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以及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

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以及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

摘要

一种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以及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该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滑轨立杆以及一个折叠单元/沿着水平方向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折叠单元,至少两个滑轨立杆间隔排布在一个折叠单元/至少两个折叠单元的一侧且与相应的折叠单元连接;折叠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脚手板,任意两个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脚手板的外侧通过沿竖直方向可折叠的立网连接,且脚手板与立网之间铰链连接;与滑轨立杆连接的折叠单元的脚手板的内侧连接有滑轨套件;在竖直方向上给脚手板施力带动滑轨套件沿着滑轨立杆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折叠单元自动展开、折叠,加快了安装拆卸速度,且折叠后体积极大减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5633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283552.7

  • 发明设计人 沈海晏;吕光利;李青平;

    申请日2016-04-29

  • 分类号E04G1/34;E04G1/18;

  • 代理机构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郭伟刚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2017号华乐大厦6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0:02:2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4-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4G 1/34 专利号:ZL2016102835527 申请日:20160429 授权公告日:201804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4-03

    授权

    授权

  • 2016-08-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G1/34 申请日:2016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 以及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

背景技术

高空作业时的操作平台是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 设的各种支架,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在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维护、内部装 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用于施工人员上下干活或外围安全网维护 及高空安装构件等。目前,建筑施工平台一般采用人工组装以及人工拆装后折 叠,操作繁琐,且折叠后的体积仍很大,安装、运输、维修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折叠 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以及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折叠式建筑施工机 器人平台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滑轨立杆以及一个折叠单元/沿着水平方向依次 连接的至少两个折叠单元,所述至少两个滑轨立杆间隔排布在所述一个折叠单 元/至少两个折叠单元的一侧且与相应的折叠单元连接;

每个所述折叠单元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水平设置的脚手板,任 意两个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脚手板的外侧通过沿竖直方向可折叠的立网连接, 且脚手板与立网之间铰链连接;与滑轨立杆连接的折叠单元的脚手板的内侧连 接有滑轨套件;在竖直方向上给脚手板施力带动滑轨套件沿着滑轨立杆的延伸 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折叠单元自动展开、折叠。

在本发明所述的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中,折叠单元的数量为多 个,每个所述脚手板的两端面开设有螺栓孔,水平方向上相邻的脚手板的两端 面通过安装在螺栓孔的螺栓相互固定,且水平方向上相邻的脚手板的内侧的靠 近连接位置的区段通过连接板相互固定。

在本发明所述的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中,所述立网包括在竖直 方向上依次排布的至少两个立网单元,任意两个相邻的立网单元之间铰链连接, 一个立网中的最底部的立网单元和最顶部的立网单元分别与相应的脚手板铰 链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立网 单元的铰链连接处设置有使相邻的立网单元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均保持竖直的 防曲支架。

在本发明所述的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中,所述滑轨立杆上与每 个滑轨套件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止滑轨套件滑动的、与所述滑轨立杆可拆卸 连接的固定件。

在本发明所述的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中,所述固定件包括位于 滑轨套件上下两端的与所述滑轨立杆连接的两个销钉。

在本发明所述的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中,所述滑轨立杆包括主 体部和位于主体部上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滑轨套件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与所 述第一连接部匹配的第一滑槽;或者,

所述滑轨套件包括固定部和位于固定部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滑轨立杆沿 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匹配的第二滑槽。

在本发明所述的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中,与滑轨立杆连接的最 顶层的脚手板的内侧设置有一个用于供用户上下施力的施力件。

在本发明所述的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中,还包括用于给所述施 力件施力的运动装置,运动装置包括倒挂于滑轨立杆上的电葫芦或齿轮齿条、 丝杆螺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包括至少两个依次并排连接的 如上所述的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

实施本发明的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以及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脚手板与立网之间铰链连接且立网沿竖直方向可 折叠,因此折叠后体积极大的减小,而且可以通过滑轨套件沿着滑轨立杆自动 展开,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安装工序,节约安装场地,加快了安装拆卸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滑轨套件与滑轨立杆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滑轨套件与滑轨立杆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 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包括:包括至少两个滑轨立杆以 及一个折叠单元/沿着水平方向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折叠单元,所述至少两个 滑轨立杆间隔排布在所述一个折叠单元/至少两个折叠单元的一侧且与相应的 折叠单元连接。

折叠单元的数量并不做限制,可以根据需要拓展,滑轨立杆的数量也可以 是两个以上,下面以三个折叠单元与两个滑轨立杆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包括2个滑轨立杆1和3个折叠单元100。

参考图2和图3,每个折叠单元100包括沿竖直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水平 设置的脚手板3,任意两个在竖直方向上相邻的脚手板3的外侧通过沿竖直方 向可折叠的立网2连接,且脚手板3与立网2之间铰链连接,如图中5代表铰 链连接结构。

与滑轨立杆1连接的折叠单元100的脚手板3的内侧连接有滑轨套件4。 因为本实施例中总共只有两个滑轨立杆1,所以将其仅与头尾两个折叠单元 100的脚手板3的内侧连接,中间的折叠单元100并没有连接滑轨立杆1。当 然,在折叠单元100较多时,也可以增设滑轨立杆1的数量。

在竖直方向上给脚手板3施力即可带动滑轨套件4沿着滑轨立杆1的延伸 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折叠单元100自动展开、折叠。

具体的,参考图4,脚手板3呈条形板状,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长边和两 条相对设置的短边,两条相对设置的长边中远离滑轨立杆1的一边为脚手板3 的外侧,两条相对设置的长边中与滑轨立杆1连接的一边为脚手板3的内侧。

以本实施例的3个折叠单元100为例,3个折叠单元100在水平方向上左 右依次连接,即每一层有3个脚手板3在水平方向上连接。水平方向上相邻的 脚手板3的连接方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每个所述脚手板3的两条短边对应的两端面都开设有螺栓孔31。 水平方向上相邻的脚手板3的两端面通过安装在螺栓孔31的螺栓相互固定。

另一方面,水平方向上相邻的脚手板3的内侧的靠近连接位置的区段通过 连接板9相互固定。连接板9可以与被连接的两个脚手板3分别螺栓固定。

虽然本实施例中滑轨立杆1的数量为两个,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整个 支架的稳固性,滑轨立杆1也可以是三个或者更多。若增加滑轨立杆1的数量, 则滑轨套件4也要相应增加。不过一般设置为两个足以保证支架的稳固性,同 时又能减小耗材和体积。

当不需要施工时,将立网2折叠,将滑轨立杆1从滑轨套件4中抽离,这 样折叠后体积极大的减小,当需要施工时,可以将滑轨立杆1插入滑轨套件4 内,然后向上施力抬起相应数量的脚手板,带动相应的立网2展开,从而实现 自动展开,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安装工序,节约安装场地,加快了安装拆卸速 度。

具体的:

继续参考图4,所述立网2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依次排布的至少两个立网单 元21,任意两个相邻的立网单元21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每个立网2中的最底 部的立网单元21和最顶部的立网单元21分别与相应的脚手板3铰链连接。

立网单元21与脚手板3的平面形状相当,该至少两个立网单元21在折叠 状态下依次层叠,且层叠后的整体层叠在两个脚手板3之间,在展开状态下相 互连接形成一个竖直平面,因此可以防止施工时的杂物外抛。

其中,所述滑轨立杆1上与每个滑轨套件4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防止滑轨 套件4滑动的、与所述滑轨立杆1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件。

当需要展开支架时,则将固定件拆卸下来,然后对最顶层的脚手板3向上 施力,则滑轨套件4沿着滑轨立杆1向上滑动,立网单元21从层叠状态切换 为展开状态,展开后再将固定件与滑轨立杆1连接上,实现对滑轨套件4的限 位。

一个具体的例子中,参考图2,所述固定件包括位于滑轨套件4上下两端 的与所述滑轨立杆1连接的两个销钉6,且销钉6设置在滑轨立杆1的远离另 外一个滑轨立杆1的外侧。下面的销钉6是用来防止支架展开后滑轨套件4 往下滑动,上面的销钉6是用来防止支架折叠后滑轨套件4往上滑动。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销钉6还可以是直接将滑轨套件4与滑轨立杆1串接 固定。本实施例中将销钉6仅仅与滑轨立杆1的外侧连接是为了将其充分裸露 出来,便于安装和拆卸。

优选的,参考图4,任意两个相邻的立网单元21的铰链连接处设置有使 相邻的立网单元21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均保持竖直的防曲支架7。

防曲支架7类似门栓结构,包括固定在上方的立网单元21的侧边上的上 连接部、固定在下方的立网单元21的侧边上的下连接部、连接上连接部和下 连接部的插接部,支架折叠时,插接部是与下连接部分离的,在立网2展开再 通过电控或者人为操作控制插接部插入下连接部。

下面以介绍两种滑轨立杆1和滑轨套件4的连接方式。

参考图5,第一种连接方式中,所述滑轨立杆1包括条形板状的主体部11 和位于主体部11上的第一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2的横截面成“T”字型, 主体部11和第一连接部12构成的滑轨立杆1的整体横截面大致成“工”字型。 所述滑轨套件4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匹配的第一滑槽, 施工时,将滑轨立杆1对准第一滑槽插入,然后拉起脚手板3展开力网2,并 通过销钉6固定;收工时,将销钉6松开后,将滑轨立杆1从第一滑槽拔出即 可。

参考图6,第二种连接方式与第一种连接方式是反过来的,第一种连接方 式中是将滑轨套件4嵌套在滑轨立杆1外,第二种连接方式则是将滑轨立杆1 嵌套在滑轨套件4外。具体的,所述滑轨套件4包括板状的与脚手板3连接的 固定部41和位于固定部41上的第二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42的横截面呈“T” 字型,固定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构成的滑轨套件4的整体横截面大致成“工” 字型。所述滑轨立杆1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2匹配的第 二滑槽。

在工地施工时,先把滑轨立杆1插入滑轨套件4,拉起脚手板3展开力网 2,在滑轨立杆1上装上防止滑轨套件4上下滑的销钉6,然后把施工支架分 别垂直固定在建筑物的机位上,该多个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并排连 接,即可组成一个建筑施工平台。

进一步优选的,参考图5,与滑轨立杆1连接的最顶层的脚手板3的内侧 设置有一个用于供用户上下施力的施力件8。本实施例中施力件8具体为一个 吊环,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可以供用户施力的结构,对此并不做限制。另外所述 施力件8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最顶层的脚手板3的内侧的两端。

参考图3,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给所述施力件8施力的运动装置,运动装置 包括倒挂于滑轨立杆1上的电葫芦10或齿轮齿条、丝杆螺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施工前,所有的立网2都折叠,折叠后的立网2与脚手板3层叠,滑轨立 杆1从滑轨套件4抽离;

开始施工时,将滑轨立杆1与滑轨套件4插接,将销钉6固定;

如果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总共有M层的脚手板3,需要将所有 的M层脚手板3全部利用上,则将最底层的脚手板3以外的其他层的脚手板3 对应的销钉6松开,通过施力件8向上施加拉力,把所有的脚手板3沿着滑轨 立杆1往上拉动,使得所有的可折叠的立网2全部展开成竖直平面状,然后再 安装好防止脚手板3上下滑的销钉6,同时防曲支架7起作用使立网2在受到 外力作用时均保持竖直。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逐个松开销钉6逐层拉起脚手 板3。

如果需要只需要利用其中的N层脚手板3,则从最顶层的脚手板3开始往 下选择N层脚手板3执行上述操作即可,剩下的M-N层脚手板3维持折叠状态 不变。

当施工结束拆卸时,从下往上的方向,先松开最底层和第二层(最底层的 上一层)的滑轨套件4对应的销钉6,然后把防曲支架7松开,使立网2在收 到外力作用下可以折叠。同时最顶层的脚手板3内侧的施力件8的向上的拉力 放松,第二层的脚手板3向下回落,且最底层和第二层之间的折叠立网2折叠 到水平状态。依次操作,直到最顶层的脚手板3回落到底,然后抽出滑轨立杆 1,完成拆卸工作。

综上所述实施本发明的折叠式建筑施工机器人平台单元以及建筑施工机 器人平台,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脚手板与立网之间铰链连接且立网沿 竖直方向可折叠,因此折叠后体积极大的减小,而且可以通过滑轨套件沿着滑 轨立杆自动展开,自动化程度高,节省安装工序,节约安装场地,加快了安装 拆卸速度。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 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 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