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兼顾仿生态繁殖和人工繁殖的大鲵繁育方法

兼顾仿生态繁殖和人工繁殖的大鲵繁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顾仿生态繁殖和人工繁殖的大鲵繁育方法。现有人工繁殖技术多采用激素注射催产,对大鲵伤害大。为此,本发明仿一方面营造大鲵自然栖息环境,另一方面在配对大鲵的人工洞穴内增设红外线传感器,上述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监控电脑相连,当监控电脑发现某人工洞穴内的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被连续阻断超过2分钟,判断为该人工洞穴内有大鲵爬到冲凉水管进行冲凉一次,当某人工洞穴内的大鲵12小时内有五次或五次以上冲凉行为的,判断该大鲵为自然繁殖大鲵,不进行激素注射催产,进行仿生态繁殖,其他大鲵进行激素注射催产。本发明兼顾仿生态繁殖和人工繁殖的大鲵繁育方法具有繁育高、种群好的优点,适合大鲵繁育、养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3097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91361.8

  • 申请日2016-03-30

  • 分类号A01K61/00(20060101);A01K67/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19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韩富强

  • 地址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16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15: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7/02 授权公告日:20181116 终止日期:20190330 申请日:2016033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11-16

    授权

    授权

  • 2016-09-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6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兼顾仿生态繁殖和人工繁殖的大鲵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是目前的一项技术难题,是制约大鲵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大鲵的人工繁殖是借用鱼类催产繁殖技术,即给性腺发育到一定程度(Ⅳ期)的雌、雄亲鱼注射外源催产药物(如HCG、LRH-A2、地欧酮等),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增加鱼类血液中激素含量,通过血液流动,传递到鱼类相应的器官和腺体中,部分替代鱼类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从而促使性腺发育成熟、排精排卵,进行人工授精。大鲵雌、雄亲鱼的性腺发育与海拔高度、气温、水温、水质、水流、水量、光照、年龄、营养等有着极其密切而复杂的关系,由于缺乏深入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其性腺发育机理与环境生态各因子间的必然联系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人工繁殖技术还很不稳定和成熟,还不能解决苗种批量化生产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往往因为人工培育的大鲵性腺发育不成熟或者雌、雄性腺发育不同步而导致人工繁殖失败;二是人工繁殖对大鲵亲体的伤害性较大,伤亡率较高,经济损失大;三是即使繁殖出部分苗种,也因幼鲵体质较差,成活率较低,对后期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填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空白,提供一种兼顾仿生态繁殖和人工繁殖大鲵繁育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仿生态繁殖和人工繁殖的大鲵繁育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一).繁殖设施的选址

(1)地理环境选择:在海拔高度300m以上,年平均气温12-17℃,降雨量600-2000mm,年均日照时数2000-2600h,森林覆盖率60%以上的温暖、湿润、凉爽的山区,选择僻静无干扰的地方,根据地形地块,建设相应规模的大鲵养殖繁育基地。

选用水质优良纯净、无污染,取水方便,水量充足,无工业、医疗和生活污水流入,水温较低的地下水、山涧溪流、冷泉水或水库底层水作为水源,该水源水质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以上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要求,夏季最高水温不超过24℃(进入溪沟后的水温)。

二)、建造喷泉环流溪沟

(1)蓄水池:直径4-6m,高6m的圆形水泥池,用于水源的增压、沉淀、净化、缓冲水温、瀑气、增氧,蓄水池上口开放,池壁顶部周围设有一圈小孔,可插入钢筋,夏季架设遮荫网以降低水温,

(2)环流溪沟(下称环沟):每2-3条环沟环绕为一组,从内向外分别设有多条环沟和溪沟,呈环状相套排列,每条环沟宽度1.5m,深0.60m左右,沟底铺设5cm左右厚度鹅卵石,

(3)进水管道

①进水总管:水流从蓄水池经进水总管(直径150-250mm)引出后安装总阀门控制,然后引入每条环沟。

②进水支管:从进水总管分别向每个环沟中引入一条进水支管。

③喷水口:每条环沟底部中央线上设置喷水口若干个,由地下进水支管分出,末端连接直角喷头(直径25mm)用来控制水流方向,直角喷头高出环沟底面8cm左右(防止环沟底部的鹅卵石阻挡水流)且稍微仰头与地面成10度角,喷水弯头向人工岛礁的外侧壁或内侧壁方向偏移,以减少底面鹅卵石和人工岛礁的阻力,每隔2m左右设置喷水口1个,调解阀门控制喷水口水流速度0.2-0.3m/s。

(4)人工喷泉

①喷泉数量:各个环沟安装若干喷泉。

②喷泉水泵:每条环沟分别安装1台水泵。

③喷管:直径5-6cm,高度0.6-0.8m,喷管口为喇叭形。

④喷泉滤沟:建造喷泉滤沟用以放置水泵和过滤水,大小与水泵匹配,水泵置于滤沟底层,上层设置隔网,隔网内放置过滤棉滤水,以增加水的透明度。

(5)人工岛礁:在环沟中央环线上每隔5m左右设置一个梭形人工岛礁,长度2-3m,宽度0.4m,高度40cm左右,岛礁周边用砖砌成,水泥勾缝,人工岛礁用土填充,上面种植水花生,人工岛礁与喷泉交替排列。

(6)人工洞穴:在环沟两侧每隔3m左右修建一个人工洞穴,材料采用砖块,人工洞穴呈长方形或扇形或圆角长方形,内径长1.4m左右,宽0.8-1.0m,高0.40m左右,人工洞穴底部呈锅底状凹陷,低于地平面0.15m左右,洞口大小为宽0.35m,高0.25m,人工洞穴上面覆盖厚度0.10m左右的水泥板,水泥板上覆盖厚度0.10m左右的保温板和30cm厚度的土,在中央部位开一0.30×0.30m的孔,用来观察洞内大鲵活动情况及生产操作,平常用木板覆盖,环沟两侧的人工洞穴交错排列。

(7)排水井:排水井位于内环中心位置,呈长椭圆形,用于每条环沟的排水,大小为0.6×4.0×0.8m(深)。

(8)水位调节管:各环沟的出水管都由PVC暗管(内直径4cm)引入排水井中,在各出水管口末端通过塑料弯头套合1根可以旋转的PVC管,通过旋转控制环沟中的水位,环沟水深以0.20-0.30m为宜。

(9)水流速度:通过调节进水阀门使环沟中的水流速度保持在20-30cm/s。

(10)植被及其他附属物:人工洞穴之间的空地上种植绿色植物以遮荫降温。

(11)遮荫网:在外侧环沟的外侧架设遮荫网(如果周边有树,可以利用树木架设),以保持生态环沟中的水温在18-23℃之间。

(11)饵料鱼:在溪沟中放养活的小型饵料鱼、虾,放养量每7天左右放养一次。

三)雌、雄大鲵的挑选、配对及放养

(1)雌雄大鲵的挑选

雌性:头宽小于体宽;眼后线条柔和隆起;薄;无泄殖腔腺,泄殖孔多为圆形;孔径小,生殖孔周围无白色突起,内缘可见两侧皮层向腔面形成的皱褶。

雄性:头宽大于体宽;眼后颧骨隆起明显;头部厚,三角形;有泄殖腔腺,且呈豆瓣状隆起,将泄殖孔包绕其中;泄殖孔周围有一圈不规则的肉质状白色小突起。

(2)雌、雄大鲵配对及放养

①雌雄性比按1:1-1.2配比。

②年龄6龄以上,体重3kg以上,个体间差异不宜过大。

③同一条环沟中放养的大鲵,要求已经适应在同一个池中养殖,以防止相互残杀。

④内侧环沟中放养2-4组,中间环沟中放养4-6组,外侧环沟中放养8-10组。

四)稚鲵收集

大鲵自然产卵孵化出苗时,用小捞海从人工洞穴的上部开口轻轻的全部捞出,放入专门的培育池进行培育。

如此设计,提供了近似大鲵自然栖息环境的繁育基地,有利于大鲵的健康生长和繁育。

作为优化,每个人工洞穴一侧或一角设置一个冲凉水管,当配对的大鲵进入人工洞穴后,冲凉水管适时向人工洞穴内注水,冲凉水管水温比人工洞穴内的水温低,但是二者温差不超过5℃,于冲凉水管一侧的人工洞穴侧壁上设置一组或多组红外线传感器,每组红外线传感器包括一个红外线发射器和一个红外线接收器,二者相对,分别设置在在冲凉水管两侧的人工洞穴侧壁上;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从人工洞穴内的水面上平行通过,与水面和喷淋水距离均不超过5厘米,且与水面和喷淋水不相交,所有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监控电脑相连,当监控电脑发现某人工洞穴内的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被连续阻断超过2分钟,判断为该人工洞穴内有大鲵爬到冲凉水管进行冲凉一次,当监控电脑发现某人工洞穴内的大鲵12小时内有五次或五次以上冲凉行为的,判断该人工洞穴的大鲵有明显自然繁殖意愿,该人工洞穴的大鲵为自然繁殖大鲵,进行登记、保护,在接下来的饲养过程中,不进行激素注射催产,进行仿生态繁殖。

当同批配对的大鲵有三分之一以上被判定保种大鲵,或其他大鲵连续两周不出现明显自然繁殖意愿——即12小时内有五次或五次以上冲凉行为的,则判定自繁大鲵以外的所有其他配对大鲵均为人工繁殖大鲵,进行登记、管理,在接下来的饲养过程中,进行激素注射催产,人工繁殖大鲵经过五-八次激素注射催产,或者繁殖能力明显减弱的,再将人工繁殖大鲵转定为商品大鲵,经短期育肥后上市销售。如此设计,充分利用大鲵性成熟发期情后,有冲凉习性的特点,选出已经自然发情的大鲵,这个部分大鲵不需人工注射催产,就可繁育大鲵,多代繁育,繁育能力也不明显下降,可以妥善保存种群优势。剩余的大鲵先作为人工繁殖大鲵,进行人工缴素注射催产,繁育能力下降后,再经过短期育肥,作为商品大鲵出售,获得丰厚的回报。

本发明兼顾仿生态繁殖和人工繁殖的大鲵繁育方法具有繁育高、种群好的优点,适合大鲵繁育、养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兼顾效益和保种的大鲵养殖繁育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兼顾效益和保种的大鲵养殖繁育方法用的喷泉环流溪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喷泉环流溪沟中单个人工洞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多个红外线传感器与监控电脑组成的保种筛选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环沟、2为溪沟、3为人工洞穴、4为降温水管、5为红外线发射器、6为红外线接收器、7为数据线、8为监控电脑、9为人工洞穴洞口前的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本兼顾效益和保种的大鲵养殖繁育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一).繁殖设施的选址

(1)地理环境选择:在海拔高度300m以上,年平均气温12-17℃,降雨量600-2000mm,年均日照时数2000-2600h,森林覆盖率60%以上的温暖、湿润、凉爽的山区,选择僻静无干扰的地方,根据地形地块,建设相应规模的大鲵养殖繁育基地。

选用水质优良纯净、无污染、取水方便、水量充足、无工业、医疗和生活污水流入的、水温较低的地下水、山涧溪流、冷泉水或水库底层水作为水源,该水源水质应满足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以上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要求,夏季最高水温不超过24℃(进入溪沟后的水温)。

二)、建造喷泉环流溪沟

(1)蓄水池:直径4-6m,高6m的圆形水泥池,用于水源的增压、沉淀、净化、缓冲水温、瀑气、增氧,蓄水池上口开放,池壁顶部周围设有一圈小孔,可插入钢筋,夏季架设遮荫网以降低水温。

(2)环流溪沟(下称环沟):每2-3条环沟环绕为一组,从内向外分别设有多条环沟1和溪沟2,呈环状相套排列,每条环沟宽度1.5m,深0.60m左右,沟底铺设5cm左右厚度鹅卵石。

(3)进水管道

①进水总管:水流从蓄水池经进水总管(直径150-250mm)引出后安装总阀门控制,然后引入每条环沟。

②进水支管:从进水总管分别向每个环沟中引入一条进水支管。

③喷水口:每条环沟1底部中央线上设置喷水口若干个,由地下进水支管分出,末端连接直角喷头(直径25mm)用来控制水流方向,直角喷头高出环沟底面8cm左右(防止环沟底部的鹅卵石阻挡水流)且稍微仰头与地面成10度角,喷水弯头向人工岛礁的外侧壁或内侧壁方向偏移,以减少底面鹅卵石和人工岛礁的阻力,每隔2m左右设置喷水口1个,调解阀门控制喷水口水流速度0.2-0.3m/s。

(4)人工喷泉

①喷泉数量:各个环沟安装若干喷泉。

②喷泉水泵:每条环沟1分别安装1台水泵。

③喷管:直径5-6cm,高度0.6-0.8m,喷管口为喇叭形。

④喷泉滤沟:建造喷泉滤沟用以放置水泵和过滤水,大小与水泵匹配,水泵置于滤沟底层,上层设置隔网,隔网内放置过滤棉滤水,以增加水的透明度。

(5)人工岛礁:在环沟1中央环线上每隔5m左右设置一个梭形人工岛礁,长度2-3m,宽度0.4m,高度40cm左右,岛礁周边用砖砌成,水泥勾缝,人工岛礁用土填充,上面种植水花生,人工岛礁与喷泉交替排列。

(6)人工洞穴:在环沟1两侧每隔3m左右修建一个人工洞穴3,材料采用砖块,人工洞穴3呈长方形或扇形或圆角长方形,内径长1.4m左右,宽0.8-1.0m,高0.40m左右,人工洞穴3底部呈锅底状凹陷,低于地平面0.15m左右,洞口大小为宽0.35m,高0.25m,人工洞穴3上面覆盖厚度0.10m左右的水泥板,水泥板上覆盖厚度0.10m左右的保温板和30cm厚度的土,在中央部位开0.30×0.30m的孔,用来观察大鲵活动情况及生产操作,平常用木板覆盖,环沟1两侧的人工洞穴交错排列,洞口设有沟槽9,便于收集鲵苗。

(7)排水井:排水井位于内环中心位置,呈长椭圆形,用于每条环沟的排水,大小为0.6×4.0×0.8m(深)。

(8)水位调节管:各环沟的出水管都由PVC暗管(内直径4cm)引入排水井中,在各出水管口末端通过塑料弯头套合1根可以旋转的PVC管,通过旋转控制环沟中的水位,环沟水深以0.20-0.30m为宜。

(9)水流速度:通过调节进水阀门使环沟中的水流速度保持在20-30cm/s。

(10)植被及其他附属物:人工洞穴之间的空地上种植绿色植物以遮荫降温。

(11)遮荫网:在外侧环沟的外侧架设遮荫网(如果周边有树,可以利用树木架设),以保持生态环沟中的水温在18-23℃之间。

(11)饵料鱼:在溪沟中放养活的小型饵料鱼、虾,放养量每7天左右放养一次。

三)雌雄大鲵的挑选、配对及放养,

(1)雌、雄大鲵的挑选

雌性:头宽小于体宽;眼后线条柔和隆起不明显,较薄;无泄殖腔腺,泄殖孔多为圆形;孔径小,生殖孔周围无白色突起,内缘可见两侧皮层向腔面形成的皱褶。

雄性:头宽大于体宽;眼后颧骨隆起明显;头部较厚,近三角形;有泄殖腔腺,且呈豆瓣状隆起,将泄殖孔包绕其中;泄殖孔周围有一圈不规则的肉质状白色小突起。

(2)雌、雄大鲵配对及放养

①雌雄性比按1:1-1.2配比

②年龄6龄以上,体重3kg以上,个体间差异不宜过大。

③同一条环沟1中放养的大鲵,要求已经适应在同一个池中养殖,以防止相互残杀。

④内侧环沟1中放养2-4组,中间环沟1中放养4-6组,外侧环沟1中放养8-10组。

四)稚鲵收集

大鲵自然产卵孵化出苗时,用小捞海从人工洞穴的上部开口轻轻的全部捞出,放入专门的培育池进行培育。

如此设计,提供了近似大鲵自然栖息环境的繁育基地,有利于大鲵的健康生长和繁育。

如图1所示,每个人工洞穴3一侧或一角设置一个冲凉水管4,当配对的大鲵进入人工洞穴3后,冲凉水管4不停向人工洞穴内注水,冲凉水管4水温与人工洞穴3内的水温低,但是二者温差不超过5℃,与冲凉水管4一侧的人工洞穴3侧壁上设置一组或多组红外线传感器,每组红外线传感器包括一个红外线发射器5和一个红外线接收器6,二者相对,分别设置在在冲凉水管4两侧的人工洞穴3的侧壁上;红外线发射器5发射的红外线从人工洞穴3内的水面上平行通过,与水面和喷淋水距离均不超过5厘米,且与水面和喷淋水不相交,所有红外线传感器通过数据线7与监控电脑8相连,当监控电脑8发现某人工洞穴3内的红外线发射器5发射的红外线被连续阻断超过2分钟,判断为该人工洞穴3内有大鲵爬到降温水管4进行冲凉一次,当监控电脑8发现某人工洞穴内的大鲵12小时内有五次或五次以上冲凉行为的,判断该人工洞穴3的大鲵有明显自然繁殖意愿,该人工洞穴3的大鲵为自然繁殖大鲵,进行登记、保护,在接下来的饲养过程中,不进行激素注射催产,进行仿生态自然繁殖。

当同批配对的大鲵有三分之一以上被判定保种大鲵,或其他大鲵连续两周不出现明显自然繁殖意愿——即12小时内有五次或五次以上冲凉行为的,则判定自然繁殖大鲵以外的所有其他配对大鲵均为人工繁殖大鲵,进行登记、管理,在接下来的饲养过程中,进行激素注射催产,人工繁殖大鲵经过五-八次激素注射催产,或者繁殖能力明显减弱的,将人工繁殖大鲵改定为商品大鲵,经短期育肥后上市销售。如此设计,充分利用大鲵性成熟发情期后,有冲凉习性的特点,选出已经自然发情的大鲵,这个部分大鲵不需人工注射催产,就可繁育大鲵,多代繁育,繁育能力也不明显下降,可以妥善保存种群优势。剩余的大鲵先作为人工繁殖大鲵,进行人工缴素注射催产,繁育能力明显下降后,再经过短期育肥,作为商品大鲵出售,获得丰厚的回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