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旱作物湿害鉴定装置及其鉴定方法

一种旱作物湿害鉴定装置及其鉴定方法

摘要

一种旱作物湿害鉴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试验区内的供水管道、蓄水箱,设置在试验区外水位监控单元、水泵,所述水位监控单元用于检测与控制所述蓄水箱内的水位,所述试验区内设置有一水流通道;其优点是:旱作物湿害鉴定装置的设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控制水位,以实现不同程度的涝渍胁迫处理,在非涝渍处理期间也可通过自动控制地下水位的高度,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时对水分的需求,即可在保持种植区土壤自然特性的前提下,对各种旱作物进行湿害研究,避免土壤温度以及结构的测量误差,缩短研究周期;作业区的设计,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水分由下往上渗透,避免地表供水导致的根系直接遭受冲击,继而导致土壤板结现象的发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9447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长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67778.4

  • 发明设计人 周美学;张文英;徐乐;徐延浩;

    申请日2015-12-22

  • 分类号A01G9/00(20060101);A01G1/00(20060101);A01G7/00(20060101);A01G2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胡清堂

  • 地址 434023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12:1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2-27

    授权

    授权

  • 2016-06-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9/00 申请日:20151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5-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旱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旱作物湿害鉴 定装置及其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各种自然灾害,如高温、干旱、洪涝等极 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将继续增加。湿害,亦称为涝渍灾害:是由于 降水量过于集中,排水不畅,致使作物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是 农业生产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旱作物在土壤水分过多,达到饱 和时所受的影响称为渍害;积水淹没作物的局部或全部称为涝害。

湿害可导致农田生态系统失调,如土壤含氧量减少、土温降低、 养分流失或有效性变化,直接影响根系生长,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发 育、光合作用、抗氧化防御系统,最终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旱作物,如玉米、芝麻、大麦、小麦等在特定生育期对涝渍胁迫非常 敏感,长时间处于逆境胁迫下会导致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由于涝渍胁迫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植物涝渍胁迫基因调控网络尚 不明晰,试验条件难以控制等因素,对于涝渍胁迫的机理研究还有待 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涝渍胁迫试验,难点在于定量控制好地下水位, 模拟植物在土壤中的生长环境,保持受试植物涝渍胁迫的一致性。因 此,如何创造稳定、一致、模拟自然的涝渍胁迫试验条件和鉴定方法, 用于研究作物对涝渍胁迫的适应性、耐/抗性及调控机制,进而筛选 涝渍耐受品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设计一种通过控制大田涝渍胁迫 条件,进而有效研究作物生长特性的一种旱作物湿害鉴定装置及其鉴 定方法。

一种旱作物湿害鉴定装置,包括:设置在试验区内的供水管道、 蓄水箱,设置在试验区外水位监控单元、水泵,所述水位监控单元用 于检测与控制所述水箱内的水位,所述试验区内设置有一水流通道;

所述蓄水箱包括:第一蓄水箱以及与所述第一蓄水箱通过水管连 通的第二蓄水箱,所述第一蓄水箱的进水口与所述供水管道连通,所 述第一蓄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流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二蓄水箱与所 述水泵电连接;

所述水位监控单元包括:用于检测水位的电极片以及与所述电极 片电连接的水位控制器,所述电极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蓄水箱内。

采用上述装置进行旱作物湿害鉴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试验区的选定:选取一耕作地作为旱作物湿害的试验区,用 挡板将试验区与试验区之外的农田土壤隔离开;

②、作业区的构建:在试验区内构筑间隔设置的种植区与作业区, 种植区的高度低于作业区,且作业区内设置有集水区,用于反映渗水 层水位;

③、旱作物湿害鉴定装置的安装:将第一蓄水池连通水流通道, 且将供水管道设置在所述蓄水箱上方,第一蓄水箱与第二蓄水箱通过 水管连通,且使得所述第二蓄水箱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一蓄水箱底端以 下;第一蓄水箱通过电极片与水位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集水区内的 水位,第二蓄水箱与水泵相连;

④、播种:播种前使用机械旋耕、整地、喷水后,使土壤下挫, 当土壤既不粘黏成块,也不形成板结即可;操作者站在作业区采用两 端设置刮刀件的平衡板平地、采用播种器播种;

⑤、旱作物湿害鉴定:根据作物种类,通过控制水位控制器来设 定集水区水位,进而对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生长状况进行试验记 录,筛选出涝渍抗性种质资源。

一种旱作物湿害鉴定装置及其鉴定方法,其优点是:

①、旱作物湿害鉴定装置的设计,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控制水位, 以实现不同程度的涝渍胁迫处理,在非涝渍处理期间也可通过自动控 制地下水位的高度,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时对水分的需求,即可在保 持种植区土壤自然特性的前提下,对各种旱作物进行湿害研究,避免 土壤温度以及结构的测量误差,缩短研究周期;

②、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水分缓慢地从下往上渗透,避免地 表供水导致的根系直接遭受冲击,继而导致土壤板结现象的发生,同 时作业区的设计,方便操作者在试验区内活动,以避免涝渍试验期间 操作人员对种植区的认为影响,导致结果误差;

③、作业区内横、纵向上标尺的设计,可准确地确定种植区旱作 物的淹水深度以及作物数目,便于观察、记录。

附图说明

图1为旱作物湿害鉴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作业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标尺的作业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平衡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播种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X生长四周后状态示意图;

图7为X生长久周后状态示意图;

1、试验区,

2、供水管道,

3、蓄水箱,31、第一蓄水箱,32、第二蓄水箱,

4、水位监控单元,41、电极片,42、水位控制器,

5、水泵,

6、水流通道,

7、种植区,

8、作业区,81、集水区,82、渗水层,83、作业层,

100、平衡板,101、刮刀件,

200、播种器,201、刀柄,202、刀片,

203、固定构件,203a、固定板,203b、锁紧部,203c、螺纹杆,

204、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3所示:一种旱作物湿害鉴定装置,包括:设置在 试验区1内的供水管道2、蓄水箱3,设置在试验区1外水位监控单 元4、水泵5,所述水位监控单元4用于检测与控制所述水箱3内的 水位,所述试验区1内设置有一水流通道6;

所述试验区1是由挡板在大田内围合的用于试验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蓄水箱3包括:第一蓄水箱31以及与所述第一蓄 水箱31通过水管连通的第二蓄水箱32,所述第一蓄水箱31的进水 口与所述供水管道2连通,所述第一蓄水箱31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流 通道6连通,且所述第二蓄水箱32与所述水泵5电连接;

所述第一蓄水箱31设置在所述试验区1内;所述第二蓄水箱32 设置在所述试验区1内外均可;

优选地,所述第一蓄水箱31与所述第二蓄水箱32均水平放置, 且所述第二蓄水箱32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一蓄水箱31底端以下,使得 所述第一蓄水箱31内的水自动流入所述第二蓄水箱32内。

所述水位监控单元4包括:用于检测水位的电极片41以及与所 述电极片41电连接的水位控制器42,所述电极片41设置在所述第 一蓄水箱31内,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蓄水箱31内的水位。

采用上述装置进行旱作物湿害鉴定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试验区1的选定:选取一耕作地作为旱作物湿害的试验区1, 用挡板将试验区1与试验区1外的农田土壤隔离开;

②、作业区的构建:在试验区1内构筑间隔设置的种植区7与作 业区8,种植区7的高度低于作业区8,且作业区8内设置有集水区 81;

③、旱作物湿害鉴定装置的安装:将第一蓄水池连通水流通道6, 且将供水管道2设置在所述蓄水箱3上方,第一蓄水箱31与第二蓄 水箱32通过水管连通,且使得所述第二蓄水箱32的顶端位于所述第 一蓄水箱31底端以下;第一蓄水箱31通过电极片41与水位控制器 42相连,用于检测集水区81内的水位,第二蓄水箱32与水泵5相 连;

④、播种:播种前使用机械旋耕、整地、喷水后,使土壤下挫, 当土壤既不粘黏成块,也不形成板结即可;操作者站在作业区8采用 两端设置刮刀件101的平衡板100平地、采用播种器200播种(根据 图4、图5所示);选择由耐湿大麦品种TAM407227和对湿害高敏感 品种Franklin杂交组合产生的加倍单倍体群体作物播种材料,且将 其命名为X;

⑤、旱作物湿害鉴定:淹水处理:待X长至三叶期时,开启供水 管道2,向第一蓄水箱31内蓄水,放置一段时间,当第一蓄水箱31 内水温接近大气温度后,使水通过水流通道6流入试验区1内的集水 沟81,再渗入渗水层82后流入种植区7,使水的深度淹没X至1cm, 通过水位监控单元4控制水位高度;

待四周后,X生长出现差异(具体见图6);待九周后观察X,发 现X生长状态差异较大,死亡植株为高敏感品种,健康状态,即无死 苗,黄叶少的植株为抗湿害品种(具体见图7)。

试验结束后,试验区1内的水通过集水沟81至水流通道6流入 第一蓄水箱31内,再通过水泵抽至第二蓄水箱32内。

优选地,所述步骤②中,作业区8分为由鹅卵石填充的渗水层 82、由水泥夯实、形成过道的作业层83,渗水层82设置在作业层83 下方,集水区81设置在渗水层82;

作业区8为拢起的田埂;在构筑田埂时,采用激光水平仪校准, 以确保所有田埂属于同一高度,使得鉴定区内涝渍处理水位的一致性; 进一步地,在作业层83的横向与纵向设置有刻度尺,用于确定作物 行距与株距,便于实验记录;作业区8的宽度为35~43cm,供操作 者活动;

种植区7为长方形结构,且种植区7的宽度为1.0~1.2m,便 于操作者在作业区8内即可对种植区7进行播种、耕地等操作,避免 涝渍试验期间操作人员进入种植区7,对供试材料的湿害实验造成不 利影响,同时,长方形小区形状可以降低田间试验误差;

渗水层82填充的鹅卵石是采用耐腐蚀高透水材料的布料包裹堆 叠而成,且渗水层82深度为40~50cm,能较好地隔离泥沙,在排 水或灌溉时水流迅速而通畅,确保整个试验区1水分均衡。

优选地,所述步骤③中,第二蓄水箱32顶部低于第一蓄水箱31, 便于集水区81内的水位高于设定水位时,水流自动从第一蓄水箱31 流入第二蓄水箱32。

优选地,所述步骤④中平地,具体操作方法为:通过两名操作者 分别站在相邻作业区8,同时按压平衡板100两端的刮刀件101,使 得种植区7土壤平整且高度一致,此平衡板100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然后用播种器在种植区内挖种植槽,种植槽的深度与所倾斜角度均保 持一致,再将上述X种植于所准备的种植槽中,根据作业区标尺的设 计,设定种植行距为20cm,株距为3.5cm,减少湿害的研究因素,使 X正常生长;

优选地,所述步骤④中播种器200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刀柄 201、刀片202、两个固定构件203、拉杆204,所述刀片202设置在 所述刀柄201同一侧,用于连接两个刀柄201,两个所述固定构件203 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刀柄201上,且两个所述固定构件203相对平行 设置,所述拉杆204两端通过销孔将两个所述刀柄201相连,且所述 拉杆204设置在所述刀片202相对的一侧。

所述刀片202上设置有刻度,用于进行点播、穴播时,参照所述 刀片202上的刻度进行操作,减少误差、方便、快捷。

所述固定构件203包括:用于固定于作业区8的固定板203a、 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3a上的带螺纹孔的锁紧部203b、插入螺纹 孔内的螺纹杆203c,当所述螺纹杆203c穿过锁紧部203b的螺纹孔 后与所述刀柄201上设置的销孔连接,使得拉动所述拉杆204时,所 述刀片202以所述拉杆204为中心轴旋转到设定角度,从而保证试验 区1内用于播种作物的凹槽具有相同深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⑤中,当集水区81水位低于设定高度时,供 水管道2向第一蓄水箱31供水,通过水流通道6流入试验区1,如 使用的水为地底下的水或者自来水,需至少提前1天静置,以平衡水 温;当集水区81水位高于设定高度时,关闭供水管道2,集水区81 内的水通过水流通道6进入第一蓄水箱31,利用水泵5将水收集至 第二蓄水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 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