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太阳望远镜的光学系统

一种太阳望远镜的光学系统

摘要

本发明属精密光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望远镜的光学系统。该系统包括主镜、热光阑、视场光阑、准直透镜、接收透镜以及像面,其改进之处是:视场光阑为弧形,视场光阑面向入射光的表面镀有反射膜,解决了热量大量聚集在视场光阑,使视场信号被杂光淹没,从而导致高分辨率观测任务失败的问题。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03

    授权

    授权

  • 2016-06-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23/02 申请日:201602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精密光学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望远镜 的光学系统。

技术背景

太阳望远镜对太阳高分辨率观测的有效视场一般不超过5′,而有 效视场外的太阳区域的光辐射,会经望远镜镜筒入口进入到太阳望远 镜镜筒内,这部分能量同样在望远镜内部传输和成像、吸收和散射, 它既是强热源又是强杂散光源。通常的空间望远镜和地面望远镜,太 阳也是热源和杂散光源,但在任务观测时不会允许太阳直射进入望远 镜筒,一般采用遮光罩等措施抑制。

由于太阳望远镜对太阳的有效视场成像,视场外的太阳光全部可 以投射到主镜上,因此采用加遮光罩的措施消除不了杂光和热源。在 太阳望远镜的光学系统设计中,光学系统设计为两次成像系统,引入 一次像面的目的是在此加入视场光阑和热光阑,阻止非视场的太阳光 直接进入后续光学系统到达像面。

太阳望远镜光学系统工作如图1所示:

太阳光线入射到主镜后分三种路径传输:太阳望远镜的视场内光 线L1经主镜5反射后穿过热光阑4孔和视场光阑3孔进入后续的准直 透镜6、接收透镜2到达像面1探测器;望远镜视场外大角度的太阳 光线L2经主镜5反射到热光阑4的反射面,再被反射到外空;在望远 镜有效视场附近的太阳光线L3从热光阑4孔漏入射到视场光阑3面 上。

视场光阑3设计通常是在平板上挖孔,使视场内的光线从视场光 阑3孔穿过进入后续光学系统2,而平板表面则做黑色消光处理以吸 收视场外的入射杂光。太阳望远镜由于从热光阑4漏入的太阳杂光能 量达到100w左右,对于视场光阑3吸收这么大的能量将导致严重的 热变形以及位置偏移一次像面,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使漏入到视场光 阑4表面的太阳能量被反射走。

如图1所示,入射的杂光到达视场光阑3反射面后,其反射光线 L5会到达热光阑4的表面,这部分的光将导致两个对光学系统不利的 问题:一是反射到热光阑4的能量被吸收后导致热光阑4发生变形和 位置变化,而热光阑4结构与视场光阑3结构是连接在一起,从而使 视场光阑3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另一个影响是反射到热光阑4表面的 杂光在热光阑5表面上发生一次散射,一次散射杂光L6穿过视场光阑 孔进入后续光学系统2到达像面1。这两种影响都将增大像面的杂光 能量,使视场信号被杂光淹没,从而导致高分辨率观测任务失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太阳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采用反射式弧形视场光阑,解决热量大量聚集在 视场光阑,使视场信号被杂光淹没,从而导致高分辨率观测任务失败 的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太阳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包括主镜、热光阑、 视场光阑、准直透镜、接收透镜以及像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场光 阑为弧形,所述视场光阑面向入射光的表面镀有反射膜。

上述视场光阑的曲率半径R通过以下步骤获取:

1)确定入射杂光在视场光阑面上的最小上视场A、入射杂光在 视场光阑面上的最大上视场A'、入射杂光在视场光阑面上的最小下 视场B、入射杂光在视场光阑面上的最大下视场B';

2)计算反射出最小上视场A杂光所对应的曲率半径Ra

2.1)确定杂光最小上视场A的第一下边缘光线X1、最小上视场 A的第一上边缘光线X2以及第一上边缘光线X2经视场光阑反射后通过 热光阑下极限点O的反射光线X3

2.2)获取第一下边缘光线X1与第一上边缘光线X2之间的第一角 平分线,并确定第一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1,测量出杂光最小上 视场A与C1的距离R1

2.3)获取第一上边缘光线X2与X3的第二角平分线,并确定第二 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2,测量出最小上视场A与点C2的距离R2

2.4)保证最小上视场A的入射杂光被反射后能全部从热光阑孔 穿出,反射光栏的曲率半径Ra需要满足的条件是:R2<Ra<R1

3)计算反射出最大上视场A'的杂光所对应的曲率半径Rb

3.1)确定杂光最大上视场A'的第二下边缘光线X4、第二上边 缘光线X5以及第二上边缘光线X5经视场光阑反射后通过热光阑下极 限点O的反射光线X6

3.2)获取第二下边缘光线X4与第二上边缘光线X5之间的第三角 平分线,并确定第三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3,测量出最大上视场 A'与点C3的距离R3

3.3)获取第二上边缘光线X5与X6的第四角平分线,并确定第 四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4,测量出杂光最大上视场A'与点C4的 距离R4

3.4)保证最大上视场A'的入射杂光被反射后能全部从热光阑 孔穿出,反射光栏的曲率半径Rb需要满足的条件是:R4<Rb<R3

4)计算反射出最小下视场B杂光所对应的曲率半径Rc

4.1)确定杂光最小下视场B的第三下边缘光线X7、最小下视场 B的第三上边缘光线X8以及第三下边缘光线X7经视场光阑反射后通过 热光阑上极限点O'的反射光线X9

4.2)获取第三下边缘光线X7与第三上边缘光线X8之间的第五角 平分线,并确定第五角平分线与视场光阑通孔的中心线交于点C5,测 量出最小下视场B与点C5的距离R5

4.3)获取第三下边缘光线X7与X9的第六角平分线,并确定第 六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6,测量出杂光最小下视场B与点C6的距 离R6

4.4)保证最小下视场B的入射杂光被反射后能全部从热光阑孔 穿出,反射光栏的曲率半径Rc需要满足的条件是:R6<Rc<R5

5)计算杂光最大下视场B'对应的曲率半径Rd

5.1)确定杂光最大下视场B'的第四下边缘光线X10、最大下视 场B'的第四上边缘光线X11以及第四下边缘光线X10经视场光阑反射 后通过热光阑上极限点O'的反射光线X12

5.2)获取第四下边缘光线X10与第四上边缘光线X11之间的第七 角平分线,并确定第七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7,测量出杂光最大 下视场B'与点C7的距离R7

5.3)获取第四下边缘光线X10与X12的第八角平分线,并确定第 八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8,测量出最大下视场B'点C8的距离R8

5.4)保证最大下视场B'的入射杂光被反射后能全部从热光阑 孔穿出,反射光栏的曲率半径Rd需要满足的条件是:R8<Rd<R7

6)最终视场光阑上漏入的太阳杂光被反射并全部穿过热光阑孔 时,弧形视场光阑的曲率半径R必须满足条件Rmin<R<Rmax;其中, Rmin取值为最小上视场A对应的曲率半径Ra、最大上视场A'对应的曲 率半径Rb、最小下视场B对应的曲率半径Rc以及最大下视场B'对应 的曲率半径Rd中的最小值;Rmax取值为最小上视场A对应的曲率半径 Ra、最大上视场A'对应的曲率半径Rb、最小下视场B对应的曲率半 径Rc以及最大下视场B'对应的曲率半径Rd中的最大值。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采用弧形视场光阑,避免了太阳杂光入射到视场光阑后被 反射到热光阑上并被吸收后导致热光阑、视场光阑发生变形和位置变 化的问题,从而能够实现太阳望远镜的光学系统高分辨率观测任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太阳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太阳望远镜光学系统的入射杂光在视场光阑与热 光阑之间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计算反射最小上视场A杂光所对应的视场光阑曲率半径 Ra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计算反射最大上视场A'杂光所对应的视场光阑曲率半径 Rb的光路示意图;

图5为计算反射最小下视场B杂光所对应的视场光阑曲率半径 Rc的光路示意图;

图6为计算发射最大下视场B'杂光所对应的视场光阑曲率半径 Rd的光路示意图。

1-像面、2-接收透镜、3-视场光阑、4-热光阑、5-主镜、6-准直 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太阳望远镜光学系统中太阳杂光入射视场光阑后反射 到热光阑的入射光被吸收后导致热光阑、视场光阑发生变形和位置变 化,导致太阳望远镜的光学系统高分辨率观测任务失败的问题。本发 明提出了一种太阳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包括主镜5、热光阑4、视场 光阑3、准直透镜6、接收透镜2以及像面1,其改进之处是:视场 光阑为3弧形,视场光阑3面向入射光的表面镀有反射膜;视场光阑 3的曲率半径为R。

以下结合附图2至附图6对曲率半径R的计算过程进行描述:

1)如图2所示,确定入射杂光在视场光阑面上的最小上视场A、 入射杂光在视场光阑面上的最大上视场A'、入射杂光在视场光阑面 上的最小下视场B、入射杂光在视场光阑面上的最大下视场B';

2)如图3所示,计算反射出最小上视场A杂光所对应的曲率半 径Ra

2.1)确定杂光最小上视场A的第一下边缘光线X1、最小上视场 A的第一上边缘光线X2以及第一上边缘光线X2经视场光阑反射后通过 热光阑下极限点O的反射光线X3

2.2)获取第一下边缘光线X1与第一上边缘光线X2之间的第一角 平分线,并确定第一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1,测量出杂光最小上 视场A与C1的距离R1

2.3)获取第一上边缘光线X2与X3的第二角平分线,并确定第二 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2,测量出最小上视场A与点C2的距离R2

2.4)保证最小上视场A的入射杂光被反射后能全部从热光阑孔 穿出,反射光栏的曲率半径Ra需要满足的条件是:R2<Ra<R1

3)如图4所示,计算反射出最大上视场A'杂光所对应的曲率 半径Rb的过程如下:

3.1)确定杂光最大上视场A'的第二下边缘光线X4、第二上边 缘光线X5以及第二上边缘光线X5经视场光阑反射后通过热光阑下极 限点O的反射光线X6

3.2)获取第二下边缘光线X4与第二上边缘光线X5之间的第三角 平分线,并确定第三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3,测量出最大上视场 A'与点C3的距离R3

3.3)获取第二上边缘光线X5与X6的第四角平分线,并确定第 四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4,测量出杂光最大上视场A'与点C4的 距离R4

3.4)保证最大上视场A'的入射杂光被反射后能全部从热光阑 孔穿出,反射光栏的曲率半径Rb需要满足的条件是:R4<Rb<R3

4)如图5所示,计算反射出最小下视场B的杂光对应的曲率半 径Rc的过程如下:

4.1)确定杂光最小下视场B的第三下边缘光线X7、最小下视场 B的第三上边缘光线X8以及第三下边缘光线X7经视场光阑反射后通过 热光阑上极限点O'的反射光线X9

4.2)获取第三下边缘光线X7与第三上边缘光线X8之间的第五角 平分线,并确定第五角平分线与视场光阑通孔的中心线交于点C5,测 量出最小下视场B与点C5的距离R5

4.3)获取第三下边缘光线X7与X9的第六角平分线,并确定第 六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6,测量出杂光最小下视场B与点C6的距 离R6

4.4)保证最小下视场B的入射杂光被反射后能全部从热光阑孔 穿出,反射光栏的曲率半径Rc需要满足的条件是:R6<Rc<R5

5)如图6所示,计算反射出最大下视场B'杂光所对应的曲率 半径Rd的过程如下:

5.1)确定杂光最大下视场B'的第四下边缘光线X10、最大下视 场B'的第四上边缘光线X11以及第四下边缘光线X10经视场光阑反射 后通过热光阑上极限点O'的反射光线X12

5.2)获取第四下边缘光线X10与第四上边缘光线X11之间的第七 角平分线,并确定第七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7,测量出杂光最大 下视场B'与点C7的距离R7

5.3)获取第四下边缘光线X10与X12的第八角平分线,并确定第 八角平分线与光轴线交于点C8,测量出最大下视场B'点C8的距离R8

5.4)保证最大下视场B'的入射杂光被反射后能全部从热光阑 孔穿出,反射光栏的曲率半径Rd需要满足的条件是:R8<Rd<R7

6)最终视场光阑上漏入的太阳杂光被反射并全部穿过热光阑孔时, 弧形视场光阑的曲率半径R必须满足条件Rmin<R<Rmax;其中,Rmin取 值为最小上视场A对应的曲率半径Ra、最大上视场A'对应的曲率半 径Rb、最小下视场B对应的曲率半径Rc以及最大下视场B'对应的曲 率半径Rd中的最小值;Rmax取值为最小上视场A对应的曲率半径Ra、 最大上视场A'对应的曲率半径Rb、最小下视场B对应的曲率半径Rc以及最大下视场B'对应的曲率半径Rd中的最大值。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