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空调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方法及空调多联机系统

空调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方法及空调多联机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方法及空调多联机系统,属于空调装置及其除霜方法领域,为解决现有装置除霜不彻底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空调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方法通过四通阀换向将制热模式变为制冷模式,令冷媒在室外换热器及其至少部分管路中流动速度不均匀,产生高速流动和低速流动的交替。本发明空调多联机系统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电子膨胀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流速控制装置,流速控制装置信号连通至控制装置。本发明空调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方法及空调多联机系统利用冷媒高速流动和低速流动的交替来充分融化室外换热器上的霜,避免产生换热死角,化霜更迅速、更彻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5093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55944.9

  • 申请日2015-12-17

  • 分类号F25B47/02(20060101);F25B41/04(20060101);F25B41/06(20060101);F25B49/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海英;林波

  • 地址 519070 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42: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29

    授权

    授权

  • 2016-05-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5B47/02 申请日:201512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4-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及其除霜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多联机系统的 除霜方法以及用于实现该除霜方法的空调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多联机系统制热运行时会因室外温度低而在室外换热器表面结霜,结 霜会导致换热效果恶化,随着霜层的加厚多联机系统的制热能力会衰减。

目前主要的除霜方法是采用四通阀换向,多联机系统由制热循环变为制冷 循环,即,室外机换热器变成冷凝器。此时流经室外换热器的高温高压气体能 迅速融化其表面的霜层。

这种方法的缺陷是由于多联机系统室外换热器面积大、室外换热器风速场 不一致(部分区域风速高、部分区域风速低)、室外换热器各分路冷媒流量分配 不均等问题会导致所需化霜时间长,会因部分区域低流速死区导致局部化霜不 干净,化霜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化霜更迅速、更干净的空调多联机系统的除 霜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实现上述除霜方法的空调多联机系统。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方法,通过四通阀换向将制热模式变为制冷模 式,令冷媒在室外换热器及其至少部分管路中流动速度不均匀,产生高速流动 和低速流动的交替。

特别是,所述除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所述四通阀换向,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油分离器、 和所述四通阀后流入室外换热器;

步骤S2、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融化所述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霜层,冷媒被冷凝 成高压液态冷媒;

步骤S3、所述高压液态冷媒流出所述室外换热器,经管路流入流速控制装 置中;

步骤S4、所述高压液态冷媒从所述流速控制装置流出后形成高速流动和低 速流动相交替的状态;

步骤S5、所述高压液态冷媒经室内电子膨胀阀节流降压成低压低温两相冷 媒;所述低压低温两相冷媒经室内换热器换热后气化,经所述四通阀和气液分 离器回到所述压缩机。

进一步,在步骤S4中,所述高压液态冷媒呈设定周期L的高速流动和低速 流动相交替的状态。

更进一步,所述设定周期L为25秒、30秒、35秒或40秒。

特别是,根据所述室外换热器(5)表面的霜层厚度调整所述设定周期L的 数值。

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实现上述除霜方法的空调多联机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压缩 机、油分离器、四通阀、室外换热器、室内电子膨胀阀、室内换热器和气液分 离器,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电子膨胀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流速控制装置,所 述流速控制装置信号连通至控制装置。

特别是,所述流速控制装置包括相并联的膨胀阀和电磁阀;当所述电磁阀 开启时从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出的高压液态冷媒经所述电磁阀高速流向所述电子 膨胀阀,当所述电磁阀关闭时从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出的高压液态冷媒经所述膨 胀阀低速流向所述电子膨胀阀。

特别是,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霜层厚度检测装置,所 述霜层厚度检测装置信号连通至控制装置。

特别是,在所述油分离器和所述四通阀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本发明空调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方法是令冷媒在室外换热器及其至少部分管 路中流动速度不均匀,利用冷媒高速流动和低速流动的交替来充分融化室外换 热器上的霜,避免产生换热死角,化霜更迅速、更干净。

本发明空调多联机系统内设置有流速控制装置,利用流速控制装置来调节 冷媒的流速,化霜更迅速、更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多联机系统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多联机系统的原理图。

图中标记为:

1、压缩机;2、油分离器;3、单向阀;4、四通阀;5、室外换热器;6、 膨胀阀;7、电磁阀;8、室内电子膨胀阀;9、室内换热器;10、气液分离器; 11、流速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例一:

本优选实施例公开一种空调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方法。该除霜方法通过四通 阀4换向将制热模式变为制冷模式,令冷媒在室外换热器5及其至少部分管路 中流动速度不均匀,产生高速流动和低速流动的交替。

通过改变冷媒的流速使其呈高速流动和低速流动交替,加强高温高压气态 冷媒在室外换热器5中扰动、波动,避免冷媒在室外换热器5中产生死角,从 而强化多联机系统室外机的化霜效果。

该除霜方法的具体步骤不限,能实现冷媒流速波动即可。优选的,该除霜 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四通阀4换向,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油分离器2、 和四通阀4后流入室外换热器5。

步骤S2、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融化室外换热器5表面的霜层,冷媒被冷凝成 高压液态冷媒。

步骤S3、高压液态冷媒流出室外换热器5,经管路流入膨胀阀6和/或电磁 阀7中。

步骤S4、高压液态冷媒从膨胀阀6和/或电磁阀7流出后形成高速流动和低 速流动相交替的状态。优选的,高压液态冷媒呈设定周期L的高速流动和低速 流动相交替的状态。

电磁阀7的孔径远大于膨胀阀6的孔径。当电磁阀7开启时冷媒主要流经 电磁阀7,冷媒流动阻力小、流量大;当电磁阀7关闭时冷媒仅能流经膨胀阀 6,冷媒流动阻力大、流量小。以一定时间为周期频繁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 可以实现冷媒在管路和室外换热器5中间断性地以高速、低速交替流动,加强 了冷媒在室外换热器5中流动与换热的扰动,强化了换热效果,减小了换热器 中由于局部流速小而形成的换热死区,令室外换热器5化霜更迅速、更干净。

该设定周期L的具体数值不限,优选的,设定周期L为25秒、30秒、35 秒或40秒。还可以根据室外换热器5表面的霜层厚度调整设定周期L的数值, 例如在除霜初期设定周期L较长,待除霜达到一定程度后缩短设定周期L、增加 冷媒的扰动程度以加速除霜。

步骤S5、高压液态冷媒经室内电子膨胀阀8节流降压成低压低温两相冷媒; 低压低温两相冷媒经室内换热器9换热后气化,经四通阀4和气液分离器10回 到压缩机1。

如图1所示,用于实现该除霜方法的空调多联机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接的 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阀4、室外换热器5、膨胀阀6、电磁阀7、室内电 子膨胀阀8、室内换热器9和气液分离器10。当电磁阀7开启时从室外换热器5 流出的高压液态冷媒经电磁阀7高速流向电子膨胀阀8,当电磁阀7关闭时从室 外换热器5流出的高压液态冷媒经膨胀阀6低速流向电子膨胀阀8。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在室外换热器5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霜层厚 度检测装置,霜层厚度检测装置信号连通至控制装置,根据霜层厚度调整设定 周期L的数值。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在油分离器2和四通阀4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 单向阀3,保证冷媒不会逆向流入油分离器2和压缩机1中。

优选实施例二:

本优选实施例公开一种空调多联机系统的除霜方法以及用于实现该除霜方 法的空调多联机系统。如图2所示,用于实现该除霜方法的空调多联机系统包 括通过管路连接的压缩机1、油分离器2、四通阀4、室外换热器5、流速控制 装置11、室内电子膨胀阀8、室内换热器9和气液分离器10。流速控制装置11 信号连通至控制装置。

流速控制装置11的具体结构不限,能够调整室外换热器5和室内电子膨胀 阀8之间管路内冷媒流速即可。相应的,该除霜方法的具体中稍有改变:

步骤S3、高压液态冷媒流出室外换热器5,经管路流入流速控制装置11中;

步骤S4、高压液态冷媒从流速控制装置11流出后形成高速流动和低速流动 相交替的状态。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 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 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 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 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 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