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改善睡眠、降血糖的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一种改善睡眠、降血糖的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睡眠、降低血糖的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中主要含有黄酮和皂苷类成分,并且刺五加玉竹叶提取物中皂苷类成分占25%以上,黄酮类成分占15%以上,经药理学实验证明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具有改善睡眠、降低血糖和控制血糖的作用,该提取物可单独作为原料药或配伍组合制成各种剂型的药物应用,所述的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后可制备成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口服剂型,且本发明还发现了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中的新化合物30?降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并进行了结构鉴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269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知斌;

    申请/专利号CN201610072562.6

  • 申请日2016-02-02

  • 分类号A61K36/8969;A61K31/704;A61P25/20;A61P3/10;C07J63/00;A61K127/00;

  • 代理机构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晓霞

  • 地址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58: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16

    授权

    授权

  • 2017-12-08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69 登记生效日:2017111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6020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9 申请日:20160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中药提取物,尤其涉及改善睡眠和降血糖的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提取物在改善睡眠和降血糖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将失眠划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原发性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的病因,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对原发性失眠的诊断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排除或治愈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患者仍遗留失眠的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是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是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

目前临床改善睡眠的药物复杂而繁多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这些药物的长期服用,会破坏肝脏分泌酶的功能,导致肝功能下降,继而带来肝肾乃至五脏功能失调。目前改善睡眠的中药制剂,又大都药味众多、疗效不显著、制剂粗糙、质量不易控制、药品稳定性较差等,致使其不能长期应用于临床。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及根茎、树皮,其叶、茎、果实亦可供药。该药性温,味辛、微苦,无毒,入脾肾经。能扶正固本、补肾健脾、益智安神。该药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能力,可促进正常的睡眠周期的重建,增加总睡眠时间,其中增加慢波睡眠最为显著,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高血糖即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人若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玉竹叶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叶,它是集药用、食用、观赏、价值于一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功能。近代药理学研究证明玉竹叶主要有强心、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功效。对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高血脂病人十分有益。是卫生部公布的药食兼用87种植物之一。

刺五加叶和玉竹叶分别对失眠和高血糖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二者有效成分配伍用于改善睡眠和高血糖的治疗方法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睡眠和降低血糖的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处方由刺五加叶和玉竹叶组成,经提取后形成的有效成分提取物,其中刺五加叶与玉竹叶的重量配比为3:1。

刺五加叶性温,味辛、微苦,无毒,入脾肾经。具有扶正固本、补肾健脾、益智安神的功效。主治脾肾阳虚、腰膝酸软、体虚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

玉竹叶微寒,味甘,归肺、胃经。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具有降血糖、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刺五加叶和玉竹叶,用6~8倍量50-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得到乙醇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用水溶解后,用2~4倍量石油醚萃取1~3次,水层萃取液,经AB-8大孔树脂吸附,分别用10%乙醇、50%乙醇、90%乙醇洗脱,收集50%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A。收集90%乙醇洗脱液,浓缩至无乙醇,经D941大孔树脂吸附,用50%乙醇洗脱,收集50%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得提取物B。混合提取物A和提取物B即得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

本发明所述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中运用了AB-8和D941大孔树脂吸附两种吸附树脂,在首次富集过程中,获取的黄酮类成分含量较高,第二次富集过程中获取的皂苷类含量高,大大提高了刺五加叶玉竹叶的提取率。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在制备改善睡眠和降低血糖、控制血糖的药物中应用,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可进一步制成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丸剂或口服液等各种口服剂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玉竹叶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以玉竹叶为君药,配伍具有扶正固本、补肾健脾、益智安神作用的刺五加叶,二者对糖尿病的治疗能发挥协同作用,增强降血糖的功效,二药合用较之单味药物的使用作用更佳,可以发挥中医药的配伍优势,综合改善高血糖患者的失眠症状。实验证明二者配合在对糖尿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优势。本发明是发掘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在糖尿病治疗基础上,选用纯中药,按照中医基础理论组方,经严格筛选,结合现代先进工艺制法组合而成。该组合物可达到治疗的药效,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毒副作用小,费用低,操作简便等特点。

经药理学实验证明,用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治疗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在给药12天后,阳性对照组小鼠空腹血糖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的高、低剂量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其中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空腹血糖明显降低,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高剂量组还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甘油三酯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30-降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30-norolean-12,20(29)-dien-28-oicacid-3-O-β-D-glucuronide)的结构。

具体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需要指出的是,以下说明仅仅是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举例说明,并非对这些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内容为准。

提取物制备试验研究

实施例1

将刺五加叶3.0kg和玉竹叶1.0kg,用6倍量50%乙醇(质量比体积为1:6)加热回流的方法提取2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到乙醇提取物(提取物比重1.02至1.07)。将乙醇提取物在水中混悬后,用2倍量的石油醚萃取3次(上层为石油醚层,下层为水层)。水层上样到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柱径:柱高=1:2)进行吸附,上样流速为每小时1.0至1.5倍柱体积,上样结束后用蒸馏水冲洗大孔吸附树脂柱(5至10倍的柱体积),弃去水洗脱液。分别用10%乙醇(4至6倍的柱体积)、50%乙醇(6至8倍的柱体积)、90%乙醇洗脱(8至10倍的柱体积)洗脱,洗脱液流速控制在每小时0.4-0.7倍柱体积,弃去10%乙醇洗脱液,收集50%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得提取物A。收集90%乙醇洗脱液,浓缩至无水乙醇,水溶解后经D941大孔树脂吸附,上样流速为每小时0.5至0.8倍柱体积,上样结束后,用50%乙醇洗脱,洗脱液流速控制在每小时0.4-0.7倍柱体积。收集50%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得提取物B。混合提取物A和提取物B即得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

经检测刺五加叶和玉竹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皂苷类成分占25%,黄酮类成分占15%以上。该法提取效率较好。尤其黄酮类提取率更佳。

实施例2

将刺五加叶3.0kg和玉竹叶1.0kg,用7倍量60%乙醇(质量比体积为1:7)加热回流的方法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到乙醇提取物(提取物比重1.02至1.07)。将乙醇提取物在水中混悬后上,用2倍量的石油醚萃取3次(上层为石油醚层,下层为水层)。水层上样到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柱径:柱高=1:3)进行吸附,上样流速为每小时1.0至1.5倍柱体积,上样结束后用蒸馏水冲洗大孔吸附树脂柱(5至10倍的柱体积),弃去水洗脱液。分别用10%乙醇(4-6倍的柱体积)、50%乙醇(6-8倍的柱体积)、90%乙醇(8-10倍的柱体积)洗脱,流速为每小时0.5至0.7倍柱体积,弃去10%乙醇洗脱液,收集50%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得提取物A。,收集90%乙醇洗脱液,浓缩至无水乙醇,经D941大孔树脂吸附,上样流速为每小时0.5至0.8倍柱体积,上样结束后,用50%乙醇洗脱,洗脱液流速控制在每小时0.6~0.8倍柱体积,收集50%洗脱液,浓缩、干燥,即得提取物B。混合提取物A和提取物B即得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

经检测刺五加叶和玉竹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皂苷类成分占25%,黄酮类成分占15%以上。该方法提取率高。总皂苷类提取率效果更明显。经检测刺五加叶和玉竹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皂苷类成分占25%,黄酮类成分占15%以上。

实施例3

将刺五加叶3.0kg和玉竹叶1.0kg,用8倍量50%乙醇(质量比体积为1:8)加热回流的方法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到乙醇提取物(提取物比重1.02至1.07)。将乙醇提取物在水中混悬后,用2倍量的石油醚萃取3次(上层为石油醚层,下层为水层)。水层上样到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柱径:柱高=1:4)进行吸附,上样流速为每小时1.0至1.5倍柱体积,上样结束后用蒸馏水冲洗大孔吸附树脂柱(5至10倍的柱体积),弃去水洗脱液。分别用10%乙醇(5至7倍的柱体积)、50%乙醇(6至8倍的柱体积)、90%乙醇洗脱(7至9倍的柱体积)洗脱,洗脱液流速控制在每小时0.5-0.7倍柱体积,弃去10%乙醇洗脱液,收集50%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得提取物A。收集90%乙醇洗脱液,浓缩至无乙醇,水溶解后经D941大孔树脂吸附,上样流速为每小时0.6至0.8倍柱体积,上样结束后,用50%乙醇洗脱,洗脱液流速控制在每小时0.5-0.8倍柱体积。收集50%乙醇洗脱液,浓缩、干燥,得提取物B。混合提取物A和提取物B即得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

经检测刺五加叶和玉竹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皂苷类成分占25%,黄酮类成分占15%以上。该法提取效率较好。

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检测试验研究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1.0mg,置50mL容量瓶中,60%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220mg·mL-1芦丁储备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称取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100mg,60%乙醇溶解,置100mL具塞三角瓶中,加0.5g活性炭,于摇床上室温振摇5min,过滤,将滤液1mL置于10mL量瓶中,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精密吸取芦丁对照品储备液0.5、1.0、1.5、2.0、2.5、3.0mL分别置于10mL容量瓶,各加入0.4mL5%NaNO2溶液,摇匀,放置6min;加入0.4mL10%Al(NO3)3溶液,摇匀,放置6min;加入4mL4%NaOH溶液,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510nm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Y),浓度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Y=11.5X-0.015(r=0.9999)。结果表明芦丁在0.0109-0.0654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2.5mL供试品溶液置置于10mL容量瓶,各加入0.4mL5%NaNO2溶液,摇匀,放置6min;加入0.4mL10%Al(NO3)3溶液,摇匀,放置6min;加入4mL4%NaOH溶液,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于波长510nm测定吸光度。

表1不同批次的提取物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

分离方法吸光度A浓度C(mg/mL)百分含量(g/g)实施例1(第一次)0.3620.03280.328实施例1(第二次)0.3790.03430.343实施例1(第三次)0.3900.03520.352实施例2(第一次)0.2870.02630.263实施例2(第二次)0.2980.02720.272实施例2(第三次)0.3130.02850.285实施例3(第一次)0.2260.02100.210实施例3(第二次)0.2570.02370.237实施例3(第三次)0.2680.02460.246

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齐墩果酸对照品适量,置50mL的容量瓶中,摇匀,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即得浓度为0.30mg·mL-1的对照品储备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100mg,甲醇溶解,置100mL具塞三角瓶中,加0.5g活性炭,室温振摇5min,过滤,将滤液1mL置于10mL量瓶中,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精密量取齐墩果酸储备液0.2、0.4、0.6、0.8、1.0mL置具塞试管中,水浴蒸干,分别加0.2mL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0.8mL高氯酸,摇匀,密塞,于60℃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立即冷却,加5mL冰醋酸,摇匀,室温放置15min,560nm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Y),浓度为横坐标(X)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Y=23.1X-0.13(r=0.9999)。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2mL供试品溶液置具塞试管中,同法显色后,于波长563nm处测定吸光度值。

表2不同批次的提取物总皂苷的含量测定结果

分离方法吸光度A浓度C(mg/mL)百分含量(g/g)实施例1(第一次)0.7320.03570.357实施例1(第二次)0.7430.03620.362实施例1(第三次)0.7680.03730.373实施例2(第一次)0.8910.04260.426实施例2(第二次)0.9090.04340.434实施例2(第三次)0.9440.04490.449实施例3(第一次)0.6080.03030.303实施例3(第二次)0.6280.03120.301实施例3(第三次)0.6850.03370.306

固体制剂(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制备的试验研究

制备例1:片剂的制备:

处方

将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在60℃下充分减压干燥,粉碎,过80目筛;辅料在50-70℃下充分干燥,过100目筛,备用。以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羧甲基淀粉钠为崩解剂,混合均匀,以适量纯化水为润湿剂制软材,20目筛制粒,60℃干燥,加入润滑剂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在相同压力下压制片剂,片重约为300mg。

片剂检查:

①外观性状:黄色至棕黄色片剂。

②重量差异:按《中国药典》(2015版)检查重量差异,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多于1片,重量差异限度为±4%。

③崩解时限:按《中国药典》(2015版)检查崩解时限,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符合规定。

制备例2:颗粒剂的制备:

处方

将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与乳糖和可溶性淀粉按适宜比例混合,加适量40%的乙醇制成软材,轻压即散为标准,过3号筛(50目筛)制粒,40℃烘干40-80分钟后整粒(取过3号筛但不能通过5号筛的颗粒作为成品),整粒后50-60℃烘干即得成品,装袋,每袋重量约为1000mg。

颗粒剂检查:

①外观性状:颗粒剂应干燥,粒径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潮解等现象。

②粒度检查:按《中国药典》(2015版)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通则0982第二法双筛分法)测定,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超过12%。

③干燥失重:按《中国药典》(2015版)照干燥失重测定法(通则0831)测定,于在8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超过2.0%。

④溶化性检查:可溶颗粒检査法中药单剂量包装取1袋,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立即观察,可溶颗粒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

⑤水分:按《中国药典》(2015版)中药颗粒剂照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测定,水分不得超过6.0%。

⑥装量:照《中国药典》(2015版)最低装量检查法(通则0942)检査,符合规定。

制备例3:胶囊剂的制备:

将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在60℃下充分减压干燥,粉碎,过80目筛;辅料过100目筛,备用。以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羧甲基淀粉钠为崩解剂,混合均匀,以适量纯化水为润湿剂制软材,20目筛制粒,60℃干燥,加入润滑剂硬脂酸镁和助流剂微粉硅胶,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胶囊,即得。每粒胶囊重约为300mg。

颗粒剂检查:

①外观性状:黄色至棕黄色内容物。

②水分:取供试品内容物,照《中国药典》(2015版)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测定,不超过8.0%。

③装量差异: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多于2粒,并没有1粒超出限度1倍。平均装量装量差异限度为±8%。

④崩解时限:按《中国药典》(2015版)崩解时限检查法(通则0921)检查,在30分钟内全部崩解,符合规定。

30-降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的实验研究

分离过程:

将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100g,采用100目硅胶柱色谱(二氯甲烷:甲醇溶剂=15:1,10:1,5:1,3:1,2:1)依次梯度洗脱,得7个组分,组分一为11.1g,组分二为10.9g,组分三为11.0g,组分四为30.1g,组分五为23.0g,组分六为6.9g,组分七为3.5g。,组分三经ODS反相柱色谱(水:甲醇=5:1,3:1,2:1,1:1)获得4个组分,组分三(1)为2.0g,组分三(2)为1.3g,组分三(3)为2.1g,组分三(4)为2.1g。组分三(2)使用制备型HPLC(流动相为甲醇:水=7:3)保留时间30分钟,获得30-降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化合物30-降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是首次在植物提取物中发现的新化合物。

结构鉴定:

利用1H-NMR、13C-NMR、HSQC、1H-1HCOSY、HMBC等1D及2D-NMR波谱学测试技术,并结合ESI-MS质谱手段,鉴定了其结构(化学结构见附图)。

表330-降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碳谱数据

NO.δCNO.δC139.51847.9226.61938.7388.620149.6438.42130.4555.82229.9618.42328.2733.12416.9839.72515.4947.92617.31037.02726.11123.829107.012123.2gluA 1'107.313144.1gluA 2'75.61442.1gluA 3'78.21528.3gluA 4'73.51642.1gluA 5'77.91747.0gluA 6'172.9

药理学实验研究

效果例1: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动物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批号:20141209;清洁级ICR种小白鼠,体重20±2g,雌雄各半。在恒温22℃、光照周期12小时环境中常规饲料饲养72小时后实验,造模实验前禁食14小时,任意饮水。

实验方法

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小鼠180只,体重(20±2)g,造模实验前禁食14小时,随机选取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165只以四氧嘧啶造模。

将四氧嘧啶用生理盐水配成1.0%(10mg/mL)注射液,每只小鼠按200mg/kg(0.2mL/10g)体重腹腔注射,注射以后恢复正常饮食。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72小时后采血,按葡萄糖氧化酶法使用半自动生化仪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血糖值大于11.0mM者为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

动物分组和给药方法:选取用四氧嘧啶造模成功的糖病小鼠,实验分为9组,每组15只,适应喂养,造模后,给药。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刺五加叶:玉竹叶=3:1)高剂量组(CYH3:1):300mg/kg·d;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刺五加叶:玉竹叶=3:1)中剂量组(CYM3:1):150mg/kg·d;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刺五加叶:玉竹叶=3:1)低剂量组(CYL3:1):75mg/kg·d;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刺五加叶:玉竹叶=1:1)高剂量组(CYH1:1):300mg/kg·d;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刺五加叶:玉竹叶=1:1)中剂量组(CYM1:1):150mg/kg·d;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刺五加叶:玉竹叶=1:1)低剂量组(CYL1:1):75mg/kg·d;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刺五加叶:玉竹叶=1:3)高剂量组(CYH1:3):300mg/kg·d;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刺五加叶:玉竹叶=1:3)中剂量组(CYM1:3):150mg/kg·d;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刺五加叶:玉竹叶=1:3)低剂量组(CYL1:3):75mg/kg·d;

刺五加叶提取物300mg/kg·d;

玉竹叶提取物300mg/kg·d;

阳性对照组:造模后,予以格列本脲水溶液,按15.0mg/kg体重;

模型对照组:造模后,予以等体积的蒸馏水;

空白对照组:不造模,予以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

给药方式为每天清晨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12天。用药治疗期间各组小鼠每日均饲以普通饲料,自由进食,饮水。

观测指标:小鼠禁食12小时,眼内眦取血,40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GOD-PAP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总胆固醇(TotalCholestrol)的检测原理采用酶比色法(CHOD-PAP法)测定。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的检测原理采用酶比色法(GPO-PAP法)测定。

实验结果

结果见表4、表5。

表4: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平均值±SD,单位:mmol/L)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与模型对照比较:▲▲p<0.01,p<0.05。

表5: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平均值±SD,单位:mmol/L)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结果表明,相对于造模后/给药前,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在给药12天后小鼠空腹血糖值都有降低,说明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中大量的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有关,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同时说明,原料中刺五加叶玉竹叶的质量比为3:1时,降血糖效果最佳,并明显优于刺五加叶提取物、玉竹叶提取物单独使用时的降糖效果。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对糖尿病小鼠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水平有显著的降低,说明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可以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有利于血糖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例2: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动物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批号:20141209;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

实验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12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分别为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和格列本脲阳性药组。空白对照组,予以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格列本脲水溶液,按15mg/kg体重灌胃;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予以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混悬液,分别按75.0、150.0、300.0mg/kg体重灌胃(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高剂量组(CYH):300mg/kg·d;中剂量组(CYM):150mg/kg·d;低剂量组(CYM):75mg/kg·d)。每日1次,共5天。用药治疗期间各组小鼠每日均饲以普通饲料,自由进食、饮水。于末次给药前小鼠禁食不禁水12小时,给药后继续禁食不禁水2小时后,眼眶后静脉丛采血0.2mL,待血液凝固析出血清后,4000r/min离心15min,取血清10μL,按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

实验结果

结果见表6。

表6: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平均值±SD,单位:mmol/L)

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1。

结论: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在75-300mg/kg给药量时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值无明显影响。

效果例3: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改善睡眠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

实验药物

自制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刺五加叶:玉竹叶=3:1);戊巴比妥钠:(生产厂家Merek公司,临用时以蒸馏水配制成0.5%溶液)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雄性,体重18-22g,实验前放置于实验室1周,使之适应环境。

实验方法

增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作用实验:

末次给药30min后,各组均腹腔注射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45mg/kg),提起小鼠尾巴,将小鼠腹部朝上放在温暖(37℃)的垫块上“以翻正反射消失时间记为睡眠潜伏时间,以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记为睡眠时间”(即翻正反射消失时间至翻正反射重复出现时间,如果怀疑翻正反射是否真正恢复,于第一次翻正后立即重新背位放置,如在1分钟如之内又自动翻过来则前一次的时间即为恢复时间,否则以第二次翻过来的时间为准。

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刺五加叶:玉竹叶=3:1)高剂量组(CYH3:1):300mg/kg·d;中剂量组(CYM3:1):150mg/kg·d;低剂量组(CYL3:1):75mg/kg·d;3个不同剂量,经灌胃途径给药,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7天,分别记录各组入睡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

实验结果

结果如下,见表7。

表7不同浓度的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对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催眠反应的影响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结论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起效剂量为75mg/kg·d,在剂量范围内,随剂量增大,睡眠时间延长,存在一定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能明显增加试验动物的睡眠时间,缩短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的睡眠潜伏期。

效果例4: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改善睡眠作用的时效关系研究

实验药物

自制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刺五加叶:玉竹叶=3:1);戊巴比妥钠:(生产厂家Merek公司,临用时以蒸馏水配制成0.5%溶液)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雄性,体重18-22g,实验前放置于实验室1周,使之适应环境。

实验方法

在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改善睡眠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和5个不同给药时间组(3天、5天、7天、9天、11天),经灌胃途径给药,给药组,给予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中剂量组(CYM3:1):150mg/kg·d,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按上述实验方法,分别记录各组入睡的潜伏期及持续时间。

实验结果:

结果见表9。

表9在不同给药时间的情况下对用戊巴比妥钠治疗的老鼠的潜伏睡眠和持续睡眠的影响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结论

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表现出一定的催眠作用,起效天数为连续灌胃5天,主要表现为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持续时间。其中,连续灌胃刺五加叶玉竹叶提取物7天可显著延长戊巴比妥所致小鼠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

本发明内容仅仅举例说明了要求保护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一个或更多个技术方案中所记载的技术特征可以与任意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相组合,这些经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就像这些经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已经在本发明公开内容中具体记载一样。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