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内窥镜、光机连接装置及改造二维内窥镜系统的方法

内窥镜、光机连接装置及改造二维内窥镜系统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光机连接装置及改造二维内窥镜系统的方法,属于光学器械领域。其中,内窥镜包括光机连接单元、插入管及集成在该插入管内的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光机连接单元包括光偏转组件与连接组件,光偏转组件用于改变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接收并投射出的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光轴间的间距,以匹配二维内窥镜系统的摄像接头中的图像传感器。连接组件用于将内窥镜与摄像接头对接,并用于对光偏转组件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定。采用该内窥镜将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升级改造为三维内窥镜系统,能够在降低升级改造成本的同时,减少对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中设备的闲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110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珠海康弘发展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610033568.2

  • 发明设计人 胡善云;刘鹏;

    申请日2016-01-19

  • 分类号G02B23/24;G02B17/08;A61B1/05;A61B1/00;

  • 代理机构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何彬

  • 地址 519080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软件园路1号生产加工中心5#三层5单元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6: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24

    授权

    授权

  • 2016-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2B23/24 申请日:20160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4-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内窥镜用光机连接装置,及用该内窥镜对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进行改造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与普及,用于人体治疗的医用内窥镜系统在骨科、脊柱外科、妇科、泌尿外科及神经外科等领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公开号为CN104935915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三维内窥镜,包括插入管及三维成像单元。其中,三维成像单元包括图像传感器及集成在插入管内的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用于在同时刻对同一场景进行取像,以获取存在视差的第一图像及第二图像;第一镜头包括第一取像镜头、第一调焦镜组及设于第一取像镜头与第一调焦镜组之间的第一传像体,第二镜头包括第二取像镜头、第二调焦镜组及设于第二取像镜头与第二调焦镜组之间的第二传像体。图像传感器的靶面包括第一感光区与第二感光区,第一感光区与第二感光区相互分离,第一图像经第一镜头投射至第一感光区,第二图像经第二镜头投射至第二感光区。

与传统的二维内窥镜系统相比,以该三维内窥镜构建的三维内窥镜系统能够真实地还原真实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并具有放大作用,克服了二维内窥镜生成二维视野所造成的视觉差别与不便,便于在各种脏器之间查找病变部位,以精确切除及重建,尤其是在遇到解剖层次多、血管复杂、手术难度大的手术时。三维内窥镜系统通过呈现真实术野中的自然纵深感,以降低这类手术对手术医生具有很娴熟的镜下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要求。

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还在使用二维内窥镜系统,如果将这些二维内窥镜系统更换为昂贵的三维内窥镜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不仅不利于降低患者治疗成本,而且在更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闲置的二维内窥镜系统设备。

此外,除了上述用于人体医疗的二维医用内窥镜系统,用于动物医疗的二维医用内窥镜系统及用于工业的二维工业用内窥镜系统也存在相同的升级改造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将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改造为三维内窥镜系统的内窥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内窥镜用的光机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内窥镜将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升级为三维内窥镜系统的改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包括光机连接单元、插入管及集成在该插入管内的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光机连接单元包括光偏转组件与连接组件,光偏转组件包括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沿光束在内窥镜中的行进方向,第一棱镜位于第一镜头的下游,第二棱镜位于第二镜头的下游。第一棱镜用于对第一镜头接收并投射出的第一光束进行反射,第二棱镜用于对第二镜头接收并投射出的第二光束进行反射,改变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光轴间的间距,以匹配二维内窥镜系统的摄像接头中的图像传感器。连接组件用于将内窥镜与摄像接头对接,并用于对光偏转组件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定。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光机连接单元,将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在同时刻获得的具有视差的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光束光轴间的间距进行改变,并投射在二维内窥镜系统用摄像接头的图像传感器靶面上相互分离的第一感光区与第二感光区上,从而可将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改造成三维内窥镜系统,并可充分利用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中的部分设备,以降低升级成本的同时,减少对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中设备的闲置。

一个具体的方案为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均为平行四边形棱镜。光偏转组件的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另一具体的方案为第一棱镜包括第一反射平面、第二反射平面及第三反射平面,第二反射平面与第一光束的光轴相平行,第一反射平面与第三反射平面位于第二反射平面的同侧。沿光束在内窥镜中的行进方向,第三反射平面位于第一反射平面的下游,第一反射平面与第二反射平面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第三反射平面与第二反射平面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平面与第二反射平面间的夹角等于第三反射平面与第二反射平面间的夹角。第二棱镜包括第四反射平面、第五反射平面及第六反射平面,第五反射平面与第二光束的光轴相平行,第四反射平面与第六反射平面位于第五反射平面的同侧。沿光束在内窥镜中的行进方向,第六反射平面位于第四反射平面的下游,第四反射平面与第五反射平面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第六反射平面与第五反射平面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且第四反射平面与第五反射平面间的夹角等于第六反射平面与第五反射平面间的夹角。便于对光偏转组件横向上尺寸的控制。

更具体的方案为第一棱镜由第一前棱镜与第一后棱镜组成,第一反射平面位于第一前棱镜上,第二反射平面与第三反射平面位于第一后棱镜上,第一前棱镜与第一后棱镜的对接面间通过胶合固定连接,第一前棱镜与第一后棱镜的对接面上均镀有增透膜。第二棱镜由第二前棱镜与第二后棱镜组成,第四反射平面位于第二前棱镜上,第五反射平面与第六反射平面位于第二后棱镜上,第二前棱镜与第二后棱镜的对接面间通过胶合固定连接,第二前棱镜与第二后棱镜的对接面上均镀有增透膜。

一个优选的方案为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套环及定位螺钉。连接套环的一端内侧形成有内肩台,另一端与摄像接头固定连接;连接套环的一端侧壁上设有与定位螺钉相匹配的螺孔。连接套环的一端套接在插入管的一端上,插入管相对连接套环可绕连接套环的轴线旋转。内窥镜与摄像接头对接时,插入管一端的端面抵靠在内肩台上。组装过程简单。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为连接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环与旋转连接环。旋转连接环的一端扣装在固定连接环的一端上,且相对固定连接环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固定连接环的内径小于旋转连接环的内径,固定连接环的另一端与摄像接头螺纹固定连接;插入管的一端上形成外螺纹,旋转连接环另一端的内侧壁上形成与上述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该内螺纹的旋向与形成于固定连接环的另一端上的螺纹的旋向相反。内窥镜与摄像接头对接时,插入管一端的端面抵靠在固定连接环一端的端面上。

为了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光机连接装置,其用于将内窥镜与二维内窥镜系统的摄像接头连接。内窥镜包括插入管及集成在该插入管内的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光机连接装置包括光偏转组件与连接组件,光偏转组件包括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沿光束在内窥镜中的行进方向,第一棱镜位于第一镜头的下游,第二棱镜位于第二镜头的下游。第一棱镜用于对第一镜头接收并投射出的第一光束进行反射,第二棱镜用于对第二镜头接收并投射出的第二光束进行反射,改变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光轴间的间距,以匹配二维内窥镜系统摄像接头中的图像传感器。连接组件用于将内窥镜与摄像接头对接,并用于对光偏转组件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定。

由以上方案可见,采用该光机连接装置将集成有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的插入管与摄像接头连接,从而只需采购少量的集成有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的插入管及多个光机连接装置,就可以为多种不同尺寸图像传感器的二维内窥镜系统进行升级,以减少升级成本。

具体的方案为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套环,连接套环的一端与插入管的一端螺纹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摄像接头螺纹固定连接,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安装在连接套环内。

优选的方案为第一棱镜包括第一反射平面、第二反射平面及第三反射平面,第二反射平面与第一光束的光轴相平行,第一反射平面与第三反射平面位于第二反射平面的同侧。沿光束在内窥镜中的行进方向,第三反射平面位于第一反射平面的下游,第一反射平面与第二反射平面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第三反射平面与第二反射平面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平面与第二反射平面间的夹角等于第三反射平面与第二反射平面间的夹角。第二棱镜包括第四反射平面、第五反射平面及第六反射平面,第五反射平面与第二光束的光轴相平行,第四反射平面与第六反射平面位于第五反射平面的同侧。沿光束在内窥镜中的行进方向,第六反射平面位于第四反射平面的下游,第四反射平面与第五反射平面间的间距逐渐减小,第六反射平面与第五反射平面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且第四反射平面与第五反射平面间的夹角等于第六反射平面与第五反射平面间的夹角。便于对光偏转组件在横向上尺寸的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再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对具有二维内窥镜、摄像接头及后端处理装置的二维内窥镜系统进行改造的方法包括选择步骤、对接限定步骤及后端处理装置升级更换步骤。其中,选择步骤为选择与二维内窥镜系统的摄像接头相匹配的三维内窥镜以替换现有的二维内窥镜,该三维内窥镜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内窥镜;对接限定步骤为通过连接组件将内窥镜与摄像接头对接,并对光偏转组件与摄像接头中的图像传感器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定。

由以上方案可见,通过该改造方法,在降低升级改造成本的同时,减少对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中设备的闲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一种二维内窥镜系统的摄像接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摄像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略去连接组件的本发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4是略去连接组件的本发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5是略去连接组件的本发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的轴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轴向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中光偏转组件中的光路示意图;

图9是采用本发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对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进行改造的方法流程图;

图10是图1所示摄像接头中的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采用本发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对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进行改造的方法的选择步骤中对棱镜结构选择的第一状态图;

图12是采用本发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对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进行改造的方法的选择步骤中对棱镜结构选择的第二状态图;

图13是采用本发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对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进行改造的方法的选择步骤中对棱镜结构选择的第三状态图;

图14是本发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与摄像接头的组装过程示意图;

图15是采用本发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将二维内窥镜系统升级成三维内窥镜系统后的三维内窥镜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6是本发明内窥镜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内窥镜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的轴向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内窥镜第二实施例与摄像接头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内窥镜第四实施例中第一棱镜中的第一种光路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内窥镜第四实施例中第一棱镜中的第二种光路示意图;

图21略去连接组件的本发明内窥镜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内窥镜本发明内窥镜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主要构思是提供一款能够与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的摄像接头相匹配的三维内窥镜,以用于对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成三维内窥镜系统,在降低内窥镜系统升级更换成本的同时,减少对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中设备的闲置,主要涉及内窥镜与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中摄像接头连接的光机连接部分的结构,其他部分的结构根据现有产品进行设计。

如图1及图2所示,摄像接头01为现有二维医用内窥镜系统常用的一种摄像接头,其基体010的前端上设有内螺纹接口011,内腔内安装有图像传感器012,及后端上设有信号输出端013。图像传感器012为CCD传感器,与之相匹配的内窥镜将接收到的光束投射至图像传感器012的靶面上,并通过信号输出端013输出电信号。

在以下各实施例中,均以与摄像接头01相匹配的医用内窥镜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摄像接头的连接接口,内窥镜与之连接的接口及内窥镜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以下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内窥镜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3至图7,内窥镜由插入管1,集成在插入管1的前端管11内的第一镜头3、第二镜头4与照明光纤21,安装在插入管1的后端管12的内腔120内的光偏转组件5,安装在插入管1的后端管12外周外的调焦环6,设于前端管11与后端管12的连接处的光纤接口22,及连接组件7构成。光偏转组件5与连接组件7一起构成本实施例的光机连接单元。

参见图3及图5,第一镜头3由保护套管及安装在保护套管内的第一取像镜头31、第一调焦镜组33和置于第一取像镜头31与第一调焦镜组33之间的传像体构成,传像体由多根传像柱32构成。

第二镜头4由保护套管及安装在保护套管内的第二取像镜头41、第二调焦镜组43和置于第二取像镜头41与第二调焦镜组43之间的传像体构成,传像体由多根传像柱42构成。

第一镜头3与第二镜头4均为定焦镜头,通过调焦环6对第一调焦镜组33与第二调焦镜组43进行调焦。

第一镜头3与第二镜头4集成于插入管1内,在第一镜头3、第二镜头4的保护套管的外侧面与前端管11的内侧面之间填充照明光纤21,照明光纤21通过光纤接口22与外部光源连通,从而将照明光从插入端的端口投射出,用于照明术野。

后端管12远离插入管1的插入端的一端的外侧形成有外螺纹121,即插入管1的一端上形成有外螺纹121。

参见图6及图7,连接组件7由固定连接环71与旋转连接环72构成,固定连接环71由内环711与套接在内环711外的外环712构成,旋转连接环72靠近固定连接环71的一端内侧凸起形成有环形凸起720,内环711靠近旋转连接环72的一端外侧凸起形成有环形凸起7110,将外环712套接在内环711外并固定连接后,环形凸起7110的端面与外环712的端面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环形凸起720的环形凹槽710,从而使旋转连接环72的一端扣装在固定连接环71的一端上,且相对固定连接环71可绕自身轴线旋转。

外环712远离旋转连接环的一端外侧形成有与如图1中所示的内螺纹011相匹配的外螺纹7120,旋转连接环72远离固定连接环71的一端内侧形成有与如图5中所示的外螺纹121相匹配的内螺纹721,内螺纹721的旋向与外螺纹7120的旋向相反。

参见图8,光偏转组件5由第一棱镜51与第二棱镜52构成。第一棱镜51由第一前棱镜511与第一后棱镜512通过胶合得到,第一前棱镜511的胶合面5110与第一后棱镜512的胶合面5120均镀有增透膜。第二棱镜52由第二前棱镜521与第二后棱镜522通过胶合得到,第二前棱镜521胶合面5210与第二后棱镜522的胶合面5220均镀有增透膜。

参见图3、图5及图8,沿光束在内窥镜中的行进方向,第一棱镜51位于第一镜头3的下游,第二棱镜52位于第二镜头4的下游。

第一镜头3接收并投射出第一光束021,第一光束021投射至第一棱镜51的入射面上,第一光束021进入第一前棱镜511后,经第一反射平面501反射后从胶合面5110投射出,并从胶合面5120进入第一后棱镜512,先后经第二反射平面502及第三反射平面503反射,并从第一后棱镜512的出射面投射出第一光束022。

第二镜头4将接收并投射出第二光束031,第二光束031投射至第二棱镜52的入射面上,第二光束031进入第二前棱镜521后,经第四反射平面504反射后从胶合面5210投射出,并从胶合面5220进入第二后棱镜522,先后经第五反射平面505及第六反射平面506反射,并从第二后棱镜522的出射面投射出第二光束032。

在第一棱镜51中,第二反射平面502与第一光束021的光轴相平行。沿光束在内窥镜中的行进方向,第一反射平面501与第二反射平面502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而第三反射平面503与第二反射平面502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且第一反射平面501与第二反射平面502间的夹角α与第三反射平面503与第二反射平面502间的夹角β相等。

在第二棱镜52中,第五反射平面505与第二光束031的光轴相平行。沿光束在内窥镜中的行进方向,第四反射平面504与第五反射平面505间的间距逐渐减小,而第六反射平面506与第五反射平面505间的间距逐渐增大,且第四反射平面504与第五反射平面505间的夹角γ与第六反射平面506与第五反射平面505间的夹角δ相等。

第一反射平面501、第二反射平面502、第三反射平面503、第四反射平面504、第五反射平面505及第六反射平面506均为在棱镜表面镀反射膜构成,经过这些反射平面的反射,从而改变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光轴之间的间距。

参见图9,使用上述内窥镜将现有二维内窥镜系统升级改造为三维内窥镜系统的改造方法由选择步骤S1、对接限定步骤S2、软件升级更换步骤S3及显示装置升级更换步骤S4构成。软件升级更换步骤S3及显示装置升级更换步骤S4构成本实施例的后端处理装置升级更换步骤。

选择步骤S1,选择与摄像接头01相匹配的内窥镜,包括(1)光机连接单元中连接组件的机械连接接口与摄像接头01的机械连接接口相匹配;(2)由于第一镜头及第二镜头投射出的第一光束及第二光束会与图像传感器的尺寸不匹配,需要选择合适的光偏转组件,以改变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光轴之间的间距,从而满足图像传感器的尺寸要求;(3)通过连接组件对光偏转组件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定,以满足二者之间的间距要求;具体如下:

参见图10,根据图像传感器012的尺寸要求,沿其宽度方向,将图像传感器012的靶面0120从中线01201划分成两部分,左半部分内设有第一感光区0121,右半部分内设有第二感光区0122,第一感光区0121与第二感光区0122为相互分离的两个区域,即二者间无重叠部分。

如图8所示,通过选择合适的光偏转组件,使第一棱镜51投射出的第一光束022将投射至第一感光区0121上,第二棱镜52投射出的第二光束032将投射至第二感光区0122上。

因此需要通过选择不同尺寸结构的第一棱镜51与第二棱镜52,如图11至图13所示,以下为以第一棱镜51为例,对棱镜尺寸结构的选择进行说明。

当第一后棱镜512的纵向尺寸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则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通过改变第三反射平面503与第二反射平面502之间的间距,就可以调整投射出的第一光束与入射的第一光束的光轴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光轴之间的间距。

此外,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一反射平面及第三反射平面与第二反射平面之间的夹角来改变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光轴之间的间距,从而满足不同尺寸图像传感器的成像要求。

对接限定步骤S2,参见图14,通过连接组件7将内窥镜与摄像接头01对接,并对光偏转组件5与摄像接头中01的图像传感器012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定;具体如下:

使用夹具将第一夹具将内窥镜固定,第二夹具将摄像接头01固定,并将光偏转组件5与图像传感器01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调整好,且第一夹具与第二夹具中的至少一者可沿插入管的轴向移动,将固定连接环71的外螺纹7120与摄像接头01上的内螺纹011螺纹固定连接,使旋转连接环72相对固定连接环71绕自身轴线旋转,并通过旋转连接环72上的内螺纹721与后端管12上外螺纹121的配合,逐渐地拉近内窥镜与摄像接头01之间的间距,直至后端管12的端面抵靠在固定连接环71远离摄像接头01的端面上,由于内螺纹721与外螺纹7120的旋向相反,从而实现内窥镜、连接组件7及摄像接头01之间的固定连接,完成内窥镜与摄像接头01对接的同时,对光偏转组件5与图像传感器012之间间距的限定。

软件升级更换步骤S3,将原二维图像处理软件升级更换成三维图像处理软件。

显示装置升级更换步骤S4,将显示装置升级更换成具有三维显示功能的三维显示装置。

参见图3至图15,采用改造之后的内窥镜系统进行工作过程包括成像步骤、分割步骤、合成步骤及显影步骤。

成像步骤,第一镜头3对一场景获取的第一图像,第二镜头4对同一场景在同时刻取像获得的第二图像,经过第一棱镜51及第二棱镜52的反射,第一图像的光束与第二图像的光束光轴之间的间距产生变化;图像传感器012的靶面0120上第一感光区0121接收第一图像,第二感光区0122同步接收第二图像,生成第三图像。

分割步骤,通过处理器02中的图像分割模块021将成像步骤中得到第三图像分割成存在视差的两幅二维图像;

合成步骤,在处理器02的图像合成模块022中,将分割步骤分割得到的相互存在视差的两幅二维图像进行处理合成一幅三维图像。

显影步骤,处理器02中的控制模块023根据图像合成模块022合成得到的三维图像所记载的图像信息控制三维显示装置03显现三维图像。

内窥镜第二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内窥镜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16至图18,连接组件81由连接套环811与定位螺钉812构成。

连接套环811的左端内侧形成有内肩台8110,左端的侧壁上形成有定位螺钉812相匹配的螺孔8112;右端的外侧形成有内螺纹011相匹配的外螺纹8111。

后端管82的右端820与连接套环81的左端口相匹配,右端820的外侧壁上形成有与定位螺钉812的末端相匹配的环形定位槽8200。

在对接限定步骤中,通过外螺纹8111与内螺纹011的配合,将连接套环811与摄像接头01固定连接,将连接套环811的左端口套接在后端管82的右端820外,并使右端820的端面抵靠内肩台8110上;相对连接套环81,调整内窥镜绕旋转套环81的轴线旋转直至光偏转组件83与图像传感器012对准,并拧紧定位螺钉812,定位螺钉812的末端嵌入环形定位槽8200,从而对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内窥镜第三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内窥镜第三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内窥镜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18,采用设于右端820上的一个定位孔替代环形定位槽8200,定位螺钉812为一弹簧柱塞,通过定位螺钉812与定位孔的配合,实现后端管82相对连接套环81的周向旋转调整到位。

内窥镜第四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内窥镜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第一棱镜及第二棱镜均为如图19所示的平行四边形棱镜85,入射光束041经第一反射面851与第二反射面852的反射后投射出出射光束042,对入射光束041的光轴与出射光束042的光轴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从而通过第一棱镜与第二棱镜对第一光束与第二光束的光轴间距进行调整。

参见图20,使用平行四边形棱镜85为偏转棱镜,在该方案中,在沿垂直于光束041光轴的方向上,光路中心的偏转距离H大于入射光束041的直径D。

内窥镜第五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内窥镜第五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内窥镜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加图21,插入管86内集成有第一镜头863、第二镜头864、器械通道865、进水通道866、出水通道867及照明光纤862。

采用光纤替代传像柱作为本实施例的传像体。

内窥镜第六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内窥镜第六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内窥镜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22,光偏转组件95安装在连接套环91的内腔内,连接套环91的左端内侧形成有内螺纹911,后端管92的右端外侧形成有内螺纹911相匹配的外螺纹920。

当连接套环91的两端通过螺纹与后端管92及摄像接头的固定连接,在三者之间的螺纹拧紧到位后,实现第一镜头、第二镜头、光偏转组件95及图像传感器的对接,及对光偏转组件95与图像传感器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定。

连接组件与光偏转组件一起构成本实施例的光机连接装置,也构成本实施例的光机连接单元。

内窥镜第七实施例

作为对本发明内窥镜第七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内窥镜第六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采用设于连接套环上的定位螺钉与设于后端管上的定位孔的配合,实现连接套环与后端管的固定连接的同时,实现镜头与棱镜的对准。

第一镜头与第二镜头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定焦镜头,也可以为变焦镜头;连接组件与后端管之间固定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还有多种显而易见的变化;棱镜的结构及数量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还有多种显而易见的变化。

内窥镜用光机连接装置实施例

由于在内窥镜第六实施例、第七实施例及它们与其他实施例的结合中,已对光机连接装置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二维内窥镜系统的改造方法实施例

由于在内窥镜实施例中已对二维内窥镜系统的改造方法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