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MODIS卫星火点准确性判别方法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MODIS卫星火点准确性判别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MODIS卫星火点准确性判别方法,综合MODIS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高程数据、坡度数据、历史火点分布数据等数据对识别出的火点加以进一步的可信度验证,提高了遥感火点识别的准确性。经验证后可信度较高的火点将加入历史火点分布数据,从而不断更新历史火点分布数据,更新影响因子的客观权重,提高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13

    授权

    授权

  • 2016-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9/00 申请日:201603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星遥感应用领域,具体涉及多源遥感数据在 MODIS卫星火点识别分析的应用,。

背景技术

火点在红外光谱波段会引起的异常高温,导致在影像上火点区域 与周围像素有明显反差,遥感技术利用这个特点进行火点识别。早期 用于火点识别的卫星平台如GOES和NOAA空间分辨率较低,美国 的陆地卫星、法国的SPOT卫星等中分辨率数据动态监测能力低成本 高,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具有36个波段,电磁波谱范围 为0.4-14μm,空间分辨率为250m,覆盖了从可见光到远红外波段的 范围,对地表高温灵敏度高,对火点识别效果较好。

传统的MODIS火点识别采用固定阈值法,即对校正影像的部分 波段信息进行地面温度反演,然后结合背景像元的平均值、方差等信 息设定阈值,通过固定阈值识别火点。有时为了避免误判,阈值设置 较大,但是会遗漏部分小火点。传统火点识别方法并未考虑背景环境 信息,同一温度火点在背景温度较低的影像中表现明显,在背景温度 较高的影像中难以识别,在植被、水体覆盖较多的区域火点识别也易 受背景环境影响。因此,传统MODIS火点识别算法很容易造成误判、 漏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MODIS火点识别方法中存在较多的误判概率,本发明 提出一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MODIS卫星火点准确性判别方法,通 过在MOIDS火点识别中引入MODIS干旱指数、土地覆盖分类信息、 气象数据、历史火点数据、等数据,评估识别火点的准确性并筛选识 别结果,提高识别准确性。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MODIS卫星火点准确性判别方法,其 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经典MODISV4火点识别算法,通过MODIS数据 识别出实时火点;

步骤2:获取火点识别区域该时段内MODIS数据,计算出火点 覆盖范围的MODIS干旱影响因子;

步骤3:获取火点识别区域该时间段内降水量数据,插值出火点 覆盖范围的降水影响因子;

步骤4:通过全球30米地表覆盖(GlobeLand30)分类数据,提 取出火点覆盖范围的地表覆盖分类结果,计算火点位置的地表植被影 响因子;

步骤5:获取火点识别区域的高程(DEM)、坡度数据山火影响因 子;

步骤6:通过火点识别区域的历史火点分布,利用主观赋权法— 熵值法求出步骤2得到的MODIS干旱影响因子、步骤3得到的降水 影响因子、步骤4得到的地表植被影响因子以及步骤5得到的山火影 响因子对应的权重;

步骤7:综合火点覆盖范围的各影响因子与相对应的权重,加权 计算出该范围内山火风险分布图,对火点位置区域进行山火风险评 估,并以此为基础验证步骤1识别出的实时火点的准确性。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根据火点识别区域该时段内MODIS数据,计算归一 化植被指数NDVI;

步骤2.2:根据火点识别区域该时段内MODIS数据,计算陆地 表面温度LST;

步骤2.3: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构建 NDVI-TS特征空间,得到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模型,计算不 同时间不同气候区各像元的TVDI;

步骤2.4:依据专家打分法,将TVDI重新分为5级,得出MODIS 干旱影响因子。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提取火点周围1公里内区域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步骤4.2:将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重新分类为植被和非植被两类;

步骤4.3:计算所述步骤4.1中区域的植被覆盖面积百分比,即为 地表植被影响因子,计算公式如下:

P=PFPL

其中,P为所述区域的植被覆盖面积百分比,PF为所述区域的植 被覆盖面积,PL为所述区域总面积。

如上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6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6.1:计算在某一个影响因子各范围值区域内的历史火点个 数ai,其中i=1,2,…,m,m表示影响因子二级因子的个数。

步骤6.2:通过统计各因素每段的历史火点个数并进行归一化后, 将归一化的值作为求各因素信息熵的指标;

步骤6.3:按照熵值法求出每个影响因子权重熵值,并计算每个 影响因子的客观权重,权重熵值Ei计算公式为:

Ei=-eΣj=1mIij1n(Iij),i=(1,2,...,n)

其中,Ii为所述影响因子第i个二级因子的归一化值,n是影响 因子的个数,对于第i个因子来说,e是一个常数,取值为1/lnm,m 为该因子的二级因子的个数;

每个影响因子的客观权重由下式计算得出:

Zi=1-Ein-Σi=1nEi,i=1,2,...,n

其中,n是影响因子的个数;

步骤6.4:通过主观定权重的方法来确定植被覆盖影响因子的权 重。

本发明在MODIS火点检测算法识别火点的基础上,综合MODIS 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高程数据、坡度数据、历 史火点分布数据等数据对识别出的火点加以进一步的可信度验证,提 高了遥感火点识别的准确性。经验证后可信度较高的火点将加入历史 火点分布数据,从而不断更新历史火点分布数据,更新影响因子的客 观权重,提高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山火风险评估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MODIS干旱指数计算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地表温度反演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熵值法求权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 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 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MODIS卫星火点准 确性判别方法,对中国湖北火点识别结果进行准确性验证。参见图1,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利用经典V4火点识别算法,通过MODIS数据识别出 实时火点。

基于亮温阈值法识别火点像素并计算其空间位置。选择MODIS 数据21通道和31通道作为主要数据,T4为21通道亮温值,T41为 21和31通道亮温值,结合背景像元平均值、方差等信息检测火点, 识别的阈值和逻辑条件为:

T4>360k(夜间为330k)(1)

T4>320k(夜间为315k)(2)

T41>20k(夜间为20k)(3)

T4>T4b+4×ΔT4b(4)

T41>T41b+4×ΔT41b(5)

上式中T4b和ΔT4b是T4的均值和方差,T41b和ΔT41b是T41的均值和 方差,其中若式(1)为真或者式(2)、(3)为真或者式(4)、(5) 为真则可初步判定为火点。

步骤2:通过步骤1识别出的火点识别区域时间段内MODIS数 据计算出MODIS干旱影响因子。

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2.1:根据火点识别区域该时段内MODIS数据,计算归一 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指数作为一种遥感手段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覆盖探测、植 被覆盖密度评价、作物识别和作物预报等方面。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是迄今为止应用最广的一个植被指数。很多卫星遥感数据都提供了计 算这个指数所需的通道信息,以MODIS为例,计算公式为:

NDVI=(ρ2-ρ1)/(ρ2+ρ1)(6)

其中,ρ1为第一波段(红波段)的反射率,ρ2是第二波段(近红外 波段)的反射率。

步骤2.2:根据火点识别区域该时段内MODIS数据,计算陆地 表面温度LST:

地表温度(LST)采用覃志豪等人提出的适用于MODIS数据的地 表温度反演算法,计算过程需要三个主要参数:热红外波段的亮度温 度,大气透过率和地表的发射率,三个基本参数都可以从MODIS数 据中反演得到,该算法具体地表温度反演流程如图3所示:

步骤2.3:根据火点识别区域该时段内MODIS数据,计算TVDI

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构建NDVI-TS 特征空间,得到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模型,计算不同时间不 同气候区各像元的TVDI,其公式如下:

TVDI=LST-LSTNDVIi.minLSTNDVIi.max-LSTNDVIi.minLSTNDVIi.max=a1+b1×NDVIiLSTNDVIi.min=a2+b2×NDVIi---(7)

其中,TVDI为某像元的植被旱情指数,LST为该像元的地表 面温度,为该像元的NDVI值对应的最大的LST值,

为该像元的NDVI值对应的最小LST值。

步骤2.4:依据专家打分法将TVDI重新分为5级,如表1所示:

表1

重新分级后得出MODIS干旱影响因子。

步骤3:根据湖北省气象监测站气象监测数据,获取火点识别区 域该时间段内降水量数据,并插值出该区域内降水分布作为降水影响 因子。

步骤4:通过全球30米地表覆盖(GlobeLand30)分类数据,提 取出火点覆盖范围的地表覆盖分类结果,计算火点位置的地表植被影 响因子。所述步骤4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4.1:提取火点周围1公里内区域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步骤4.2:将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重新分类为林地和非林地两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4.2中全球30米地表覆盖(GlobeLand30) 分类数据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将地表覆盖分为耕地、森林、 草地、灌木、湿地、水体、苔原、人造地表、裸地、冰川和永久积雪 等10种类型。所述步骤4.2重分类时将森林、灌木、草地重新分类 为植被,将其余类型重新分类为非植被。

步骤4.3:计算所述步骤4.1中区域的植被覆盖面积百分比,计算 公式如下:

P=PFPL---(8)

其中,P为所述区域的植被覆盖面积百分比,PF为所述区域的植 被覆盖面积,PL为所述区域总面积。

计算出的植被覆盖面积百分比即为地表植被影响因子。

步骤5:获取火点识别区域的高程(DEM)、坡度数据等山火影响 因子:将DEM和坡度分段以后即得到DEM、坡度的山火影响因子。

步骤6:通过火点识别区域的历史火点分布,使用客观赋权法— —熵值法来确定一级因子的权重,由各因素的权重所组成的集合 A={a1,a2,…,a10},A称为权重集,流程图如图4所示,求出各影响 因子对应的权重。所述步骤6进一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6.1计算在某一个影响因子各范围值区域内的历史火点个 数ai,其中i=1,2,…,m,m表示影响因子二级因子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6.1中影响因子二级因子为该影响因 子的分级因子,如将降水量分为≤24.5、24.6~52.9、≥53.0三级,降 水量因子的二级因子个数为3。

步骤6.2通过统计各因素每段的历史火点个数并进行归一化后, 能将归一化的值作为求各因素信息熵的指标。

需要说明的是,对某一影响因子进行归一化计算公式为:

Ii=aijΣ1maij---(9)

其中,Ii为所述影响因子第i个二级因子的归一化值。

表2为本实例中山火影响因子归一化值统计表。

步骤6.3按照熵值法求出每个影响因子权重熵值,并计算每个 影响因子的客观权重。

需要说明的是,权重熵值计算公式为:

Ei=-eΣj=1mIijln(Iij),i=(1,2,...,n)---(10)

其中,n是影响因子的个数,对于第i个因子来说,e是一个常 数,取值为1/lnm,m为该因子的二级因子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影响因子的客观权重可以由下式计算得出:

Zi=1-Ein-Σi=1nEi,i=1,2,...,n---(11)

其中,n是影响因子的个数。

表3为本实例中根据熵值法所得的山火影响因子客观权重

步骤6.4通过主观定权重的方法来确定植被覆盖影响因子的权重。 主观定权对植被影响因子定权,客观赋权法将其余因子的权分配到坡 度、DEM、遥感干旱因子、降雨量等山火风险因子上。

由于植被分布的数据只在火点周围1公里的范围内,无法采用 上述方法来求权重,因此考虑通过主观定权重的方式来确定,根据专 家意见最终将植被分布因子的权重a定为0.4~0.6,其余因子1-a权重 按照上表的比例来进行分配。不同a值及对应的其他因子的权重如表 4所示。

表4

经过实验表明,本实例中按照植被因子权重0.6,坡度因子权重 0.06,DEM高程因子权重0.19,遥感干旱因子0.07,降雨量因子0.08 分配权重时与历史火点相关度最高,因此采用上述结果分配权重。

步骤7:对影响因子各分段进行赋值,1表示该因子对山火风险 性影响最低,4表示对山火风险性影响最高。对以上的山火各影响因 素赋值进行汇总然后对各个影响因子进行平均加权(分值×权重),公 式如下:

X=Σi=1naiki---(12)

其中ki和ai分别表示第i个影响因子在该位置被赋予的风险值与 该影响因子的权重。火险评估综合得分X的取值范围为[1,4],如表5 所示,1代表低火险等级,4代表可能山火概率较高。根据X的大小, 结合获得该输电线路走廊区域的火险等级以及火险等级因子a的数 值,即得到了该输电线路走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火险等级。

表5

综合得分X范围 风险等级 火险等级因子a 1≤X≤1.5 低风险I 1 1.5<X≤2.5 中等风险II 2 2.5<X≤3.5 较高风险III 3 3.5≤X≤4 高风险IV 4

以此来验证MODIS识别火点的准确性,根据火点落在不同山火 风险的区域,来提高或降低其可信度,并将低可信度的火点作为假火 点剔除,进而提高火点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