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单边滑阀阀芯反向液动力消除的减振尾结构

用于单边滑阀阀芯反向液动力消除的减振尾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单边滑阀阀芯反向液动力消除的减振尾结构。阀体内部腔外部的侧壁设有两道内凸缘,两道内凸缘之间的阀体内壁开有进油口P,阀体内部腔内部的侧壁开有回油口T,在阀芯的内端部连接有用于单边滑阀阀芯反向液动力消除的减振尾结构,阀芯内端部周面沿圆周间隔均布地开有通油槽,油液经进油口P进入后经通油槽进入阀体内部腔中,经减振尾结构对阀芯所受反向液动力消除调节后从回油口T流出。本发明能够消除单边滑阀反向液动力;能够对阀芯所受反向液动力的消除程度进行调节,能够对液压阀在小开口和大开口下的阀芯所受反向液动力的消除程度进行独立调节,简化了单边滑阀的阀芯控制并增加了阀芯稳定性裕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601514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645458.1

  • 发明设计人 谢海波;刘建彬;杨华勇;

    申请日2016-08-08

  • 分类号F15B13/02;F16K1/36;

  • 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林超

  •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37: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29

    授权

    授权

  • 2016-1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5B13/02 申请日:201608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10-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阀阀芯液动力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单边滑阀阀芯反向液动力消除的减振尾结构。

背景技术

单边滑阀因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控制特性灵活而广泛用于各种液压控制系统中。

单边滑阀因为其阀芯只有一个控制边,一般不能构成普通滑阀的完整阀腔,因而单边滑阀的阀芯所受的液压油的作用力方向与普通滑阀相反,为使阀口打开的方向。此反向的液动力为单边滑阀的阀芯控制带来了极大难度,大大减小了单边滑阀阀芯的稳定性裕量。

有鉴于此,应用新原理和方法,设计一种能够消除阀芯所受的反向液动力的结构,从而能对简化单边滑阀的阀芯控制和增加阀芯稳定性裕量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单边滑阀阀芯反向液动力的消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单边滑阀阀芯反向液动力消除的减振尾结构,能够消除单边滑阀阀芯反向液动力,简化单边滑阀的阀芯控制并增加阀芯稳定性裕量。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阀体和安装在阀体中的阀芯,阀芯安装在阀体内形成滑动配合,阀体内部腔外部的侧壁设有两道内凸缘,两道内凸缘之间的阀体内壁开有进油口P,阀体内部腔内部的侧壁开有回油口T,在阀芯的内端部连接有用于单边滑阀阀芯反向液动力消除的减振尾结构,阀芯内端部周面沿圆周间隔均布地开有通油槽,油液经进油口P进入后经通油槽进入阀体内部腔中,经减振尾结构对阀芯所受反向液动力消除调节后从回油口T流出。

第一种所述的减振尾结构包括后减振尾、前减振尾和连接杆,后减振尾经连接杆与阀芯内端部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连接杆中部连接有前减振尾,后减振尾呈圆锥台结构,前减振尾呈环形锥台结构。

第二种所述的减振尾结构包括带孔减振尾和连接杆,带孔减振尾经连接杆与阀芯内端部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带孔减振尾呈圆锥台结构,带孔减振尾的圆周上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均布的引压孔,引压孔轴向与阀芯的轴向平行。

所述的带孔减振尾或者后减振尾圆锥台结构的锥面端朝向阀芯,并经连接杆与阀芯内端面连接成一体,带孔减振尾或者后减振尾圆锥台结构另一端面为平面。

所述的前减振尾环形锥台结构的锥面端朝向阀芯,并与连接杆连接成一体,前减振尾另一端面为平面。

所述后减振尾和前减振尾同轴布置并通过连接杆连接,且前减振尾的厚度和直径均小于后减振尾的厚度和直径。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结构利用在普通单边滑阀上增加的连接杆及减振尾结构,在减振尾一侧对液流方向产生转折,从而形成压力累积,从而能够消除单边滑阀反向液动力,本发明能够通过对减振尾尺寸参数的改变对阀芯所受反向液动力的消除程度进行调节,对液压阀在小开口和大开口下的阀芯所受反向液动力的消除程度进行独立调节,实现了单边滑阀反向液动力的消除。

并且,本发明简化了单边滑阀的阀芯控制并增加了阀芯稳定性裕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阀体,2、带孔减振尾,3、引压孔,4、后减振尾,5、前减振尾,6、连接杆,7、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实施例1包括阀体1和安装在阀体1中的阀芯7,阀芯7安装在阀体1内形成滑动配合,阀体1内部腔外部的侧壁设有两道内凸缘,两道内凸缘之间的阀体1内壁开有进油口P,阀体1内部腔内部的侧壁开有回油口T,在阀芯7的内端部连接有主要由带孔减振尾2和连接杆6构成的减振尾结构,阀芯7内端部周面沿圆周间隔均布地开有通油槽,油液经进油口P进入后经通油槽进入阀体1内部腔中。

减振尾结构中,带孔减振尾2经连接杆6与阀芯7内端部连接形成一个整体,阀芯7内端部位于靠近回油口T,带孔减振尾2呈圆锥台结构,带孔减振尾2的圆周上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均布的引压孔3,引压孔3轴向与阀芯7的轴向 平行。

带孔减振尾2或者后减振尾4圆锥台结构的锥面端朝向阀芯7,并经连接杆6与阀芯7内端面连接成一体,带孔减振尾2或者后减振尾4圆锥台结构另一端面为平面,平面与阀芯7的轴向相垂直。

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阀芯7向右移动,使其通油槽打开,从而使液压油从阀体1的P口流入,经过阀芯7的通油槽,最终从阀体1的T口流出,中间过程的液压油流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无连接杆6及带孔减振尾2的普通单边滑阀,液压油在阀芯7的通油槽处加速,从而对阀芯7产生反向液动力,此力方向向右,为使阀芯7打开的方向,增加了阀芯7的控制难度,降低了阀芯7的稳定性裕量。而增加了连杆6及带孔减振尾2的结构一,因使液压油在带孔减振尾2右侧产生了速度转折,并使液压油产生了减速,其速度转折效果如图2所示,此时,液压油对带孔减振尾2产生向左的液动力,与通油槽处液压油对阀芯7的向右液动力抵消,从而消除了反向液动力,简化了阀芯7的控制,增加了阀芯7的稳定性裕量。而引压孔3能够使液压油直接通过而无需转折,所以通过调节引压孔3的直径和数量,可以调节液压油对带孔减振尾2的作用力大小,进而调节对阀芯7所受反向液动力的消除程度。

由此,本实施例通过调节引压孔的直径和数量,实现了对阀芯所受反向液动力的消除程度的调节。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包括阀体1和安装在阀体1中的阀芯7,阀芯7安装在阀体1内形成滑动配合,阀体1内部腔外部的侧壁设有两道内凸缘,两道内凸缘之间的阀体1内壁开有进油口P,阀体1内部腔内部的侧壁开有回油口T,在阀芯7的内端部连接有主要由后减振尾4、前减振尾5和连接杆6构成的减振尾结构,阀芯7内端部周面沿圆周间隔均布地开有通油槽,油液经进油口P进入后经通油槽进入阀体1内部腔中。

减振尾结构中,后减振尾4经连接杆6与阀芯7内端部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连接杆6中部连接有前减振尾5,阀芯7内端部位于靠近回油口T,后减振尾4呈圆锥台结构,前减振尾5呈环形锥台结构。前减振尾5环形锥台结构的锥面端朝向阀芯7,并与连接杆6连接成一体,前减振尾5另一端面为平面,平面与阀芯7的轴向相垂直。后减振尾4和前减振尾5同轴布置并通过连接杆6连接,且前减振尾5的厚度和直径均小于后减振尾4的厚度和直径。

结构二的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阀芯7向右移动,使其通油槽打开,从而使液压油从阀体1的P口流入,经过阀芯7的通油槽,最终从阀体1的T口流 出,中间过程的液压油流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无连接杆6、后减振尾4及前减振尾5的普通单边滑阀,液压油在阀芯7的通油槽处加速,从而对阀芯7产生反向液动力,此力方向向右,为使阀芯7打开的方向,增加了阀芯7的控制难度,降低了阀芯7的稳定性裕量。而增加了连接杆6、后减振尾4及前减振尾5的结构二,因使液压油在前减振尾5处产生了减速,在后减振尾4处产生了速度转折和减速,其速度转折效果如图2所示,此时,液压油对前减振尾5及后减振尾4产生向左的液动力,与通油槽处液压油对阀芯7的向右液动力抵消,从而消除了反向液动力,简化了阀芯7的控制,增加了阀芯7的稳定性裕量。前减振尾5对于阀芯7向右移动量小的情况下反向液动力的抵消效果明显,而后减振尾4对于阀芯7向右移动量大的情况下反向液动力的抵消效果明显,因此分别调节前减振尾5和后减振尾4的直径可以分别调节液压阀在小开口和大开口下的阀芯7所受反向液动力的消除程度。

由此,本实施例利用在普通单边滑阀上增加的连接杆、前减振尾及后减振尾结构,实现了单边滑阀反向液动力的消除;并且,通过分别调节前减振尾和后减振尾的直径,实现了液压阀在小开口和大开口下的阀芯所受反向液动力的消除程度的独立调节,具有其突出显著的技术效果。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两种实施结构,能够消除单边滑阀阀芯反向液动力,简化单边滑阀的阀芯控制并增加阀芯稳定性裕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