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备用轮胎固定部、备用轮胎收纳系统以及车辆

备用轮胎固定部、备用轮胎收纳系统以及车辆

摘要

一种备用轮胎固定部、备用轮胎收纳系统以及车辆,所述备用轮胎固定部对备用轮胎进行固定,并具备:收入凹部,其朝向下方凹陷,并能够将所述备用轮胎收入;突条部位,其被形成在所述收入凹部中,并朝向上侧突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6446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510813185.2

  • 发明设计人 加藤彰;铃冲弘行;

    申请日2015-11-20

  • 分类号B62D43/10;B62D25/20;B62D43/00;

  • 代理机构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威

  • 地址 日本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33: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27

    授权

    授权

  • 2016-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2D43/10 申请日:20151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6-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对备用轮胎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具备该固定部和轮 胎罩的备用轮胎收纳系统、以及具备该固定部的车辆。

背景技术

广泛已知一种为了防备轮胎的爆胎等,从而在车辆上搭载被称为备用轮 胎的预备用的轮胎的技术。在车辆上所搭载的备用轮胎通常被固定在车辆的 预定部位处。作为对备用轮胎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例如已知一种以使备用轮 胎能够嵌入的方式而形成了朝向下侧凹陷的凹部的结构(参照日本特开 2008-230354)。

发明内容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8-230354中所记载的固定部的形成理念为,通过 使备用轮胎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从而相对于固定部被取出或装入。由于采用了 这种结构,因而虽然意图通过凹部而对备用轮胎进行固定,但是并未意图在 凹部中使备用轮胎滑动。另外,虽然如果在凹部的上方确保足够的空间则没 有问题,但是在未确保足够的空间的情况下,有时需要将备用轮胎以从斜上 方滑入的方式而装入。此时,虽然使备用轮胎以在凹部上滑动的方式而移动, 但是存在因备用轮胎与凹部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从而备用轮胎无法顺畅地移动 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使备用轮胎在凹部上滑动而收纳在固定部中时 能够使备用轮胎顺畅地移动的备用轮胎固定部、备用轮胎收纳系统以及车辆。

本件的第一方式涉及一种备用轮胎固定部,其对用于备用轮胎进行固定, 且具备:收入凹部,其朝向下方凹陷,并能够将所述备用轮胎收入;突条部 位,其被形成在所述收入凹部中,并朝向上侧突出。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在使备用轮胎沿着备用轮胎固定部的凹部而在收纳 方向上移动时,也能够在抑制了备用轮胎与备用轮胎固定部的接触面积的状 态下使备用轮胎移动。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将备用轮胎收纳在备用轮胎固 定部中。

备用轮胎固定部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上述方式中,在相对于设 置部而被固定的收纳部件上设置有所述收入凹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与设置部不同的收纳部件上设置有凹部,因此能 够比较容易地实施与备用轮胎相配合的成形。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设置部为与车辆地板表 面相比向下方凹陷的收纳凹部。

根据上文所述,由于在相对于与车辆地板表面相比向下方凹陷的收纳凹 部而被固定的收纳部件中设置有所述收入凹部,因此能够在收纳凹部内对备 用轮胎进行收纳。此外,由于在相对于收纳凹部而被固定的收纳部件中设置 有收入凹部,因此易于将收入凹部形成为所需的形状,并能够使备用轮胎易 于在突条部位上滑动。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突条部位被形成有多个, 并且其中的至少两个被并排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沿着被并排配置的突条部位而使备用轮胎移动,从 而能够在抑制备用轮胎摇晃的同时使备用轮胎移动。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具备支承面,所述支承面能 够在所述备用轮胎的固定时对所述备用轮胎进行支承,在与所述支承面不同 的位置处配置有所述突条部位。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突条部位被配置在与能够对备用轮胎进行支承的支 承面不同的位置处,因此抑制了因突条部位而在备用轮胎上留下痕迹等的情 况,从而能够以清洁的状态来保管备用轮胎。

备用轮胎固定部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上述方式中,具备支承面, 所述支承面能够在所述备用轮胎的固定时对所述备用轮胎进行下方支承,所 述突条部位位于从所述支承面起靠下侧处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被构成为,在从能够在备用轮胎的固定时对所述备 用轮胎进行下方支承的支承面起靠下侧处具备突条部位,因此避免了在备用 轮胎的固定时突条部位发生抵接的情况,并且即使从上方按压备用轮胎,也 能够抑制因突条部位而在备用轮胎上留下痕迹的情况,从而能够以清洁的状 态来保管备用轮胎。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突条部位上沿着长度 方向而形成有曲面。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沿着突条部位的长度方向而形成有曲面,因此能够 使备用轮胎与突条部位的接触面积减少,并且能够使备用轮胎顺畅地移动。

本申请的第二方式涉及一种备用轮胎收纳系统,具备:技术方案1至7 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备用轮胎固定部;轮胎罩,其对收纳在该备用轮胎固定 部(2)中的备用轮胎进行覆盖

根据上述方式,不仅通过突条部位而使备用轮胎变得易于移动,并且还 能够通过覆盖在备用轮胎上的轮胎罩而进一步使备用轮胎的移动变得容易。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轮胎罩具备布体和连接 件,所述布体能够对备用轮胎进行覆盖,所述连接件能够将该布体的一部分 连接组合成车轮状,在该布体上具有能够对该连接件进行覆盖的覆盖部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利用连接件而使轮胎罩相对于备用轮胎进行装 卸,因此不仅使该装卸变得比较容易,还抑制了连接件弄脏内部装饰等的情 况,因而能够提高备用轮胎相对于固定件进行装卸时的作业性。

本件的第三方式涉及一种车辆,具备: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 述的备用轮胎固定部;滑轨,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突条部位以沿着车 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而形成,车辆通过使备用轮胎从所述滑轨的侧方朝向 斜下方移动,从而能够将备用轮胎配置在收纳位置处。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而形成突条部位, 因此使备用轮胎变得易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移动。因此,通过采用使备用轮 胎从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滑轨的侧方朝向斜下方移动从而将备用轮胎配置在收 纳位置处的结构,也能够抑制在备用轮胎的安装卸下时的作业者的负担。因 此,能够有效地利用车辆内的空间。

本件的第四方式涉及一种车辆,具备: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 的备用轮胎固定部;滑轨,所述收入凹部被配置在所述滑轨的下方。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在收入凹部的上方配置滑轨,因此能够扩大可通过 滑轨而移动的结构体的移动范围。此外,即使存在该滑轨,但由于收入凹部 所具备的突条部位的存在,因而也能够使备用轮胎的移动顺畅地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各个方式,能够使备用轮胎相对于备用轮胎固定部而顺畅 地装卸。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显 著性,其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元件。

图1为实施例中的备用轮胎固定部的立体图。

图2为具备实施例中的备用轮胎固定部的车辆的侧视图。另外所表示的 为内部结构。

图3为从后侧对将备用轮胎固定在实施例中的备用轮胎固定部上的状态 进行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沿着实施例中的备用轮胎固定部所具备的突条部位而使具备 轮胎罩的备用轮胎滑动的概念图。

图5为表示具备轮胎罩的备用轮胎抵接到实施例中的备用轮胎固定部所 具备的突条部位上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6为展开状态的轮胎罩的侧视图。

图7为连接成圆筒形状的轮胎罩的立体图。

图8为图7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为对将覆盖了轮胎罩的备用轮胎固定在实施例中的备用轮胎固定部 上的状态从后侧进行观察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适当的附图来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 说明书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左右方向等方向的规定方式为,图1或图2 等中所示的X为前方、Y为左方、Z为上方。例如,在通常情况下,车辆11 的前轮胎FT所处的一侧成为前侧,后轮胎RT所处的一侧成为后侧。此外, 顶棚板CP相对于车辆地板表面FL所处的一侧为上侧。此外,在从车辆11 的后侧对前侧进行观察的状态下规定左右方向。另外,在下文中,在没有特 别说明的情况下,以备用轮胎固定部2和车辆11在通常的状态下处于静止为 前提来提及方向。

实施例中的备用轮胎固定部2具有收入凹部21,所述收入凹部21朝向 下方凹陷,并形成能够收入备用轮胎ST的空间SP。此外,备用轮胎固定部2 具备突条部位23,所述突条部位23被形成在收入凹部21上,并朝向上侧突 出。

实施例中的备用轮胎固定部2为被搭载在车辆11上的构件。备用轮胎固 定部2为,被用于固定和保管通常不使用的备用轮胎ST的构件,并且在本实 施例中被形成在车辆11的内部空间的后方侧。因此,通常如图2所示,通过 将被设置在车辆11的后部侧的门BD打开而使其后方侧敞开,从而实施相对 于备用轮胎固定部2而装卸备用轮胎ST的作业。

本实施例中的备用轮胎固定部2在车辆11的后部侧被形成在与车辆地板 表面FL相比靠下方处。更具体而言被设为,能够在与车辆11的车辆地板表 面FL相比而向下方凹陷的收纳凹部9内对备用轮胎ST进行固定,并且该收 纳凹部9的上侧能够通过盖部件19而被覆盖。如图3的双点划线所示,当以 堵塞收纳凹部9的开口的方式而配置盖部件19时,盖部件19能够形成车辆 地板表面FL的一部分,并能够在成为车辆地板表面FL的一部分的盖部件19 的下方处对备用轮胎ST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座椅1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而使用的滑轨SR的一 部分以位于收纳凹部9的上方的方式而配置(参照图2以及图3),其中,所 述座椅10用于供乘员落座。可对收纳凹部9进行覆盖的盖部件19能够被配 置在与滑轨SR相比靠下方处,在将备用轮胎ST收纳于收纳凹部9中的状态 下,备用轮胎ST位于与滑轨SR相比靠下方处。另外,滑轨SR通过横贯于收 纳凹部9的上方的滑轨托架SRB而使其后部侧被支承。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未图示的安装部件而使形成收入凹部21的收纳部件 20相对于收纳凹部9而被固定。收纳部件20以与收纳凹部9的底面对置的 方式而配置,并且相对于设置部B而被固定。本实施例的收纳部件20使用两 个安装部件而被固定,并且收纳部件20被设为不会以安装部件为中心而旋 转,其中,所述安装部件被插入于收纳凹部9所具备的安装贯穿孔71中。另 外,本实施例中的收纳部件20为沿着收纳凹部9的底面而装载的部件,并作 为将备用轮胎ST的收纳位置向上方提升从而配置于适当的位置处的提高加 固部件而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在车辆11的车辆宽度的大致中央位置附近处平行地配置 有两个滑轨SR,收纳部件20被配置在从车辆11的车辆宽度的中心位置向右 侧少许偏离的位置处(参照图3)。由于该收纳部件20的上方配置有滑轨SR, 因此在欲向收纳部件20中装载备用轮胎ST时,将会使备用轮胎ST以从上方 向斜下方移动的方式而朝向收纳部件20移动。

实施例中的收纳部件20使用树脂而被成形,并具备能够收入备用轮胎 ST的收入凹部21。在收入凹部21中具有能够对备用轮胎ST进行支承的支承 面25,并能够以在该支承面25上配置了备用轮胎ST的状态而使用固定部件 73来进行固定。固定部件73被设为如下结构,即,具备位于备用轮胎ST的 上表面侧的挤压部73a和从挤压部73a起呈棒状而延伸的螺钉部73b,并且 能够与被设置在收纳部件20上的螺钉部73c拧合。因此,通过将备用轮胎 ST夹入到挤压部73a与收纳部件20之间并使固定部件73旋转,从而使挤压 部73a与收入凹部21之间的距离缩短,进而能够使备用轮胎ST相对于收纳 部件20而固定(参照图3)。

在收纳部件20上,在从支承面25起靠下侧的区域中具备两个突条部位 23(参照图1)。该突条部位23沿着形成收入凹部21的面而形成,并以从支 承面25的端部起朝向收纳部件20的大致中央形成较平缓的倾斜面的方式而 延伸。此外,突条部位23在将备用轮胎ST置于收纳状态的收纳方向(参照图 4的箭头)上延伸。该突条部位23的朝向外边缘侧而突起的曲面在长度方向 上连续地形成。更具体而言,以成为能够与备用轮胎ST抵接的位置的一侧的 面的整体朝向上侧而突起的方式,形成了突条部位23。

在本实施例中,又被称为条形突起的突条部位23以两个并排的方式而配 置。更具体而言,以大致平行的方式而配置有两个突条部位23。使用者为了 将备用轮胎ST置于被收纳在收纳位置处的收纳状态(备用轮胎ST为图3的实 线所示的状态),能够将备用轮胎ST装载于该两个突条部位23上并使其移动 (参照图5)。虽然在突条部位23彼此之间形成有不与备用轮胎ST接触的空 间SP,但是由于突条部位23以沿着收纳方向延伸的方式而形成,因此不与 备用轮胎ST接触的空间SP也以沿着收纳方向延伸的方式而形成。因此,在 使备用轮胎ST在突条部位23上滑动并移动时,能够抑制收入凹部21与备用 轮胎ST的接触面积。

由于并排配置的各个突条部位23能够对备用轮胎ST进行支承,因此能 够抑制备用轮胎ST摇晃的情况。此外,由于各个突条部位23在与收纳方向 正交的截面上形成有圆弧状的曲面,因此能够抑制突条部位23与备用轮胎 ST接触的面积。因此,能够在抑制备用轮胎ST摇晃的同时使备用轮胎ST在 收纳方向上顺畅地移动。

实施例中的突条部位23被形成在,与在备用轮胎ST的固定时能够对备 用轮胎ST进行下方支承的支承面25不同的位置处。更具体而言,突条部位 23在从支承面25起靠下侧的位置处以沿着收纳方向延伸的方式而形成。因 此,在使备用轮胎ST固定时,备用轮胎ST与突条部位23将不会抵接。即, 突条部位23被构成为,虽然在使备用轮胎ST朝向收纳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与 备用轮胎ST抵接,但是在备用轮胎ST被收纳在收纳位置处的状态下不与备 用轮胎ST抵接。因此,能够避免突条部位23长时间被按压在备用轮胎ST 上的状态。因此,能够避免在备用轮胎ST上残留有与突条部位23抵接的痕 跡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突条部位23以沿着车辆11的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 形成。在通常情况下,虽然车辆11的车辆宽度方向为作业者难以施力的方向, 但是如果以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而形成突条部位23,则能够减轻作 业者的劳动强度。

接下来,进一步对本实施例的收纳部件20进行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的 收纳部件20为了形成收入凹部21,以描绘出从大致中心朝向下侧突起的弧 线的方式而使支承臂27向三个方向延伸(参照图1)。由于在各支承臂27上 形成有各个支承面25,因此备用轮胎ST在三个位置处被支承。该支承臂27 在设置有突条部位23的备用轮胎ST的插入开始侧(图1的右侧)形成有一 个,并在作为该位置的相反侧的备用轮胎ST的收纳位置侧(图1的左侧)形 成有两个。另外,支承面25被构成为,从收纳部件20的中央侧朝向外周侧 平缓地向上方倾斜。

被形成在备用轮胎ST的收纳位置侧的两个支承臂27以如下方式而形成, 即,与被设置在插入开始侧的支承臂27相比而向上方延伸。被形成在收纳位 置侧的两个支承臂27具备与支承面25相比而向上方延伸的部位,从而可较 容易地将以朝向收纳位置侧滑动的方式而移动的备用轮胎ST收纳在预定位 置处。

于被形成在收纳位置侧的两个支承臂27之间,存在有在横向上延伸的桥 架部33。此外,虽然在形成于收纳位置侧的支承臂27的一侧与形成于插入 开始侧的支承臂27之间存在桥架部35,但是以对该桥架部35进行支承的方 式而形成有加强臂37。加强臂37被构成为,在车辆11的配置时位于与插入 开始侧的支承臂27相比靠后部的门BD侧。

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收纳部件20与盘状的收纳部件20 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并且能够保证所需的刚性。

另外,本实施例的突条部位23被设为,从插入开始侧起延伸至收纳部件 20的大致中央位置处为止的结构,并且在与收纳部件20的中央位置相比靠 收纳位置侧并未设置突条部位23。其原因在于,只要在最初插入开始时能够 使备用轮胎ST顺畅地移动起来,就能够比较顺畅地实施备用轮胎ST的收纳。 此外,本实施例的收纳部件20在与支承面25相比靠下侧处延伸有突条部位 23,采用这种结构也是上述方式的理由之一。当使备用轮胎ST相对于该结构 的收纳部件20从插入开始侧朝向收纳位置侧移动时,备用轮胎ST将被逐渐 地放倒。由于备用轮胎ST通过该动作而从突条部位23上离开,并被装载于 位于与突条部位23相比靠上方的支承面25上,因此无需使突条部位23延伸 至收纳部侧。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备用轮胎ST的移动较为顺畅,而如果将使用 了布体61的轮胎罩6覆盖在备用轮胎ST上,则效果更为优异。在本实施例 中,为了便于安装或卸下备用轮胎ST的轮胎罩6,从而具备能够将布体61 维持为大致环状的状态的连接件63(参照图6以及图7)。因此,如果使布体 61沿着成为备用轮胎ST的轮胎主体STM的橡胶状的部分而收卷成大致环状 并通过连接件63而进行接合,则能够维持使布体61覆盖在备用轮胎ST上的 状态。另外,在带状的布体61的边缘部上沿着长度方向而具备橡胶带65, 在备用轮胎ST上安装有轮胎罩6的状态下,能够对作为备用轮胎ST的橡胶 状的部分的轮胎主体STM的大致整体进行覆盖。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63,在一般情况下使用夹头或拉链或者滑动拉 链等的线固定器。还考虑到在该连接件63处于向外表面侧露出的状态下该连 接件63与内部装饰材料等抵接时,会弄脏内部装饰材料等。因此,在实施例 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即,为了不使该连接件63向外表面侧露出而能够维持通 过具有布体61的覆盖部61a来覆盖连接件63的外表面侧的结构(参照图8)。

为了维持连接件63被布体61的一部分而覆盖的状态,从而在布体61 上具备面固定器67(参照图6至8)。更具体而言,以如下方式而配置面固定 器67,即,在使用连接件63而进行了连接时,能够通过由外表面侧所剩余 的布体61的一部分而构成的覆盖部61a来维持对连接件63进行覆盖的状态。 在通过连接件63而使布体61成为环状之后,如果通过该面固定器67而对布 体61的端部进行固定,则能够防止连接件63向外表面侧露出的状态。

如图9所示,通过将该轮胎罩6安装在备用轮胎ST上并进行收纳,从而 抑制了在备用轮胎ST的取出时等将备用轮胎固定部2的周围弄脏的情况。此 外,由于轮胎罩6与备用轮胎ST的橡胶相比而易于滑动,因此能够提高使备 用轮胎ST移动时的作业性。此外可抑制备用轮胎ST的橡胶的气味流入到车 厢内的情况。并且,与直接对备用轮胎ST进行收纳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美 观度。

根据本实施例的方式的轮胎罩6,由于能够使用一张带状的布而制作出 对轮胎主体STM进行覆盖的布体61,因此能够使制作轮胎罩6的成本降低。

通过利用具备突条部位23的备用轮胎固定部2和覆盖备用轮胎ST的轮 胎罩6来形成备用轮胎收纳系统4,从而能够使沿着备用轮胎固定部2而移 动备用轮胎ST的作业更顺畅。

由于通过使轮胎罩6所具备的带状的布体61覆盖在备用轮胎ST的橡胶 部的周围、并在围绕一周时通过构成连接件63的线固定器而进行接合,从而 能够将备用轮胎ST的橡胶部周围大致覆盖,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轮胎罩 6安装在备用轮胎ST上。此外,由于如果将通过线固定器而进行连接的状态 解除,则能够将轮胎罩6从备用轮胎ST上拆下,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实施轮 胎罩6相对于备用轮胎ST的装卸。

根据本实施例的备用轮胎固定部2,不仅在使备用轮胎ST从收纳开始侧 朝向收纳位置侧移动时、而且在使备用轮胎ST从收纳位置侧朝向插入开始侧 移动时也能够顺畅地使其移动。

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11,由于被构成为使滑轨SR延伸至被设置在车辆 11的后部的收纳凹部9的上方,因此能够使座椅10的移动范围增大,并且 由于能够将备用轮胎ST配置在滑轨SR的下方,因而能够高效率地利用车辆 11的后部空间。此外,由于使备用轮胎ST沿着被设置在该收纳凹部9上的 突条部位23移动比较容易,因此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作业性。

以上,虽然使用一个示例而对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除了上述实 施例还能够通过其它各种方式而实施。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突条 部位的表面在剖视观察时局部呈圆弧形状。

备用轮胎固定部也可以通过收纳凹部自身的形状而构成。在该情况下, 无需为了装载备用轮胎而另行准备收纳部件。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即,将收纳部件设为环状并在收纳凹部上设置突条部位。

突条部位并不限定于由形成有两端的线段状的突起而形成的方式。例如, 在形成了大致U字形状或大致椭圆形状的突起的情况下,如果在其中存在有 在收纳方向上延伸的部位,则该部位即为在收纳方向上延伸的突条部位。

被并排配置的突条部位并不限定于以相同长度而平行地配置的结构。例 如,也可以为一方长于另一方的结构。此外,也能够采用以在侧面观察时局 部重叠的方式而错开并形成多个突条部位等的结构。

支承面也并非必须设置为三个部位,也能够设为四个部位而进行四点支 承。此外,也可以不为分散于多个部位的结构,而设为通过环状的面来对备 用轮胎进行支承。

滑轨也可以不为使座椅进行前后移动的构件,而设为用于使对物品进行 收纳的箱体等的其它部件进行前后移动的构件。

作为对轮胎罩的覆盖部进行固定的部件,并非必须为面固定器。例如也 能够采用钮扣等。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不使钮扣露出于表面上。

被配置在轮胎罩的边缘部的构件并非必须为橡胶带。由于只要能够实施 轮胎罩的端部的调节即可,因此也可以使用能够对长度进行调节的带状构件。 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设为以能够使轮胎罩的边缘部收缩的方式 而配置了由棉等形成的绳的形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