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分散于聚醚中的纳米级聚脲颗粒的聚合物分散液

具有分散于聚醚中的纳米级聚脲颗粒的聚合物分散液

摘要

本发明涉及聚脲颗粒的分散液,其通过使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包括至少一种多元胺同时分散于基质聚醚中的共反应物反应而制得。聚异氰酸酯或多元胺,或两者均具有至少2的官能度。高度优选的共反应物为被烷硫基取代的芳香族二胺,诸如3,5‑二(甲硫基)‑2,4‑甲苯二胺。所述分散液具有提升储存稳定性的极小颗粒。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10352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66321.X

  • 发明设计人 H·沈;R·C·埃文;

    申请日2014-12-11

  • 分类号C08G18/48;C08G18/66;C08G18/76;C08G18/08;C08G18/32;C08G18/40;

  • 代理机构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吴培善

  • 地址 美国密歇根州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48: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10

    授权

    授权

  • 2017-0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G18/48 申请日:20141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1-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适用于产生弹性聚氨基甲酸酯发泡体的聚脲颗粒在多元醇中的分散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脲颗粒在多元醇中的分散液为众所周知的材料。其通常被称为“PHD多元醇”。通常将其用于制备聚氨基甲酸酯发泡体。分散颗粒可有助于使弹性发泡体孔张开。其亦可提高发泡体的承重性,而且在一些情况下可改良耐火性能。

通过使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与胺或酰肼发生反应,同时将材料分散于多元醇中而制得PHD多元醇。聚异氰酸酯与氨基或酰肼基反应形成聚脲聚合物颗粒,将其分散于多元醇中形成连续相。

少量多元醇分子亦可进行反应。以此方式,一定量的多元醇可变为与分散聚脲颗粒“接枝”。此接枝会有助于稳定分散液。

不利的是,所出现的接枝通常不足以形成稳定分散液。随时间推移,分散聚脲颗粒可能会沉降在分散液中。这会导致多种问题。沉降颗粒可能很难再得到分散。仍然分散于多元醇中的颗粒数量可随时间变化,亦或处于材料的容器区中。此会导致其产物严重的不相容性,反过来,导致使用产物所制得的聚氨基甲酸酯的严重不相容性。

改良PHD多元醇稳定性的一种方法在于减小粒度。较小颗粒在流体动力学上将更具稳定性而因此不太易于沉降。因此,利用可经由极小颗粒制得PHD多元醇的方法为合乎需要的。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为用于制备聚脲聚合物颗粒在基质聚醚中的分散液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I)形成以下各者的搅拌混合物:(i)一或多种聚异氰酸酯化合物、(ii)一或多种共反应物,其包含具有至多200当量/伯氨基和/或仲氨基的至少一种多元胺化合物,和分子量至少为600的基质聚醚,其前提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平均官能度为至少2.4和/或多元胺化合物含有平均至少2.4个伯氨基和/或仲氨基,以及(II)使共反应物与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基质聚醚存在下反应,形成聚脲颗粒在基质聚醚中的分散液。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者已发现,选择高官能度起始材料——聚异氰酸酯或多元胺,或两者将大大有利于形成极小聚脲颗粒。此会产生高分散液稳定性。

聚异氰酸酯为单一化合物或含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混合物。聚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当量优选地为至多300,更优选地为至多250,再更优选地为至多175,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为50到175。

具有三个或更多个异氰酸酯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实例包含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酯、甲苯-2,4,6-三异氰酸酯以及4,4′-二甲基二苯基甲烷-2,2′,5,5′-四异氰酸酯。可使用这些异氰酸酯化合物中的一者或多者与二异氰酸酯的混合物,尤其当混合物含有平均至少2.4个异氰酸酯基/分子时。所述二异氰酸酯的实例包含间伸苯基二异氰酸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甲苯-2,6-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1,6-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1,4-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六氢甲苯二异氰酸酯、伸萘基-1,5-二异氰酸酯、1,3-和/或1,4-双(异氰酸酯基甲基)环己烷(包含顺式异构体和/或反式异构体)、甲氧苯基-2,4-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2,4′-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2,4′-二异氰酸酯、4,4′-联伸二苯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4,4′-联苯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联苯二异氰酸酯以及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

聚异氰酸酯优选地为所谓聚合MDI产物,其含有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包含任何异构体或2,4′-、4,4′-以及2,2′-异构体)和一或多种聚亚甲基聚苯基异氰酸酯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可在市面上购得并且通常被称为“粗MDI”或“聚合MDI”。

共反应物包含具有至少两个伯氨基和/或仲氨基以及至多200,优选至多125并且更优选至多75当量/伯氨基和/或仲氨基的至少一种多元胺化合物。多元胺化合物优选地占共反应物的至少50摩尔%,更优选至少70摩尔%。多元胺化合物可为唯一的共反应物。

合适的多元胺化合物的实例包含具有1到10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单胺多元胺;具有至多10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二胺;含有至少三个伯氨基和/或仲氨基之聚亚烷基多元胺;以胺封端的聚醚;环脂族多元胺以及芳香族多元胺。

多元胺化合物的特定实例包含乙二胺、1,2-丙二胺、1,3-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十二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N,N′-二甲基乙二胺、2,2-双-氨丙基甲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二亚丙基三胺、哌嗪、N,N′-双-氨乙基哌嗪、三嗪、4-氨基苄胺、4-氨基苯基乙胺、1-氨基-3,3,5-三甲基-5-氨甲基环己烷、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4,4′-二氨基环己基丙烷、1,4-二氨基环己烷、苯二胺、甲苯二胺、3,5-二乙基-2,4-甲苯二胺、双-氨甲基苯、亚甲基(二苯胺)、聚氧丙烯二胺等。

尤其优选的共反应物为被二烷硫基取代的芳香族二胺。被烷硫基取代的芳香族二胺包含表示为以下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x为至少为1,优选1到4,更优选1到2并且最优选为2的数字,R表示烷基并且Ar表示芳环结构。各R-S-基和各-NH2基直接键结于Ar基的芳环碳。R基可为直链、支链或环状。其优选地含有1到4个碳原子,更优选1到2个碳原子并且最佳为甲基。Ar基优选地为苯基或被烷基取代的苯基,但亦可为例如萘基或其它多环结构。R基和Ar基可在形成分散液的反应条件下各自被不与异氰酸酯反应的取代基、羟基或胺基取代。Ar基可如所提及被烷基取代,并且也可例如被烷氧基取代。

合适的被烷硫基取代的芳香族二胺的实例为3,5-二(甲硫基)-2,4-二氨基甲苯。此二胺可以来自雅保公司(Albemarle Corporation)的EthacureTM>

可使用呈与一或多种如上所述的其它共反应物的混合物形式的被烷硫基取代的芳香族二胺。

聚异氰酸酯和多元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者的平均官能度为至少2.4。

“聚异氰酸酯官能度”或“聚异氰酸酯平均官能度”是指含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异氰酸酯基平均数/分子。多元胺化合物的平均官能度是指合并的伯胺基和仲胺基平均数/多元胺分子。出于计算多元胺化合物的平均官能度的目的,如下所述的任何视情况选用的单胺化合物忽略不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具有平均至少2.8个异氰酸酯基/分子。优选地,聚异氰酸酯具有平均至多4个异氰酸酯基/分子,并且再更优选地,具有2.8到3.5个异氰酸酯基/分子。

当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平均官能度为2.4或大于2.4时,多元胺化合物的平均官能度可低至2.0。

在其它实施例中,多元胺化合物之平均官能度为至少2.8个伯氨基和/或仲氨基/分子,优选地为至多4个伯氨基和/或仲氨基/分子,更优选地为2.8到3.5个伯氨基和/或仲氨基/分子。当多元胺化合物的平均官能度为2.4或大于2.4时,聚异氰酸酯的平均官能度可低至2.0。

除多元胺化合物以外,共反应物亦可包含其它异氰酸酯反应性化合物。如果存在,优选地以相对较小量使用这些其它异氰酸酯反应性材料,诸如全部共反应物的至多50摩尔%,更优选至多25摩尔%,再更优选至多10摩尔%。以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计,其它共反应性材料优选地具有至多300,更优选至多250的当量。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可例如为伯氨基、仲氨基和/或羟基。适用的共反应物中包含单胺、多元醇以及仅具有一个伯氨基和/或仲氨基的氨基醇。

合适的其它共反应物的实例包含例如乙胺、丙胺、丁胺、己胺、环己胺、聚醚单胺、三乙醇胺、二乙醇胺、单乙醇胺、三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单异丙醇胺、氨基丁醇、聚氧丙烯单胺、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1,2-丙二醇、二丙二醇、赤藻糖醇(erythritol)、季戊四醇等。氨基醇为优选的共反应物。

在本发明中用作起始材料的基质聚醚可具有低至0的标称官能度(羟基数/分子),但标称官能度优选地为至少1并且更优选地为至少2.0。对于“标称”官能度,其意谓制备基质聚醚中所用引发剂的每分子可烷氧化的氢的平均数。标称官能度优选地为至少2.5并且更优选地为至少3.0。其可高达6.0,但更优选地为不超过4.0。

基质聚醚的羟基(如果存在)可为伯羟基或仲羟基,或两者的某一混合物。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基质聚醚的至少50%的羟基为伯羟基。基质聚醚可含有至少85%、至少92%、至少95%或至少98%的伯羟基。反之,基质聚醚可含有不超过25%、不超过15%、不超过8%、不超过5%或不超过2%的仲羟基。

基质聚醚优选地为环氧丙烷的均聚物或共聚物。适用的环氧丙烷的共聚物包含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无规共聚物,其中共聚物含有如上所述的低比例的伯羟基。这些共聚物是通过聚合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混合物来制备。混合物优选地含有至少80重量%环氧丙烷和不超过20%环氧乙烷。更优选的混合物含有85到99.5重量%环氧丙烷和0.5到15重量%环氧乙烷。

另一种适用的环氧丙烷的共聚物为含有聚合环氧乙烷的一或多个内部嵌段和聚合环氧丙烷的末端嵌段的嵌段共聚物。此类共聚物可含有一定比例的如之前所述的伯羟基。环氧乙烷嵌段总计可占共聚物重量的0.5到30%,尽管优选嵌段重量为共聚物总重量的0.5到20%。

可通过聚合氧化物来制备基质聚醚。此通常在引发剂化合物或引发剂化合物的混合物存在下进行,其存在将提供分子量控制并且也大致确定出聚醚产物的羟基数。引发剂具有平均至少一个可烷氧化的氢原子/分子,并且优选具有平均至少两个可烷氧化的氢原子/分子。羟基、伯胺基、仲胺基以及硫醇基为含有可烷氧化的氢原子的基团的实例。伯胺基各含有两个可烷氧化的氢。引发剂化合物的实例为水、乙二醇、1,2-丙烷二醇、1,3-丙烷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乙二醇、三丙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甲胺、乙胺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季戊四醇、赤藻糖醇、蔗糖、山梨醇、甘露醇、二乙醇胺、单乙醇胺、三乙醇胺、乙二胺、甲苯二胺、1,2-丙烷二胺等。可使用两种或更多种上述引发剂的混合物。

基质聚醚亦可为聚醚多元醇的混合物,每一者使用不同引发剂制成,并且每一者具有如下所述的分子量,其随后被掺合形成具有合乎需要的平均官能度的混合物。

基质聚醚的分子量为至少600,优选为至少1000。当如所优选地,基质聚醚含有羟基时,基质聚醚的羟基当量优选为至少300,并且可高达约6000。优选的羟基当量为360到3000,更优选的当量为500到2000并且尤其优选的当量为900到1700。如果基质聚醚为两种或更多种聚醚多元醇的混合物,那么单独制成的多元醇中的每一种优选具有在这些范围内的羟基当量。

通过形成共反应物、聚异氰酸酯、基质聚醚以及如本文所述的视情况选用的组分(如果存在)的搅拌混合物,并且在共反应物和多异氰酸酯反应以形成聚脲颗粒的条件下提供混合物来制备分散液。

优选一起选择起始材料(包含基质聚醚、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共反应物以及视情况选用的成分(如果存在))的量以提供1到50重量%,优选5到30重量%,并且更优选8到25重量%,并且尤其8到15重量%的含固量。含固量是指聚脲颗粒占颗粒和基质聚醚组合重量的百分比的重量。出于本发明的目的,聚脲颗粒的重量为计算所得的重量,等于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共反应物以及如可使用的任何种分散液中的颗粒的组合重量。

此外,优选一起选择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共反应物的量以得到由共反应物所提供的0.5到2个,优选0.65到1.5个异氰酸酯基/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应注意,出于计算此比率的目的,将伯氨基视为一个异氰酸酯反应性基团而不管理论上这些基团与异氰酸酯基进行双官能性反应的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过量共反应物。此会在聚脲颗粒上产生未反应的胺基和/或羟基(如果使用含羟基共反应物)。可通过选择较大或较小过量的共反应物来改变未反应的胺基和/或羟基的量。

就重量而言,提供1到50份共反应物/100重量份基质聚醚约。优选的量为至少2份/100重量份基质聚醚,更优选为至少3份/100重量份基质聚醚。优选的较高量为至多20份/100重量份基质聚醚,更优选为至多15重量份/100重量份基质聚醚。在一些特定实施例中,使用3到10或3到7重量份/100重量份基质聚醚。

聚异氰酸酯的量可为例如1到50重量份/100重量份基质聚醚。优选的量为至少2份/100重量份基质聚醚,更优选为至少3份/100重量份基质聚醚。优选的较高量为至多20份/100重量份基质聚醚,更优选为至多15重量份/100重量份基质聚醚。在一些特定实施例中,合并3到10或3到7重量份聚异氰酸酯/100重量份基质聚醚。

可以存在催化剂来促进颗粒形成反应。催化剂为催化共反应物的胺基和/或羟基和异氰酸酯基进行反应的物质。其亦可催化基质聚醚与异氰酸酯化合物之间的某一反应以将颗粒接枝到基质聚醚。合适的催化剂包含例如叔胺、环脒、叔膦、各种金属螯合物、酸金属盐、强碱、各种金属醇化物以及有机酸的酚盐和金属盐。最重要的催化剂为叔胺催化剂、环脒以及锡催化剂。叔胺催化剂的实例包括:三甲胺、三乙胺、N-甲基吗啉、N-乙基吗啉、N,N-二甲基苄胺、N,N-二甲基乙醇胺、N,N,N′,N′-四甲基-1,4-丁二胺、N,N-二甲基哌嗪、1,4-二氮双环-2,2,2-辛烷、双(二甲氨基乙基)醚、三亚乙基二胺以及二甲基烷基胺,其中烷基含有4到18个碳原子。通常使用这些叔胺催化剂的混合物。

锡催化剂的实例是氯化锡、氯化亚锡、辛酸亚锡、油酸亚锡、二月桂酸二甲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式SnRn(OR)4-n的其它锡化合物,其中R为烷基或芳基并且n是0-2,等。如果使用,那么一般结合一或多种叔胺催化剂来使用锡催化剂。锡催化剂往往为强胶凝催化剂,因此其优选以少量使用。

通常使用少量催化剂,例如所使用的各催化剂量占基质聚醚的约0.0015到约5重量%。

反应混合物中可包含稳定剂。稳定剂为使颗粒稳定以免发生聚结和/或沉降的物质。合适的稳定剂物质的实例包含不同类型的官能化聚醚,诸如US 4,305,857中所述的那些聚醚、先前形成的聚脲或聚异氰酸酯加成聚合分散液(其亦可充当种颗粒)、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等。然而,本发明的优势在于,不需要这些被单独添加的稳定剂以及种分散液来形成具有极小颗粒以及极佳稳定性的分散液。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没有被单独添加的稳定剂以及种分散液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方法。

可如US 4,305,857中所述,以全部起始材料的总重量计,在4重量%或大于4重量%的水的存在下,或在较少量水存在下亦或不存在水的情况下制备分散液。

基质聚醚、聚异氰酸酯、共反应物以及视情况选用的反应性成分的添加次序一般并非为至关重要的,其前提是在基质聚醚存在下进行共反应物与聚异氰酸酯的反应。在添加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之前将共反应物分散到基质聚醚中通常为有利的。然而,也可以颠倒此添加次序,注意不允许使聚异氰酸酯与基质聚醚进行充分反应。亦可经由混合头将共反应物和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同时引入到基质聚醚中。

可以递增量添加共反应物,并且如果是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共反应物,那么可在不同时间对其进行添加。例如,多元胺共反应物可首先与聚异氰酸酯反应以形成颗粒,之后添加氨基醇或多元醇,其可进一步与颗粒上的残留异氰酸酯基反应以将羟基引入到颗粒表面上。单官能共反应物可在反应接近结束时脱除掉未被多元胺共反应物消耗掉的任何异氰酸酯基。

反应条件通常包含搅拌和/或湍流条件,其有助于以液滴分散共反应物直至其与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以形成聚合物颗粒时为止。可以任何适宜方式,使用任何适宜设备,诸如不同类型的搅拌容器、静态混合装置、超声波混合装置或其它机械搅拌装置来提供搅拌和/或湍流条件。

基质聚醚、聚异氰酸酯以及共反应物的混合物优选地保持于搅拌和/或湍流条件下直至共反应物已与基质聚醚混合物中的异氰酸酯基反应而形成聚脲颗粒为止。不需要维持搅拌或湍流条件直至消耗掉所有异氰酸酯基为止,其前提是保持搅拌直至已形成颗粒为止。通常保持搅拌和/或湍流条件直至消耗掉至少50%,优选为至少75%的异氰酸酯基为止。

反应可在例如0到100℃的温度下进行。高温对于减少反应时间可为合意的,但通常不是必需的。如果温度过高,那么基质聚醚与含异氰酸酯物质之间的反应程度可能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进而导致高产物粘度。通常,混合基质聚醚、共反应物以及聚异氰酸酯,同时使组分处于0到100℃,优选10到70℃并且更优选20到60℃的温度下。随后使混合物反应。必要时,其可在不另外施加热量的情况下进行。即使不施加热量,共反应物与聚异氰酸酯的反应亦可引起温度升高。冷却可以在必要时用以防止因反应放热所致的过量温度增加。

尽管形成颗粒的反应取决于诸如温度的因素,但其通常需要30秒到一小时。更优选的反应时间为1分钟到10分钟,并且在特定实施例中为2到7分钟或2到5分钟。基本上所有异氰酸酯基反应可能需要略微较长的时间。

可分批、以半分批法或连续进行制备分散液的方法。

在反应完成后,可汽提或以其它方式处理粗分散液以移除未反应的材料、挥发性反应副产物等。例如可通过施用真空,优选结合将分散液加热到高温来进行汽提。汽提剂可鼓泡穿过产物以便于移除这些材料。必要时可对分散液进行过滤,但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大的不稳定附聚物(如果存在)往往会以极少量形成,从而使得过滤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必要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省略过滤步骤,并且在不过滤的情况下使用分散液。

产物为聚脲颗粒在基质聚醚中的分散液。分散液可含有例如1到50重量%、5到30重量%、8到25重量%或8到15重量%的分散聚脲颗粒。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分散聚脲颗粒的重量被视为如方法中可添加的聚异氰酸酯、共反应物以及任何种分散液的颗粒组合重量的重量。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具有小颗粒的分散液为高度稳定的。分散聚脲颗粒通常具有在15到500nm范围内的粒径。在优选实施例中,至少90体积%的颗粒的粒度为15到500nm,并且在更优选实施例中,至少90体积%的颗粒的粒度为15到400nm。

根据本发明制成的分散液适用于通过与聚异氰酸酯反应来制备聚氨基甲酸酯。当用于此类应用中时,基质聚醚应具有平均至少两个羟基/分子。如果基质聚醚具有少于两个羟基/分子,那么分散液应与至少一种其它物质,优选与具有至少两个羟基/分子的聚醚多醇合并。

分散液适用于制备块状聚氨基甲酸酯发泡体。在块状发泡方法中,本发明分散液与聚异氰酸酯(以及任选地其它异氰酸酯反应性物质)合并并在发泡剂存在下反应以形成发泡体。将混合起始材料分配到通常为槽道或传送带的区域中,其中其在没有约束条件或在最少约束条件(诸如塑料膜重量)下反应并上升,并且固化形成发泡体。适合制备块状聚氨基甲酸酯发泡体的方法描述在例如US 5,582,840和4,970,243中。

用于制备柔性聚氨基甲酸酯发泡体的合适多异氰酸酯包含上文所述的那些多异氰酸酯。

适合的发泡剂包含物理(吸热)发泡剂,诸如各种低沸点氯氟碳化物、碳氟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在形成聚氨基甲酸酯的反应的条件下分解或反应的化学(放热)发泡剂也为适用的。到目前为止,最优选的化学发泡剂为水,其与异氰酸酯基反应释放二氧化碳并且形成脲键。水优选用作唯一发泡剂,在此情况下通常使用约1至约7,尤其约2.5至约5重量份水/100重量份高当量多元醇。水亦可与物理发泡剂,尤其碳氟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发泡剂组合使用。另外,诸如二氧化碳、空气、氮气或氩气的气体可在发泡方法中用作发泡剂。二氧化碳也可用作液体或超临界流体。

将稳定发泡体的表面活性剂包含在发泡体调配物中为高度优选的。稳定发泡体的表面活性剂有助于使通过发泡剂形成的气泡在发泡过程中稳定直至聚合物得到固化为止。如在制备聚氨基甲酸酯发泡体中常用的多种多样的硅酮表面活性剂可用于使用本发明聚合物多元醇或分散液制备发泡体。此类硅酮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可在商标名TegostabTM(戈特斯密特公司(Th.Goldschmidt>TM(GE有机硅公司(GE>TM(空气化工产品公司(Air>

除上述组分以外,聚氨基甲酸酯发泡体调配物可含有各种其它视情况选用的成分,诸如其它多元醇、交联剂、扩链剂、开孔剂;诸如三聚氰胺和碳酸钙的填充剂;颜料和/或着色剂,诸如二氧化钛、氧化铁、氧化铬、偶氮/重氮染料、酞菁、二噁嗪以及碳黑;强化剂,诸如纤维玻璃、碳纤维、成片玻璃、云母、滑石等;杀生物剂;防腐剂;抗氧化剂;阻燃剂等。

提供以下实例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希望限制其范围。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所有份数和百分比均按重量计。

实例1

将分子量为约4000的被环氧乙烷封端的聚(氧化丙烯)二醇装入配备有搅拌器、热电偶、加料漏斗冷凝器以及氮气导管的烧瓶中。在氮气下,将三亚乙基四胺添加到二醇中。使温度为30℃并且开始排放氮气。随后,在3到10分钟的时间段内添加异氰酸酯官能度为3.0的聚合MDI产物。一起选择三亚乙基四胺和聚异氰酸酯的量,以使得(1)其组合重量为二醇的10重量%,并且(2)提供约1.05到1.2个氨基/异氰酸酯基。缓慢添加聚异氰酸酯而使放热温度升高降到最低。完成添加聚异氰酸酯之后搅拌反应器内容物约一小时,并且随后加热到60℃持续2到4小时。随后添加少量氨基丁醇来消耗掉任何残留的异氰酸酯基,并且在颗粒表面上引入羟基。随后继续反应直至消耗掉所有异氰酸酯基为止。获得粘性灰白色乳状液。通过将分散液稀释在更多的二醇中来测定粒度,并且通过光散射法量测颗粒。平均粒度为约500nm。

出于对比,使用官能度仅为2.3的聚合MDI,并且以400分子量被胺封端的聚醚代替三亚乙基四胺重复进行上述实验。粒度为约800nm。

实例2-5

实例2——将分子量为约4000的被环氧乙烷封端的聚(氧化丙烯)二醇装入配备有搅拌器、热电偶、加料漏斗冷凝器以及氮气导管的烧瓶中。在氮气下,将3,5-二(甲硫基)-2,4-二氨基甲苯添加到二醇中。使温度为30℃并且开始排放氮气。随后,在3到10分钟的时间段内添加异氰酸酯官能度为3.0的聚合MDI产物。一起选择二胺和聚异氰酸酯的量,以使得(1)其组合重量为二醇的5重量%,并且(2)提供约1.05到1.2个氨基/异氰酸酯基。缓慢添加聚异氰酸酯而使放热温度升高降到最低。完成添加聚异氰酸酯之后搅拌反应器内容物约一小时,并且随后加热到35℃持续2到4小时。随后添加少量氨基丁醇来消耗掉任何残留的异氰酸酯基,并且在颗粒表面上引入羟基。随后继续反应直至消耗掉所有异氰酸酯基为止。获得粘性灰白色乳状液。和之前一样测定出粒度,结果如下表中所示。

除使聚异氰酸酯和二胺的量加倍外,以相同的通用方式制备实例3,产生约10%的含固量。粒度如下表中所示。

除添加多异氰酸酯之前将温度升高到60℃并且将整个反应过程维持在此温度外,以与实例3相同的方式制备实例4。粒度如下表中所示。

除增加氨基丁醇的量以将更多的羟基引入到颗粒表面上外,以与实例3相同的方式制备实例5。粒度如下表中所示。

实例编号合成温度,℃固体,wt%平均粒度,nm230/355.288330/3510.0124460/6010.0168530/3510.112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