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多个可印刷的标识板的标签带以及用来将标签带导入印刷装置中的收藏库

具有多个可印刷的标识板的标签带以及用来将标签带导入印刷装置中的收藏库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签带,其具有纵向延伸的中间条(11,11ˊ,11")和多个可印刷的、用来标识电气元件的标识板(10,10ˊ,10"),其中所述标识板(10,10ˊ,10")分别沿着所述中间条(11,11ˊ,11")依次设置在所述中间条(11,11ˊ,11")的两侧,并且通过连接条(12,12ˊ,12")与所述中间条(11,11ˊ,11")相连。根据本发明,所述中间条(11,11ˊ,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形状和/或大小不同的止动销钉(14,15),所述止动销钉分别构造得啮合到印刷装置的收藏库(2)的一个所属的支架(24,25)中。以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标签带,其在制造标识板方面的材料需求较小且易于操作。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24

    授权

    授权

  • 2016-08-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J3/407 申请日:20141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或4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标签带以及按权利要求15的 前序部分所述的用来将标签带导入印刷装置的收藏库。

背景技术

这种标签带包括纵向延伸的中间条和多个可印刷的标识板。这些标识板在此分别 成列地沿着该中间条依次设置在该中间条的两侧,并且通过该连接条与该中间条相连。这 些标识板用来标识电气元件,例如配电箱中的设备、接线柱、导线或电缆。为此而将表征相 应元件的标识印在标识板的可印刷的表面上。

前述类型的标签带由DE3725217A1已知。该案描述了一种形式为标签的标识 载体,它通过分隔条与中间载体相连。这些标签分别成列地设置在中间载体的两侧,并且将 多个标签带组合成一个单元,印刷时可将该单元插入打印机的收藏库中。中间载体的一个 端部过渡到一薄片中,该薄片配设有用来将标签带(例如)悬挂在钩子上的钻孔。

WO2012/022469A1描述了一种标签带,其具有横向条和多个成列依次设置在它 上面的标识板。在此,分别多个标签带通过外部框架相互连接。该框架包括引导器件,用来 将标签带引导到打印机中。

为了实现打印机中的操作或引导,这些已知的标签带包括前述的薄片或框架。这 些薄片或框架在打印标识板并且将标识板从标签带上分开之后就不再需要,且提高了制造 标识板方面的材料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标签带,其在制造标识板方面的材料需求较小且易于操 作。

本发明用以解决此项课题的方案是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标签带。

根据该项解决方案,在标签带的中间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止动销钉,它们在其形 状和/或大小上是相互不同的。这两个止动销钉构造得用来啮合在收藏库的所属的且适当 成形的支架中,一个或多个借助标签带能够借助该收藏库导入印刷装置中。

这些止动销钉用来将标签带定位和保持在收藏库中。通过至少两个止动销钉的不 同构造方案,还能够实现标签带的空间方位的编码,因为标签带只能在特定的方位上插入 收藏库的容纳部中,该容纳部对于每个止动销钉都具有适当构成的支架。如果标签带必须 位置正确地定位在收藏库中,则这一点能够简化标签带的操作。如果已从该标签带中使用 了几个标识板,或者这些标识板不是对称地设置或构造在中间条的两侧,则位置正确的定 位是必要的。

一个标签带能够配设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标识板。也可以在单独一个标签带上设置 不同形状和/或大小的标识板。这些标识板尤其能够具有基本上呈长方形的形状,并且在其 底面上具有定位元件,用来定位地与电气元件相连。

将标识板和中间条连接起来的连接条能够基本上横向于中间条延伸。尤其每个标 识板都能通过只与该标识板相连的连接条与中间条相连。替代地,例如在标识板尤其大时, 标识板也能够通过多个连接条与中间条相连。此外还可能的是,标识板不是通过自有的连 接条与中间条相连,而是只通过一个或多个相邻的标识板与中间条相连。

标签带的标识板尤其能够在印刷装置(例如绘图仪、喷墨打印机或热转移打印机) 中印刷。可以使用在UV-辐射下会发生硬化的颜料实施印刷。当然,也可以用手(例如借助 笔)来标记该标识板,或应用其他标识方法(例如雕刻)。

所述标签带的这两个止动销钉可以在其形状和/或大小方面不同,使得它们例如 具有不同的横截面和/或不同的长度。替代地,例如一个止动销钉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形状, 而另一个止动销钉具有圆形或长方形横截面形状。这些止动销钉还能够具有圆锥形或圆锥 形形状,并且在其直径方面是不同的。

当然也可以在标签带上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止动销钉,只要它们中的至少两个具 有彼此不同的形状和/或大小。

具有权利要求4的特征的标签带以压铸方法制成。为了在压铸过程中实现尽可能 均匀的填充和压力分布,在标签带的中间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纵向沿着中间条相互隔开 的)注塑点。根据标签带的大小或根据单个标识板的数量和大小,也能够在标签带上、尤其 同样在中间条上设置第三或其他注塑点。将注塑点从中间设置在两列标识板之间的中间条 上,可实现尤其均匀的压铸过程。因为只通过一个中间条来填充两列标识板并且无需其他 填充条,标识板承载着整个标签带的尤其高的材料份额。

按一改进方案,这些注塑点能够以垂直于该中间条或垂直于中间条和标识板所在 平面的方式,安放在中间条上。通过压铸材料在制造标签带时注入压铸模的方向来定义安 放注塑点的方向。

这些注塑点还可这样设置在标签带上,使得标签带中或标签带上的任意点和离此 点最近的注塑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不会被标签带的材料超出40mm。该路径大概相当于压铸材 料在压铸模中从注塑点至这些任意点的流动路径。通过这样限定流动路径,能够实现尤其 均匀的压铸过程并因此实现尤其高的表面精度。通过以这种方式可实现的高的表面精度, 能够使标签带除了例如过喷墨打印机或绘图仪进行印刷以外,还适用于以热转移印刷方法 进行印刷。

如果该标签带具有两个注塑点,则它们能够以某个间距相隔,该间距是标签带沿 着中间条的长度的30%至60%,尤其是41%至52%。该标签带的长度在此尤其与中间条的 长度相同或不同。该标签带的沿着中间条的长度尤其能够大致比中间条长标识板在此方向 上的尺寸。

如果该标签带具有三个注塑点,则它们能够以某个间距相隔,该间距是标签带的 长度的25%至35%。

一个注塑点或多个注塑点还能够与止动销钉相对而置地设置在中间条上。这些止 动销钉在此能够从中间条开始垂直于中间条进行延伸,或垂直于中间条和标识板延伸所在 的平面进行延伸。

这些单个的标识板通过至少一个标定断裂点与标签带的部件相连。这种标定断裂 点用来简单地将标识板从标签带上分开,并且能够例如在各标识板和连接条之间以及在两 个相邻的标识板之间连接,标识板通过该连接条与中间条相连。每个标识板尤其只通过标 定断裂点与其余的标签带相连。

该标签带能够由塑料构成,尤其一体地由无定形的塑料制成。在此能够使用热塑 性的塑料,例如聚碳酸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按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标识板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可印刷的表面并且这样设置在 标签带上,标签带的标识板的可印刷的表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中。根据一种改进方案,该平面 不会从标签带的其他部位(例如中间条、连接条或标识板的其他部位)上突出来。在这种结 构中,标签带的标识板能够通过例如热转换打印机的打印头进行印刷,该打印头平面地贴 靠在标识板的表面上或者沿着该处滑动。

该可印刷的表面分别设置在标识板的标签体上。这种标签体能够基本上成形为平 面的并且尤其呈长方形,并且垂直于可印刷的表面具有0.65mm至1.30mm的厚度。

按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标签带沿着中间条的纵向方向的长度是5.6cm至7.0cm。

为了印刷标签带,它能够装入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来将标签带导入印刷装置中 的收藏库中。这种收藏库包括多个容纳部,它们构造得分别用来容纳具有多个标识板的标 签带。在此,在这些容纳部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架,它们在其形状和/或大小上是相互 不同的。这些支架构造得分别通过标签带的所属的、与支架匹配构成的止动销钉来啮合。因 此,只有该标签带的两个止动销钉中的一个能够嵌入这两个支架中的至少一个中(编码)。 其中,只有在所有止动销钉都嵌入所属的支架中时,标签带才能正常地容纳在收藏库的容 纳部中。因此,该标签带只能在特定的空间方位上插入该容纳部中。

按一改进方案,在该收藏库的几个或多个容纳部中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尤其两 个把手凹槽,它们能够简化设置在(插在)这种容纳部中的标签带的卡合。

该收藏库的容纳部能够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条,正常情况下设置在该容纳部中 的标签带尤其在印刷装置(例如热转移打印机)的印刷过程中支撑在该支撑条上。这样就能 防止标识板在印刷期间过度地弯曲并使得印刷效果变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A示出了标签带的第一实施例的顶面的透视图;

图1B示出了图1A的标签带的底面的透视图;

图2A示出了图1A和1B的标签带的顶面的俯视图;

图2B示出了图1A至2A的标签带的底面的俯视图;

图3A示出了图2A的标签带的侧视图;

图3B示出了标签带沿着图2B的剖面A-A的横截面;

图4示出了图1A至3B的标签带的纵侧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标签带的第二实施例的顶面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标签带的第三实施例的顶面的俯视图;以及

图7示出了用来将标签带导入印刷装置中的收藏库的俯视图,该收藏库具有多个 容纳部和一个设置在这些容纳部中的一个中的标签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4示出了标签带1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视图。如图1A所示,标签带1包括多个 标识板10,它们与中间条对称地成列地依次设置在中间条11的两个相互相对而置的侧面 上。每个标识板都通过连接条12与中间条11相连。

该中间条11是纵向延伸的并且在此实施例中具有基本上呈长方形的横截面(连接 条12也是一样)。在三个沿中间条11的延伸方向相互隔开的部段110上分别设置有注塑点 13,它从中间放置在圆形的、波谷状的凹陷处(其形式是罩状物16)。用来制造标签带1的压 铸模的容积在标签带1的制造过程中用来将压铸材料均匀地分布在压铸模中,在该容积中 形成了部段110,该部段具有构造成在它里面的罩状物16。该压铸材料从注塑点13通过中间 条13和连接条12(其从中间条11发出)流入压铸模的用来形成单个标识板10的部位中,该压 铸材料在硬化之后形成标签带1。相邻的标识板10可分开地(可断开地,如同下面还要阐述 的一样)相互连接,因此该压铸材料在压铸过程中还能够从一个标识板10流入相邻的标识 板10中。

每个标识板10都具有可印刷的表面102。标签带1的标识板10设置得使其可印刷的 表面102位于一个平面中。因此,这些标识板10能够尤其有效地借助例如喷墨打印机的沿着 这些表面可移动的打印头或借助热转印头来印刷。

标签带1的下述表面在此称为标签带1的顶面,在标识板10的可印刷的表面在此表 面上延伸。图1B示出了标签带1的与该顶面相对而置的底面。

在此一方面可看到,每个标识板10都具有定位臂100,它们设置得用来借助相应的 定位元件定位在电气元件上,以便借助标识板10来标识该电气元件。另一方面可看到两个 模制在中间条11上的止动销钉14、15,它们分别与注塑点相对而置地设置在中间条11上。这 两个止动销钉具有基本上呈圆柱形的形状,其中这些止动销钉14中的一个比另一个止动销 钉15更长并且具有更大的直径。每个止动销钉14、15都在收藏库的容纳部上配备适当构成 的支架,各适当的止动销钉14、15能够嵌入该支架中。因此,该标签带1只能在特定的空间方 位上插入该容纳部中。这些不同设计的止动销钉14、15因此能够实现标签带1的空间编码。

在图2A的标签带1的顶面的俯视图中可看到,这些单个相邻的标识板10分别通过 标定断裂点S相互连接并且分别通过标定断裂点S与连接条12中的一个相连。因此,每个标 识板10都通过至少两个标定断裂点S与其余的标签带1相连。这种标定断裂点能够通过有针 对性的(例如开槽状的)材料变弱部位构成,尤其通过压铸模在所述连接位置上的变窄以及 由此引起的材料厚度的缩减来构成。

相邻的注塑点13分别以间距A1设置在中间条11上。在标签带1的示例性的实施例 中,该间距A1具体地是1.75cm。该标签带1的总长是5.7cm,因此相邻的注塑点13的间距A1与 标签带1的长度之间的比例约为30.7%。

在图2B的标签带1的底面的俯视图中可看到,在此只相对于这两个注塑点13在中 间条11上设置有止动销钉14、15。当然还能够在标签带上(例如在中间的部段110上)设置另 外一个或另外多个止动销钉。

在标签带1的沿图3A的中间条11的纵向方向的侧视图中以及在图3A的剖面图中, 除了在标识板10和连接条12之间形成标定断裂点S(构成为开槽状的变弱部位)以外,还可 看到标识板10的定位臂100的形状。它们基本上垂直地从标签体103在其与可印刷的表面 102相对而置的侧面上延伸,该标签体103构成该可印刷的表面102。这些定位臂100分别具 有扩展的端部101,其能够弹性地与待识别的元件的所属的止动元件嵌接在一起。

在标识板10的侧面边缘上分别设置有斜边104,它应该阻止在标识板10上滑动的 打印头碰到其侧面边缘。可选地,能够在标识板10的底面上模制出条状的增强部位,例如如 果热转移-打印头施加压力在标识板10上,该增强部位阻止标识板10在印刷时过度地弯曲。

图3B可看到,该中间条11相对于连接条12不仅更宽,而且还具有更大的厚度(垂直 于标识板10的可印刷的表面102所在的平面)。因此,压铸材料能够在压铸过程中均匀地带 到压铸模中。此外,通过中间接块11的增强部位,以及通过单个相邻的标识板10经由标定断 裂点S的连接,提高了标签带1的均匀性。因此,标签带能够作为散装物质运输,因此能够简 化标签带1的存储和运输。

图4示出了标签带1的纵侧的侧视图,其具有在其标签体103上通过标定断裂点S相 连的相邻的标识板10。还可知的是,这些定位臂100在标签体103的几乎整个宽度上延伸。

图5示出了标签带1'的第二实施例,它在结构上基本上相当于第一实施例的标签 带1。具有相同功能和至少类似结构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 是,按图5的标签带1'只包含10个标识板10',而不是12个标识板10。它们当然具有更大的尺 寸。因此,按第二实施例的标签带1'也具有5.6cm的长度,只比前面描述的标签带1略短。

另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按图5的标签带1'在中间条11'上只具有2个注塑点3 (间距A2为2.9cm)。两个注塑点13足以达到均匀的压铸过程,只要压铸材料的最大流动路径 不明显超过5cm、优选4cm。通过均匀的压铸过程,能够达到可印刷的表面102的表面精度,其 借助绘图仪、喷墨打印机或热转移打印机能够实现印刷。在中间条11(在图5中不可见)上与 注塑点相对而置地设置有两个形状和/或大小不同的止动销钉14、15。

图6示出了标签带1"的第三实施例。它在中间条11'的两侧呈两列地分别具有四个 标识板10",它们具有比前面两个实施例的标识板1、1'明显更大的尺寸。为了确保快速且均 匀的压铸过程,并且为了均匀地将标识板10"与中间条11"相连,这些连接条12"设计得比标 签带1、1'的前面描述的实施例更宽。该标签带1"按图6具有两个注塑点13,它们的间距A2例 如是2.9cm。整个的标签带具有5.8cm的长度。

图7示出了收藏库2,用来容纳一个或多个标签带1并且用来引导到印刷装置(例如 喷墨打印机、绘图仪或热转移打印机)中。该收藏库2包括四个用来分别容纳标签带1的容纳 部20,其中示例性地在容纳部20中装有标签带1。这些容纳部20共同地由外部环绕的、增加 的框架20包围。为了更容易地卡住设置在下方容纳部20中的标签带1(或通常设置在容纳部 20中的标签带1),在框架25中从两侧在每个容纳部20的旁边分别设置有把手凹槽22。

此外在每个容纳部20中设置有两个形式为盲孔的支架204、205,它们构造得用来 实现标签带1的止动销钉14、15的啮合。每个容纳部还包括多个(在此是四个)支撑条201,设 置在该容纳部中的标签带1的标识板10的标签体103能够支撑在它们上面。为了容纳具有标 签带1的注塑点13的中间条11,在这些容纳部20上相应地设置凹槽202、203。

通过构成具有支架204、205的容纳部20,标签带1只能在一个空间定位上装入这些 容纳部20中。为此,这些支架204、205设计得不同并且在此具有不同的直径和不同的宽度。 因此,这些具有较大直径的止动销钉14只能嵌入具有适当设计的内径的支架205上,但不能 嵌入另一支架204中,该支架的内径设计得与另一止动销钉15的较小直径相匹配。这些止动 销钉14、15和支架204、205能够在其形状和/或在大小方面这样设计,即两个支架14、15只能 分别嵌入所属的支架204、205。

如果已经应用了标签带1的几个标识板10,即已印刷并且与标签带1分开(断开), 则这一点是适宜的。因此,能够进一步使用标签带,并且印刷装置存储了哪些标识板10已经 在前面的印刷过程中印刷过了。通过标签带1的空间方位的编码,避免了以其他不同于印刷 装置的方位来输送,其中该印刷装置已在空白位置喷出印刷油墨。因此在实践中经常出现 的情况是,用户在工作步骤中只印刷几个标识板10,从而能够理有效地使用每个标签带1。

在这些容纳部20中能够装有标签带1,其长度最高为容纳部20的宽度B,其例如能 够是7.0cm。标签带1通常能够设置有不同大小的标识板10以及不同数量的标识板10。

在此结构中能够提供多个不同的标签带1,它们具有不同大小的(或不同成形的) 和不同数量的标识板10,其中在不同的标签带1中两个(外部的)注塑点13的间距A1是分别 相同的。该间距A1也与收藏库2的容纳部20上的两个支架204、205之间的间距相同,因此同 一个收藏库2能够用于许多不同的标签带1。

为了更简单地导入印刷装置中,该收藏库2的框架25包含两个倒圆的角部24以及 孔口23,收藏库2能够在此孔口上例如从印刷装置中拉出或者固定在该印刷装置中。

基于本发明的理念并不局限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而是也能够在其他的实施例中 实现。收藏库2例如能够包括更少的或明显超过四个的容纳部。它们也不必像图7所示的那 样设置成一列,而是也以多列的形式并排设置。

此外,这些连接条的长度和横截面也能够相对于标签带1、1'、1"的所示实施例改 变,例如设计得更长或更短。

附图标记表

1、1'、1"标签带

10、10'、10"标识板

100定位臂

101扩展的端部

102可印刷的表面

103标签体

104斜边

11、11'、11"中间条

110部段

12、12'、12"连接条

13注塑点

14止动销钉

15止动销钉

16帽状物

2收藏库

20容纳部

201支撑条

202凹槽

203凹槽

204支架

205支架

22把手凹槽

23孔口

24倒圆的角部

25框架

A-A2间距

B宽度

S标定断裂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