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触发式液体喷射器

触发式液体喷射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发式液体喷射器,喷射器主体(11)具有连通至送出口(39)的圆筒状的安装部(16a),喷嘴(40)具有:喷嘴主体(41),其设置在覆盖安装部(16a)的外周的筒状的外筒体(41c)以及外筒体(41c)的内侧,在覆盖安装部(16a)的开口端的同时,一体地形成设置有喷射孔(44)的隔壁(41a);以及喷嘴延长体(42),其具备连通至外筒体(41c)的前端的筒状的外筒延长体(42a),从沿着其中心轴的方向安装在喷嘴主体(41)上,喷射筒(51)由下述两部分形成,即:第一喷射筒部(51a),其形成为使中心轴与所述喷射孔(44)一致的圆筒状,一体地设置在隔壁(41a)的朝向与安装部(16a)相反侧的外侧面上;以及圆筒状的第二喷射筒部(51b),其与该外筒延长体(42)一体地设置在该外筒延长体(42)的内侧,重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喷射筒部(51a)的前端,在第一喷射筒部(51a)的前端或第二喷射筒部(51b)的基端设置切嵌(52a),通过由第二喷射筒部(51b)或第一喷射筒部(51a)闭塞切嵌(52a)的开口端而在喷射筒(51)设置有空气导入孔(52)。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0295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申请/专利号CN201580010361.7

  • 发明设计人 藤原宏太郎;中村弘幸;饭塚茂雄;

    申请日2015-02-25

  • 分类号B65D47/34;B05B1/02;B05B11/00;

  • 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田喜庆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42: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04

    授权

    授权

  • 2016-1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D47/34 申请日:2015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0-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容纳液体的容器的口部,使容器中的液体形成泡状从喷嘴喷射出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

背景技术

作为安装在容纳除霉剂、洗剂、衣料用浆料、住房用蜡、整发剂、芳香剂、驱避剤、农药、药品等液体的容器的口部的喷射器,已知有一种利用触发式操作使泵工作而使这些液体形成泡状从喷嘴喷射出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

这种触发式液体喷射器具备通过安装帽等安装在容器的口部的喷射器主体,在该喷射器主体上安装有泵,同时,设置有向该泵压送液体的送出流道,在该送出流道的出口端即送出口上安装有喷嘴。喷嘴形成具有隔壁的构成,上述隔壁在具有三角及四角等截面形状的筒状的外筒体的内侧具备喷射孔,从喷射孔向外部喷射利用泵流经送出流道而被压送至送出口的液体。而且,喷嘴上设置有在垂直于喷射孔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空气导入孔,其一端向外筒体的外面开口,同时另一端与喷射口邻接而开口,使从该空气导入孔导入的空气与从喷射孔喷射的液体混合,从而使得喷射的液体泡状化(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907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原有技术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在使用模具对喷嘴进行树脂成型时,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该方法是使用了在垂直于该模具的组合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滑销等,通过横向抽出而在喷射筒的侧面形成空气导入孔,因此用于成型的模具构造复杂,而且喷嘴不容易成型。

本发明是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发式液体喷射器,其能够利用简单构造的模具轻松地对具备设置有空气导入孔的喷射筒的喷嘴进行成型。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是具备:安装在容纳液体的容器的口部的喷射器主体;通过触发器的操作而工作,使所述容器内的液体通过设置在所述喷射器主体的送出流道而压送至送出口的泵;以及安装在所述喷射器主体,向外部喷射压送至该送出口的液体的喷嘴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主体具有与所述送出口相连的圆筒状的安装部,所述喷嘴具有:喷嘴主体,其设置在覆盖所述安装部的外周的筒状的外筒体及该外筒体的内侧,在覆盖所述安装部的开口端的同时与设置有喷射孔的隔壁形成为一体;以及喷嘴延长体,其具备与所述外筒体的前端相连的筒状的外筒延长体,并从沿着其中心轴的方向安装在所述喷嘴主体上,由以下两个部分形成喷射筒,即:第一喷射筒部,其形成为使中心轴与所述喷射孔一致的圆筒状,并一体地设置在所述隔壁的朝向外侧的面上;以及圆筒状的第二喷射筒部,其与该外筒延长体一体地设置在该外筒延长体的内侧,并重叠设置在所述第一喷射筒部的前端,在所述第一喷射筒部的前端或第二喷射筒部的基端设置有切嵌,通过由所述第二喷射筒部或所述第一喷射筒部闭塞该切嵌的开口端而在所述喷射筒上设置有空气导入孔。

本发明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是具备:安装在容纳液体的容器的口部的喷射器主体;通过触发器的操作而工作,使所述容器内的液体通过设置在所述喷射器主体的送出流道而压送至送出口的泵;以及安装在所述喷射器主体,向外部喷射压送至该送出口的液体的喷嘴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主体具有与所述送出口相连的圆筒状的安装部,所述喷嘴具有:喷嘴主体,其设置在覆盖所述安装部的外周的筒状的外筒体及该外筒体的内侧,在覆盖所述安装部的开口端的同时与设置有喷射孔的隔壁形成为一体;以及喷嘴延长体,其具备与所述外筒体的前端相连的筒状的外筒延长体,并从沿着其中心轴的方向安装在所述喷嘴主体上,具有喷射筒,其形成为使中心轴与所述喷射孔一致的圆筒状,并与该外筒延长体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外筒延长体的内侧,基端抵接所述隔壁的朝向外侧的面上,在所述喷射筒的基端设置有切嵌,通过由所述隔壁闭塞该切嵌的开口端而在所述喷射筒上设置有空气导入孔。

本发明在上述构成中,优选地,具备与所述喷射筒相对的泡生成孔的盖体通过铰链部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外筒延长体的前端,在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通气孔,当所述外筒延长体的前端通过所述盖体闭合时,其向所述隔壁与所述盖体之间的所述外筒延长体的内侧空间导入空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不使用具备在垂直于模具的组合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滑销等的构造复杂的模具的情况下,将能够通过构造简单的模具形成的喷嘴主体与喷嘴延长体组合起来,能够构成具备设置了空气导入孔的喷射筒的喷嘴,因此,能够使用简单构造的模具作为喷嘴成型所需的模具,从而能够降低该触发式液体喷射器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的截面图。

图2是放大并示出安装图1所示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的喷嘴的部位的放大截面图。

图3的(a)是从背面侧看被认定为闭位置状态的喷嘴时所见的截面图,图3的(b)是从背面侧看被认定为开位置状态的喷嘴时所见的截面图。

图4的(a)是图2所示的喷射筒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4的(b)是沿该图(a)所示的A-A线的截面图。

图5是构成喷射筒的半筒部与筒延长体的分解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喷嘴的正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的截面图。

图8是放大并示出安装图7所示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的喷嘴的部位的放大截面图。

图9的(a)是图8所示的喷嘴主体的正面图,图9的(b)是沿该图(a)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0的(a)是图8所示的喷嘴延长体的正面图,图10的(b)是沿该图(a)的B-B线的截面图,图10的(c)是该图(a)所示的喷嘴延长体的背面图。

图11是示出闭合喷嘴盖后使液体从喷嘴喷射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面,更加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是例如安装在容纳除霉剂、洗剂、衣料用浆料、住房用蜡、整发剂、芳香剂、驱避剤、农药、药品等液体的容器2的口部2a使用的喷射器。该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具备安装在容器2的口部2a的树脂制喷射器主体11。

喷射器主体11具备对应于容器2的口部2a的圆筒状的安装筒部12,在该安装筒部12上以与设置在其外周面的锷部12a卡定的方式安装有安装帽13。通过在安装帽13的内周面设置螺母13a,使该安装帽13与容器2的口部2a的外螺纹拧紧结合,可以将喷射器主体11即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安装在容器2的口部2a上。符号14是对容器2的口部2a及锷部12a之间进行密封的密封件。

喷射器主体11形成外形大致L字形,其具备从安装筒部12向沿着其中心轴的方向延伸的起立部15、以及在垂直于起立部15的方向上延伸的延出部16。在起立部15的内部设置有与安装筒部12连通的吸入流道P1,在该吸入流道P1的下端连接有插入容器2的内部的用于吸引的管子17。另一方面,在延出部16上设置有在与吸入流道P1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送出流道P2,吸入流道P1与送出流道P2之间形成单向阀腔R1。吸入流道P1与单向阀腔R1通过将内部被隔壁18a在沿起立部15的中心轴方向上分成2部分的筒体18组装至起立部15上而构成。

喷射器主体11上安装有泵21。该泵21具备嵌入并固定在喷射器主体11的安装筒部12与延出部16之间的气缸部件22。气缸部件22具备气缸筒部22a及区划筒部22b,它们之间形成圆环状的区划室22c。该区划室22c通过形成在筒体18上的送出孔23连通至单向阀腔R1。在气缸筒部22a上,以可在沿着气缸筒部22a的中心轴的方向上自由移动的方式安装有一端闭塞的圆筒状的活塞24。在该活塞24的圆筒状的前端部分的外周侧上,一体地形成有与气缸筒部22a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密封部24a。

在喷射器主体11的起立部15上一体地设置有圆筒状的吸入筒部25。使中心轴与该区划筒部22b一致地将该吸入筒部25设置在区划筒部22b的内侧,其一端侧通过设置在筒体18的吸入孔26连通至吸入流道P1。露出在吸入筒部25的泵21中的前端面25a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形成朝向吸入孔26一侧的凹下的锥形面(圆锥面),在该前端面25a上设置有吸入侧单向阀31。

吸入侧单向阀31具备其球状面具有能够抵接吸入筒部25的前端面25a的直径的半球状的阀主体31a。阀主体31a通过螺旋状的弹性部31b一体地与区划筒部22b的内周面连接,通过该弹性部31b向前端面25a侧施力。由此,阀本体31a以被压在阀座即吸入筒部25的前端面25a的状态抵接在该球状面上。弹性部31b形成从区划筒部22b侧朝向阀主体31a侧逐渐地缩小直径的形状,阀主体31a能够向离开前端面25a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通过这样的构成,吸入侧单向阀31允许从吸入流道P1通过吸入孔26后向泵21内吸入液体,同时,阻止液体从泵21内通过吸入孔26后向吸入流道P1逆流。

另一方面,在单向阀腔R1设置有送出侧单向阀32。该送出侧单向阀32具有板状的阀主体32a,该阀主体32a通过弯曲的弹性部32b向泵21一侧施力,并与筒体18的内周面的段坡抵接。通过这样的构成,送出侧单向阀32允许从泵21通过送出孔23后向送出流道P2送出液体,同时,阻止液体从送出流道P2通过送出孔23后向泵21内逆流。

在喷射器主体11上以可自由转动地受到枢轴33的支承的方式设置有触发器(操作杆)34。在活塞24上一体地设置有连接片35,该连接片35以插入设置在触发器34的中间部分的孔部34a的状态,通过设置在触发器34的插销部件36与设置在该连接片35上的凹部35a卡合,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在触发器34上。而且,在触发器34上卡定了一端被固定保持在喷射器主体11上的弯曲形状的板簧37的前端,通过该板簧37,触发器34向离开泵21的方向(在图中,是以枢轴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施力。喷射器主体11和泵21被盖C覆盖,触发器34从盖C的下方突出。

通过手动操作触发器34,将其向着泵21拉至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尽头端位置时,吸入侧单向阀31闭合,活塞24被压入区划室22c内,泵21内的液压升高,泵21内的液体从送出孔23通过单向阀腔R1向送出流道P2送出。这种情况下,由于活塞24的内周面和区划筒部22b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不仅能够向送出流道P2送出区划室22c内的液体,还能够送出包含活塞24及区划筒部22b的内侧里的液体在内的大容量的液体。

触发器34的操作解除后,触发器34依靠板簧37的弹性力恢复至初始位置,伴随着该恢复动作,送出侧单向阀32闭合,吸入侧单向阀31打开,容器2内的液体通过管子17和吸入流道P1从吸入孔26被吸引至泵21中。气缸筒部22a上设置有在触发器34被操作至尽头端时露出在外部的吸气孔38,从该吸气孔38吸入的空气通过设置在泵21的气缸筒部22a与喷射器主体11之间的环状的间隙及安装筒部12的上表面壁的通气孔12b、12c而被吸入容器2中,从而使得喷出液体的部分被容器2中的空气所取代。

如上所述,通过将本发明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安装在容器2的口部2a上,重复触发器34的拉入操作和解除操作,能够使泵21工作,将容器2中的液体通过送出流道P2压送至该送出口39。

在喷射器主体11的延出部16的前端,安装有用于使通过泵21从容器2压送至送出口39的液体成为泡状向外部喷射的喷嘴40。

如图2所示,在喷射器主体11的延出部16的前端,一体地设置有用于安装喷嘴40的安装部16a。该安装部16a形成圆筒状从延出部16的前端突出,在其内侧的下方侧有送出流道P2的出口端即送出口39开着口。即、安装部16a在其内侧连通至送出流道P2的送出口39。而且,在延出部16的前端,使安装部16a与中心轴一致而一体地设置有圆柱状的转换轴部43。

喷嘴40形成2分割构造,其分别由使用模具制作的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品即喷嘴主体41和喷嘴延长体42在沿着它们的中心轴的方向上组合而成。

喷嘴主体41具备:覆盖安装部16a的开口端的圆板状的隔壁41a、以及与该隔壁41a的外周连接、形成为圆筒状覆盖安装部16a的外周的外周壁41b。而且,由图3可知,喷嘴主体41的外围具备4个外壁,同时,由沿着其中心轴的方向,即从正面侧看为大致正方形的筒状的外筒体41c构成,隔壁41a及外周壁41b一体地形成在该外筒体41c的内侧。

喷嘴主体41的隔壁41a上设置有沿着外周壁41b的中心轴贯穿该隔壁41a的喷射孔44。喷射孔44为截面积比送出口39足够小的小孔。在隔壁41a的朝向安装部16a的一侧的内侧面上,与喷射孔44同轴一体地设置有圆筒状的闭塞筒部41d,通过该闭塞筒部41d与安装部16a的内侧嵌合,安装部16a的开口端被隔壁41a闭塞。而且,在隔壁41a的内侧面上一体地设置转换筒部41e,使其中心轴与闭塞筒部41d一致且位于其内侧,该转换筒部41e与转换轴部43的外侧嵌合。闭塞筒部41d与转换筒部41e各自相对安装部16a和转换轴部43相对自由地转动,即、喷嘴主体41能够以该隔壁41a的轴心为中心相对安装部16a转动。

转换轴部43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圆形地凹入的凹部43a,而且,在其前端侧的规定范围的外周面上,以转换轴部43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地设置有在连通至凹部43a的同时,在沿着转换轴部43的中心轴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连接流道43b。另一方面,在转换筒部41e的内周面上,从其前端至与转换轴部43的连接流道43b重复的位置,以转换筒部41e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地设置有在沿转换轴部43的中心轴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连接流道41f。如图3(a)所示,当喷嘴主体41(喷嘴40)位于闭位置时,转换轴部43的连接流道43b与转换筒部41e的连接流道41f偏移转动方向而成为非连通状态,喷嘴主体41(喷嘴40)的喷射孔44被送出口39遮挡而成为无法喷射液体的闭状态。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当喷嘴主体41(喷嘴40)从闭位置相对安装部16a进行了90度旋转而位于开位置时,转换轴部43的连接流道43b与转换筒部41e的连接流道41f连通,由此,喷嘴主体41(喷嘴40)的喷射孔44连通至送出口39而成为能够喷射液体的开状态。进一步地,通过使喷嘴主体41(喷嘴40)进行90度旋转,能够再次使喷嘴主体41(喷嘴40)位于闭位置。如此地,通过使喷嘴主体41(喷嘴40)在闭位置与开位置之间转动,能够对喷射孔44的开闭进行转换。

如图2、图3所示,在喷嘴主体41的隔壁41a上,设置有沿着与其外周壁41b的连接部分延伸的一对贯通孔45。这些贯通孔45在以外周壁41b的中心轴为中心大约90度的范围延伸的同时,形成以外周壁41b的中心轴为中心点对称地设置的一对圆弧状的孔。

而且,在喷嘴主体41的比外周壁41b的内周面的隔壁41a更前端侧上,设置有向其径向内侧突出的一对卡定突起46。如图3所示,这些卡定突起46在与贯通孔45相同的范围内形成沿着外周壁41b的内周面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圆弧状,使得从沿着外周壁41b的中心轴的方向看,分别位于与对应的贯通孔45重合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安装部16a的外周面上,一体地设置有对应于这些卡定突起46的一对突起部47。这些突起部47形成为从安装部16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板状,该圆周方向的宽度是卡定突起46的大约1/4左右。

在喷嘴主体41安装在安装部16a的状态下,卡定突起46与安装部16a的突起部47凹切卡合,由此,喷嘴主体41(喷嘴40)通过突起部47被卡定在沿其中心轴的方向上,防止从安装部16a脱离,同时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部16a上。由于在大约90度的范围内互为点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卡定突起46,因此,如图3(a)、(b)所示,即使使喷嘴主体41(喷嘴40)在闭位置和开位置之间转动,卡定突起46也始终卡合在突起部47上,喷嘴主体41(喷嘴40)不会从安装部16a脱落。

符号48是设置在安装部16a的外周面上的突起,通过使该突起48超过设置在外周壁41b的内周面上的突起49,在使喷嘴主体41(喷嘴40)转动至开位置或闭位置时,会产生一种操纵点击感。卡定突起46的两端分别设置挡块S,通过突起部47与这些挡块S的抵接,喷嘴主体41(喷嘴40)的转动角度将被限制在90度。通过在该90度的范围内使喷嘴主体41(喷嘴40)转动,能够将喷射孔44从闭状态至开状态,从开状态至闭状态进行转换。

喷嘴主体41不仅限于在安装部16a的突起部47上凹切卡合设置在隔壁41a上的卡定突起46,从而被定位在安装部16a上的构成,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定位构成。

喷嘴延长体42具备外筒延长体42a。外筒延长体42a和喷嘴主体41的外筒体41c同样,形成为具备4个外壁,同时,从沿着其中心轴的方向,即从正面侧看呈大致正方形的筒状的形状,与设置在喷嘴主体41的外筒体41c的前端的嵌合用段坡部的外侧嵌合,并连接至外筒体41c的前端。如此地,喷嘴延长体42的外筒延长体42a连接在喷嘴主体41的外筒体41c的前端,从而形成喷嘴40整体的外围。

在外筒延长体42a的内侧,一体地设置有对应于喷嘴主体41的贯通孔45的一对圆弧形的卡定爪42b。由于喷嘴延长体42从喷嘴主体41的前面侧在沿着其中心轴的方向上被组合起来,这些卡定爪42b被插入喷嘴主体41的贯通孔45中,与隔壁41a的背面凹切卡合。如此地,通过使卡定爪42b与隔壁41a凹切卡合,喷嘴延长体42被安装在喷嘴主体41上。

喷嘴40上设置有包围喷射孔44的出口侧的开口端的喷射筒51。如图4(a)所示,该喷射筒51具有使中心轴与喷射孔44一致而一体地形成在朝向隔壁41a的外侧的面上的圆筒状的第一喷射筒部51a、以及在喷嘴延长体42的外筒延长体42a的内侧与该外筒延长体42a成为一体地设置的圆筒状的第二喷射筒部51b,通过在使彼此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下,将第二喷射筒部51b重叠设置在第一喷射筒部51a的前端,而形成使中心轴与喷射孔44一致的圆筒状。

而且,如图4(b)所示,在喷射筒51上设置有4个空气导入孔52。这些空气导入孔52分别形成在其径向贯穿喷射筒51的截面大致矩形的贯通孔,设置在喷射筒51与隔壁41a的连接部分即根侧,在喷射筒51的内周面侧与喷射孔44邻接并开口。此外,4个空气导入孔52的每2个空气导入孔52形成一对排列在圆周方向上,同时,各个对在圆周方向上错开180度而设置。

如图5所示,在第一喷射筒部51a的前端设置有矩形凹入的切嵌52a,由于该切嵌52a的开口端被与第一喷射筒部51a的前端重叠的第二喷射筒部51b的端面闭塞,因而在喷射筒51上设置有空气导入孔52。就是说,使喷射筒51形成将第一喷射筒部51a和第二喷射筒部51b组合起来的构成,通过在其组合面上设置的切嵌52a而形成空气导入孔52。根据这样的构成,无需通过使用具备在垂直于模具的组合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滑销等复杂构造的模具来形成具备空气导入孔的喷嘴,通过将能够利用简单构造的模具形成的喷嘴主体41与喷嘴延长体42组合起来,就能够构成设置有空气导入孔52的喷射筒51。因此,使用简单构造的模具作为喷嘴40成型所必需的模具成为可能,从而能够降低该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的制造成本。

根据喷射筒51上设置有空气导入孔52的构成,在喷嘴40处于开位置的状态下操作触发器34后,液体以雾状从喷嘴40的喷射孔44喷射出,同时,由于液体以雾状从喷射孔44喷射出,喷射筒51的内侧变成负压,利用该负压,使空气从喷射筒51与卡定爪42b之间的间隙部分通过空气导入孔52导入喷射筒51的内侧。然后,从空气导入孔52导入喷射筒51的内侧的空气混合至以雾状从喷射孔44喷射的液体中,该液体混合了空气后成为泡状而向外部喷射。由于喷嘴形成2分割构造,因此,通过使安装在喷嘴主体41上的喷嘴延长体42形成其它形状的延长体,使向空气导入空气导入孔52及喷射筒51的外周导入空气的路径等成为各种形状,能够容易地改变从喷嘴40喷射的液体的泡质。

另外,通过从喷嘴主体41卸下喷嘴延长体42而形成不设置具有空气导入孔52的喷射筒51的构成,也能够形成以雾状从喷嘴主体41的喷射孔44喷射液体的构成。就是说,通过将喷嘴主体41作为单一物体的雾化喷嘴使用,能够使液体以雾状从喷嘴40喷射出,不仅如此,通过在喷嘴主体41安装泡用喷嘴即喷嘴延长体42,能够使液体以泡状从喷嘴40喷射出。

设置在喷射筒51上的空气导入孔52不仅限于4个,可以设定为任意数目。此外,空气导入孔52(切嵌52a)的形状不仅限于上述矩形形状,也可以形成各种形状。

在喷嘴40上设置有喷嘴盖61作为盖体。如图6所示,喷嘴盖61形成为与喷嘴延长体42的外筒延长体42a的前端形状对应的大致正方形的板状,在其中心设置有泡生成孔62。在图示的情况下,泡生成孔62是形成下述构成,即:对从对应于喷射筒51的形状的贯通孔62a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的5根前端略带圆形的柱状体62b进行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设置的构成,但只要是具备能够与从喷射孔44喷射出的液体冲撞而使该液体泡状化的阻碍部分的构成,例如网眼状的孔等,也可以形成其它的形状。

喷嘴盖61根据使用模具的树脂材料的射出成型,通过薄铰链部63一体地设置在喷嘴延长体42的外筒延长体42a的前端的一个边上。如此通过铰链部63一体地设置在喷嘴延长体42上的喷嘴盖61,以该铰链部63为中心,闭合外筒延长体42a的前端,也即包覆喷嘴40的前端,使得泡生成孔62能够在与喷射孔44相对的闭位置、以及沿着喷嘴40的上表面设置的开位置之间转动。在喷嘴盖61上一体地设置有包围泡生成孔62的套筒部64,当喷嘴盖61在闭位置时套筒部64与喷射筒51的外侧卡合,将喷射孔44喷射出的液体引导至泡生成孔62。此外,在与喷嘴盖61的铰链部63相反一侧的一边上,一体地设置有在对该喷嘴盖61进行开闭操作时被把持的把手部65。

在喷嘴主体41的外筒体41c的上表面,位于其后端侧及两端处设置有一对保持爪66。这些保持爪66具有与喷嘴盖61的宽度相对应的间隔,当喷嘴盖61处于开位置时与该侧部凹切卡合,使喷嘴盖61保持在开状态。另一方面,在喷嘴延长体42的外筒延长体42a的开口端的内侧面,分别在开位置侧设置保持爪67,当喷嘴盖61处于闭位置时这些保持爪67与该侧部凹切卡合,使喷嘴盖61保持在闭状态。

在喷嘴40的喷嘴盖61上沿着套筒部64的外周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设置有4个圆弧形状的通气孔68。即使喷嘴盖61在闭位置喷嘴40的前端被闭合,隔壁41a和喷嘴盖61之间的外筒延长体42a的内侧空间即设置喷射筒51的空间,也由于该通气孔68而具有足够的流通截面与外部连通。因此,即使在关闭了喷嘴盖61的状态下使液体从喷射孔44喷射出,也能够从这些通气孔68对喷射筒51的周围供给足够的空气,并通过空气导入孔52在液体中混合足够的空气。

设置在喷嘴盖61上的通气孔68的个数和形状不仅限于上述,只要在喷嘴盖61闭合时能够对喷射筒51的周围导入所需量的空气,可以设定为任意的形状、个数。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的截面图,图8是放大并示出安装图7所示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的喷嘴的部位的放大截面图。图9的(a)是图8所示的喷嘴主体的正面图,图9的(b)是沿该图(a)的A-A线的截面图,图10的(a)是图8所示的喷嘴延长体的正面图,图10的(b)是沿该图(a)的B-B线的截面图,图10的(c)是该图(a)所示的喷嘴延长体的背面图,图11是示出闭合喷嘴盖后使液体从喷嘴喷射的状态的截面图。

接下来,根据图7至图11,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01的构成进行说明。另外,在图7至图11中,对所述不仅所对应的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

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01,无论安装有该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01的容器2是正立姿势及倒立姿势中的任一种姿势,它都是能够将容器2中的液体对外部喷射的正倒立两用型喷射器。因此,喷射器主体11中设置有正倒立两用机构102。该正倒立两用机构102具有:设置在安装筒部12的内侧的单向阀单元103、以及设置在该单向阀单元103的下方的管安装部件104。

单向阀单元103具有外侧筒体105,其具备连接至筒体18的下端即吸入流道P1的出侧筒部105a、在该出侧筒部105a的外周面在径向外方延伸而设置的天板部105b以及从该天板部105b的外周缘部大致下垂而形成的周壁部105c。在外侧筒体105的内侧上安装有内侧筒体106,其具有:通过向出侧筒部105a的下端外侧的压入而嵌合固定的内侧嵌合筒部106a、在外侧筒体105的周壁部105c的内周面环其整个周面通过压入而嵌合固定的外侧嵌合筒部106b以及将内侧嵌合筒部106a与外侧嵌合筒部106b连接的连接筒部106c。在外侧筒体105与内侧筒体106之间区划形成有阀腔107,在该阀腔107的内部容纳有形成为球状(球体)的阀体108。阀腔107相对于出侧筒部105a及内侧嵌合筒部106a的轴心偏向图7中的左侧,同时,形成为在上下延伸的形状,阀体108在阀腔107的内部,能够在抵接连接筒部106c的下端部分的下端位置及抵接天板部105b的上端位置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在连接筒部106c的下端部分设置有使阀腔107向下方开口的流出孔109,该流出孔109的开口缘部分成为阀座。该流出孔109的内径形成为比球状的阀体108的外径更小,当容器2处于正立姿势时阀体108由于自重而抵接阀座,流出孔109闭塞,另一方面,当容器2处于倒立姿势时阀体108向天板部105b的一侧移动,流出孔109开放。

而且,外侧筒体105的周壁部105c上设置有沿该厚度方向贯穿该周壁部105c的流入孔110。该流入孔110的一端向容器2的内部开口,同时另一端向阀腔107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开口,当容器2处于倒立姿势时,能够使容纳在容器2中的液体流入阀腔107。

设置在天板部105b的上表面的筒体部111与筒体18的下侧部分嵌合,通气孔12b、12c连通至该筒体部111的内侧,同时,通过该筒体部111的上端与筒体18的下侧部分的间隙以及筒体部111与安装筒部12的内周面的间隙连通至容器2的内部。另外,在图7中没有图示出,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用于通过通气孔12b、12c向容器2的内部供给户外空气的吸气孔设置在气缸筒部22a的侧方部分。

管安装部件104具备嵌合固定管子17的管安装筒体104a,在该管安装筒体104a的外周面上在径向外方延伸设置的盖体部104b,在该外周缘上,跨过单向阀单元103的周壁部105c的内周面的整个周面,凹切卡合地固定在该单向阀单元103上。在管安装部件104的盖体部104b于单向阀单元103的内侧筒体106之间区划形成倒立时用流道112,该倒立时用流道112连通至盖体部104b的内面与管安装筒体104a同轴而设的截面C字形状的连接筒体部104c,通过该连接筒体部104c与单向阀单元103的出侧筒部105a即吸入流道P1连接。

在具备这种构成的正倒立两用机构102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01中,在容器2为正立姿势即容器2的口部2a朝向上方的姿势的状态下,如果操作触发器34,容纳在容器2中的液体就通过管子17、连接筒体部104c及出侧筒部105a到达吸入流道P1,被吸入泵21中。这种情况下,由于单向阀单元103的流出孔109被阀体108闭塞,因此,能够防止容器2中的空气通过吸入流道P1、倒立时用流道112、流出孔109、阀腔107以及流入孔110被吸入泵21中,从而能够使液体利用流经管子17的路径可靠地被吸入泵21中。

另一方面,在容器2为倒立姿势即容器2的口部2a为朝向下方的姿势的状态下,如果操作触发器34,则容纳在容器2中的液体会积存在安装筒部12的内部,该液体会从单向阀单元103的流入孔110流入阀腔107。这种情况下,阀体108由于自重而向抵接天板部105b的上端位置移动,流出孔109开放,因此,流入阀腔107的液体从流出孔109流入倒立时用流道112,从那里通过连接筒部104c、出侧筒部105a以及吸入流道P1被吸入泵21中。

如上所述,在设置正倒立两用机构102而形成正倒立两用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01中,即使安装了该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01的容器2被采用了正立姿势及倒立姿势中的任一姿势,也能够使容器2中的液体从喷嘴40向外部喷射。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01中,泵21形成连通至区划室22c的送出孔23也可以作为吸入孔26发挥作用的构成。与此同时,吸入侧单向阀31形成球阀型,阀主体31a形成球形(球状)而设置在吸入流道P1的内部,从上方抵接设置在吸入流道P1上的阀座。

而且,第二实施方式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01中,活塞24的密封部24a形成由构成其的一对锥形筒状的密封片向同方向倾斜的形状,并且,在比密封部24a更外侧上形成一体地设置有与气缸筒部22a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矩形截面的圆筒状引导片24b的构成。通过形成具备与气缸筒部22a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圆筒状引导片24b的构成,即使触发器34被施加了外力等横向的力,也能够使气缸筒部22a通过圆筒状引导片24b支承从触发器34对活塞24施加的横向的负荷,从而能够抑制该横向的负荷所导致的密封部24a的变形。由此,在对触发器34施加了横向的力时,能够防止从气缸部件22与活塞24之间发生液体泄漏。

如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01中,喷射筒51不是由分成喷嘴主体41一侧与喷嘴延长体42一侧而设置的第一喷射筒部51a及第二喷射筒部51b组合后的构成,而是一体地设置在喷嘴延长体42上的构成。

即,如图9所示,在朝向喷嘴主体41的隔壁41a的外侧(第二喷射筒部51b的一侧)的面上没有设置第一喷射筒部51a,该隔壁41a的外侧面形成为具备与喷射孔44同轴的略微凹陷部分的大致平坦的形状。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喷嘴延长体42的外筒延长体42a的内侧,与该外筒延长体42a一体地设置有圆筒状的喷射筒51。该喷射筒51具有: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大致相同形状的第二喷射筒部51b、以及在该第二喷射筒部51b的基端面(朝向隔壁41a一侧的面)同轴且一体地设置的圆筒肋条51c。而且,在朝向喷射筒51的隔壁41a一侧的基端面即圆筒肋条51c的隔壁41a一侧的基端面上,设置有切嵌52a。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c)所示,在圆筒肋条51c上设置有4个切嵌52a。

而且,如图8所示,在喷嘴主体41套上喷嘴延长体42后,喷射筒51即圆筒肋条51c的基端面抵接隔壁41a的外侧面,由此,切嵌52a的开口端被隔壁41a的外侧面闭塞,喷射筒51上形成4个空气导入孔52。

如此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可以不使用具备在垂直于模具的组合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的滑销等复杂构造的模具来形成具备空气导入孔的喷嘴,而能够通过组合能够利用简单构造的模具形成的喷嘴主体41与喷嘴延长体42,来构成设置有空气导入孔52的喷射筒51。因此,能够使用简单构造的模具作为喷嘴40的成型所需的模具,从而降低该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01的制造成本。

而且,由于不使用滑销等,而利用例如钢丝轧断钳等方法即能够容易地形成具备空气导入孔52的喷嘴40,因此,能够任意地设定空气导入孔52的位置、个数及大小等。因此,能够在喷射筒51的合适位置上设置空气导入孔52,并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使空气与液体均衡地混合。

此外,由于不使用具备滑销等复杂构造的模具即可容易地形成具备空气导入孔52的喷嘴40,因此,能够简化模具构造,增加模具腔数,缩短成型周期等,从而能够提高该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01的生产率。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由于在喷射筒51上形成空气导入孔52,因此,如果液体以雾状从喷嘴40的喷射孔44喷射,则喷射筒51的内侧由于该液体而成为负压,空气利用该负压从喷射筒51的外周侧通过空气导入孔52导入喷射筒51的内侧,该空气与以雾状从喷射孔44喷射的液体混合,该液体变成泡状向外部喷射。这种情况下,由于碰触到喷射筒51的内周面的雾状的液体发生紊流,该紊流将空气卷入,从空气导入孔52将空气有效地导入喷射筒51的内侧,因此,能够产生更细小的泡。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当关闭了喷嘴盖61时,以雾状从喷射孔44喷射的液体触碰设置在喷嘴盖61的泡生成孔62上的5根柱状体62b,液体发生更强烈的紊流。由此,能够将空气更高效地从空气导入孔52导入喷射筒51的内侧,使空气与液体更有效地混合,从而能够使液体成为细腻的泡向外部喷射。

另外,如图9(b)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喷嘴主体41的外筒体41c的前端部外周面上,没有设置嵌有喷嘴延长体42的外筒延长体42a的段坡部,而是形成喷嘴延长体42的卡定爪42b的底部与外筒体41c的内侧嵌合的构成。而且,喷嘴主体41的外筒体41c以覆盖喷射筒51的外周侧整体的方式超出隔壁41a形成大大地向前端侧突出的长筒形状。由此,在喷嘴主体41上没有安装喷嘴延长体42的状态下,在使喷嘴主体41(喷嘴40)在闭位置与开位置之间转动,转换喷射孔44的开闭时,能够容易用手把持喷嘴主体41,使喷嘴40的转动操作变得容易。

本发明不仅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毫无疑问,只要在不脱离发明的思想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喷嘴40形成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部16a上并能够在开位置与闭位置之间转换的构成,但也能够形成不具备这种转换机构的构成。

而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泵21形成具备环状的区划室22c与圆筒状的活塞24的构成,但不仅限于此,只要能够通过操作触发器34而工作并将容器2中的液体压送至送出口39,也可以形成其它构成。

而且,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将切嵌52a设置在与隔壁41a一体地设置的第一喷射筒部51a的前端,但也可以形成将切嵌52a设置在第二喷射筒部51b的朝向第一喷射筒部51a一侧的基端上,利用第一喷射筒部51a的前端面闭塞该切嵌52a的开口端而形成空气导入孔52的构成。

而且,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和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101,在有无正倒立两用机构等方面,它们的构成不一样,但无论对哪一实施方式的喷射器主体11,都可以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嘴40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嘴40,此外,对其它构成的触发式液体喷射器,也可以应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嘴40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嘴40。

符号说明

1、触发式液体喷射器2、容器

2a、口部 11、喷射器主体

12、安装筒部 12a、锷部

12b、12c、通气孔13、安装帽

13a、螺母14、密封件

15、起立部 16、延出部

16a、安装部17、管子

18、筒部 18a、隔壁

21、泵 22、气缸部件

22a、气缸筒部22b、区划筒部

22c、区划室23、送出孔

24、活塞 24a、密封部

24b、圆筒状引导片25、吸入筒部

25a、前端面(阀座)26、吸入孔

31、吸入侧单向阀 31a、阀主体

31b、弹性部32、送出侧单向阀

32a、阀主体32b、弹性部

33、枢轴 34、触发器

34a、孔部35、连接片

35a、凹部36、插销部件

37、板簧 38、吸气孔

39、送出口 40、喷嘴

41、喷嘴主体(雾化喷嘴) 41a、隔壁

41b、外周壁41c、外筒体

41d、闭塞筒部41e、转换筒部

41f、连接流道42、喷嘴延长体(泡用喷嘴)

42a、外筒延长体42b、卡定爪

43、转换轴部 43a、凹部

43b、连接流道44、喷射孔

45、贯通孔 46、卡定突起

47、突起部 48、突起

49、突起 51、喷射筒

51a、第一喷射筒部51b、第二喷射筒部

51c、圆筒肋条52、空气导入孔

52a、切嵌61、喷嘴盖(盖体)

62、泡生成孔 62a、贯通孔

62b、柱状体63、铰链部

64、套筒部 65、把手部

66、保持爪 67、保持爪

68、通气孔 101、触发式液体喷射器

102、正倒立两用机构103、单向阀单元

104、管安装部件104a、管安装筒体

104b、盖体部 104c、连接筒体部

105、外侧筒体105a、出侧筒部

105b、天板部 105c、周壁部

106、内侧筒体106a、内侧嵌合筒部

106b、外侧嵌合筒部 106c、连接筒部

107、阀腔108、阀体

109、流出孔110、流入孔

111、筒体部112、倒立时用流道

P1、吸入流道 P2、送出流道

R1、单向阀腔 S、挡块

C、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