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装置

用于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小鼠肝脏部位进行注射操作时,定位准确、实用方便的用于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定位板A和定位板B,所述的定位板A包括前端平面A、后端平面和右侧板,前端平面A和后端平面之间连有凹槽A,凹槽A前端侧面开有注射孔;所述的定位板B包括前端平面B、后端斜面和左侧板,前端平面B和后端斜面之间连有凹槽B,凹槽B前端侧面开有注射孔;定位板A和定位板B通过凹槽插接形成注射定位板,插接后定位板B在定位板A上方。注射定位板定位准确、容易操作,保证了实验的重复再现,进一步提高了模型成功率,适用于各种肝癌防治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小鼠肝脏原位注射等实验操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530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省肿瘤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33142.1

  • 发明设计人 任连生;杨喜花;张蕻;

    申请日2016-04-1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太原倍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郭栋梁

  • 地址 030013 山西省太原市职工新街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15: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08

    授权

    授权

  • 2016-09-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D7/00 申请日:201604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装置,具体而言是一种小鼠肝脏部位进行注射操作的注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开展肿瘤防治研究,科学家们需要建立各种各样的肿瘤动物模型,在肿瘤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肿瘤治疗中加以应用。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有许多,但使用最为普遍的是肿瘤移植模型。在各种肿瘤移植动物模型中,使用最多的是小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成瘤率高,经济实用的优点。皮下移植瘤的缺点在于其与相应的原发性瘤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一些特需的研究工作中,需要建立动物原位移植瘤模型。

传统的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较为复杂,多数需要通过手术方法将肿瘤组织或细胞植入相应的器官,使其在相应的器官内形成肿瘤。每一个动物模型的建立都需要经过麻醉动物,去除被毛,切开皮肤,植入肿瘤,缝合创口,苏醒动物等复杂的过程,就相当于完成一台手术,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手术材料,在样本量较大时则难以完成。同时由于手术过程中会对动物造成较大的伤害,动物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恢复,这也会对实验研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向小鼠肝脏部位进行注射操作时,定位准确、实用方便的用于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装置,包括定位板A和定位板B,

所述的定位板A包括前端平面A、后端平面和右侧板,前端平面A和后端平面之间连有凹槽A,凹槽A前端侧面开有注射孔;所述的定位板B包括前端平面B、后端斜面和左侧板,前端平面B和后端斜面之间连有凹槽B,凹槽B前端侧面开有注射孔;

定位板A和定位板B通过凹槽插接形成注射定位板,插接后定位板B在定位板A上方。

本发明适用于采用注射定位板配合普通微量注射器,将肝癌细胞通过注射器直接注入小鼠肝脏,建立肝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注射器选用标准的1ml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注射针头选用0.45×16mm针头,注射时动物须麻醉,取仰卧位,将由定位板A和定位板B插接后形成的注射定位板放置于动物腹部上方,通过移动定位板B将宽度调整到两个侧板与动物体宽相同。注射定位板凹槽底部平面与动物腹平面平行,定位板A的凹槽A前缘卡在胸骨剑突下缘,轻压注射定位板使其紧靠动物腹部并固定动物。将准备接种的肿瘤细胞溶于50微升溶媒中,将注射器置于注射定位板上端,注射器针头插入注射孔内,缓慢刺入皮肤,当感到有一个轻微的突破感后,继续进针4-6mm,针头注入注射孔的深度为14-16mm,保持姿态不变,缓慢将细胞注入,停留3-5秒后,边缓慢旋转,边慢慢退出针头即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定位板B的后端斜面的倾斜角为20°,定位板B的后端斜面上设有注射斜度指标线,该注射斜度指标线沿斜面设置并与斜面中心线向左偏的夹角为10°,所述注射孔向前下方倾斜20°并向左偏10°。操作时,注射器紧贴定位板B后端斜面并与后端斜面上的注射斜度指标线保持平行,这样可保证注射器针头与小鼠腹平面呈20°角,同时与小鼠腹中线向左保持10°角。注射器自然放置于注射板上面,与注射斜度指标线保持平行即可,定位准确、方便。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定位板A和定位板B的两个凹槽的接触面上设弹簧卡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弹簧卡结构包括内部连接有弹簧的卡珠和可使该卡珠半嵌入的卡槽,所述的卡珠和卡槽分别设在定位板A或定位板B的凹槽相同侧面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上。

定位板B可通过凹槽向左侧抽动,设置弹簧卡的目的是当定位板B抽动一定距离后,可使定位板B暂停并卡紧于这一位置。由于小鼠的体型大小不同,通过定位板B的抽动,可调整两个侧板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小鼠。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定位板B的凹槽B底面设有一个数字孔,定位板A的凹槽A底面对应于定位板B的数字孔设有编号;定位板B的前端平面B中部对应于注射孔设有编号。定位板B在移动时数字孔分别显示出注射孔对应的编号,表示在不同位置时所选用的注射孔。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为了防止定位板A和定位板B在操作过程中意外分离,所述的定位板A和定位板B的凹槽都是燕尾槽。

采用注射定位板定位准确、容易操作,保证了实验的重复再现,进一步提高了模型成功率,适用于各种肝癌防治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小鼠肝脏原位注射等实验操作。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配合普通微量注射器,将肝癌细胞通过注射器直接注入小鼠肝脏,建立肝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可简化手术过程,提高模型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定位板A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定位板B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定位板A和定位板B插接后形成的注射定位板示意图。

图中,1-前端平面A,2-后端平面,3-右侧板,4-凹槽A,5-注射孔,6-前端平面B,7-后端斜面,8-左侧板,9-凹槽B,10-注射斜度指标线,11-斜面中心线,12-卡珠,13-卡槽,14-数字孔,15-编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装置,包括定位板A和定位板B,定位板A和定位板B插接配合。

图1所示的定位板A包括前端平面A1、后端平面2和右侧板3,前端平面A1和后端平面2之间连有凹槽A4,凹槽A4前端侧面开有3个注射孔5。前端平面A1和后端平面2的长度均为15mm,宽度为30mm。凹槽A4向下凹陷深度为1.5-2.0mm、长度为15mm,宽度为30mm。

图2所示的定位板B包括前端平面B6、后端斜面7和左侧板8,前端平面B6和后端斜面7之间连有凹槽B9,凹槽B9前端侧面开有3个注射孔5。定位板A与定位板B上的注射孔的间距相等,注射孔直径为0.5mm。

前端平面B6和后端斜面7的长度均为15mm,宽度为30mm。凹槽B9向下凹陷深度为1.5-2.0mm、长度为15mm,定位板A凹槽B9的宽度外径小于定位板B凹槽A4的内径0.1mm。

定位板B的后端斜面7的倾斜角为20°,如图3所示,定位板B的后端斜面7上设有3条注射斜度指标线10,注射斜度指标线10沿斜面设置并与斜面中心线11向左偏的夹角为10°,所述注射孔向前下方倾斜20°并向左偏10°。

所述的定位板A和定位板B的凹槽都是燕尾槽。定位板A的左侧板和定位板B中部开有豁口使凹槽的左右两侧形成开放端口,

如图3所示,定位板A和定位板B通过凹槽插接形成注射定位板,插接后定位板B在定位板A上方,定位板A和定位板B上的注射孔5可对应地重合。

定位板A和定位板B的两个凹槽的接触面上设弹簧卡结构。

所述的弹簧卡结构包括内部连接有弹簧的卡珠12和可使该卡珠12半嵌入的卡槽13,所述的卡珠12和卡槽13分别设在定位板A或定位板B的凹槽相同侧面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图1所示的卡珠12设置在定位板A的凹槽A4的前侧面的内侧面上,图2所示的卡槽13(虚线表示)设置在定位板B的凹槽B9的前侧面的外侧面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定位板B的凹槽B9底面设有一个数字孔14,定位板A的凹槽A4底面对应于定位板B的数字孔14设有编号15;定位板B的前端平面B6中部对应于注射孔5设有编号15。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板A和定位板B上均有3个注射孔,上述编号15均标记为1、2、3,这些编号分别对应着其中1个注射孔,数字孔14在定位板B的凹槽B9底部左侧。移动定位板B时,随着在不同的弹簧卡处停顿的位置,数字孔14显示出印在A板相应位置的数字编号,定位板B在向左移动时分别显示出1、2、3,表示在不同位置时所选用的注射孔。例如在数字孔显示2时,提示应当选择2号注射孔进行注射,而当继续向左移动定位板到下一个弹簧卡处时,数字孔显示出3,此时则需要选择3号注射孔进行注射操作。

以下为借助本发明装置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操作方法及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

验证注采用注射定位板注射法建立肝脏原位移植肿瘤模型的操作方法及接种量,采用注射定位板接种重复造模,观察肝脏肿瘤形成率、有无转移及模型小鼠生存时间。

实验材料:

KM小鼠:20-24g,雌雄各半,24只。

细胞株:小鼠肝癌H22细胞,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液氮冻存。取复苏后第7天小鼠腹水,PBS洗二次,调整到适当的细胞密度,用于实验。

药品:戊巴比妥钠,德国进口分装,配制成1%的溶液用于实验。

注射定位板:自制。

实验方法:

将KM小鼠随机分为2组,12只/组,雄性6只,雌性6只:

高剂量组:肝脏原位接种H22细胞,接种量1×106/只,接种体积50μl/只;

低剂量组:肝脏原位接种H22细胞,接种量5×105/只,接种体积50μl/只;

注射器选用标准的1ml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注射针头选用0.45×16mm针头。50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动物取仰卧位,腹部消毒,左侧板紧靠动物右侧,凹槽底部平面与动物腹平面平行,注射孔与动物腹中线对齐,定位板A的凹槽A前缘卡在胸骨剑突下缘,轻压注射定位板使其紧靠动物腹部并固定动物。将准备接种的肿瘤细胞溶于50微升PBS中,将注射器置于注射板上端,针头插入注射孔内,保持注射器与紧贴后端斜面,同时与后端斜面上的注射斜度指标线平行缓慢刺入皮肤,当感到有一个轻微的突破感后,继续进针到针头全部进入注射孔,保持姿态变,缓慢将细胞注入肝脏,停留3-5秒后,边缓慢旋转,边慢慢退出针头。

实验观察指标:

接种后动物常规饲养管理,每日观察动物状态,并作以下记录。

1、小鼠体重变化;2、各组平均生存时间;3、肝脏成瘤率;4、肿瘤转移情况;5、脏器固定,做病理切片。

实验结果:

各组小鼠体重变化(g):

各组小鼠解剖情况:

本次实验采用原位接种操作手法,借助于注射定位板,操作方便快捷。高剂量组的接种剂量是1×106/只,低剂量组的接种剂量是5×105/只,接种体积均为50μl/只。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成瘤率均为100%。两组小鼠在第10天全部出现腹水,腹水成因可能是肝脏成功接种肿瘤后,门脉压增大所致,也可能是接种时瘤液漏出导致,具体原因不能确定。目前肝脏原位移植肿瘤模型建立技术成熟,可开展后续实验。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