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组装式工井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安装方法

一种组装式工井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安装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装式工井标准节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安装方法,属于管道工井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管道改扩建工程中工井施工难度高、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本改扩建工井安装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S1、挖基坑;S2、根据基坑大小安装标准节直至略低于原有缆管的底部;S3、开孔标准节采用组装式标准节,测量并在组装件中相应位置做下孔口标记进行开孔;S4、继续安装标准节至计算标高,在工井顶部安置临时盖板;S5、工井和基坑之间的空隙通过回填材料进行回填,用砂浆或发泡剂填充孔口和缆管之间的间隙;S6、通过回填材料继续回填至最高处,移除临时盖板,在工井顶部上安装井盖。本工井安装方法具有安装简单及效率、质量高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1208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陈俊光;

    申请/专利号CN201610541394.0

  • 发明设计人 陈俊光;

    申请日2016-07-05

  • 分类号E02D29/12(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郭晓华

  • 地址 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南城街道南汇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52: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1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E02D29/12 登记生效日:2019022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705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4-13

    授权

    授权

  • 2016-1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29/12 申请日:201607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1-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工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组装式工井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工井主要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是便于定期检查的附属构筑物。

地下管网改扩建工程中,对于已建缆管非工井处的变道、转弯、增加阀门等工程,要在该处增设工井,由于原有缆管已存在,使得施工难度增加,传统工井施工时间长,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且对劳动力需求大,施工受环境影响大,且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后期维护成本高,同时运输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施工难度低、施工时间短且还能提高施工质量的改扩建工井安装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扩建工井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先在需要增设工井的路面上挖基坑,挖好基坑后,根据地质条件夯实工井基础并将工井基础上表面处理平整,此时原有缆管横穿在基坑中;

S2、根据基坑大小安装首节标准节,调节水平后继续往上安装标准节直至略低于边上埋设的缆管的底部,定义与缆管高度相当的相应标准节为开孔标准节;

S3、开孔标准节采用组装式标准节,所述组装式标准节包括组装件和连接件,所述的组装件包括具有不同尺寸的转角组装件和直线组装件,转角组装件和直线组装件通过上述连接件相互连接形成组装式标准节,测量并在组装件中相应位置做下孔口标记,然后进行开孔,并将具有孔口的标准节与已经安装好的标准节拼合连接,使得基坑中的原有缆管穿过工井中;

S4、继续安装标准节直至达到计算标高,定义计算标高为路面标高与井盖高度之差,所有安装好的标准节形成工井,在工井顶部安置临时盖板;

S5、工井和基坑之间的空隙通过回填材料进行回填,回填至缆管高度时,依次夯实回填材料,然后用砂浆或发泡剂填充孔口和缆管之间的间隙;

S6、继续回填至工井顶部,依次夯实回填材料,移除临时盖板,若工井顶部标高刚好达到上述计算标高时,则在工井顶部上安装井盖,然后涂抹砂浆使上述井盖与工井压实无缝连接;若工井顶部标高超过上述计算标高,通过调整工序将工井顶部标高满足上述计算标高,然后涂抹砂浆使上述井盖与工井压实无缝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组装式工井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安装方法中,所述的位于开孔标准节上方和下方的标准节为装配式标准节,所述的装配式标准节为上端具有凸块一下端开有与所述凸块一相匹配的凹槽一结构的呈一体式的标准节单元。

在上述的一种组装式工井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安装方法中,所述的位于开孔标准节上方和下方的标准节为与开孔标准节结构相同的组装式标准节,所述组装式标准节中的转角组装件、直线组装件上端具有凸块二,下端具有与凸块二相匹配的凹槽二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组装式工井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安装方法中,所述的开孔标准节为一节标准节,即缆管刚好位于该节标准节上,测量孔口在组装件上的位置,从组装件中间用手锯或孔锯切开,若组装件长度过长,切除多余部分,然后将加工好的组装件沿缆管左右合并即可,然后通过连接件将开孔标准节的其他组装件用锤子或榔头敲入连接即可。

在上述的一种组装式工井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安装方法中,所述的开孔标准节中通过两个加固件分别对形成孔口的两边组装件加固,所述加固件为长度大于开孔标准节高度的条形件,加固件横截面为U型且其上设有多个螺栓孔,通过螺栓将加固件固定在形成孔口的两边组装件以及相邻上下两个标准节上以实现孔口位置的加固。

在上述的一种组装式工井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安装方法中,所述的开孔标准节为两节标准节,即缆管位于该两节标准节之间,测量孔口位置,定义孔口不在连接件处为满足开孔要求,若孔口不满足开孔要求,更换组装件尺寸型号或者调整组装件顺序以满足开孔要求;若满足开孔要求,则进行开孔,然后将加工好的作为开孔标准节的标准节沿缆管上下合并即可。

在上述的一种组装式工井在改扩建工程中的安装方法中,所述的调整工序为根据基坑高度和井盖高度,在工井顶部标准节相应位置做上标记,在现场用手锯或切割机进行切割,用以调整工井顶部标高以满足计算标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扩建工井安装方法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1、运输方便,装配式工井标准节体型较大,不便运输,而本安装方法可以全部采用组装式标准节,由多个配件(转角组装件、直线组装件和连接件)组装而成,配件相对来说体积较小,且较容易利用空间,装卸货及运输均较为方便,同时还能节省空间,提高运载量,降低物流成本;而且组装标准节尺寸灵活,转角组装件分为等边和不等边两种,设计有多种规格;直线组装件设计有多种长度。工井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组装件,用连接件连接即可。

2、还可以与装配式标准节配合安装,灵活操作,装配更加方便快捷,在最难处理的缆管处采用组装式标准节来安装,这样安装将更加方便。

3、安装方法简便,所需劳动力小,技能要求低,施工效率高,组装质量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安装好两节标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安装好开孔标准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面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对形成孔口的组装件进行切开。

图5是实施例一中对形成孔口的组装件过长时加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安装好临时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侧面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加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一全部安装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二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三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四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坑;2、缆管;3、工井基础;4、组装式标准节;41、转角组装件;42、直线组装件;43、连接件;5、孔口一;6、临时盖板;7、加固件;71、螺栓孔;8、井盖;9、孔口二;10、孔口三;11、装配式标准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改扩建工井安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先在需要增设工井的路面上挖基坑1,挖好基坑1后,根据地质条件夯实工井基础3并将工井基础3上表面处理平整,此时原有缆管2横穿在基坑1中。

S2、根据基坑1大小安装首节标准节,调节水平后继续往上安装标准节直至略低于边上埋设的缆管2的底部,定义与缆管2高度相当的相应标准节为开孔标准节,如图1和2所示。

S3、开孔标准节采用组装式标准节4,所述组装式标准节4包括组装件和连接件43,所述的组装件包括具有不同尺寸的转角组装件41和直线组装件42,转角组装件41和直线组装件42通过上述连接件43相互连接形成组装式标准节4,测量并在组装件中相应位置做下孔口标记,然后进行开孔,并将具有孔口的标准节与已经安装好的标准节拼合连接,使得基坑1中的原有缆管2穿过工井中,如图3、4和5所示。

本实施例所有标准节包括开孔标准节均为组装式标准节4,组装式标准节4包括四个转角组装件41、多个直线组装件42和多个连接件43,转角组装件41具有两种边长尺寸的,每个转角组装件41是等边的,直线组装件42具有多个不同长度尺寸,转角组装件41、直线组装件42上端具有凸块二,下端具有与凸块二相匹配的凹槽二结构,同个标准节上的组装件之间通过连接件43插接连接,不同工井组装件之间通过凸块二插入到凹槽二上实现上下工井组装件的安装。本实施例的转角组装件41除了等边外,还可以是不等边,各种边长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本实施例的开孔标准节为一节标准节,即缆管2刚好位于该节标准节上,测量孔口一5在组装件上的位置,孔口一5所在的组装件一般为直线组装件42,从组装件中间用手锯或孔锯切开,也可以事先在工厂预制好。本实施例的组装件长度过长,切除多余部分,如图4所示,然后将加工好的组装件(如图5所示)沿缆管2左右合并即可,然后通过连接件43将开孔标准节的其他组装件用锤子或榔头敲入连接即可,如图3所示。

由于图5中被切开形成孔口一5的两个组装件一端缺少有力固定支撑,牢固度不是很好,分别通过加固件7进行加固处理,加固件7为长度大于开孔标准节高度的条形件,加固件7横截面为U型且其上设有多个螺栓孔71,通过螺栓将加固件7分别将被切开形成孔口一5的两个组装件与上下相邻的两个标准节固连一起以加强强度,如图7、8和9所示。

S4、继续安装标准节直至达到计算标高,定义计算标高为路面标高与井盖8高度之差,所有安装好的标准节形成工井,在工井顶部安置临时盖板6,如图6所示。

S5、工井和基坑1之间的空隙通过回填材料进行回填,回填至缆管2高度时,依次夯实回填材料,然后用砂浆或发泡剂填充孔口和缆管2之间的间隙。

S6、继续回填至工井顶部,依次夯实回填材料,移除临时盖板6,若工井顶部标高刚好达到上述计算标高时,则在工井顶部上安装井盖8,然后涂抹砂浆使上述井盖8与工井压实无缝连接;若工井顶部标高超过上述计算标高,通过调整工序将工井顶部标高满足上述计算标高,然后涂抹砂浆使上述井盖8与工井压实无缝连接,如图10所示。

调整工序为根据基坑1高度和井盖8高度,在工井顶部标准节相应位置做上标记,在现场用手锯或切割机进行切割,用以调整工井顶部标高以满足计算标高。

实施例二

如图11和1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开孔标准节为两节标准节,即缆管2位于该两节标准节之间,测量孔口二9位置,定义孔口二9不在连接件43处为满足开孔要求,若孔口二9不满足开孔要求,更换组装件尺寸型号或者调整组装件顺序以满足开孔要求;若满足开孔要求,则进行孔锯或手锯开孔,然后将加工好的作为开孔标准节的标准节沿缆管2上下合并并与相邻上下两标准节安装连接即可,这种方式不需要将组装件切开,安装较为简单,因为缆管2是横跨两个标准节,只需要两标准节上的相应位置开好孔,然后分别从缆管2上下两方向扣住缆管2即可。其他结构和安装方法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13和1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位于开孔标准节上方和下方的标准节为装配式标准节11,装配式标准节11为上端具有凸块一下端开有与凸块一相匹配的凹槽一结构的呈一体式的标准节单元,装配式标准节11是整体式,虽然运输时比较占空间也不方便运输,但工井装配时非常方便快捷,整个放上去即可,无需像组装式标准节4那样还要进行组装件的连接,装配效率会更高,尤其是工井规格较小时,装配式标准节11整体体积也不大,运输时也方便,同时现场装配效率更高。其他结构及安装方法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当然除开孔标准节外的其他标准节也可以采用装配式标准节11和组装式标准节4相互配合,特别是位于缆管2底部,随着标准节的叠高,接近缆管2时,其装配式标准节11需要调整首节标准节高度才能顺利安装,造成材料的浪费,施工时间延长。采用组装式标准节4来安装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实施例四

如图15和1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开孔标准节为两节标准节,即缆管2位于该两节标准节之间,测量孔口位置,定义孔口三10不在连接件43处为满足开孔要求,若孔口三10不满足开孔要求,更换组装件尺寸型号或者调整组装件顺序以满足开孔要求;若满足开孔要求,则进行开孔,然后将加工好的作为开孔标准节的标准节沿缆管2上下合并即可,孔锯或手锯开孔。其他结构和安装方法均与实施例三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