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态混合器

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态混合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包括单元节筒体和固定安装在筒体内壁的叶片,所述叶片是由筒体切割形成的三角形管壁叶片,三片三角形管壁叶片呈120°在内壁上均布,用于流体物料将隔开成相互不完全断流的三个大致区域。本发明混合效果好、易制造、节能,不易挂纤维类流体物料且便于清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66474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林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136778.4

  • 发明设计人 皮成忠;张放;李金苗;曹云峰;

    申请日2016-03-10

  • 分类号B01F5/06;

  •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晓

  • 地址 210037 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6:3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2-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01F 5/06 专利号:ZL2016101367784 申请日:20160310 授权公告日:201609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6-09-28

    授权

    授权

  • 2016-07-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01F5/06 申请日:201603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态混合器,具体涉及一种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态混合器。

背景技术

背景:在以流体物料作为加工对象的流程化生产、废水处理等许多工业生产和相关 领域中,除了主要流体物料外,必须添加辅料和其他化学品。随着各行业产品品种和质 量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技的发展,各种辅助添加料无论在数量、还是种类上越来 越多。所以,必须利用某种混合装置或设备实现液-液、气一液等多相流混合。工业生 产中利用湍流混合机理实现这些多相流混合的设备,主要有机械搅拌混合反应器、射流 混合器、喷射混合器、撞击流混合器、静态混合器、动态混合器等。与传统的搅拌器装 置不同,静态混合器内虽然没有运动部件,但依靠泵等动量源提供的初始动能使拟混合 流体依次通过具有特殊结构的静态混合单元,在很宽的雷诺数范围内很好地实现不同尺 度流体的分散混合和分布混合。

静态混合器的压力波动特性、传热特性、混沌混合特性及流动特性,且在强化高粘 度流体间的分布混合与分散混合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因而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并在 大宗具有化工特性的连续、流动介质的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一方面,由于各个行业或者具体到某个行业,因其生产工艺、加工的流体物 料特性(如分子强度特性、浓度特性、黏度特性等)不同,对静态混合器的要求不同, 有的静态混合器结构虽然能够实现物料的充分均匀混合,但影响或破坏了原有流体物料 特性;另一方面,除了实现均匀混合和保护被混物料特性外,还要考虑静态混合器本身 的节能降耗、易于制作加工、结构简单、单位混合能力的体积小等特性。

现有常用静态混合器要么混合效率不理想,要么能耗高、挂浆,要么易堵塞、不易 清洗等。所以,不断研发更加适合物料特别要求用途的、更加符合流体流动状态、高效、 低耗,结构简单紧凑、不易堵塞、易于清洗、易于加工制作、安装检修方便的静态混合 器是人们所期待的。

用途:静态混合器不仅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成本低的优点,而且能适合任何雷诺数、 任何粘度的流体,同时可通过改变混合元件数来满足不同混合强度的要求,混合效果好, 因而广泛用于液一液、液一气、液一固、气一气的混合、萃取、反应等工艺过程。在造 纸、石油化工、药品、塑料、油脂、合成纤维、橡胶、化妆品等领域的混合、萃取、热 交换、分散、溶解等工艺过程中都能用到。

静态混合器通常结构

作为静态混合器的典型代表——Kenics静态混合器(KSM),又称为标准静态混合器, 其混合元件为扭曲180°的左右螺旋叶片(见图1)。当需混合的物料流沿着管道进入Kenics 静态混合器时,物料流在其自身动能的作用下,依次通过有多组左、右螺旋元件交替排 列的特殊通道,此时物料流在被迫反复进行的“分割一移位-重新汇合”3个要素的作用 下实现充分混合;特别是在湍流时,除“分割一移位一重新汇合”3个要素外,流体在流 动断面方向产生剧烈二次涡流,由此导致很强的剪切力作用于流体,从而使流体的细微 部分进一步被分割,进而实现强化混合。

到目前为止,包括Kenics、SMX、SMV、SMXL、SH等典型的静态混合器在内, 已有上百种静态混合器产品和许多国内外的专利,但根据权威参考文献和发明专利查 询,结构类型为KSM型、低压型、SMV型、SMK型、SMXL型、ISG型、HEV型、 IS50型、IS45型、CT型、SMR型和螺杆旋式。

现有的静态混合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缺点:

从国内外目前所出现的各种静态混合器看,基本上都能实现让各种流体达到混合目 的。但是,作为静态混合器,除了确保被混合的各种物料流体的均匀混合外,还必须考 虑混合前后对物料本身带来的影响,其次考虑混合过程的能耗(压力降),再者考虑元 件的制作加工、组合后体积以及成本等因素。

其中KSM、低压、HEV、IS45、CT五种类型的混合元件结构相对简单,因此,混 合过程压降小一些;另外,对于较高浓度、较高黏度或纤维性状流体在混合过程不易堵 塞;且制作相对简单。其它几种(SMV、SMK、SMXL、ISG、IS50、SMR、螺杆旋式) 类型的混合元件结构相对复杂,虽然混合效果好,但混合过程压降大,且对于较高浓度、 较高黏度或纤维性状流体在混合过程易堵塞;其中IS50型螺旋型结构、加工复杂、易堵 塞等更明显。

以上十种类型静态混合器具有的共同不足是:一是,各种混合元件对象纸浆纤维这 样的流体,易在元件的浆料纤维流入方向上挂浆,或对于螺杆旋型元件不挂浆但产生堵 塞,对于较高浓度情形时,这两种情况更明显,因而带来麻烦;二是,各种混合元件都 是需要专门加工(不是取材于静态混合器管壁本身),加工相对复杂;三是,在流体前 行过程,除了分割(分流)、合流外,轴向相邻组元件旋转角基本固定(如KSM、低 压、IS45、CT为90°;其余不存在旋转角)。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 态混合器。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包 括单元节筒体和固定安装在筒体内壁的叶片,所述叶片是由筒体切割形成的三角形管壁 叶片,三片三角形管壁叶片呈120°在内壁上均布,用于流体物料将隔开成相互不完全断 流的三个大致区域。

具体地,所述三角形管壁叶片具有底边,与所述底边垂直的垂直边,以及连接底边 和垂直边端部的弧边,所述垂直边与被切割筒体的轴心线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弧边与筒 体内壁焊接。所述弧边与筒体内壁焊接。切割时,底边是来自筒体端面圆上的一段圆弧, 垂直边与弧边均沿着筒体的径向切割,形成的切割面(垂直面、弧面)均与被切割筒体 的壁面垂直,切割形成的三角形管壁叶片的投影是三角形,展开后弧边是一条圆弧,且 该圆弧正好可以和筒体内壁贴合,方便焊接。

具体地,所述弧边的弧长是0.083~0.167倍的筒体周圆弧长;

具体地,所述三角形管壁叶片的切割角α为15°~30°。

具体地,所述三角形管壁叶片的尖端起始焊接接触联接角β为0°。

具体地,所述单元节串联布置,相邻基本单元节叶片的旋向相反。

具体地,所述单元节串联布置,每隔两个基本单元节叶片的旋向相反。

使用时,流体物料在轴向移动的同时,受到叶片的导流作用,在每块叶片区域内形 成向筒内壁方向的偏旋转向,轴向移动与向筒内壁方向的偏旋转向的结合,使三个区域 流体形成小螺旋涡流前行;当流体在左侧离开叶片底边后,各区域流开始汇合,并在原 有各自的惯性流作用下使整体流围绕轴心产生旋转前行流动。

如此,继续进入下一混合器基本单元节内,继续着下一个逐渐分隔、旋转、汇合的 周期。根据设计需要,相邻基本单元节,或每隔两个基本单元节,将叶片的旋向更改成 反向,有利于混合。

有益效果:本发明创造与现有的各种静态混合器比,主要的优点和效果:

1、与KSM、低压、ISG、IS45、CT等同一类叶片式静态混合器比,一方面用料直 接取自于与管壳同源材料,用料简单;另一方面,直接切割后焊接至管内壁,不用扭曲 加工,叶片制造简单;而SMV、SMK、SMXL、IS50、螺杆旋型静态混合器混合元件在 制作和安装时也比本发明创造复杂。

2、除HEV外,与其它各种类型相比,由于本发明创造的叶片是三角形,故对进入 的流体物料是“逐渐分隔开”,这样不会使流体受到“突然的碰撞式”分隔;另外,物料前 进方向与叶片面没有夹角,而是切线接触,转角逐渐加大、阻力小,因而节省能耗;

3、除HEV外,与其它各种类型相比,本发明创造的三角形叶片在对被分隔流体是 靠倾斜面3上渐进式,所以不会造成象浆料纤维一类物料的挂浆(其它类型均会易挂浆); 也相对来说,不易造成象聚丙烯酰胺类高分子一类流体因过重切割而聚合度(黏度)下 降。

4、不会像SMV、SMK、SMXL、IS50、SMR、CT、螺杆螺旋类型那样,对于纤维 状流体或高浓、高黏度流体那样易堵塞;

5、因叶片结构简单,除HEV外,均比其它各种类型静态混合器易清洗。

6、HEV型静态混合器虽然与本发明创造一样,具有结构简单、节能、不会挂浆、 不会堵塞,但它没有分隔流体功能,只有产生周边的小旋转流,从整体上讲,混合效果 比本发明创造要差很多。

除了上面所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 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外,本发明的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态混合器所能解决的其 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 图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Kenics静态混合器(KSM)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基本单元节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轴测图;

图4是叶片的制作图;

图5是图4中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向视图;

图7是图5的D向视图;

图8是图9的A向视图;

图9是三角形管壁叶片式静态混合器基本单元节平面视图;

图10是图9的B向视图;

图11是静态混合器基本单元节混合原理;

图12是叶片与管壁面焊接联接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A向视图;

图14是在三个叶片两两中间加焊三个小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由图2和图3可见,基本单元节由一节圆管与焊接在其内壁的三片三角形管壁叶片 组成。图中实线部分为叶片,虚线或点划线部分为圆管;右图为左图的(自右向左看的) 轴测图。

叶片的制作见图4,每个叶片取材均取自于外接圆管;制作时,取一段圆管(根据 叶片设计大小,确定管高度),在管壁上按照虚线切割形成垂直面3;同时在管壁上按照 点划线切割形成弧面4(弧面4各处保持与筒壁面垂直),保持与轴垂直形成底面5,底 面的长短取决于设计的叶片角度和大小;垂直面3与底面5成直角。制作成的叶片见图 5、图6和图7,具有与弧形表面2。在焊接时,将弧面4与圆管内壁贴合焊接,叶片的 直角部分伸悬在管内;三个叶片呈120°在内壁上均布。

使用时,流体物料的流向如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

被混合的流体物料自叶片的尖端一侧的右端进入,向左流动,自单元节筒体1的左 侧流出。尖端是与底面底面5相反的一端,弧面4与筒体1焊接。

在图11中,实线部分为叶片,虚线或点划线部分为圆管轮廓部分,箭头双划虚线 为流体物料在三叶片区域间的基本流动轨迹,被混合的流体物料从右侧进入混合器基本 单元节内后,被三个叶片(图中叶片垂直面3的作用)逐渐分隔开成相互不完全断流的 三个大致区域;由于叶片的弧形叶面2及偏斜转向安装,流体物料在轴向移动的同时, 受到叶片的导流作用,在每块叶片区域内形成向筒内壁方向的偏旋转向,“轴向移动” 与“向筒内壁方向的偏旋转向”的结合,使三个区域流体形成小螺旋涡流前行;当流体 在左侧离开叶片底面5后,各区域流开始汇合,并在原有各自的惯性流作用下使整体流 围绕轴心产生旋转前行流动。如此,继续进入下一混合器基本单元节内,继续着下一个 “逐渐分隔、旋转、汇合”的周期。根据设计需要,相邻基本单元节,或每隔两个基本 单元节,将叶片的旋向更改成反向,有利于混合。

实施例2:

在工程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要把握以下方面:

(1)本发明创造静态混合器在使用中基本单元节为基础,每个(或每两个)单元节两 端加工有法兰,每个(或每组)混合单元间依靠法兰连接,相邻单元节或相邻混合单元 的叶片旋向可以改变成反向交错。

(2)根据需混合的流体主物料的特性和浓度,以及外混物料种类多少和混入量,来确 定叶片的大小。叶片的大小指图5中的“垂直面3的长度和弧面5的弧面长度”,两者长 度之比决定了“面4的长度”以及“面4与面3组成的夹角”(在叶片制作加工时也称为切 割角α)。其中“弧面5”弧长较佳范围为0.083~0.167倍的混合节圆筒周圆弧长;切割角 α在15°~30°之间。

(3)制作切割叶片时,保持切割面与管壁面间的垂直,切割成叶片后保证各面及各面 间组成的棱角平滑;三个叶片在管内壁相间120°等距均匀分布;叶片与管壁面焊接后, 保持滑净,无刺、角类点疤。叶片尖端与管壁“起始焊接接触联接角β”(见图12和图 13)为0°;叶片尖端与筒内壁点S,底面接触点为E点,S点与E点形成的γ角(见图 13)根据情况可变化,但γ≤60°。

(4)如果混合节圆筒直径较大,或者在单元节内希望对流体物分隔和旋转程度更进一 步提升,则可再在管内壁的三个叶片两两中间加焊三个小叶片(垂直面可短一些,这样 焊接时底面与大叶面在端面错开),见图14。

实施例3

实验装置:为了通过实验测定本发明创造静态混合器效果,建立了如图15的实验 装置。图中4为被测静态混合器单元,每种混合器采用2个单元节。1为不锈钢水箱;2 为小型中浓浆泵;3为流量计;5为阀;6为压力表。主要测量流体物料经过混合单元的 压力降、流速变化与分布和挂浆情况。被测静态混合器单元采用两种,一种为本发明创 造混合器2个单元节;另外一种为标准型静态混合器——Kenics静态混合器2组混合单 元元件。材料为有机玻璃,定制加工。

实验目的:作两种混合器的压力、流速变化与分布以及挂浆情况三方面的对比。

实验条件:物料采用已打浆过的针叶木漂白浆料。分别测定清水(0%)、0.2%、0.5%、 1%、1.5%、2%、2.5%、3%八种条件下的流体物料经过两种混合器单元的压力降、流速 变化分布和挂浆情况。纸浆泵扬程为32m。

实验方法:压力降的测定依靠混合器单元两侧的压力表读数;流速分布的测定采用 高速摄像机,各种情况都加入微量的染色纤维;挂浆情况的测定采用流经20min后拆卸 后竖起再观察分析。

实验效果分析:

(1)两种混合器的压力降对比

清水(0%)和0.2%、0.5%浆料浓度时,两种混合器压力降基本一致;浓度超过0.5% 时,压力降逐渐明显增大(呈正指数上升,判断纸浆显现非牛顿流体特性),当达到3% 时,本发明创造混合器比标准型低26%。

(2)两种混合器的流速变化与分布对比

清水(0%)和0.2%浆料浓度时,标准型混合器流速变化快、且局部湍流(小涡流) 范围大;而本发明创造混合器流速变化过渡相对平稳。浓度超过0.5%时,标准型混合 器速变化逐渐明显减小,局部湍流(小涡流)范围明显收敛,但在叶片平直板口入口处 使浆料流动的受阻明显增大;本发明创造混合器流速变化过渡相对平稳,浆料流动的阻 力极小,且使浆料流旋转作用更好。

(3)两种混合器的挂浆情况对比

清水(0%)和0.2%浆料浓度时,标准型混合器基本不挂浆;而本发明创造混合器 不挂浆。浓度超过0.5%时,标准型混合器挂浆越来越明显增加,浆浓达3%挂浆十分明 显;本发明创造未出现挂浆。

(4)两种混合器的混合效率对比

从另外制作的实验装置得出的结论:两种混合器的混合效率(果)对比基本相当。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 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的原理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这些实 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