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包括可分离的手动驱动单元的用于对反推力装置的执行器进行驱动的设备

包括可分离的手动驱动单元的用于对反推力装置的执行器进行驱动的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反推力装置的执行器(7-10)进行驱动的设备(3),该设备包括机动驱动单元(15)、驱动轴(14)、手动驱动单元(17)和离合器(18),该机动驱动单元包括马达(22),该驱动轴适于连接到用于驱动执行器(7-10)的挠性轴(4,5),该驱动轴(14)通过马达(22)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该手动驱动单元包括驱动轮(32),该驱动轮被安装成使得其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该离合器包括离合部件(40),该离合部件与轮(32)旋转固定并且可相对于轮(32)在接合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平移地移动,在该接合位置,离合部件连接到驱动轴(14),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将驱动轴(14)与轮(32)旋转地固定,在该分离位置,离合部件(40)不连接到驱动轴(14),以允许驱动轴(14)与轮(32)的独立的旋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3147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萨基姆防卫安全;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49723.9

  • 发明设计人 朱利安·蒂索;路易斯·凯文涅尔;

    申请日2014-09-0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邬志岐

  • 地址 法国布洛涅-比扬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54: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4-19

    授权

    授权

  • 2016-05-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2K1/76 申请日:201409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4-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反推力装置的执行器进行驱动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可分离的手动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用于航空器的推进单元或PPS(动力装置系统,PowerPlantSystem)通常 包括发动机舱和涡轮喷气发动机,该涡轮喷气发动机固定到机翼的构架(mast) 或航空器的机身。在双路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具有高稀释率的情况下(涡轮风扇 喷气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包括气体发生器(高压主体或CoHP)、低压主 体(或CoBP)、扇叶和喷嘴。扇叶对在扇叶的气流中流转的次级空气流动进行 加速,以产生对航空器进行推进所必需的推力。

航空器的推进单元通常包括反推力系统(thrustreversesystem)或TR(Thrust Reverse),该反推力系统或TR在着陆阶段将推力反转,以增进航空器的制动能 力。这种系统包括一组可移动的罩,该可移动的罩用于临时地阻塞气流以及将 次级空气流动偏转到外部并朝向发动机舱的前方偏转,因此产生增加轮制动的 反推力。

每个可移动的罩由一组相关联的执行器来驱动。

执行器由动力驱动单元(PowerDriveUnit,PDU)来驱动,该动力驱动单 元包括通过一组挠性轴连接到执行器的电动马达。挠性轴确保了从电动马达到 执行器的动力传输以及执行器的运动的机械同步。

另外,动力驱动单元通常包括与马达相关联的制动器,该制动器用于在马 达未被启动时锁定马达轴。

当系统在维护阶段时,有必要展开或收起执行器,同时马达是不被供电的。 为此,反推力系统进一步包括耦接到执行器中的一个的手动驱动单元(Manual DriveUnit,MDU)。手动驱动单元包括用于接收工具(例如诸如螺丝刀)的接 口,该工具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可旋转地驱动执行器的输入轴的并且能够通过挠 性轴引起一组执行器的展开或收起。

驱动手动驱动单元需要提前松开与马达相关联的制动器,以使得马达轴能 够旋转。

另外,当系统不在维护阶段时,手动驱动单元被驱动成与执行器同时进行 运动,这可促使增强反推力系统的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对反推力装置的执行器进行驱动的设备,所 述设备使得能够有利于反推力系统的维护操作并且限制系统的惯性。

该目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通过用于对反推力装置的执行器进行驱动的设备 来实现,该设备包括:

-动力驱动单元,该动力驱动单元包括马达,

-马达轴,该马达轴适于连接到执行器的挠性驱动轴,马达轴适合于由马 达根据旋转轴线可旋转地驱动,

-手动驱动单元,该手动驱动单元包括根据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的 驱动轮,以及

-离合器,该离合器包括离合部件,该离合部件旋转地固定到轮并且可相 对于轮可在接合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平移地移动,在该接合位置,离合部件与 马达轴接合,以使得以旋转固定的方式将马达轴与轮连接,在该分离位置,离 合部件不与马达轴接合,以允许马达轴与轮的独立的旋转。

通过离合器的方式,当手动驱动单元不使用时离合部件从马达轴脱离。

所以,一旦离合部件分离,手动驱动单元不增加反推力系统的惯性。

设备也可具有以下特征:

-离合部件可根据平行于旋转轴线的轴线平移地移动,

-轮具有内花键并且离合部件具有交错在轮的内花键之间的外花键,以引 导离合部件相对于轮平移,

-离合部件具有内花键,所述内花键适于在离合部件处于接合位置时与马 达轴的外花键相接合,

-手动驱动单元包括可旋转移动的输入轴,该输入轴适于临时地被连接到 旋紧和旋松工具,以可旋转地驱动驱动轮,

-手动驱动单元包括旋转地固定到输入轴的输入轮,驱动轮与输入轮相啮 合以将输入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驱动轮的旋转运动,

-手动驱动单元的输入轴具有端部,该端部的形状被设置成用于临时地连 接到旋紧和旋松工具,以可旋转地驱动输入轴,

-设备包括壳体,并且手动驱动单元包括固定到输入轴的锁销,该壳体具 有用于接纳锁销的容置部,并且输入轴可相对于壳体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 间平移地移动,在该锁定位置,锁销被接纳在容置部中,以防止输入轴进行旋 转,在该解锁位置,锁销在容置部之外,以使得输入轴能够进行旋转,

-手动驱动单元包括弹簧,该弹簧被布置成将输入轴朝向锁定位置推进,

-设备包括壳体和能够由操作人员启动的控制部件,该控制部件可相对于 壳体在动力驱动位置与手动驱动位置之间移动,控制部件从动力驱动位置朝向 手动驱动位置的移动导致离合部件朝向接合位置移动,以将手动驱动单元与马 达轴接合,

-设备进一步包括可在钳定结构与松开结构之间移动的制动器,在该钳定 结构,制动器防止马达轴进行旋转,在该松开结构,制动器使得马达轴能够旋 转,并且控制部件从动力驱动位置朝向手动驱动位置的移动还导致了将制动器 朝向松开结构推进,以使得能够由手动驱动单元对马达轴进行旋转驱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反推力装置的执行器组件,该执行器组件包括:

-多个执行器,所述多个执行器适于驱动反推力装置的可移动的罩,

-诸如之前所限定的驱动设备,以及

-多个挠性轴,所述多个挠性轴将驱动设备的马达轴连接到执行器,以将 马达轴的旋转传输到执行器,从而引起执行器的展开或收起。

附图说明

其它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仅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必须结合附图来考 虑的以下说明来呈现,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反推力装置的执行器组 件,

-图2以纵向截面的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驱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 例的反推力执行器的设备,

-图3以分解视图的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形成图2的驱动设备的一部分的 控制部件,

-图4是驱动设备的横截面的、展现了控制部件的示意性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控制部件的引导坡道和挠性叶片的相对定位,

-图6是执行器设备在控制部件处于动力驱动位置时以及在控制部件处于 手动驱动位置时的横截面的示意性视图,

-图7以横截面的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容置部,该容置部布置在设备的壳 体中并且设计为接纳锁销,

-图8以纵向截面的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反推 力执行器的驱动设备,

-图9是图8的驱动设备的细节视图,

-图10以透视图的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图8的设备的马达轴,

-图11和图12以透视图的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图8的设备的驱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用于反推力装置的执行器组件1包括反推力装置控制单元2、 驱动设备3、多个挠性轴4至7以及多个执行器8至11。

反推力装置控制单元2(ThrustReverserControlUnit,TRCU)适于接收来 自全权数字发动机控制(FullAuthorityDigitalEngineControl,FADEC)的指令 信号以及根据该反推力装置控制单元2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驱动设备3。

驱动设备3适于可旋转地驱动挠性轴4至7,以引起执行器8至11的展开 或收起。

右驱动挠性轴(RightDriveFlexibleShaft,RDFS)4将驱动设备3连接到 右上执行器(UpperRightActuator,URA)8。左驱动挠性轴(LeftDriveFlexible Shaft,LDFS)5将驱动设备3连接到左下执行器(LowerLeftActuator,LLA) 9。右挠性轴(RightFlexibleShaft,RFS)6将右上执行器8连接到右下执行器 (LowerRightActuator,LRA)10。左挠性轴(LeftFlexibleShaft,LFS)7将 左下执行器9连接到左上执行器(UpperLeftActuator,ULA)11。

四个挠性轴4至7将由驱动设备3产生的旋转运动传送到四个执行器8至 11,从而使执行器的移动机械地同步。

执行器8至11中的每个连接到涡轮喷气发动机(未示出)的壳体和反推力 装置(未示出)的可移动的罩,以相对于壳体移动可移动的罩。

图2以纵向截面的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驱动设备3。

图2中示出的驱动设备3选择性地允许反推力装置的执行器8至11的手动 驱动或动力驱动。

驱动设备3包括壳体12、第一马达轴13、第二马达轴14、动力驱动单元 15、制动器16、手动驱动单元17、离合器18以及解析器19。

第一马达轴13和第二马达轴14在壳体12内部延伸。

第一马达轴13和第二马达14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端部20和第二端部21, 该第一端部20连接在动力驱动单元15的输出端处,该第二端部21的形状设置 成用于连接到挠性驱动轴。第一马达轴13连接到右挠性驱动轴4(RDFS),而 第二马达轴14连接到左挠性驱动轴5(LDFS)。为此,发动机轴13和14中的 每个在其第二端部21上包括花键镗孔(splinedbore),该花键镗孔适于接纳挠 性轴的互补的花键端部。

发动机轴13和14根据共用旋转轴线X相对于壳体12可旋转地安装,该 共用旋转轴线X对应于发动机轴13和14的纵向轴线。

动力驱动单元15包括电动马达22。电动马达22包括中空圆筒形形状的定 子23以及转子24,该定子23固定地安装在壳体12上,该转子24在定子23 内部延伸并且适于在电动马达被供以动力时相对于定子23根据轴线X可旋转 地被驱动。

发动机轴13和14固定地安装在转子24上,使得当电动马达被供以动力时, 转子24同时可旋转地驱动发动机轴13和14。

制动器16包括电磁铁25和多个制动盘。制动盘包括第一制动盘26和第二 制动盘27,该第一制动盘26旋转地固定到壳体12,该第二制动盘27与马达轴 14一体地旋转。另外,第一制动盘26可根据轴线X相对于壳体12平移地移动。 为此,壳体12具有引导花键,该引导花键用于平移地引导第一制动盘26以及 阻止第一制动盘26相对于壳体12的旋转。相似地,第二制动盘27可相对于马 达轴14平移地移动。为此,马达轴14具有引导花键,该引导花键用于平移地 引导第二制动盘27以及阻止第二制动盘27相对于马达轴14的旋转。

第一制动盘26和第二制动盘27被交错到一起。

当电磁铁25没被供以电力时,制动器16处于钳定结构。在该结构下,第 一制动盘26和第二制动盘27被保持为彼此抵靠钳定,从而防止马达轴14相对 于壳体12的旋转。当电磁铁25被供以电力时,制动器16处于松开结构。在该 结构下,第一制动盘26和第二制动盘27彼此分离开,使得马达轴14能够相对 于壳体12进行旋转。

手动驱动单元17包括输入轴28、固定到输入轴28的锁销29、扭矩限制器 30、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2。

输入轴28包括托座(socket)33和杆34,该托座33关于旋转轴线Y可旋 转地安装在壳体12上,该旋转轴线Y平行于马达轴14的旋转轴线X,该杆34 根据平行于轴线Y的方向滑动地安装在托座33内部。杆34被锁销29保持与 托座33一体地旋转。

杆34具有第一端部35和第二端部36,该第一端部35的形状被设置成用 于连接到旋紧和旋松工具(例如电动螺丝刀或扳手),锁销29固定到该第二端 部36。

托座33相对于壳体12可旋转地安装。

锁销29相对于托座33的旋转轴线Y在径向方向上延伸。

锁销29适于被接纳在布置在壳体12中的容置部中。另外,杆34可相对于 托座33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平移地移动,在该锁定位置,锁销29被接 纳在容置部中以防止输入轴28进行旋转,在该解锁位置,锁销29在容置部之 外以使得输入轴28能够旋转。

更准确地,如图3所示,布置在壳体12中的容置部37包括数个腔38,该 数个腔38以星形模式围绕轴线Y径向地布置。每个腔38适于根据锁销29相 对于轴线Y的角位置来接纳锁销29。

手动驱动单元17进一步包括复位弹簧39,该复位弹簧39被布置成朝向锁 定位置对杆34施压。

第一齿轮31固定地安装在托座33上,并且能够相对于壳体12围绕轴线Y 被可旋转地驱动。

第二齿轮32围绕马达轴14延伸并且能围绕轴线X可旋转地移动。第二齿 轮32与第一齿轮31相啮合,以使得第一齿轮31围绕轴线Y的旋转引起第二 齿轮32围绕轴线X的旋转。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2形成减速器。

离合器18包括离合部件40,该离合部件40可相对于马达轴14平行于轴 线X平移地移动,但与马达轴14一体地旋转。

离合部件40可相对于马达轴14在接合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平移地移动, 在该接合位置,离合部件40与第二齿轮32接合以将第二齿轮32和马达轴14 旋转地连接,在该分离位置,离合部件40不与第二齿轮32接合以使得马达轴 14相对于第二齿轮32自由地旋转。

离合部件40包括一组齿41,该一组齿41适于在接合位置与第二齿轮32 的齿42接合。

离合器18还包括复位弹簧43,该复位弹簧43被布置成朝向分离位置对离 合部件40施压。

驱动设备3进一步包括控制部件44,该控制部件44可由操作人员启动以 从动力驱动模式移动到手动驱动模式并且反之亦然。控制部件44在制动器16 与离合器18之间延伸。控制部件44能够围绕轴线X相对于壳体12可旋转地 移动。更准确地,控制部件44可在称为“动力驱动位置”的第一控制位置与称 为“手动驱动位置”的第二控制位置之间移动。

离合部件40包括多个销45,该多个销45被布置成抵靠控制部件44的坡 道46进行支撑。坡道46和销45被构造成使得控制部件44围绕轴线X的旋转 引起离合部件40平行于轴线X的平移。

复位弹簧43保持销45抵靠控制部件44的坡道进行支撑。

第一制动盘26中的一个还包括销47,该销47被布置成接合在控制部件的 弹性叶片48中。弹性叶片48被配置成使得控制部件44围绕轴线X的动力驱 动位置旋转到手动驱动位置的作用是通过将第一制动盘26从其它盘移开以使 得松开制动器16来对第一制动盘26施压。

驱动设备3还包括固定到控制部件44的控制操纵杆49,该操纵杆适于由 操作人员紧握以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操控控制部件44。

控制部件44和控制操纵杆49在图3和图4中被更详尽地示出。控制部件 44包括圆筒形主体50、圈51和多个弹性叶片48。圈51固定在主体50的第一 侧部52上,挠性叶片48固定在主体50的第二侧部53上,第二侧部53与主体 50的第一侧部相反。主体50的第一侧部52朝向离合器18指向,而主体50的 第二侧部53朝向制动器16指向。

圈51具有朝向离合器指向的表面,从而形成多个引导坡道(ramps)46。

更准确地,圈51的表面形成三个引导坡道46,该三个引导坡道46围绕轴 线X被布置为在两个接续的坡道之间成120度的角展度(angularspread),并且 离合部件40包括三个销45,每个销45在复位弹簧43的作用下被保持抵靠支 撑在相关联的坡道46上。

存在三个挠性叶片48,该三个挠性叶片48围绕轴线X布置为在两个接续 的挠性叶片48之间成120度的角展度。

每个挠性叶片48具有弧形的形状并且包括两个分支部54和55,这两个分 支部54和55在其之间形成引导孔56,当控制部件50相对于壳体12被可旋转 地驱动时,销47在该引导孔56中滑动。分支部中的一个分支部54固定到控制 部件44的主体50,而另一分支部55不固定到主体50,以使得挠性叶片48能 够在由销47施加的牵引力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

考虑到对于制动器的紧握与松开所必需的短冲程,挠性叶片48的弹性形变 消除了存在于设备的不同部件之间的任何缝隙。

控制部件50从动力驱动位置朝向手动驱动位置的旋转的作用是:将离合部 件40朝向接合位置移动,以将手动驱动单元17与马达轴14接合;以及朝向松 开结构对制动器16施压,以使得能够通过手动驱动单元17对马达轴14进行可 旋转地驱动。

如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引导坡道46和挠性叶片47被布置成使得在控 制部件50从动力驱动位置到手动驱动位置的旋转期间,首先离合部件40被移 动到接合位置,随后制动器16被松开。以这种方式,仅在一旦手动驱动单元 17与马达轴14接合时制动器16被松开,从而防止了反推力装置的执行器的任 何意外的展开。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分别在控制部件44处于动力驱动位置时和在控制部件 44处于手动驱动位置时的控制部件44和控制操纵杆49。

控制部件44包括镗孔57和锁定销58,该镗孔57形成在控制部件44的主 体50中,该锁定销58相对于主体50可滑动地安装在镗孔57内部。锁定销58 可在镗孔57中在缩回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缩回位置,销58完全地 在镗孔57内部延伸,在该锁定位置,销58凸出到镗孔57的外部。

壳体12包括多个容置部59,该容置部59适于在销58从镗孔57凸出时接 纳销58以将控制部件锁定在壳体12上。容置部59被定位成使得:当控制部件 44处于动力驱动位置时以及当控制部件44处于手动驱动位置时,销58面向容 置部59。

控制部件44还包括复位弹簧60,该复位弹簧60被定位在镗孔57内部并 且被布置成朝向缩回位置对销58施压。

控制操纵杆49包括圆筒61、活塞62和弹簧63,该圆筒61固定地安装在 控制部件44的主体50上,该活塞62在接合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可滑动地安装 在圆筒61内部,在该接合位置,活塞62能够将销58朝向锁定位置推进,在该 分离位置,活塞62不对销58施压,该弹簧63被布置成将活塞62朝向接合位 置推进。弹簧63的尺寸被设置成使得其在活塞62上施加的力大于由弹簧60 施加在销58上的力。

控制操纵杆49包括相对于圆筒61可滑动地安装的握持部件64,该握持部 件64适于被操作人员紧握以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将销58解锁并且使控制部件44 相对于壳体12转动。

刚刚参照图2至图7描述的驱动设备3如下文所述地运行。

控制部件44初始处于动力驱动位置。在该位置,马达22没被供以动力并 且制动器16是钳定的。另外,手动驱动单元17是分离的。因为制动器16是钳 定的,所以马达轴14不能被可旋转地驱动。

另外,操纵杆49的销58处于锁定位置,以使得控制部件44相对于壳体 12是不动的。

当想要执行维护操作时,操作人员将驱动部件44从动力驱动位置移动到手 动驱动位置。

为此,操作人员紧握操纵杆49的握持部件64并且在握持部件64上拉动, 以使得对抵靠弹簧63的活塞62施压。这样的作用是使得活塞62在圆筒61内 部从接合位置滑动到分离位置。

在分离位置,活塞62不再对锁定销58施压。在不对活塞62的部件进行施 压的情况下,锁定销58在弹簧60的作用下返回到容置部57。锁定销58从锁 定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

操作人员之后移动操纵杆49以使驱动部件44围绕轴线X转动。操作人员 在第一方向(箭头A)上将驱动部件44从动力驱动位置移动到手动驱动位置。

驱动部件44从动力驱动位置移动到手动驱动位置的作用是使离合部件40 相继地朝向接合位置移动,随后将制动器16朝向松开结构移动。

当离合部件40处于接合位置时,离合部件40通过齿41和42与第二齿轮 32接合。以这种方式,马达轴14与第二齿轮32一体地旋转。换言之,手动驱 动单元17与马达轴14接合。

操作人员随后把旋紧和旋松工具施加到输入轴28的杆34的第一端部35。 操作人员通过使用旋紧和旋松工具首先朝向解锁位置在杆34上施加平行于轴 线Y的方向的压力,以将锁销29从容置部37分离。随后,在保持施加在杆34 上的压力的同时,操作人员通过旋紧和旋松工具可旋转地驱动杆34,作用是可 旋转地驱动手动驱动单元17的输入轴28。

输入轴28围绕轴线Y可旋转地驱动第一齿轮31,这进而围绕轴线X可旋 转地驱动第二齿轮32。

因为第二齿轮32连接到马达轴14,马达轴14围绕轴线X被可旋转地驱动。 马达轴14的旋转通过执行器组件1的挠性轴4至7被传送到反推力装置的执行 器8至11。

操作人员可通过手动驱动单元17展开和收起执行器8至11,然而动力驱 动单元15的马达22和制动器16没有被供电。

一旦维护操作完成,操作人员将旋紧和旋松工具从输入轴28的杆34的第 一端部35分开。

在复位弹簧39的作用下,杆34在托座33中朝向锁定位置滑动并且锁销 29被返回到容置部37。

接下来,操作人员移动操纵杆49以使得驱动部件40围绕轴线X转动。操 作人员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箭头B)上将驱动部件40从手动驱动位 置移动到动力驱动位置。

驱动部件40从手动驱动位置移动到动力驱动位置的作用是相继地使制动 器16朝向钳定结构移动,随后使离合部件40朝向分离位置移动。

以这种方式,仅一旦制动器16被钳定时手动驱动单元17被分离。

一旦驱动部件40处于动力驱动位置,则锁定销58面向容置部59。在弹簧 63的作用下,锁定销58被返回到在壳体12的容置部59中的锁定位置。

控制部件40再次被锁定在壳体12上。

图8和图9以纵向截面的方式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执行 器的反推力驱动设备3。

除了设备包括单个马达轴14之外,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该单 个马达轴14呈现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1,该第一端部21'适于连接到右驱 动挠性轴4(RDFS),该第二端部21适于连接到左驱动挠性轴5(LDFS)。为 此,马达轴14在其端部21、21'中的每一个处包括花键镗孔,该花键镗孔适于 接纳挠性轴的互补的花键端部。马达轴14旋转地固定到电动马达22的转子24。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离合部件40旋转地固定到齿轮32并且可相对 于齿轮32并相对于马达轴14平移地移动。为此,齿轮32具有内花键78并且 离合部件40具有交错在轮32的内花键78之间的外花键79,以引导离合部件 40相对于轮32平移。

离合部件40可相对于马达轴14在接合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平移地移动, 在该接合位置,离合部件40与马达轴14接合,在该分离位置,离合部件40 不与马达轴14接合。

换言之,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当离合部件40处于分离位置时,马达轴14 相对于离合部件40自由地旋转。

该第二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当马达轴14通过动力驱动单元15被可旋转地 驱动时,离合部件40不被可旋转地驱动。这样的作用是减少设备3的惯性。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例中,控制部件44可围绕与马达轴14的旋转轴线X 垂直的径向轴线Z可旋转地移动。更准确地,控制部件44适于通过围绕轴线Z 的四分之一转的旋转从动力驱动位置移动到手动驱动位置。

驱动设备包括盘65,该盘65可平行于轴线X平移地移动并且适于对制动 盘26中的一个施压,以将制动器16朝向松开位置移动。

控制部件44被布置在离合部件40与可移动的盘65之间。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驱动设备3的马达轴14。

马达轴14包括大致为轴线X的圆筒形形状的主体66。马达轴14在其外表 面上具有呈现第一纵向花键68的第一区域67,该第一纵向花键68适于引导第 二制动盘27与马达轴14一体地旋转。另外,马达轴14在其外表面上具有呈现 第二纵向花键70的第二区域69,该第二纵向花键70适于在离合部件40处于 接合位置时与离合部件40的互补的内花键71接合。

控制部件44在图11和图12中被更详尽地示出。

控制部件44包括主体72和凸轮73,该主体72根据轴线Z大体上呈圆柱 形地延伸,该凸轮73从主体72的一端延伸。凸轮73具有半月形的横截面。更 准确地,凸轮73包括平坦表面74和与平坦表面74相反的半球形表面75。平 坦表面74和半球形表面75在两个纵向脊部76、77处结合。

所以,凸轮73具有第一横截面尺寸x和第二横截面尺寸y,第一尺寸x小 于第二尺寸y。另外,半球形表面75具有从轴线Z测量的半径,该半径沿半球 型表面变化。

当控制部件44处于动力驱动位置时,凸轮73定位在离合部件40和可移动 的盘65之间,平坦表面74面向离合部件40并且半球形表面面向可移动的盘 65(图11)。更准确地,平坦表面74与离合部件40相接触并且半球形表面与 可移动的盘65相接触。

在该位置,离合部件40与可移动的盘65彼此间隔开与凸轮73的第一尺寸 x相等的距离。

当控制部件44围绕轴线Z(箭头C)被可旋转地驱动四分之一转时,凸轮 73的半球型表面75在可移动的盘65上滑动。半球形表面75与可移动的盘65 之间的接触区域沿半球形表面75移动,以使得半球形表面的取自接触点处的半 径增加。

作用是凸轮73根据轴线X朝向制动器16推动可移动的盘65,这引起制动 器16松开。

另外,控制部件44根据轴线X通过凸轮73的纵向脊部77中的一个推动 离合部件40。

当控制部件44已围绕轴线Z枢转四分之一转时,离合部件40和可移动的 盘65被彼此间隔开与凸轮73的第二尺寸y相等的距离。换言之,控制部件44 旋转四分之一转的作用是将离合部件40和可移动的盘65移动成彼此分开。

刚刚参照图8至图12描述的驱动设备3如下文所述地运行。

控制部件44初始处于动力驱动位置。在该位置,马达22没被供以动力并 且制动器16是钳定的。另外,手动驱动单元17是分离的。因为制动器16是钳 定的,所以马达轴14不能被可旋转地驱动。

为了实施维护操作,操作人员将驱动部件44从动力驱动位置移动到手动驱 动位置。

为此,操作人员紧握操纵杆49的握持部件64,并且使操纵杆49围绕轴线 Z枢转四分之一转,这样的作用是使驱动部件44围绕轴线Z转动。

操作人员在第一方向(箭头C)上将驱动部件44从动力驱动位置移动到手 动驱动位置。

驱动部件44从动力驱动位置移动到手动驱动位置的作用是相继地使离合 部件40朝向接合位置移动,随后将制动器16朝向松开结构移动。

当离合部件40处于接合位置时,离合部件40通过花键70和71与马达轴 14接合。以这种方式,马达轴14与第二齿轮32一体地旋转。换言之,手动驱 动单元17与马达轴14接合。

操作人员随后将旋紧和旋松工具施加到输入轴28的杆34的第一端部35。 操作人员通过使用旋紧和旋松工具首先朝向解锁位置在杆34上施加平行于轴 线Y的方向的压力,以将锁销29从容置部37分离。接下来,在保持施加在杆 34上的压力的同时,操作人员通过旋紧和旋松工具可旋转地驱动杆34,作用是 可旋转地驱动手动驱动单元17的输入轴28。

输入轴28围绕轴线Y可旋转地驱动第一齿轮31,这进而围绕轴线X可旋 转地驱动第二齿轮32。

因为第二齿轮32连接到马达轴14,所以马达轴14围绕轴线X被可旋转地 驱动。马达轴14的旋转通过执行器组件1的挠性轴4至7被传送到反推力装置 的执行器8至11。

操作人员可通过手动驱动单元17展开和收起执行器8至11,然而动力驱 动单元15的马达22和制动器16没有被供电。

一旦维护操作完成,操作人员将旋紧和旋松工具从输入轴28的杆34的第 一端部35分开。

在复位弹簧39的作用下,杆34在托座33中朝向锁定位置滑动并且锁销 29被返回到容置部37。

接下来,操作人员移动操纵杆49以使得驱动部件40围绕轴线Z转动四分 之一转。操作人员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箭头D)上将驱动部件40从 手动驱动位置移动到动力驱动位置。

驱动部件40从手动驱动位置移动到动力驱动位置的作用是相继地使制动 器16朝向钳定结构移动,随后将离合部件40朝向分离位置移动。

以这种方式,仅一旦制动器16被钳定时手动驱动单元17被分离。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