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多视点几何的多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

一种基于多视点几何的多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视点几何的多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指定多机器人系统中的两台机器人作为先导机,其余机器人作为跟随机;计算跟随机与两台先导机之间的两焦点张量并由此获得跟随机目标位置在图像上的两条投影直线,直线交点即为目标位置在跟随机图像上的投影点;令跟随机沿其摄像机图像的光学中心与目标位置投影点的连线运动,直到先导机在跟随机摄像机图像上的投影点位置与运动前的投影位置重合,对剩余跟随机逐一重复上述处理,实现剩余跟随机和两台先导机的相对位置与其运动前的相对位置保持一致。本发明提出将多视点几何应用于多机器人系统,引入多台摄像机相互投影的知识,提高了控制稳定性,推动多视点几何在机器人控制中的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9552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333164.5

  • 发明设计人 万程;

    申请日2016-05-18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缪友菊

  • 地址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御道街29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30: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11

    授权

    授权

  • 2017-12-26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5D1/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518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10-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5D1/02 申请日:2016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9-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视点几何的多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

背景技术

多机器人协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有些工作仅用一个机器人很难完成,而通过多个机器人的合作就能很好的达到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多机器人间的协调合作,可提高机器人系统在作业过程中的效率。在很多应用领域中,都要求多机器人协调运动,尤其是在完成军事、生产、消防等任务的情况下,还要求机器人作业和运动过程中保持一定的队形,如何控制机器人保持队形显得更为重要。这就是机器人的队形控制。

在多机器人协调作业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现在已有的控制方法,由于缺乏稳定性,机器人只能是在室内或平地等比较单一的环境中实现协调运动,极大限制了机器人的使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很难在更加普遍的复杂地形上实现多机器人的协调工作。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视点几何的多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提高控制方法的稳定性,使得机器人适用于更复杂全动态的环境。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基于多视点几何的多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用于多机器人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1)指定多机器人系统中的两台机器人作为先导机,其余机器人作为跟随机,两台先导机先运动;

(2)选取一台跟随机记为C1,两台先导机分别记为C2和C3,C1、C2、C3运动前的位置分别记为C1t、C2t、C3t,,C2和C3先运动,运动后的位置分别为C2t+1、C3t+1

(3)计算C1t与C2t+1之间的两焦点张量F12,利用公式l2=F12e21t计算C1目标位置C1t+1在C1图像上的投影直线l2,其中对极点e21t是C1t在C2t图像上的投影;

(4)计算C1t与C3t+1之间的两焦点张量F13,利用公式l3=F13e31t计算C1目标位置C1t+1在C1图像上的投影直线l3,其中对极点e31t是C1t在C3t图像上的投影,投影直线l3与步骤(3)所得投影直线l2的交点x即为C1目标位置C1t+1在C1图像上的投影点;

(5)令C1沿其摄像机图像的光学中心与C1目标位置投影点x的连线运动,直到C2、C3在C1摄像机图像上的投影点位置e12、e13与运动前的投影位置e12t、e13t重合,即实现C1、C2、C3运动后的相对位置与其运动前的相对位置保持一致,完成一台跟随机与两台先导机协调运动队形保持的控制;

(6)对剩余跟随机逐一重复步骤(2)至(5),实现剩余跟随机和两台先导机的相对位置与其运动前的相对位置保持一致,从而完成多机器人系统所有机器人协调运动队形保持的控制。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步骤(4)中两焦点张量的算法如下:

x、x’是空间点X在两幅图像平面上的投影点,两焦点张量的元素是行列式展开式中x′jxi的系数,写为:

其中,ai、bi分别是空间点X投影到两幅图像上x、x’点的投影矩阵A和B中的行向量;对r,s,t=1,2,3,张量εrst定义如下:

对给定i值,除非p、q不同于i且互不相同,否则张量εipq为零,对εjrs同理;

由上可知,只要给出对应点,每组对应点将会提供1个双线性关系式:然后由将x1写作展开后可得:

uuvuuuvvvvuv1f11f12f13···f33=0;

在两视点的情况下,给出8组对应点,则可以得到如下线性方程组:

u1u1v1u1u1u1v1v1v1v1u1v11······u8u8v8u8u8u8v8v8v8v8u8v81f11f12f13···f33=0···0;

上述齐次方程组,被确认到只差常数因子,在秩为8时,能够采用线性算法求得唯一解。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步骤(4)中两焦点张量的算法如下:和

定义一个矢量t,矢量t是由所组成:在两视点的情况下,三视点的情况下,四视点的情况下,如果有N个对应点,会有如下的关系:Mt=0,M分别是N*9,9N*27,81N*81的矩阵;

假设从给出的对极点中得到N1个线性独立关系式,M1t=0,从对应点中得到N2个线性独立关系式,M2t=0,将它们联立成一个线性关系式的系统:在M1中加入0行,来创造出一个方阵M'1,从SVD(M'1)=UDVT中提取出V,并通过删去V的前N1列获得V',从中解得t',最终从t=V't'得到结果t。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直到C2和C3在C1t图像上的e12、e13与运动前的投影位置e12t、e13t的欧氏距离都小于等于5pixel时,即实现C1、C2、C3运动后的相对位置与其运动前的相对位置保持一致。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多视点几何技术运用到自动控制运动领域已经有二十年的历史,比如三维重建,视觉诱导等,广泛运用于多个机器人的自动控制、汽车的自动驾驶、摄像机系统、运动识别等,不过传统的多视点几何大都应用于静态的环境,对于动态的环境很少适用。本发明首先提出新的多视点几何,引入多台摄像机相互投影的知识,提升多视点几何的研究到更高的领域,它的稳定性相比于传统多视点几何有了很大提高,推动多视点几何在机器人控制中的作用,使得机器人适用于更复杂全动态的环境,很好地解决稳定性等技术难题。基于此理论可以制造适用性更强的机器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两焦点张量实现机器人协调运动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的基于多视点几何的多机器人协调运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多机器人系统中的两个机器人作为先导机,其余机器人作为跟随机,首先考虑一台跟随机与先导机之间的协调运动方法,跟随机记为C1,两台先导机分别记为C2和C3

(2)三台机器人运动前的位置分别为C1t、C2t、C3t,运动后的位置记为C1t+1、C2t+1、C3t+1,当先导机运动到C2t+1、C3t+1时,跟随机还在初始位置C1t、如图1所示,通过后续计算确定C1t+1的位置;

(3)计算C1t和C2t+1之间的两焦点张量F12,根据多视点几何可得到C1t+1在图像上的投影直线l2,计算公式为l2=F12e21t,其中对极点e21t是C1t在C2t上的投影,e21t用来记忆移动前的队形;

(4)同步骤(3),计算C1和C3t+1之间的两焦点张量F13,利用两焦点张量和对极点e31t之间关系式l3=F13e31t,算出C1t+1在C1t上的投影直线l3,e31t是C1t在C3t上的投影,结合步骤(3)得到的投影直线l2,可得两条直线的交点X,也就是目的位置C1t+1在C1t图像上的投影;

(5)令跟随机C1沿着C1t与X的连线运动,直到C2和C3在C1t图像上的e12与e13的位置和e12t与e12t的位置的欧氏距离都小于等于5pixel,以实现C1t+1、C2t+1、C3t+1的相对位置和C1t、C2t、C3t的位置保持一致,即完成对机器人协调运动队形保持的控制,同理其他的机器人也可用这种方法“跟进”。

其中两焦点张量F12和F13的算法如下:

(1)对应点法:

x、x’是空间点X在两幅图像平面上的投影点,两焦点张量的元素是行列式展开式中x′jxi的系数。可以写为:

其中,ai、bi分别是空间点X投影到两幅图像上x、x’点的投影矩阵A和B中的行向量;对r,s,t=1,2,3,张量εrst定义如下:

εipq、εjrs定义与εrst相同,因此对于给定i值,除非p、q不同于i且互不相同,否则张量εipq为零,对εjrs同理。因此这个和式只包含四个非零项。而且出现于这四项中的行列式都包含矩阵A和B的同样的四行,从而除了符号外它们具有相等的值。然而,εipqεjrs的值使得这四项都有相同的符号并相等。

由上可以得知,只要给出对应点,每组对应点将会提供1个双线性关系式。然后由将x1写作展开后可得:

uuvuuuvvvvuv1f11f12f13···f33=0.

若给出8组匹配点,则可以得到如下线性方程组:

u1u1v1u1u1u1v1v1v1v1u1v11······u8u8v8u8u8u8v8v8v8v8u8v81f11f12f13···f33=0···0

这是一个齐次方程组,可以被确认到只差常数因子。如果存在一个解,左边的矩阵秩必然最多为8,如果秩正好为8,则解是唯一的,而且可以用线性算法求解。

可以看出,在两视点的情况下,计算出多视点几何的线性解法所需对应点个数为8。

(2)相互投影法

如果在第一幅图像上有第二个摄像机的投影,就可以得到近似的对极点,记做e12,同理可以定义出e21。这两个对极点和基本矩阵有如下的关系:

其中每一个关系都会提供三个线性约束。然而,这两个线性关系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若将两个关系联立,就只会提供五个线性约束。

当有两个摄像机时,会有两种投影情况:

(1)仅有1个摄像机被投影到另一个摄像机上;

(2)2个摄像机相互投影。

情况(1)时会获得1个对极点,这个对极点会提供3个独立线性约束。

情况(2)时会获得2个对极点,这2个对极点会提供5个独立线性关系约束。

因此,为了计算出两焦点张量,在不考虑相互投影时,需要8个对应点。在考虑相互投影时,第一种情况下只需要5个对应点,第二种情况下只需要3个对应点。

现在来介绍一种实用的方法,可以在相互投影情况下线性计算出多焦点张量。

定义一个矢量t,矢量t是由所组成:在两视点的情况下,三视点的情况下,四视点的情况下,如果有N个对应点,会有如下的关系:Mt=0,M分别是N*9,9N*27,81N*81的矩阵;

假设从给出的对极点中得到N1个线性独立关系式,M1t=0,从对应点中得到N2个线性独立关系式,M2t=0,将它们联立成一个线性关系式的系统:

[M1T,M2T]Tt=0

如果在这个系统中有比要求更多的线性关系式,就会有一个常用的方法去找出最小二乘解。最小二乘解会使得代数距离最小,即然而该解并不能严格满足对极点给出的约束。从结果来看,通过标准的最小二乘法从t中计算出的对极点并不能与给出的对极点相对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现最小二乘法将最小化为M1t=0。奇异值分解可以有效的运用在这里。具体来说,通过在M1中加入0行,来创造出一个方阵M'1。从SVD(M'1)=UDVT中提取出V,并通过删去V的前N1列获得V'。从中解得t'。最终从t=V't'得到结果t。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