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野外赤芝竹脑栽培方法

野外赤芝竹脑栽培方法

摘要

一种野外赤芝竹脑栽培方法,采用培养基制作、菌丝培养、环境设置、赤芝子实体栽培、孢子粉收集来进行赤芝的栽培。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选择野外竹林中竹子砍伐后剩余的竹根作为载体进行赤芝的栽培,在栽培上实现了野外自然环境栽培,赤芝吸收的是野外自然营养成分,并且营养成分含量充裕,因此,赤芝体有效成分形成状态良好,栽培出来的赤芝能够具备野生赤芝的功效,药用价值高,栽培过程简单,解决了目前人工栽培出来的赤芝药用价值低、栽培过程复杂的问题,还能够提高赤芝的产量,并且能够大量收集孢子粉,提高了栽培赤芝的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满足了市场的大量需求,利于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193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龙泉市年年丰家庭农场;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91692.5

  • 发明设计人 项永年;项世杰;

    申请日2015-12-25

  • 分类号A01G1/04;A01D91/04;

  • 代理机构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涌贺

  • 地址 323700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兰巨乡梅地村岙头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6: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17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G18/00 专利号:ZL2015109916925 登记生效日:20220607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龙泉市年年丰家庭农场 变更后权利人:浙江梅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323700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兰巨乡梅地村岙头 变更后权利人:323700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剑池街道南秦村七队联建房B1幢3单元201室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1-16

    授权

    授权

  • 2017-08-01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01G1/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225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5-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申请日:20151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4-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灵芝科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外赤芝竹脑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赤芝又名赤灵芝、丹芝,是一种药用真菌,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氧化、调节机体代谢平衡、抗神经衰老、保肝解毒、美容养颜的功效,能够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对于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

目前,野生赤芝产量日渐减少,由于其效果好,因此价格昂贵,而人工普通方法栽培的赤芝又缺乏野生赤芝所具备的功效,虽然产量上增加了,但是人工普通方法栽培的赤芝完全达不到野生赤芝的功效,因此,市场上人工普通方法栽培的赤芝药用价值低,使用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野外赤芝竹脑栽培方法,解决目前人工栽培出来的赤芝药用价值低、栽培过程复杂的问题,满足市场的需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野外赤芝竹脑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培养基制作,选取三蒸水、麦麸、石膏粉、竹叶混合制作成培养基,其中三蒸水的用量为1kg-2kg,麦麸的用量为3kg-6kg,石膏粉的用量为0.2kg,竹叶的用量为0.5kg-0.8kg,然后将制得的培养基在1.8Mpa压力下进行灭菌,灭菌时间为60分钟,待培养基冷却后备用;

第二步,菌丝培养,在野外竹林中选取竹子砍伐后剩余的竹根,竹子砍伐后的时间为1天-5天,然后将竹根的断口表面修理平整,接着将制得的培养基填充入竹根内,然后再选取野生赤芝菌丝作为菌种接入到培养基中,然后采用塑料膜覆盖到竹根的断口上进行封闭,接着取草绳将塑料膜绑紧在竹根上;

第三步,环境设置,选取漏水筛罩住覆盖有塑料膜的竹根,漏水筛采用竹子材料编织而成,竹根高度与漏水筛高度的比例为1:5,竹根直径与漏水筛直径的比例为1:5,漏水筛罩好后,再用石头将漏水筛四周围住,石头的高度低于竹根的高度,接着直至竹根内的菌丝长满竹根为止;

第四步,赤芝子实体栽培,待竹根内的菌丝长满后,打开漏水筛,将竹根上覆盖的塑料膜移除,然后再将漏水筛罩住竹根,再用石头将漏水筛四周围住,石头的高度低于竹根的高度,接着直至赤芝子实体长出;

第五步,孢子粉收集,在赤芝子实体成熟度达到72%-76%的时候进行孢子粉的收集,收集时打开漏水筛,然后取尼龙纸在侧边开口,然后将尼龙纸开口处穿过赤芝子实体的菌柄铺在赤芝子实体菌盖下方的地面上,再采用尼龙纸将赤芝子实体的四周围住,然后在赤芝子实体顶部覆盖上白纸,孢子粉落入到尼龙纸中,将孢子粉收集起来即可。

进一步的,第一步中竹叶的处理是将竹叶粉碎筛选至90目-120目后获得竹叶粉状物。

进一步的,第三步、第四步中的塑料膜采用太阳膜。

赤芝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灵芝三萜和灵芝多糖。

本发明的野外赤芝竹脑栽培方法,在第一步中制作出培养基作为填充物,在第二步进行菌丝的培养,在这个步骤当中,培养基的载体选择竹脑,竹脑也就是指野外竹林中竹子砍伐后剩余的竹根,选取竹根作为载体是由于竹根部位营养成分充裕,竹子砍伐后的时间为1天-5天指的是竹子砍伐后留下竹根,该竹根出现的时间为1天-5天,超过5天后竹根的营养成分就会出现部分流失,效果降低,由于竹子的营养是通过竹根传递到竹枝的,因此,竹子的营养成分大部分都积聚在竹根上,而这些营养成分都是野外自然的营养成分,从而解决了野外赤芝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生长的问题,由于竹根的营养成分都是野外自然的营养成分,因此,在栽培上实现了野外自然环境栽培,赤芝吸收的是野外自然营养成分,并且营养成分含量充裕,因此,赤芝体有效成分形成状态良好,栽培出来的赤芝能够具备野生赤芝的功效,第一步中加入竹叶是为了减少竹根的抗性,使竹根的营养能够顺利被赤芝吸收,在第三步进行环境设置,罩上漏水筛,一方面,能够达到部分阴部分阳的环境效果,环境利于赤芝生长,提高赤芝生长速度,提高赤芝栽培效率,提高赤芝产量,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塑料膜因此外界意外因素破坏,保证赤芝的正常培养,在漏水筛的四周围上石头是防止漏水筛移动,保证赤芝的正常栽培,漏水筛高于竹根是便于赤芝的生长,石头高度低于竹根是防止石头遮光,然后在第五步进行孢子粉的收集,由于孢子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于赤芝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因此,孢子粉收集也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的野外赤芝竹脑栽培方法,选择野外竹林中竹子砍伐后剩余的竹根作为载体进行赤芝的栽培,由于竹根的营养成分都是野外自然的营养成分,因此,在栽培上实现了野外自然环境栽培,赤芝吸收的是野外自然营养成分,并且营养成分含量充裕,因此,赤芝体有效成分形成状态良好,栽培出来的赤芝能够具备野生赤芝的功效,药用价值高,栽培过程简单,解决了目前人工栽培出来的赤芝药用价值低、栽培过程复杂的问题,还能够提高赤芝的产量,并且能够大量收集孢子粉,提高了栽培赤芝的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满足了市场的大量需求,利于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这种野外赤芝竹脑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培养基制作,选取三蒸水、麦麸、石膏粉、竹叶混合制作成培养基,其中三蒸水的用量为1kg,麦麸的用量为3kg,石膏粉的用量为0.2kg,竹叶的用量为0.5kg,然后将制得的培养基在1.8Mpa压力下进行灭菌,灭菌时间为60分钟,待培养基冷却后备用;

第二步,菌丝培养,在野外竹林中选取竹子砍伐后剩余的竹根,竹子砍伐后的时间为1天,然后将竹根的断口表面修理平整,接着将制得的培养基填充入竹根内,然后再选取野生赤芝菌丝作为菌种接入到培养基中,然后采用塑料膜覆盖到竹根的断口上进行封闭,接着取草绳将塑料膜绑紧在竹根上;

第三步,环境设置,选取漏水筛罩住覆盖有塑料膜的竹根,漏水筛采用竹子材料编织而成,竹根高度与漏水筛高度的比例为1:5,竹根直径与漏水筛直径的比例为1:5,漏水筛罩好后,再用石头将漏水筛四周围住,石头的高度低于竹根的高度,接着直至竹根内的菌丝长满竹根为止;

第四步,赤芝子实体栽培,待竹根内的菌丝长满后,打开漏水筛,将竹根上覆盖的塑料膜移除,然后再将漏水筛罩住竹根,再用石头将漏水筛四周围住,石头的高度低于竹根的高度,接着直至赤芝子实体长出;

第五步,孢子粉收集,在赤芝子实体成熟度达到72%的时候进行孢子粉的收集,收集时打开漏水筛,然后取尼龙纸在侧边开口,然后将尼龙纸开口处穿过赤芝子实体的菌柄铺在赤芝子实体菌盖下方的地面上,再采用尼龙纸将赤芝子实体的四周围住,然后在赤芝子实体顶部覆盖上白纸,孢子粉落入到尼龙纸中,将孢子粉收集起来即可。

进一步的,第一步中竹叶的处理是将竹叶粉碎筛选至90目后获得竹叶粉状物。

进一步的,第三步、第四步中的塑料膜采用太阳膜。

实施例二:

这种野外赤芝竹脑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培养基制作,选取三蒸水、麦麸、石膏粉、竹叶混合制作成培养基,其中三蒸水的用量为2kg,麦麸的用量为5kg,石膏粉的用量为0.2kg,竹叶的用量为0.7kg,然后将制得的培养基在1.8Mpa压力下进行灭菌,灭菌时间为60分钟,待培养基冷却后备用;

第二步,菌丝培养,在野外竹林中选取竹子砍伐后剩余的竹根,竹子砍伐后的时间为3天,然后将竹根的断口表面修理平整,接着将制得的培养基填充入竹根内,然后再选取野生赤芝菌丝作为菌种接入到培养基中,然后采用塑料膜覆盖到竹根的断口上进行封闭,接着取草绳将塑料膜绑紧在竹根上;

第三步,环境设置,选取漏水筛罩住覆盖有塑料膜的竹根,漏水筛采用竹子材料编织而成,竹根高度与漏水筛高度的比例为1:5,竹根直径与漏水筛直径的比例为1:5,漏水筛罩好后,再用石头将漏水筛四周围住,石头的高度低于竹根的高度,接着直至竹根内的菌丝长满竹根为止;

第四步,赤芝子实体栽培,待竹根内的菌丝长满后,打开漏水筛,将竹根上覆盖的塑料膜移除,然后再将漏水筛罩住竹根,再用石头将漏水筛四周围住,石头的高度低于竹根的高度,接着直至赤芝子实体长出;

第五步,孢子粉收集,在赤芝子实体成熟度达到74%的时候进行孢子粉的收集,收集时打开漏水筛,然后取尼龙纸在侧边开口,然后将尼龙纸开口处穿过赤芝子实体的菌柄铺在赤芝子实体菌盖下方的地面上,再采用尼龙纸将赤芝子实体的四周围住,然后在赤芝子实体顶部覆盖上白纸,孢子粉落入到尼龙纸中,将孢子粉收集起来即可。

进一步的,第一步中竹叶的处理是将竹叶粉碎筛选至100目后获得竹叶粉状物。

进一步的,第三步、第四步中的塑料膜采用太阳膜。

实施例三:

这种野外赤芝竹脑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培养基制作,选取三蒸水、麦麸、石膏粉、竹叶混合制作成培养基,其中三蒸水的用量为2kg,麦麸的用量为6kg,石膏粉的用量为0.2kg,竹叶的用量为0.8kg,然后将制得的培养基在1.8Mpa压力下进行灭菌,灭菌时间为60分钟,待培养基冷却后备用;

第二步,菌丝培养,在野外竹林中选取竹子砍伐后剩余的竹根,竹子砍伐后的时间为5天,然后将竹根的断口表面修理平整,接着将制得的培养基填充入竹根内,然后再选取野生赤芝菌丝作为菌种接入到培养基中,然后采用塑料膜覆盖到竹根的断口上进行封闭,接着取草绳将塑料膜绑紧在竹根上;

第三步,环境设置,选取漏水筛罩住覆盖有塑料膜的竹根,漏水筛采用竹子材料编织而成,竹根高度与漏水筛高度的比例为1:5,竹根直径与漏水筛直径的比例为1:5,漏水筛罩好后,再用石头将漏水筛四周围住,石头的高度低于竹根的高度,接着直至竹根内的菌丝长满竹根为止;

第四步,赤芝子实体栽培,待竹根内的菌丝长满后,打开漏水筛,将竹根上覆盖的塑料膜移除,然后再将漏水筛罩住竹根,再用石头将漏水筛四周围住,石头的高度低于竹根的高度,接着直至赤芝子实体长出;

第五步,孢子粉收集,在赤芝子实体成熟度达到76%的时候进行孢子粉的收集,收集时打开漏水筛,然后取尼龙纸在侧边开口,然后将尼龙纸开口处穿过赤芝子实体的菌柄铺在赤芝子实体菌盖下方的地面上,再采用尼龙纸将赤芝子实体的四周围住,然后在赤芝子实体顶部覆盖上白纸,孢子粉落入到尼龙纸中,将孢子粉收集起来即可。

进一步的,第一步中竹叶的处理是将竹叶粉碎筛选至120目后获得竹叶粉状物。

进一步的,第三步、第四步中的塑料膜采用太阳膜。

选取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栽培的赤芝与人工普通方法栽培的赤芝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知,本发明的野外赤芝竹脑栽培方法,栽培出来的赤芝,有效成分含量上与野生赤芝接近,功效上能够达到野生赤芝的功效,在产出时间上优于人工普通方法栽培的赤芝,并且收集到的孢子粉产量也远远高于野生赤芝孢子粉和人工普通方法栽培赤芝孢子粉的产量,药用价值高。

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是:选择野外竹林中竹子砍伐后剩余的竹根作为载体进行赤芝的栽培,由于竹根的营养成分都是野外自然的营养成分,因此,在栽培上实现了野外自然环境栽培,赤芝吸收的是野外自然营养成分,并且营养成分含量充裕,因此,赤芝体有效成分形成状态良好,栽培出来的赤芝能够具备野生赤芝的功效,药用价值高,栽培过程简单,解决了目前人工栽培出来的赤芝药用价值低、栽培过程复杂的问题,还能够提高赤芝的产量,并且能够大量收集孢子粉,提高了栽培赤芝的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满足了市场的大量需求,利于推广。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