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薄壳山核桃幼林与白茶复合种植的方法

一种薄壳山核桃幼林与白茶复合种植的方法

摘要

一种薄壳山核桃幼林与白茶复合种植的方法,包括:1)整地施基肥;2)挖沟宽为0.5~0.6m的深沟和垄宽为1.5~1.8m的高垄,深沟和高垄的高度差为0.5~0.8m;3)将薄壳山核桃嫁接苗,按株距3.5~4.5m定植于种植沟内;4)在高垄定植白茶1年生扦插苗,茶树丛距为0.25~0.35m,每丛定植2~3株;5)后续对薄壳山核桃和白茶进行整形修剪和水肥管理。采用该具体的薄壳山核桃和白茶茶树的套种技术,可保证薄壳山核桃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使白茶茶叶等级提高,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74627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30569.9

  • 发明设计人 朱灿灿;耿国民;王敏;

    申请日2016-03-09

  • 分类号A01G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前湖后村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54:1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7/00 授权公告日:20180828 终止日期:20190309 申请日:201603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8-28

    授权

    授权

  • 2016-08-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7/00 申请日:201603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7-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壳山核桃幼林与白茶复合种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薄壳山核桃[Caryaillinoensis]又名美国山核桃,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我国自20世纪初开始薄壳山核桃的引种,但长期以来一直是零星栽培。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意见》的出台,薄壳山核桃在我国逐渐成为热门的经济树种之一,薄壳山核桃生产的规模化、基地化和集约化栽培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业。但薄壳山核桃树体高大,生长较缓慢,进入结果期迟,薄壳山核桃幼林地内空间大,薄壳山核桃2年生嫁接苗定植后,8~10年才进入盛产期,果农在薄壳山核桃幼龄林(树龄在2~10年)收益较低。

白茶,因茶叶经采摘后只经过杀青,不捻揉,叶背的白绒毛被完整地保留而得名,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白茶树栽种要求较高,需选择避风向阳、土层深厚的缓坡地段,并要求地下水位低、通气保肥性良好,以呈酸性的山地黄壤土为好。如果栽培管理不当,不仅白茶成活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同时茶叶口感不佳,性苦微寒。

白茶茶树种植主要是单一种植和间作套种。单一种植茶树的茶园容易出现冻害及病虫害,适应性及速生性较差,林地利用率不高,单位面积产值低。间作套种对于改善园区生态环境,提高茶叶量质和经济效益具有积极作用,该模式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土地产值,改善果林的生态结构。间作树种必须选择能与茶树共生互惠、主干分枝部位较高,病虫害少,能扬茶树之长、避茶树之短,适宜当地种植并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优良树种。因薄壳山核桃属于深根系高大落叶乔木,与白茶间作可产生有利于两者的效应,将会对两种植物的生长起到一种优化及改良的作用。因此,制定科学的定植方案,保证薄壳山核桃树和茶树相互促进生长,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产值,是本领域的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合理利用果树幼龄林的生长期,提高林地利用效率,提供一种薄壳山核桃与白茶间作套种的生产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薄壳山核桃与白茶间作套种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整地施基肥

选取土壤肥沃、向阳的的丘陵缓坡山地,山地的坡度控制在13~35°之间,对土地进行初次翻耕,同时撒上化肥,再进行一次浅翻耕。

、挖定植沟

开沟施基肥,并形成沟宽为0.5~0.6m的深沟和垄宽为1.5~1.8m的高垄,深沟和高垄的高度差为0.5~0.8m。薄壳山核桃幼苗移植到深沟内,茶树栽植在行间高垄内,一般为1行果树3行茶树。

、种薄壳山核桃幼苗

选择薄壳山核桃嫁接苗,于11月至次年2月按照株距3.5~4.5m定植于种植沟内,栽植时进行修根。薄壳山核桃品种应选择已经在生产中表现出高产稳产性状的优良品种,如已经被认定的‘威斯顿’、‘肖肖尼’、‘威奇塔’等。丰产园按约10﹪的比例配置授粉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树品种栽植距离应在150~300m范围内。

、种茶苗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高垄定植白茶1年生扦插苗,茶树丛距为0.25~0.35m,每丛定植2~3株。薄壳山核桃树下以树干为圆心2m2~3m2面积区域不栽茶树。

、田间管理

(1)定干:薄壳山核桃苗木栽植后进行定干,主干高度以30~40cm为宜。树形宜采用开心形。树体总高度控制在5m以内。茶树苗木移栽后要及时定干,剪留高度15~20cm。修剪的形式,蓬面以剪成弧形为宜。

(2)修剪:薄壳山核桃分枝高度应控制在1.8cm以上,下层枝叶离地面高度应为2.00m以上。在主干不同方向的高度上留3~4个侧枝,在侧枝上留2~4个分枝。当茶树苗高达到30cm以上、主枝粗达到3mm以上时,即可进行第一次定行修剪,剪后留高15cm左右。以后每年进行一次定形修剪。每次定性修剪的高度可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5cm左右。经过3次定形修剪的茶树,高度约为40~50cm,以后再辅之以打顶轻采和轻修剪,培养树冠和采摘面。

(3)施肥:秋冬季施腐熟的农家肥,肥料应施在距茶树主干0.4~0.8m,离薄壳山核桃树干1~2m的茶树行间土壤中。

(4)灌溉:薄壳山核桃在6~7月果实膨大期和8~9月果实灌浆期,需要及时灌水。茶树在7、9月根据需水情况,及时灌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薄壳山核桃与白茶套种的栽培方法公开了具体的薄壳山核幼树和白茶茶树的套种技术,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行间空地增加效益,尤其在新建的薄壳山核桃果园中,在薄壳山核桃树投产前获得经济效益,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尽快收回投资的一个重要措施;还可以减少土壤流失,改善薄壳山核桃树根际环境和果园生态,该栽培方法在种植密度、树形修剪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取得良好效果,经估算,套种薄壳山核桃的白茶提高了春茶的质量,使春茶1级茶增加11%,每亩增产2000元。

附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新建薄壳山核桃和白茶间作园

于2013年早春在江苏句容下蜀镇,开沟施基肥,亩施有机粪肥250kg,并形成沟宽为0.5m的深沟和垄宽为1.5m的高垄,深沟和高垄的高度差为0.5~0.8m。

将薄壳山核桃2年生嫁接苗‘威斯顿’移植到深沟内,按株距4m定植,每隔200m种植1行2年生嫁接苗‘波尼’作为授粉树。于当年春在高垄按单行双株定植白茶‘浙农1号’一年生扦插幼苗,株距为0.3m,薄壳山核桃树下以树干为圆心2m2~3m2面积区域不栽茶树。

对薄壳山核桃进行定干后,于生长阶段对果树进行修剪,在幼年期将幼枝按1/4~1/3短截。一年内施肥3~4次,前2~3次施速效氮肥,最后一次施磷钾肥。

实施例2:

在已建茶园内间作薄壳山核桃苗

于2014年春天,在江苏金坛已有成年茶园中,根据地形、土壤等条件选择50亩优质白茶园‘茅山白茶’,引进薄壳山核桃的优良品种‘肖肖尼’、‘威斯顿’,用5年生嫁接苗以4m×6m的密度植入茶园行间,每隔200m种植1行2年生嫁接苗‘波尼’作为授粉树。茶树的行距控制在1.5m,以3行茶1行果树的模式进行栽植,建成薄壳山核桃和白茶复合种植园。

对定植的薄壳山核桃大规格苗进行定干后,于生长阶段对果树进行修剪,果树成长期主干侧枝按1/3~2/3短截。茶树以弧形蓬面进行定形修剪,剪留高度为40~50cm,以后辅之以打顶轻采和轻修剪,培养树冠和采摘面。

薄壳山核桃在6~7月果实膨大期和8~9月果实灌浆期,需要及时灌水。白茶采用固定喷灌系统灌溉。白茶茶树成长期于2月、5和10月采摘前各施一次肥,亩施三元复合肥350kg,氮肥120kg。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