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导向器

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导向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一组螺钉导向孔组;所述螺钉导向孔组包括位于所述基座的下表面上的第一基点和位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基点,各所述第二基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基点,形成多个贯通所述基座上下表面的通孔,各所述通孔的轴线与冠状面的夹角α为32~52°,各所述通孔的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为53~73°。本发明以人体解剖统计数据为依据,避免了广泛剥离造成更多的创伤,且多组螺钉导向孔组的设置,使得该导向器可以适配多种体型的患者,不需要对每个患者单独制备一个导向器,使用方便,且手术成功率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0379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庞清江;陈巧杰;

    申请/专利号CN201610525000.2

  • 发明设计人 陈巧杰;庞清江;陈良;陈先军;

    申请日2016-07-01

  • 分类号A61B17/86;A61B17/90;

  • 代理机构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凤钦

  •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西北街41号宁波市第二医院骨科中心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43:5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22

    授权

    授权

  • 2016-1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86 申请日:201607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0-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医疗器械,具体指一种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导向器。

背景技术

肩胛骨骨折的发生率较低,约占肩部骨折的3-5%,全身骨折的0.4-1%。但其在肩部功能重要,是连接躯干和上肢的重要结构。若处理不当,常可造成患者肩部的残废。长期以来,在肩胛骨骨折的处理上一直存在争论,主要由于肩胛骨的解剖及功能较复杂,其参与肩部活动的机制也有多种理论,仍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骨折分类系统可以指导治疗及预测结果。在治疗上,手术和非手术的确定更多是基于个人经验,而没有一个大型的临床研究来比较不同方法处理的临床结果的差异。肩胛骨骨折多数可经保守治疗取得满意的结果。但对于波及肩胛盂移位的关节内骨折,以及影响肩胛带稳定的骨折仍需手术治疗。

常规的手术螺钉有前方入路和后方入路两种方式,无论前方入路或者后方入路,均需要对将肩关节外展70°,从肩峰沿肩胛冈走行2cm后,沿肩盂与肩胛外缘向下至肩胛骨下角做切口,并从肩胛骨上玻璃三角肌并牵开,显露冈下肌和小圆肌,分离肌间隙,暴露肩胛骨及关节囊,沿肩胛骨表面剥离至肩胛骨外缘,必要时切开肩关节囊,显露骨折断端。然后才能打入拉力螺钉或克氏针。

肩胛骨内外侧缘相对较厚,上缘骨质薄而短,但有喙突加强,这三条骨脊称为“三柱”。前方有臂丛,肩部血管,头静脉;外侧缘三边孔、四边孔内有旋肩胛血管,腋神经,旋肱后血管通过;肩峰下有肩胛上血管神经。这些结构增加了开放手术的难度及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不需要额外做切口和进行肌肉剥离且手术成功率高的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导向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一组螺钉导向孔组;

所述螺钉导向孔组包括位于所述基座的下表面上的第一基点和位于所述基座的上 表面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基点,各所述第二基点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基点,形成多个贯通所述基座上下表面的通孔,各所述通孔的轴线与冠状面的夹角α为32~52°,各所述通孔的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β为53~73°。

较好的,各所述螺钉导向孔组中第二基点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并且各所述通孔的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β相等。

考虑到实用性以及肩胛骨位置的大小,所述螺钉导向孔组可以有三组,各组中相对应的第二基点的连线相互平行,并且每条连线上的三个通孔的轴线相对于冠状面的夹角α相等。

所述基座的宽度可以为1.5~2.5厘米、厚度为1~1.5厘米、长度为3~5厘米;所述通孔23的孔径为1~2mm。

所述α优选为32~52°,所述β优选为58~68°。

还可以在所述基座的侧面上设有方便手术医生握持的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导向器以人体解剖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大量样本研究,模拟关节盂在冠状位和矢状位的成角,为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提供导向作用,手术成功率高;且从肩部锁骨上方入路,避免了传统手术广泛的剥离,可有效避免血管神经损伤,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安全性高;并且通过孔道操作,避开血管神经,基本不破坏肩关节囊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关节粘连并发症的发生,病人恢复快;且多组螺钉导向孔组的设置,使得该导向器能够适配多种体型的患者,不需要对每个患者单独制备一个导向器,使用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仰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正视方向的透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侧视方向的透视图(省略了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4所示,该肩胛盂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固定导向器包括:

基座1,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基座1的宽度为2厘米、厚度为1厘米、长度为4厘米。

螺钉导向孔组2,有三组,每组螺钉导向孔组2包括位于所述基座1的下表面上的第一基点21和位于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基点22,各所述第二 基点22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基点21,形成多个贯通所述基座上下表面的通孔23,本实施例中通孔23的孔径为1mm。各组中相对应的第二基点的连线相互平行。

第一组螺钉导向孔组中三个通孔23的轴线与冠状面的夹角α1均为33.269°,与矢状面的夹角依次为β1:61.284°、β2:64.857°和β3:67.842°;

第二组螺钉导向孔组中三个通孔23的轴线与冠状面的夹角α2均为38.9°,与矢状面的夹角依次为β1:61.284°、β2:64.857°和β3:67.842°;

第三组螺钉导向孔组中三个通孔23的轴线与冠状面的夹角α3均为44.531°,与矢状面的夹角依次为β1:61.284°、β2:64.857°和β3:67.842°。

手柄3,连接座基座1的侧面上,以方便手术医生握持。

在术前,对患者肩关节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根据CT结果,测算拉力螺钉的入钉位置和角度;将基座直接放置在肩部的锁骨上,根据CT预先测算结果,在三组螺钉导向孔中,选择角度相适配的通孔即可成功地将拉力螺钉打入到肩胛盂上,不需要剥离关节囊及分离周围重要组织,避免了开放手术带来的创伤和风险,保证了手术成功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