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与致病力相关的灰霉病菌基因BcAls1及其应用

一种与致病力相关的灰霉病菌基因BcAls1及其应用

摘要

一种与致病力相关的灰霉病菌基因BcAls1及其应用属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来自灰霉病菌的控制致病性的基因BcAls1,其DNA序列如SEQ?ID?No:1所示,由1918个核苷酸组成;提供的BcAls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由616个氨基酸组成;BcAls1基因可在植物抗灰霉病基因工程领域中应用;通过对灰霉病菌控制致病性的蛋白质BcAls1进行缺失、突变或修饰,而使其致病力发生缺陷,可作为靶标在设计和筛选抗真菌药剂中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4831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610044660.9

  • 申请日2016-01-22

  • 分类号C12N15/54;C12N9/10;A01H5/00;

  • 代理机构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邵铭康

  •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16: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3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N15/54 专利号:ZL2016100446609 申请日:20160122 授权公告日:2019032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9-03-26

    授权

    授权

  • 2016-05-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54 申请日:201601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4-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植物保护领域中控制真菌致病性的 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应用。

背景技术

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通常又称作灰葡萄孢,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 真菌,是灰霉病的病原菌,可侵染200多种植物,包括几乎所有的蔬菜及果树。寄主从苗期、 挂果期到贮存期均可发病,而且,植株各部位均可被灰霉病菌侵染,叶部发病的典型症状表 现为“V”形病斑,花部主要表现为腐烂和调萎,果实主要表现为腐烂和脱落。病害的发生和 蔓延与环境的湿度、温度存在密切的关系,在20℃-23℃,相对湿度90%以上时发生严重。因 此,灰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在多雨季节或者保护地生产中极易发生,世界上每年因该病 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00-1000亿美元。由于寄主范围广泛,生产上危害严重,再加上相关分 子研究技术成熟,灰霉病菌已成为最重要的模式植物病原真菌之一,受到广泛研究。

灰霉病菌是典型的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可生成多种致病因子参与致病,主要包 括细胞壁降解酶类、角质酶、毒素、植物激素、抵抗寄主反应的酶类、小RNA及小分子物质等, 这些因子相互协作使灰霉病菌能够杀死寄主细胞,并分解死亡的寄主组织作为营养。自然 条件下,灰霉菌多以分生孢子作为侵染寄主的初侵染和再侵染来源。灰霉病菌常以菌丝体、 分生孢子或菌核附着在植物病残体上,或在土壤中越冬和越夏,成为下一生长季的初侵染 来源。当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熟的 分生孢子能够借助风、雨水、灌概水和农事操作等进行传播。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分生孢子 萌发形成芽管,芽管末端稍稍膨大发育成附着胞或者进一步形成侵染垫等侵染结构,主要 从衰败的花器、伤口以及坏死组织侵入。

当高浓度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侵染寄主时,发病迅速,此时主要通过芽管顶端形 成的附着胞侵入;伴随孢子浓度降低,通过芽管顶端侵入的比例降低,发病速度也相应延缓 1-4天,此时主要通过由菌丝发育成的附着胞或侵染垫侵入。灰霉病菌侵入寄主细胞后,将 会直接面临寄主组织内敌对环境的挑战,病原菌必须迅速做出调整,一方面抑制植物的防 御反应,另一方面要积极适应寄主细胞内物理、化学环境,做到这两方面,灰霉病菌才有望 成功地寄生植物。在很大程度上,灰霉病菌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并分泌相关效应因 子(如毒素)来实现上述目标的,但参与相应过程的基因、蛋白及代谢产物及其调控的分子 机制仍所知甚少。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鉴定灰霉病菌用以适应寄主内环境的关键因子, 不仅有助于揭示灰霉病菌这种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致病的分子机制,还有可能从中发现可 以作为杀真菌剂作用靶标的蛋白质,为开发防治灰霉病及其它类似病害的高效药剂奠定理 论和技术基础。

Als1是一种氨基酮戊酸合成酶,参与催化血红素合成途径的第一步反应。该蛋白 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由于血红素可以作为众多蛋白的辅基参与多种 生命过程,因此,作为催化血红素合成酶类之一的Als1蛋白质具有重要的功能。Als1蛋白质 在灰霉病菌中同样存在,而且功能尚未获得鉴定,通过分析灰霉病菌Als1编码基因的致病 功能,评价该基因在灰霉病菌发育及致病过程的作用,有利于鉴定潜在的防治靶标,用于筛 选新型杀真菌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控制致病性的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

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致病性基因来源于灰霉病菌,名称为BcAls1,其DNA序列如 SEQIDNo:1所示。该DNA序列为BcAls1基因开放阅读框,由1918个核苷酸组成,其中包含2 个外显子,分别位于SEQIDNo:1的5’端第1位至337位核苷酸之间和第405位至1918位核苷 酸之间,组成的编码区长度合计为1851个核苷酸。

本发明提供了BcAls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该 序列由616个氨基酸组成。

来自灰霉病菌的控制致病性基因BcAls1可应用于植物抗灰霉病基因工程领域。

对来自灰霉病菌的控制致病性基因BcAls1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缺失、突变或修 饰,而使其致病力发生缺陷,可作为靶标在设计和筛选抗真菌药剂中应用。

本发明证明了BcAls1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灰霉病菌致病力显著降低,说明 BcAls1基因是灰霉病菌引起农作物灰霉病所必需的基因。因此,筛选能够阻止该基因表达 与其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及定位的化合物,可以有效控制灰霉病的发生,从而有助于开发新 型杀菌剂,即本发明所提供的BcAls1基因的一个重要用途是:该基因的表达与其编码的蛋 白质产物的表达、修饰及定位,可以作为重要候选靶标位点,用于抗真菌药剂(特别是抗灰 霉病菌药剂)的设计和筛选。

附图说明

图1为BcAls1蛋白质的结构域分析示意图

其中:5-aminolevulinatesynthase为氨基酮戊酸合成酶结构域;

图2为灰霉病菌BcAls1基因的敲除策略(通过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替换)示意图

其中:WT为野生型菌株B05.10,pAls1-ko为敲除载体,BcAls1-KO为BcAls1基因缺 失突变体;

图3为BcAls1基因缺失突变体及遗传互补菌株的PCR验证电泳图

其中:a、b、c、d为所用引物,相应位置见图2;M1为BcAls1基因缺失突变体;M1/Als1 为在突变体M1基础上转入完整BcAls1基因的互补菌株;

图4为BcAls1基因的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的致病力比较照片

其中:所选择寄主为番茄,采用离体叶片接种菌饼的方法,接种3天后进行评价; M1、M2为两株独立获得的BcAls1基因缺失突变体;

图5为BcAls1基因的突变体与对照菌株侵染寄主所产生病斑大小的定量分析示意 图

其中:接种方法同上,接种3天后对叶片病斑面积进行测量计算,换算成相对大 小。**表示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例 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BcAls1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灰霉病菌BcAls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由1918个核苷酸组成,包含2个外显子,编码区 cDNA全长为1851个核苷酸,编码的蛋白质产物由616个氨基酸组成。取BcAls1蛋白质序列进 行比对分析(http://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发现Als1广泛存在于动物、植 物、真菌和细菌等细胞生物中。结构域分析发现,BcAls1蛋白质包含一个保守的氨基酮戊酸 合成酶结构域(见图1)。

实施例2BcAls1基因的敲除

1)敲除载体的构建

采用引物Als1-UP-F(5'-GAATTCATGGTGCTCGTATCGTTTGA-3')与Als1-UP-R(5'- GGTACCGCGGGATGATGGATTATTATGT-3'),以灰霉病菌菌株B05.10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 BcAls1基因上游603bp片段,采用Als1-DN-F(5'-GGATCCTCCTCGGACCCAATACCAC-3')与Als1- DN-R(5'-AAGCTTCTTTAAGCGAGGTCACGGA-3')扩增灰霉病菌BcAls1基因下游911bp片段,反应 体系为:10mmol/LdNTPMixture,0.5μL;10×PCRbuffer,2.5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10μ mol/mL);模板DNA,1μL;Ex-Taq,0.2μL(5U);ddH2O,18.8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分钟, 然后(1)94℃,变性50秒;(2)58℃,退火50秒;(3)72℃,延伸60秒;(4)循环30次;(5)72℃延 伸10分钟。将上述两段DNA扩增产物先后克隆至pXEH载体的EcoRI、KpnI位点与BamHI、 HindIII位点,构建成敲除载体pAls1-ko(见图2),并进行测序验证。

2)灰霉病菌的转化

a.农杆菌的培养

挑取含有双元载体pAls1-ko的根癌农杆菌菌株Agl-1单菌落,接种至含50μg/ml卡 那霉素、10μg/ml利福平的MM液体培养基(磷酸氢二钾0.205%,磷酸二氢钾0.145%,氯化钠 0.015%,七水硫酸镁0.05%,六水氯化钙0.01%,七水硫酸亚铁0.00025%,硫酸铵0.05%, 葡萄糖0.2%)中,250rpm、28℃振荡培养48h;4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IM液体培养基 (磷酸氢二钾0.205%,磷酸二氢钾0.145%,氯化钠0.015%,七水硫酸镁0.05%,六水氯化 钙0.01%,七水硫酸亚铁0.00025%,硫酸铵0.05%,葡萄糖0.2%,200μMAS,MES0.854%, 甘油0.5%)重悬,4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IM培养基重悬,28℃,250rpm振荡培养6h,进 行预诱导。

b.灰霉病菌的产孢培养

选用B05.10菌株,取少量孢子涂布于PDA培养基(马铃薯20%煮烂过滤,葡萄糖 2%,琼脂1.5%),置28℃培养8h令孢子快速萌发,然后转移至20℃培养3-5天,待菌体表面 被灰色孢子覆盖之后,用IM液体培养基刮取、收集孢子,显微镜观察,利用血球计数器调节 孢子浓度为1×106/mL。

c.根癌农杆菌与灰霉病菌分生孢子共培养及转化子筛选

将在IM液体培养基中预先诱导6h的农杆菌菌液和灰霉病菌孢子液等体积混合,加 入AS,使终浓度达到500μM,混匀,然后按250~350μL/皿,均匀涂抹至铺有玻璃纸的IM培养 基上,22℃黑暗培养48h;共培养完毕后,将玻璃纸转移至含有100μg/mL潮霉素的PDA培养基 上,相同条件下继续培养。4~7天后挑取扩展的菌落到含有同样抗生素的筛选培养基上。

3)缺失突变体的验证

选用两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对转化子进行筛选。扩增结果符合如下结果的,确定为 BcAls1基因缺失突变体:上游同源臂之外基因组上的引物a(5'-TGATGGGAAACCCTGGATG-3') 与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引物b(5'-ACAGACGTCGCGGTGAGTTCA-3')配对可以扩增到预期大小 (1.3kb)的重组片段;而编码区引物c(5'-TATGGCCGACAAGAATGAG-3')与d(5'- GAACGGGAATGATGTGAGA-3')无扩增条带(野生型菌株可扩增到0.9kb片段)。结果,从转化子 中筛选到2株BcAls1基因缺失突变体:M1与M2菌株,用于后续功能分析(见图3)。

实施例3BcAls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遗传互补

采用引物C-F(5'-GTCGACTGATGGGAAACCCTGGATG-3')与C-R(5'- GTCGACCTTTAAGCGAGGTCACGGA-3'),扩增灰霉病菌BcAls1基因全长3875bp(包含启动子、开 放阅读框与终止子),先克隆至pMD18-t载体上,然后再亚克隆至pSULF载体(含有氯嘧磺隆 抗性基因)的SalI位点,构建成遗传互补载体pAls1-ko-c。载体经测序验证,确认没有氨基 酸突变。采用如前所述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使用100μg/mL氯嘧磺隆进行筛选,将该互 补片段转入BcAls1基因缺失突变体M1基因组中,获得遗传互补菌株M1/Als1。选用突变体验 证时曾使用的引物a与b、c与d进行PCR扩增,结果符合预期(见图3):与突变体M1相同,互补 菌株M1/Als1中原有的BcAls1基因被替换为潮霉素抗性基因HPH(引物a与b扩增结果为阳 性),但额外拥有一个后续转入的BcAls1基因(编码区引物c与d扩增结果同样为阳性)。

实施例4BcAls1基因在灰霉病菌致病性方面的作用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评价BcAls1突变体的致病力变化情况。从温室培养的番茄 植株上采集成熟叶片,水平放置容器中,使用打孔器打取待测菌株菌饼,正面朝下反扣至叶 片上,20℃保湿黑暗培养,3天后评价待测菌株的致病力。实验结果显示,BcAls1突变体基本 丧失了致病能力,只能在接种点附近发现微小病斑,且不扩展。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野 生型可成功侵染番茄叶片,并迅速蔓延至大半个叶面(见图4)。遗传互补菌株M1/Als1的致 病力正常,可恢复到野生型水平。对叶片病斑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发现BcAls1突变体侵染引 起的病斑面积只有野生型引起的20%左右(见图5)。将上述发病叶片表面进行消毒,研磨后 涂布至PDA平板上,培养2天后计数灰霉病菌菌落个数。研究发现,BcAls1突变体侵染的叶片 在接种三天后几乎没有活的菌体,而野生型侵染的叶片研磨后可以获得近百个菌落。该研 究结果表明,BcAls1是一个关键的致病基因,是灰霉病菌侵染寄主所必需的,如果该基因或 其编码的蛋白质丧失活性,灰霉病菌将失去侵染寄主引发病害的能力。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