血液泵40的流量,促进气泡的除去。此外,也可以是,使血液泵40的流量多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使血液泵40正转。

此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启动加注工序中,例如控制单元13基于压力传感器51的压力检测结果,调整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以使对血液净化膜30施加的压力落在规定的范围。

在血液净化处理时,如图11所示在血液回路10中,血液泵40正转血液进行循环。在透析液回路11中,透析液从定量泵70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通过了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透析液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向定量泵70排出。在血液净化器20中,血液流向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透析液流向次级侧,因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由血液净化膜30向透析液侧排出,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

在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中,在打开开闭阀161,关闭开闭阀160的状态下,液体补充泵170正转,且透析液适当地向返血回路24供给,从而对患者进行补充液。

此外,在血液净化处理时,也能够在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等情况下,进行紧急的补充液。在该紧急补充液工序中,例如如图12所示,打开开闭阀160和开闭阀161,液体补充泵170正转。通过如此做法,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及连接回路151向返血回路24直接供给,从而向血液内紧急补给透析液。此外,此时,也打开除水回路140的开闭阀143,从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流入旁通回路150的部分透析液,以及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内的透析液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中的透析液例如逆流回第2回路144并向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由此,能够获得紧急补充液时的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除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此时,能够使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流量保持在规定的値以上,且能够维持流量传感器111等的流量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此外,此时利用止回阀202,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逆流回旁通回路150并向血液内进行补充液。

(第3实施方式)

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也可以是,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连接回路151与采血回路22的滴斗41和返血回路24的滴斗50这两方相连接。在该情况下,在连接回路151的支路分别设有开闭阀190,191。

在该情况下,在启动加注第1工序中,在打开开闭阀160,关闭开闭阀161,且进一步打开开闭阀190、191的状态下,使液体补充泵170反转。此外,使血液泵40正转。将血液泵40的流量调整为少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由此,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的透析液经由血液净化膜30流入初级侧,且从血液净化器20的入口部20a和出口部20b这两侧向采血回路22和返血回路24流出。因而,透析液从采血回路22的滴斗41和返血回路24的滴斗50流入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连接回路151内,且经由连接回路151及旁通回路150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排出。

在上述启动加注第1工序中,由于除去的气泡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被排液泵122所压缩,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排出,所以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除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被破坏,透析液回路11内变成负压。

此时,例如如图14所示,在关闭开闭阀120,打开开闭阀161的状态下,也打开除水回路140的开闭阀143,圧縮的气泡的容积部分例如逆流回第2回路144并向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由此,能够获得启动加注第1工序时的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除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此时,能够将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流量保持在规定的値以,且能够维持流量传感器111等的流量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此外,此时利用止回阀202,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逆流回旁通回路150并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此外,通过关闭开闭阀120,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

此外,在启动加注第2工序中,如图15所示,打开开闭阀161,关闭开闭阀160,流入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透析液返回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并再次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

此外,在这些启动加注工序中,可以进行开闭夹紧阀60,61的冲洗操作,可以改变血液泵40的流量,促进气泡的除去。此外,也可以是,使血液泵40的流量多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且使血液泵40反转。此外,也可以仅打开开闭阀190,191中的任意一方。

此外,在上述启动加注工序中,例如控制单元13基于压力传感器51的压力检测结果,调整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以使对血液净化膜30施加的压力落在规定的范围。

在血液净化处理时,如图16所示在血液回路10中,血液泵40正转,血液进行循环。在透析液回路11中,透析液从定量泵70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通过了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透析液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向定量泵70排出。在血液净化器20中,血液流向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透析液流向次级侧,由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由血液净化膜30向透析液侧排出,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

在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中,在打开开闭阀161,关闭开闭阀160,且在打开开闭阀190、191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状态下,液体补充泵170正转,透析液向采血回路22和返血回路24适当地供给,从而对患者进行补充液。

此外,在血液净化处理时,也能够在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等情况下,进行紧急的补充液。在该紧急补充液工序中,例如如图17所示,打开开闭阀160和开闭阀161,液体补充泵170正转。通过如此做法,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及连接回路151向采血回路22直接供给,且向血液内紧急地补给透析液。此外,此时,也打开除水回路140的开闭阀143,从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流入旁通回路150的部分透析液,及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内的透析液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的透析液例如逆流回第2回路144并向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由此,能够获得紧急补充液时的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除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此时,能够将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流量保持在规定的値以上,且能够维持流量传感器111等的流量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此外,此时利用止回阀202,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逆流回旁通回路150并向血液内进行补充液。

(第4实施方式)

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包括:旁通回路150,其用于连接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副旁通回路175,其从旁通回路150的中部与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相连接;以及连接回路151,其从血液回路10与副旁通回路175的中部相连接。旁通回路150具有:开闭阀160(第1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同副旁通回路175的连接部A和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的连接部之间;开闭阀161(第2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同副旁通回路175的连接部A和同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连接部之间。在旁通回路150设有止回阀202。液体补充泵170设于副旁通回路175与旁通回路150的连接部A和副旁通回路175与连接回路151的连接部B之间。在副旁通回路175中,在其同连接回路151的连接部B和其同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连接部之间设有开闭阀162(第3流量调整单元)。

在该情况下,在启动加注第1工序中,在打开开闭阀160,且关闭开闭阀161,162的状态下,使液体补充泵170反转。此外,在血液回路10中,在将采血部21和返血部23相连接的状态下,使血液泵40正转。将血液泵40的流量调整为少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由此,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的透析液经由血液净化膜30流入初级侧,且从血液净化器20的入口部20a和出口部20b两侧向采血回路22和返血回路24流出。因而,透析液从采血回路22的滴斗41经由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连接回路151、副旁通回路175及旁通回路150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排出。

在上述启动加注第1工序中,由于除去的气泡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被排液泵122所压缩并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排出,所以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除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被破坏,透析液回路11内变成负压。

此时,例如如图19所示在关闭开闭阀120,打开开闭阀161的状态下,也打开除水回路140的开闭阀143,压缩的气泡的容积部分例如逆流回第2回路144并向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由此,能够获得启动加注第1工序时的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除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此时,能够将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流量保持在规定的値以上,且能够维持流量传感器111等的流量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此外,此时利用止回阀202,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逆流回旁通回路150并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此外,通过关闭开闭阀120,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

此外,在启动加注第2工序中,如图20所示,关闭开闭阀160,打开开闭阀161,利用液体补充泵170流入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透析液返回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并再次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

此外,在这些启动加注工序中,可以进行开闭夹紧阀60,61的冲洗操作,也可以改变血液泵40的流量,促进气泡的除去。此外,可以使血液泵40的流量多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也可以使血液泵40反转。

此外,在上述启动加注工序中,例如控制单元13基于压力传感器51的压力检测结果,调整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以使对血液净化膜30施加的压力落在规定的范围。

在血液净化处理时,如图21所示,在血液回路10中,血液泵40正转且血液进行循环。在透析液回路11中,透析液从定量泵70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通过了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透析液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向定量泵70排出。在血液净化器20中,血液流向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透析液流向次级侧,由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由血液净化膜30向透析液侧排出,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

在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中,在打开开闭阀161,关闭开闭阀160、162的状态下,液体补充泵170正转,透析液适当地向采血回路22供给,从而对患者进行补充液。

此外,例如若将连接回路151从副旁通回路175分离,关闭开闭阀160,打开开闭阀161及开闭阀162,并使液体补充泵170正转,则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副旁通回路175流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透析液对液体补充泵170内的流路进行清洗,该结果是,不必在每次血液净化处理时更换液体补充泵170内的流路,且能够将其内置于血液净化装置1的主体。

此外,在血液净化处理时,也能够在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等情况下,进行紧急的补充液。在该紧急补充液工序中,例如如图22所示,在打开开闭阀160和开闭阀161,关闭开闭阀162的状态下,液体补充泵170正转。通过如此做法,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副旁通回路175及连接回路151向采血回路22直接供给,进而向血液内紧急地补给透析液。此外,此时,也打开除水回路140的开闭阀143,从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流入旁通回路150的部分透析液和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内的透析液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中的透析液例如逆流回第2回路144并向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由此,能够获得紧急补充液时的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除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此时,能够将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流量保持在规定的値以上,且能够维持流量传感器111等的流量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此外,此时利用止回阀202,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逆流回旁通回路150并向血液内进行补充液。

(第5实施方式)

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包括:旁通回路150,其用于连接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副旁通回路195,其从旁通回路150的中部连接于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连接回路151,其从血液回路10连接于副旁通回路195的中部。旁通回路150具有:开闭阀160(第1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旁通回路150同副旁通回路195的连接部A和旁通回路150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的连接部之间;开闭阀161(第2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旁通回路150同副旁通回路195的连接部A和旁通回路150同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连接部之间。在旁通回路150设有止回阀202。液体补充泵170设于副旁通回路195同旁通回路150的连接部A和副旁通回路195同连接回路151的连接部B之间。在副旁通回路195中,在其同连接回路151的连接部B和其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的连接部之间设有开闭阀196(第3流量调整单元)。

在该情况下,在启动加注第1工序中,在关闭开闭阀161和开闭阀196,打开开闭阀160的状态下,使液体补充泵170反转。此外,使血液泵40正转。将血液泵40的流量调整为少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由此,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的透析液经由血液净化膜30流入初级侧,并从血液净化器20的入口部20a和出口部20b两侧向采血回路22和返血回路24流出。因而,透析液从采血回路22的滴斗41流入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连接回路151,并经由副旁通回路195及旁通回路150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排出。

在上述启动加注第1工序中,由于除去的气泡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被排液泵122所压缩并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排出,所以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除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被破坏,透析液回路11内变成负压。

此时,例如如图24所示,在关闭开闭阀120,打开开闭阀161的状态下,也打开除水回路140的开闭阀143,压缩的气泡的容积部分例如逆流回第2回路144并向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由此,能够获得启动加注第1工序时的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除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此时,能够将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流量保持在规定的値以上,且能够维持流量传感器111等的流量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此外,此时利用止回阀202,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逆流回旁通回路150并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此外,通过关闭开闭阀120,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

此外,在启动加注第2工序中,如图25所示,关闭开闭阀160和开闭阀196,打开开闭阀161,使液体补充泵170反转,流入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透析液返回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并再次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

此外,在这些启动加注工序中,可以进行开闭夹紧阀60、61的冲洗操作,也可以改变血液泵40的流量,促进气泡的除去。此外,可以使血液泵40的流量多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也可以使血液泵40正转。

此外,在上述启动加注工序中,例如控制单元13基于压力传感器51的压力检测结果,调整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以使对血液净化膜30施加的压力落在规定的値。

在血液净化处理时,如图26所示,在血液回路10中,血液泵40正转血液进行循环。在透析液回路11中,透析液从定量泵70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通过了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透析液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向定量泵70排出。在血液净化器20中,血液流向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透析液流向次级侧,由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由血液净化膜30向透析液侧排出,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

在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中,打开开闭阀161,关闭开闭阀160和开闭阀196,液体补充泵170正转,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副旁通回路195及连接回路151适当地向采血回路22供给,从而对患者进行补充液。

此外,例如若将连接回路151从回路分离,关闭开闭阀160,打开开闭阀161和开闭阀196,且使液体补充泵170正转,则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的液体补充泵170流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透析液对液体补充泵170内的流路进行清洗,该结果是,不必在每次血液净化处理时更换液体补充泵170内的流路,且能够将其内置于血液净化装置1的主体。

此外,在血液净化处理时,也能够在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等情况下,进行紧急的补充液。在该紧急补充液工序中,例如如图27所示,打开开闭阀161、160,关闭开闭阀196、开闭阀112及开闭阀120,液体补充泵170正转。通过如此做法,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副旁通回路195及连接回路151向采血回路22直接供给,进而向血液内紧急地补给透析液。

此外,此时,也打开除水回路140的开闭阀143,从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流入旁通回路150的部分透析液和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内的透析液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中的透析液例如逆流回第2回路144并向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由此,能够获得紧急补充液时的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必须从透析液供给室81排除的量和向透析液排出室82流入的量相等)。此时,能够将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流量保持在规定的値以上,且能够维持流量传感器111等的流量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此外,此时利用止回阀202,能够防止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逆流回旁通回路150并向血液内进行补充液。

(第6实施方式)

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如图28所示,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包括:旁通回路150,其用于连接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连接回路151,其从血液回路10连接于旁通回路150的中部。旁通回路150具有:开闭阀160(第1流量调整单元),其设于旁通回路150同连接回路151的连接部A和旁通回路150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的连接部之间;开闭阀161(第3流量调整单元)及开闭阀212(第2流量调整单元),其二者设于旁通回路150同连接回路151的连接部A和旁通回路150同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连接部之间。开闭阀212比开闭阀161靠开闭阀160侧配置。液体补充泵170设于例如开闭阀212和开闭阀161之间。此外,设有从旁通回路150的开闭阀212和液体补充泵170之间与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相连通的副旁通回路200。在副旁通回路200上设有例如开闭阀201(第6流量调整单元)和止回阀202。此外,设有从旁通回路150的开闭阀160和液体补充泵170之间的连接点B与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相连通的副回路210。在副回路210上设有开闭阀211(第4流量调整单元),在旁通回路150的连接点A和连接点B之间设有开闭阀212(第2流量调整单元)。此外,在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旁通回路150的分支点C和副回路210的分支点D之间设有开闭阀213(第5流量调整单元)。

在该情况下,在启动加注第1工序中,在打开开闭阀160,开闭阀161(第3流量调整单元),开闭阀201(第6流量调整单元)及开闭阀211,关闭开闭阀212及开闭阀213的状态下,使液体补充泵170正转。此外,使血液泵40正转。将血液泵40的流量调整为少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由此,从定量泵70流经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透析液流入旁通回路150,通过副回路210流入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并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因而,该透析液经由血液净化膜30流入初级侧,并从血液净化器20的入口部20a和出口部20b两侧向采血回路22和返血回路24流出。因而,透析液从采血回路22的滴斗41流入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连接回路151,并通过部分旁通回路150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排出。

此外,从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流入旁通回路150的部分透析液经由副旁通回路200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排出。由此,为从定量泵70流入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流量和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的差值的这部分透析液经由副旁通回路200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排出。此外,由此,能够将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的流量保持在规定的値以上,且能够维持流量传感器111等的流量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此外,此时止回阀202能够防止由于液体补充泵170的吸引所导致的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透析液逆流回旁通回路150内。

在启动加注第2工序中,例如如图29所示,打开开闭阀161、开闭阀212及开闭阀213,关闭开闭阀160、开闭阀201及开闭阀211,且使液体补充泵170反转,流入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的连接回路151的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返回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并再次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

此外,在这些启动加注工序中,可以进行开闭夹紧阀60、61的冲洗操作,也可以改变血液泵40的流量,促进气泡的除去。此外,可以使血液泵40的流量多于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也可以使血液泵40反转。

此外,在上述启动加注工序中,例如控制单元13基于压力传感器51的压力检测结果,调整液体补充泵170的流量,以使对血液净化膜30施加的压力落在规定的范围。

在血液净化处理时,如图30所示,在血液回路10中,血液泵40正转血液进行循环。在透析液回路11中,透析液从定量泵70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且通过了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透析液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向定量泵70排出。在血液净化器20中,血液流向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透析液流向次级侧,由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由血液净化膜30向透析液侧排出,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

在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中,打开开闭阀161、开闭阀212,关闭开闭阀160、开闭阀201及开闭阀211,且液体补充泵170正转,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及连接回路151适当地向采血回路22供给,对患者进行补充液。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启动加注时,利用液体补充泵170的驱动力向血液净化膜30供给透析液,与从定量泵70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直接向血液净化膜30供给透析液的情况相比,容易进行流量调整,且能够降低对膜造成的负担。

此外,若打开开闭阀160、开闭阀161及开闭阀212,且使液体补充泵170正转,则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的液体补充泵170流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透析液对液体补充泵170内的流路进行清洗,该结果是,不必在每次血液净化处理时更换液体补充泵170,能够将其永久地内置于血液净化装置1的主体。

此外,在血液净化处理时,能够在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等情况下,进行紧急的补充液。在该紧急补充液工序中,例如如图31所示,打开开闭阀161、开闭阀211及开闭阀112,关闭开闭阀160、开闭阀212、开闭阀213及开闭阀120,使液体补充泵170正转。通过如此做法,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经由旁通回路150及副回路210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并从那里经由血液净化膜30向血液回路10供给,从而紧急地向血液内补给透析液。此外,对于该紧急补充液,也可以打开开闭阀212,关闭开闭阀211,并利用液体补充泵170,使透析液通过旁通回路150及连接回路151向血液回路10供给。

此外,此时,也打开开闭阀201和除水回路140的开闭阀143,从第2透析液供给支路91流入旁通回路150的部分透析液和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内的透析液通过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中的透析液例如逆流回第2回路144并向透析液排出室82供给。由此,能够获得紧急补充液时的定量泵70的透析液的收支平衡。此时,能够将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的流量保持在规定的値以上,且能够维持流量传感器111等的流量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此外,此时利用止回阀202,能够防止透析液逆流回副旁通回路200。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列示例。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专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思想的范畴内,想到的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可知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进行了启动加注第1工序和启动加注第2工序,也可以仅进行启动加注第1工序。此外,血液净化装置1只要能够至少进行启动加注第1工序,也可以包括其他的回路结构。血液净化装置1不仅是进行血液透析的装置,还可以适用于进行持续缓除式血液过滤等的装置。

(第7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在血液净化装置中,在治疗前将透析液供给回路中的透析液作为用于清洗回路的启动加注液,在治疗中将透析液供给回路中的透析液作为对患者进行的补充液,并经由血液净化膜向血液回路供给(逆过滤处理)。在该情况下,由于存在透析液从血液回路进入患者的体内的可能性,所以考虑到在与血液净化器相连通的透析液供给回路上配置多个(假定单个发生故障,而为了备用)过滤器。

但是,在在透析液供给回路上配置多个过滤器的情况下,由于该回路的压力损失变大,所以在通常的透析治疗时可能无法向血液净化器供给高流量的透析液。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假定单个发生故障而在透析液供给回路配置多个过滤器,并且能够使高流量的透析液流动的血液净化装置及启动加注方法。即,本发明包含如下血液净化装置,该血液净化装置具有:血液净化器,其具备血液净化膜;血液回路,将采血部的血液向所述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初级侧输送,并将该血液从该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初级侧送回返血部;透析液供给回路,用于将透析液向所述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次级侧供给;透析液排出回路,其用于将透析液从所述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次级侧排出,其中所述透析液供给回路具有:第1流路,其具备多个过滤器;第2流路,其具备数量比所述第1流路的数量少的过滤器,且构成为能够对所述第1流路和所述第2流路进行切换。此外,本发明包含如下启动加注方法,作为进行血液净化装置的启动加注的方法,该启动加注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在该工序中,在连接血液回路的采血部和返血部而使血液回路呈环状的状态下,在透析液供给回路中通过过滤器向血液净化器的血液净化膜的次级侧供给透析液,经由所述血液净化膜使该透析液向初级侧流出,将包含该初级侧的血液回路中的透析液向透析液排出回路排出,在所述工序的透析液供给回路中透析液通过的过滤器的数量多于在血液净化处理时的透析液供给回路中透析液通过的过滤器的数量。

例如如图3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具有:第1流路112,其具有多个过滤器,例如两个过滤器110、111;第2流路113,其具有数量少于第1流路112的数量的过滤器,例如具有1个过滤器110。第1流路112和第2流路113的最上游1的过滤器110是共用的。即,第1流路112从定量泵70通过第1过滤器110,进一步通过第2过滤器111与血液净化器20相连通,第2流路113从定量泵70通过第1过滤器110,直接与血液净化器20相连通。

过滤器110、111为例如中空纤维组件,能够除去透析液所包含的内毒素等有害物质,从而净化透析液。

在第1过滤器110和定量泵70之间设有开闭阀114。在第1流路112中的第2过滤器111和血液净化器20之间设有开闭阀115,在第2流路113中的第1过滤器110和血液净化器20之间设有开闭阀116。这些开闭阀115、116构成切换装置,且能够用于切换第1流路112和第2流路113。第1流路112的开闭阀115的下游侧和第2流路113的开闭阀116的下游侧合流并经由共用的流路与血液净化器20相连接。

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包括:液体补充回路150,其从第1流路112中的第2过滤器111和开闭阀115之间与采血回路22的滴斗41相连通;连接回路151,其用于连接液体补充回路150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液体补充回路150和连接回路151包括例如软质的管。

在液体补充回路150设有能够正反转的液体补充泵160。对于液体补充泵160,例如使用流量范围为0mL/min~600mL/min左右的,且每1旋转10mL左右的管式泵。此外,在液体补充回路150设有开闭阀161。

连接回路151从液体补充回路150的液体补充泵160和开闭阀161之间与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相连通。在连接回路151设有开闭阀170。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阀161和开闭阀170构成切换装置,用于切换液体补充回路150同第1流路112的连接和液体补充回路150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的连接。

控制单元13是控制例如血液透析装置1的整体的操作的计算机,例如控制泵40、100、122、141、160,阀101、114、115、116、120、123、130、143、161、170等的操作,能够使血液净化装置1进行工作,以执行后述的启动加注和血液净化处理。例如在控制单元13执行程序,并将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的透析液的一部分或全部经由血液净化膜30向初级侧供给从而进行逆过滤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开闭阀115、116,经由第1流路112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透析液,在不进行逆过滤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开闭阀115、116,经由第2流路113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透析液,按以上的方式对第1流路112和第2流路113进行切换。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开闭阀115、116及控制单元13构成切换单元。

接着,说明由血液净化装置1进行的,作为逆过滤处理的启动加注。

在启动加注中,如图33所示,在血液回路10中采血部21和返血部23相连接,在透析液回路11中打开开闭阀114、115、120、123、170,关闭开闭阀101、116、130、143、161。送液泵122工作,液体补充泵160沿反转方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的方向)工作,血液泵40沿正转方向(血液净化器20的方向)工作。由此,定量泵70的透析液供给室81中的透析液通过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第1流路112,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即,透析液通过第1过滤器110和第2过滤器111这两个过滤器向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供给到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透析液的一部分利用送液泵122直接流入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并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排出。此外,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残留的透析液利用由液体补充泵160产生的血液回路10侧的负压,流入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逆过滤处理),并在血液泵40被分流,流入血液回路10内。血液回路10中的透析液利用液体补充泵160流入液体补充回路150,通过连接回路151流入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并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排出。这样,利用新的透析液对血液回路10,透析液回路11及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2内进行置換及清洗,并且除去这些回路内的气泡。

接着,说明由血液净化装置1进行的,不进行逆过滤处理的血液净化处理。

首先,如图34所示,在采血部21和返血部23上连接未图示的穿刺针,并对患者进行穿刺。接着,打开透析液回路11的开闭阀114、116、120、123、161,关闭开闭阀101、115、130、143、170。送液泵122工作,液体补充泵160沿正转方向(血液回路10的方向)工作,血液泵40沿正转方向(血液净化器20的方向)工作。由此,在血液回路10中,患者的血液经由采血回路22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输送,且使通过了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的血液经由返血回路24返回患者体内。

在透析液回路11中,定量泵70的透析液供给室81中的透析液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第2流路113向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即,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的透析液仅通过第1过滤器110向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供给。通过了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透析液经由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向定量泵70的透析液排出室82排出。此外,在定量泵70中,分隔壁80进行移动,若透析液供给室81中的透析液变没了,则打开开闭阀101、130,关闭开闭阀114、123,利用透析液供给泵100,新的透析液经由第1透析液供给回路90向透析液供给室81进行补充。此时,透析液排出室82中的透析液经由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而被排出。

这样,在血液净化器20中,血液流向血液净化膜30的初级侧,透析液流向次级侧,由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经由血液净化膜30向透析液侧排出,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

此外,定量泵70的部分透析液流入第1流路112侧,通过第1过滤器110和第2过滤器111,并利用液体补充泵160通过液体补充回路150向血液回路10供给。由此,对患者进行补充液。

此外,在除水回路140中,除水泵141工作,关闭开闭阀143,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中的部分透析液经由除水回路140且不经由定量泵70地向第2透析液排出回路93排出。根据从血液进行除水的患者的除水量,对此时的通过除水回路140的透析液的量进行调整。

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具有:第1流路112,其具备两个过滤器110、111;第2流路113,其具备数量少于第1流路112的数量的一个过滤器110,且能对第1流路112和第2流路113进行切换,由此,在存在透析液进入患者的体内的可能性的经由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向血液回路10侧供给透析液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具有作为备用的多个过滤器的第1流路112供透析液流动,在透析液经由血液净化膜30不向血液回路10侧供给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过滤器数量少压力损失小的第2流路113供透析液流动。由此,假定单个发生故障而在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配置多个过滤器110、111,同时能够供高流量的透析液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血液净化装置1具有按以下方式对第1流路112和第2流路113进行切换的切换单元,在将供给给血液净化器20的血液净化膜30的次级侧的透析液的一部分或全部经由血液净化膜30向初级侧供给进行作为逆过滤处理的启动加注时,经由第1流路112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透析液,在不进行逆过滤处理的透析处理时,经由第2流路113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透析液。因此,在需要备用的过滤器的逆过滤处理的情况下,以及在无需备用的过滤器的不进行逆过滤处理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对第1流路112和第2流路113进行切换。

血液净化装置1具有液体补充回路150,其用于连接第1流路112中的多个过滤器110、111的下游侧和血液回路10,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构成为能够经由第1流路112向液体补充回路150供给透析液,由此,作为补充液不经由血液净化膜30而向血液回路10供给的透析液能够通过多个过滤器110、111。由此,对于不经由血液净化膜30而向血液回路10供给的补充液,可以使用假定有单个故障的回路。

血液净化装置1具有连接回路151,其用于连接液体补充回路150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且构成为能够对同液体补充回路150的第1流路112的连接和同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的连接进行切换,由此,经由液体补充回路150能够使血液回路10中的透析液向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92排出。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使用了逆过滤处理的启动加注。

此外,由于第1流路112和第2流路113的第1过滤器110是共用的,所以即使在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上设置两个流路112、113,也能够抑制过滤器的数量的増加。

此外,由于共用的过滤器110比其他的过滤器111靠上游侧设置,所以例如能够使透析液同时流向第1流路112和第2流路113,且能够根据用途使流入以上各流路的透析液流入别的回路。即,如本实施方式,在透析处理时,能够将通过了1个过滤器的透析液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同时作为补充液能够将通过了两个过滤器的透析液向血液回路10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启动加注中,由于在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透析液通过的过滤器的数量(两个)多于在血液净化处理时的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中透析液通过的过滤器的数量(1个),在作为逆过滤处理的启动加注中,对于向血液回路10供给的透析液,能够保障过滤器的单个故障,同时在血液净化处理中过滤器的数量少且能够确保高流量的透析液。

在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血液净化装置1中,在供给给最上游的过滤器的透析液的流量小于700mL/min的情况下,可以使透析液流通过第1流路112,在所述流量为700mL/min以上的情况下,可以使透析液流通过第2流路113。

例如在血液净化处理中,在供给给第1过滤器110的透析液的流量为700mL/min以上的情况下,如上述的图34所示,在打开透析液回路11的开闭阀114、116、120、123、161,且关闭开闭阀115、170的状态下,送液泵122、液体补充泵160工作。由此,定量泵70的透析液供给室81中的透析液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第2流路113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此外,部分透析液经由液体补充回路150向血液回路10进行补充液。在该示例中,由于供给给血液净化器20的透析液在第2流路113中流动,所以能够在不引起流量下降的前提下确保期望的高流量的透析液。

另一方面,如图35所示,在供给给第1过滤器110的透析液的流量小于700mL/min的情况下,在打开透析液回路11的开闭阀114、115、120、123、161,且关闭开闭阀116、170的状态下,送液泵122、液体补充泵160工作。由此,定量泵70的透析液供给室81中的透析液经由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的第1流路112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此外,部分透析液经由液体补充回路150向血液回路10进行补充液。在该示例中,由于不要求高流量的透析液在第1流路112中流动,所以能够使透析液在过滤器的备用的流路中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1流路112的过滤器的数量为两个,第2流路113的过滤器的数量为1个,但只要是第1流路的过滤器的数量多于第2流路的过滤器的数量,能够对这些数量进行任意选择。此外,虽然在第1流路和第2流路中,共用第1过滤器,但也可以如图36所示,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具备不共用过滤器的並列的第1流路112及第2流路11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启动加注中进行了逆过滤处理,但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处理进行逆过滤处理,在该情况下将透析液经由第1流路112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该进行逆过滤处理的其他处理可以是,例如从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1经由血液净化膜30向血液回路10进行补充液。此外,在本发明中,即使是不进行逆过滤处理的情况,也可以利用第1流路112将透析液向血液净化器20供给。

本实施方式记载的血液净化装置1的回路结构及装置结构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其他的结构。血液净化装置1并不仅限于作为进行血液透析的装置,也可以适用于进行持续缓除式血液过滤等的装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血液净化装置具有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其中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构成为能够进行如下工序:补充液工序,在该工序中,利用液体补充泵将透析液供给回路中的透析液向血液回路供给;启动加注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将采血部和返血部相连接使血液回路呈环状的状态下,利用液体补充泵,使透析液供给回路中的透析液透过所述血液净化膜向初级侧流出,将包含该初级侧的所述血液回路中的透析液向透析液排出回路排出,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不具有该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的血液净化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使用具有适于启动加注的送液流量和流量精度的泵适当地进行血液净化装置的启动加注或补充液时,本发明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血液净化装置;10血液回路;11透析液回路;12补充液/启动加注回路;13控制单元;20血液净化器;30血液净化膜;40血液泵;70定量泵;91第2透析液供给回路;92第1透析液排出回路;141除水泵。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