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

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包括滚筒锅、加热装置、鼓风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滚筒锅的前、后盖中心设有开口,所述鼓风装置对应滚筒锅的前盖开口,滚筒锅的后盖开口由筛网罩住,所述滚筒锅的内壁上设有一个V型结构,该V型结构由两个形状相同的片状结构组成,所述片状结构的上下侧边为弧形,下侧边与所述滚筒锅的内壁贴合,上侧边到下侧边的高度由角尖处到开口端逐渐变高;所述炒干机还包括测温系统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鼓风控制系统和传动控制系统。本发明杀青炒干机同时具备了客家炒茶的杀青、炒干功能,不仅保持了客家炒茶原有的品质特点,还提高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并且减少了人工成本费用的支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4102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903544.3

  • 申请日2015-12-09

  • 分类号A23F3/06;

  • 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林丽明

  •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5:03: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11

    授权

    授权

  • 2016-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F3/06 申请日:2015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

背景技术

传统客家茶外形灰绿紧结稍弯曲,滋味浓醇、回甘力强且不苦涩,极耐冲泡,“炒米香”、“板栗香”和“高火甜韵”突出。客家茶传统特点的保持,除与其茶树品种、区域环境、栽培条件和采摘标准等有关外,还与加工工艺直接相关。多数客家茶在加工工艺上,都实行晒青、轻萎凋等“做甜”、“提香”工艺,加之高温长时间炒青,使得茶鲜叶中丰富的淀粉、多糖、双糖、单糖等形成“高火甜韵”、“炒米香”、“板栗香”等客家茶的品质特征。长期的生活经验形成了客家独特的“温性饮食文化”,因此,茶叶等食品饮料通常以“用高火度”来制作,“火功不足”的茶叶及刚刚长时间炒出来的茶叶均不符合其“热性”、“暖性”饮食文化,也无法达到其具有“炒米香”、“高火香”的品质特征。

由于客家茶茶树品种特殊,叶厚而小,需要的去水量大,只有高温长时间炒青才能满足。目前客家炒茶最前沿的加工技术只是实现了杀青半机械化,炒干工艺依然使用的是手工锅炒干,成品茶叶品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茶师傅的手艺制约,且很难保证茶叶品质的稳定性,导致茶叶品质质量参差不齐。而更多使用的是传统加工工艺,即客家炒茶杀青与炒干使用的均是手工锅炒,加工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耗费大;并且由于敞开式翻炒,极易产生大量烟气,茶叶具有吸附性,炒茶过程中会吸附很多烟气,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

因此,如何研制出适合客家炒茶的加工机器设备,在保证茶叶品质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少茶农劳动强度,实现客家炒茶生产半自动化或者自动化以及茶叶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包括滚筒锅、加热装置、鼓风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滚筒锅为水平放置的空心圆柱形,由传动装置驱动所述滚筒锅转动,所述滚筒锅的下方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滚筒锅的前、后盖中心设有开口,所述鼓风装置对应滚筒锅的前盖开口,滚筒锅的后盖开口由筛网罩住,所述滚筒锅的内壁上设有一个V型结构,该V型结构由两个形状相同的片状结构组成,两个片状结构在V型的角尖处连接,两个片状结构关于过角尖处的垂直于滚筒锅长度方向的截面对称,V型的开口端方向与所述滚筒锅工作时的转动方向一致;所述片状结构的上下侧边为弧形,下侧边与所述滚筒锅的内壁贴合,上侧边到下侧边的高度由角尖处到开口端逐渐变高,所述角尖处的高与滚筒锅内径的直径比为1:30~1:15,所述开口端的高与滚筒锅内径的直径比为1:6;所述杀青炒干机还包括测温系统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鼓风控制系统和传动控制系统,分别与鼓风装置和传动装置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该杀青炒干机的关键在于设计了所述滚筒锅的结构。所述滚筒锅的内壁上设有一个V型结构,单个V型结构的设置便于长时间辉锅,即在相同的时间内,减少茶叶翻转的次数,增加茶叶贴锅时间,才能使茶叶得到长时间的高温受热,利于保持客家炒茶原有的炒锅香风味,也便于茶叶水分在不粘锅的条件下,快速蒸发。所述V型的开口端方向与滚筒锅工作时的转动方向一致,这样的设计使得随滚筒锅滚动而大范围散落的茶叶落在V型结构开口端后又能够有序地集中滑落到V型结构的角尖处,利于茶叶集中于滚筒锅内中部反复均匀地受热,防止茶叶散开至边缘或者掉落,导致茶叶变焦或受热不均。所述V型结构的角尖处也具有一定的高度,使茶末在翻转时置于茶叶上表面,可防止茶末沉底焦糊,而影响客家炒茶的品质。

此外,该杀青炒干机还配合所述滚筒锅设计了加热装置、鼓风装置、传动装置、测温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测温系统用于测量滚筒锅的温度,操作人员可根据测得的温度调节滚筒锅的转速,使得锅温在规定的适宜的范围内。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鼓风装置对滚筒锅送风的风速大小,以及用于控制与传动装置联动的滚筒锅的转速,使得滚筒锅内的温度在规定的适宜范围内,利于客家炒茶风味和品质的保持。使用时,利用该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可完成对客家炒茶的杀青和炒干工序,实现客家炒茶生产的半自动化,生产的客家炒茶品质稳定、优良。

优选地,所述片状结构垂直于滚筒锅内壁。此时,V型结构能更好地收集随滚筒锅滚动而大范围散落的茶叶。

优选地,所述角尖处设于滚筒锅内壁长度方向的中点。

优选地,所述V型结构的开口角度呈90°角。

优选地,两个片状结构开口端的距离与滚筒锅的长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滚筒锅的长度与滚筒锅的内径的比值为11:12~13:12,有效解决了目前滚筒杀青机过长过大的问题,使得茶叶的水分能够及时快速的散发。更优选地,所述滚筒锅的长度与滚筒锅的内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鼓风装置为可移动地固定在滚筒锅的前方。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炉灶,连接有送风装置;所述控制系统中还包括送风控制系统,控制连接所述送风装置。由此,所述控制系统还可用于控制送风装置对炉灶的送风大小,从而对炉灶加热滚筒锅的过程进行调控,利于客家炒茶风味和品质的保持。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与显示屏连接,通过显示屏显示鼓风装置的风量和传动装置的转速。所述显示屏还显示送风装置的风量。

优选地,所述测温系统测量滚筒锅的温度后,温度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更优选地,所述测温系统置于滚筒锅的外部。

优选地,滚筒锅后盖的开口为圆形,其直径与滚筒锅内径的比值为2:3~3:4。

优选地,滚筒锅前盖的开口设有一个凸起的进出料口,凸起的高度与滚筒锅内径的比值为1:6~1:5。

优选地,所述进出料口为圆形,所述进出料口外侧的直径与滚筒锅内径的比值为7:12~2:3。

优选地,所述滚筒锅的材质为生铁。生铁的导热性能好,相对成本也更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同时具备了客家炒茶的杀青、炒干的两大功能,实现了客家炒茶制茶全流程的半自动化,具有相对于传统滚筒杀青机更强的实用性。利用所述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对客家茶进行杀青、炒干,不仅保持了客家炒茶原有的品质特点,还提高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并且大大减少了茶农炒茶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费用的支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杀青炒干机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滚筒锅的拆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所述滚筒锅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所述单个片状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注:1-滚筒锅;11-前盖开口;12-后盖开口;13-进出料口;2-片状结构;21-角尖处;22-开口端;23-上侧边;24-下侧边;3-加热装置;4-鼓风装置;5-传动装置;6-测温系统;7-控制系统;8-送风装置;9-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如图1所示,包括滚筒锅1、加热装置3、鼓风装置4和传动装置5,所述滚筒锅1为水平放置的空心圆柱形,由传动装置5驱动所述滚筒锅1转动,所述滚筒锅1的下方设有加热装置3,所述滚筒锅1的前盖中心设有前盖开口11,后盖中心设有后盖开口12,所述鼓风装置4对应滚筒锅1的前盖开口11,所述鼓风装置4为可移动地固定在对应滚筒锅1前盖开口11的前方位置,设置该可移动的鼓风装置4的目的在于促进滚筒锅1内茶叶的水分蒸发,鼓风装置4与前盖开口11的距离可根据风力大小的需要进行调整,同时也便于为操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工作空间,使用非常方便与人性化。滚筒锅1的后盖开口12由筛网罩住,便于在烘炒时将产生的茶末吹出。所述杀青炒干机还包括测温系统6和控制系统7,该控制系统7分为送风控制系统、鼓风控制系统和传动控制系统,分别与送风装置8、鼓风装置4和传动装置5连接。所述加热装置3为炉灶,连接有送风装置8,所述送风装置8连接一条管道9伸入所述炉灶内,并使该管道9的出口处于火焰最旺的根部。所述送风装置8与送风控制系统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系统7与显示屏连接,通过显示屏显示鼓风装置4的风量和传动装置5的转速。所述测温系统6选用现有的温度传感器,并与所述显示屏连接,测量后,温度通过显示屏显示。

具体地,所述滚筒锅1及其内部结构如图2~4所示。所述滚筒锅1的内壁上设有一个V型结构,该V型结构由两个形状相同的片状结构2组成,两个片状结构2在V型的角尖处21连接,两个片状结构2关于过角尖处21的垂直于滚筒锅1长度方向的截面对称,V型的开口端22方向与所述滚筒锅1工作时的转动方向一致;所述片状结构2的上侧边23、下侧边24为弧形,下侧边24与所述滚筒锅1的内壁贴合,上侧边23到下侧边24的高度由角尖处21到开口端22逐渐变高。

更具体地,所述滚筒锅1的空心圆柱形直径为600mm,长为550~650mm,所述片状结构2垂直于滚筒锅1内壁,两个片状结构2的开口角度呈90°角。所述角尖处21的高为20~40mm,所述开口端22的高为100mm。所述后盖开口12为圆形,直径为400~450mm;所述前盖开口11处设有一个凸起的进出料口13,凸起的高度为100~120mm。所述进出料口13为圆形,直径为350~400mm。所述滚筒锅1和片状结构2的材质为生铁。

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可以在该机器内完成对客家炒茶的杀青和炒干工序。该杀青炒干机配合设计了滚筒锅、加热装置、鼓风装置、传动装置、测温系统和控制系统,使用时,滚筒锅的投叶量:杀青投叶量可达2.5kg,杀青时间在3min左右;炒干投叶量可达15kg,炒干时间在1.5h左右。以10h/d工作制,该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的产量为3.5kg干茶/2h,每天产量可为17.5kg;而传统手工炒茶工艺产量为1kg干茶/2h。比较而言,所述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的产量不仅是人工手炒茶的3.5倍,还大大减少了茶农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成本费用,制茶全过程实现了半自动化,保证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适合大批茶鲜叶生产。

该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的运作流程:使用滚筒锅前,放入三角锥形的陶粒进行清洁,保证滚筒锅的干净卫生。然后,打开加热装置3,将炉膛内的柴火点燃,打开控制系统7的电源开关,220V单向电流流经控制系统7分成三向电流,分别控制送风装置8,鼓风装置4和传动装置5。运作起来后,在柴禾火焰升到一定的时候即可利用送风装置8鼓风吹进去,加大火力,使滚筒锅1快速升温,达到滚筒锅所需的270℃。鼓风装置4在茶叶未进滚筒锅1之前先不开启,待茶叶放入滚筒锅1,锅温升到一定温度,控制鼓风装置4的大小配合滚筒锅1,加快茶叶水分蒸发,也可根据需要移动鼓风装置4的三角架,非常便捷。当滚筒锅1的温度太高,通过控制传动装置5来调节滚筒锅1的转速,加快滚筒锅1的转速,防止茶叶烧焦。

本发明所述客家炒茶杀青炒干机实现了客家炒茶生产的半自动化,生产的客家炒茶品质稳定、优良。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