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

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其栽植臂壳和栽植臂盖固定在一起形成安装室;安装室内设有推杆、拨叉和径向凸轮,推杆的伸出端固定有挖坑器,径向凸轮通过转轴安装于栽植臂壳内;左轴向凸轮和右轴向凸轮固定于转轴上,且分设于径向凸轮的两侧;栽植臂盖上转动安装有左摆臂和右摆臂,在安装室内,相应的摆臂与相应的轴向凸轮的凸轮面相配合,在安装室外,相应的摆臂与相应的取秧夹固定连接。当向转轴输入动力时,在取秧点位置,推杆回退,取秧夹由开到合从钵盘中抓取秧苗;在栽秧点位置,挖坑器先伸出在泥地里挖坑,然后回退,此时,取秧夹松开,秧苗栽到坑里,从而在整个栽秧过程中,不会伤到秧苗,可广泛应用于水稻钵苗栽植机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8150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潍坊同方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98580.6

  • 发明设计人 郭保可;

    申请日2016-05-0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石誉虎

  • 地址 262737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潍城区(滨海)特色产业园园区一街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09: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12

    授权

    授权

  • 2016-08-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C11/00 申请日:201605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8-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钵苗栽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钵苗的栽植臂。

背景技术

水稻钵苗育秧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技术,水稻钵苗育秧能做到节约 种子、农药、肥料和水资源,移栽时,无需缓苗、分蘖早,可实现水稻的高产 增收。

水稻钵苗移栽是通过栽植机实现的,其核心部件是栽植臂。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CN103125188A公开了一种水稻钵苗栽植臂,其工作过程是,先将秧苗用取 秧夹从钵盘里取出,然后再用推秧器将钵苗栽植到泥田里,取秧夹的开合受控 于推秧器的伸缩,而推秧器的伸缩又受控于一个径向凸轮,当栽植臂到达取秧 点时,推秧器回缩,取秧夹闭紧,推秧器回缩至最大时,取秧夹最紧;当栽植 臂到达栽秧点时,推秧器伸出,取秧夹张开,推秧器伸出至最大时,取秧夹张 开最大。然而,理想的移栽农艺是,先在泥地里挖一个坑,然后再把秧苗栽到 泥坑里,以免在栽秧过程中伤害秧苗,而上述公知的栽植臂由于取秧夹的张合 以及推秧器的伸缩是相互关联的,秧苗是被推秧器推至泥面里,其不可能做到 先挖坑后栽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以减小 在栽植过程中对秧苗的伤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钵苗栽植机 栽植臂,包括:栽植臂壳和栽植臂盖,所述栽植臂壳和所述栽植臂盖固定在一 起形成安装室;所述安装室内设有推杆和拨叉,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拨叉活 动连接或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室,所述拨叉与所述栽植 臂壳转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夹压有回位弹簧;径向凸轮,所述径向凸轮通过转轴 安装于所述栽植臂壳内,所述径向凸轮的凸轮面与所述拨叉相配合;所述推杆 的伸出端固定有挖坑器;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有左轴向凸轮和右轴向凸轮,所述 左轴向凸轮和所述右轴向凸轮分设于所述径向凸轮的两侧;所述栽植臂盖上转 动安装有左摆臂和右摆臂,在所述安装室内,所述左摆臂与所述左轴向凸轮的 凸轮面相配合,所述右摆臂与所述右轴向凸轮的凸轮面相配合,在所述安装室 外,所述左摆臂与左取秧夹固定连接,所述右摆臂与右取秧夹固定连接;使所 述左取秧夹和所述右取秧夹回位的弹簧。

其中,使所述取秧夹回位的弹簧是挂接于所述左取秧夹与所述右取秧夹之 间的拉伸弹簧。

其中,在所述安装室外部设有主曲柄、副曲柄和连杆,所述主曲柄与所述 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副曲柄与所述栽植臂壳之间。

其中,所述连接件是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推杆和所述拨叉铰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在推杆上设置了挖坑器,并且推杆受径向凸轮控制,取秧夹受轴向 凸轮控制,从而使挖坑器的伸缩运动以及取秧夹的开合运动各自独立,分别设 置径向凸轮和轴向凸轮的凸轮面,可以确定挖坑器和取秧夹在取秧点和栽秧点 时的工作状态。当向转轴输入动力时,在取秧点位置,推杆回退,取秧夹由开 到合从钵盘中抓取秧苗;在栽秧点位置,挖坑器先伸出在泥地里挖坑,然后回 退,此时,取秧夹松开,秧苗栽到坑里,从而在整个栽秧过程中,不会伤到秧 苗。

2)主曲柄和副曲柄分别用于输入旋转动力,通过设置主曲柄和副曲柄的安 装位置以及连杆的尺寸,使得栽植臂按一定的轨迹运动,顺利地将栽植臂送到 取秧点位置和栽秧点位置,完成取秧和栽秧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3去掉栽植臂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栽植臂壳,2-栽植臂盖,3-推杆,4A-左取秧夹,4B-右取秧夹,5- 挖坑器,6A-左摆臂,6B-右摆臂,7-连杆,8-副曲柄,9-转轴,10-径向凸轮, 11-回位弹簧,12-拨叉,13-连接板,14-拉伸弹簧,15A-左轴向凸轮,15B-右 轴向凸轮,16-主曲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描述方便并便于理解,取秧夹是指左取秧夹4A和右取秧夹4B,摆臂是 指左摆臂6A和右摆臂6B,轴向凸轮是指左轴向凸轮15A和右轴向凸轮15B。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水稻钵苗栽植机栽植臂,栽植臂壳1和栽植 臂盖2固定在一起形成安装室;安装室内设有推杆3和拨叉12,推杆3的一端 与拨叉12之间设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分别与推杆3和拨叉12铰接,也可以 是另外的活动连接形式,例如,推杆3的一端与拨叉12直接活动连接,只要拨 叉12摆动时,能够拨动推杆3直线伸出即可。推杆3的另一端伸出安装室,拨 叉12与栽植臂壳1转动连接且两者之间夹压有回位弹簧11,径向凸轮10通过 转轴9安装于栽植臂壳1内,径向凸轮10的凸轮面与拨叉12相配合。径向凸 轮10控制拨叉12,拨叉12带动推杆3,回位弹簧11用于拨叉12的复位,这 些结构与普通的栽植臂类似。

如图3和图4所示,推杆3的伸出端固定有挖坑器5,挖坑器5起到铲子或 鐝头的作用,用于在栽秧点位置在泥地里挖坑,以便使秧苗能栽到坑里。左轴 向凸轮15A和右轴向凸轮15B固定连接于转轴9上,并分设于径向凸轮10的两 侧。栽植臂盖2上转动安装有左摆臂6A和右摆臂6B,在安装室内,左摆臂A与 左轴向凸轮15A的凸轮面相配合,右摆臂6B与右轴向凸轮15B的凸轮面相配合, 在安装室外,左摆臂6A与左取秧夹4A固定连接,右摆臂6A与右取秧夹4B固 定连接;左取秧夹4A与右取秧夹4B之间挂接拉伸弹簧14,用于复位。从复位 角度说,弹簧也可以设置在安装室内,此时最好采用压缩弹簧,但为了容纳该 弹簧,需要增大安装室的空间。

安装室外部设有主曲柄16、副曲柄8和连杆7,主曲柄16与转轴9固定连 接,连杆7转动连接在副曲柄8与栽植臂壳1之间。主曲柄16和副曲柄9分别 用于输入旋转动力,通过设置主曲柄16和副曲柄9的安装位置以及连杆7的尺 寸,使得栽植臂按规定的轨迹运动,顺利地将栽植臂送到取秧点位置和栽秧点 位置,完成取秧和栽秧作业。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的本质构思是,在推杆的伸出端设置 挖坑器,推杆通过径向凸轮和拨叉控制,取秧夹通过轴向凸轮和摆臂控制,两 者各自独立,当向转轴输入动力时,在取秧点位置,推杆回退,取秧夹由开到 合从钵盘中抓取秧苗;在栽秧点位置,挖坑器先伸出在泥地里挖坑,然后回退, 此时,取秧夹松开,秧苗栽到坑里,从而在整个栽秧过程中,不会伤到秧苗。 可广泛应用于水稻钵苗栽植机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