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新型粒化过共晶Al-Si合金的制备方法

一种新型粒化过共晶Al-Si合金的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新型粒化过共晶Al-Si合金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1)将Si含量为15%~30%的过共晶Al-Si合金熔化,加热到1000℃~1100℃,精炼,静止10min~15min;加入占过共晶Al-Si合金质量0.1%的P进行变质处理,搅拌,保温10min~15min;(2)加入Al-Zr合金,控制Zr的加入量为Al-Si合金总重量的2.5%~3.5%,保温20min~30min;进行第二次精炼,保温10min~15min;(3)待溶液温度降至800℃~900℃时浇注到水冷金属型内。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现,所制备的过共晶铝硅合金凝固组织中共晶硅呈细小颗粒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4010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辽宁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03989.X

  • 发明设计人 常国威;岳旭东;陈淑英;李青春;

    申请日2015-09-21

  • 分类号C22C21/04;C22C1/06;C22C1/03;

  • 代理机构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李辉

  • 地址 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士英街16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54: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6-2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22C21/04 专利号:ZL201510603989X 登记生效日:20230609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权利人:锦州金科高新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变更后权利人:青岛六点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权利人: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松山新区松山大街56号205室 变更后权利人: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融通路118号启迪集群创新大厦12层1206室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6-16

    授权

    授权

  • 2016-04-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21/04 申请日:201509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材料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粒化过共晶Al-Si合金的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过共晶Al-Si合金具有低密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低热膨胀系数的特点,最适合 制造高性能汽车发动机的气缸、活塞等零件,所以自出现之日起就备受重视,并且发展非常 迅速。近十年来,形成了很多变质处理、外场处理等新技术,使过共晶Al-Si合金向实际应 用不断靠近。

由于过共晶Al-Si合金组织中有大块初生硅的存在导致材料很脆,无法直接应用。为了 使这种优秀的材料能够应用,人们开始从改善初生硅形态与细化初生硅晶粒入手,展开了大 量的研究工作,可以将初生Si的尺寸控制在20μm左右。

过共晶Al-Si合金Sr变质可以得到粒状共晶Si,但Sr恶化P的变质效果,重新使初生 Si粗化。喷射成型、雾化沉积和快速凝固方法也可以得到粒状共晶Si,但设备与工艺比较 复杂、成本较高。磁场和超声波处理方法处理后对于改变共晶Si形态的效果也不明显。

过共晶Al-Si合金初生硅细化与改变形态的效果基本稳定,简单实用的方法是变质处理, 比较好的变质剂为P+Sr+Ti+B,变质处理后能够得到细小、块状、均匀分布的初生硅。要想 方便、稳定地得到球状初生硅,难度大,目前没有成熟的制备方法。

过共晶Al-Si合金在特殊铸造条件下,初生硅并没有达到球状的程度,但其延伸率偶尔 也能够达到15%,说明过共晶Al-Si合金具有高延伸率的潜在能力,但到目前为止使过共晶 Al-Si合金稳定地获得高的延伸率还没有实质性进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一种新型粒化过共晶Al-Si合金的 制备方法,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现,所制备的过共晶铝硅合金凝固组织中共晶硅 呈细小颗粒状。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1)将Si含量为15%~30%的过共晶Al-Si合金熔化,加热到1000℃~1100℃,精炼, 静止10min~15min;加入占过共晶Al-Si合金质量0.1%的P进行变质处理,搅拌,保温 10min~15min;

(2)加入Al-Zr合金,控制Zr的加入量为Al-Si合金总重量的2.5%~3.5%,保温20min ~30min;进行第二次精炼,保温10min~15min;

(3)待溶液温度降至800℃~900℃时浇注到水冷金属型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Al-Si合金中,硅相是裂纹扩展首选路径,并且几乎无阻挡裂纹 扩展的能力。对于过共晶Al-Si合金而言,在初生硅数量、大小、形状一定的条件下,共晶 硅成为限制韧性提高的关键因素,即共晶硅数量越少、形状越圆整,过共晶Al-Si合金的韧 性就越高。为此,在初生硅为细小、块状、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减少或消灭片层状共晶组织 是现阶段提高过共晶Al-Si合金延伸率的另一有效途径。为此本发明将Al-Zr加入到经过P 变质后的过共晶Al-Si合金熔体中,则熔体中的ZrAl3与变质处理时形成的AlP反应形成的 ZrP,而后ZrP与Si反应生成ZrSi2+P,释放出的P与Al反应,形成二次AlP,这个反应直 到凝固结束。二次AlP颗粒小并且弥散分布在熔体之中,在较大过冷度下,这些细小颗粒的 二次AlP,成为硅相的形核核心,Si相在熔体中析出并且自由生长,同时使Si相周围熔体 贫Si而形成α相,α相将Si相包围后Si相基本上停止生长,形成α相包围细小颗粒状Si 相的凝固组织,这个过程直到凝固结束,凝固组织中典型的片层状共晶组织消失,得到类似 于球墨铸铁中石墨球与奥氏体的离异共晶组织。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现。所 制备的过共晶铝硅合金凝固组织中共晶硅呈细小颗粒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过共晶Al-Si变质后加Zr的金相组织图;

图2是实施例2过共晶Al-Si变质后加Zr的金相组织图;

图3是实施例3过共晶Al-Si变质后加Zr的金相组织图;

图4是实施例4过共晶Al-Si变质后加Zr的金相组织图;

图5是实施例5过共晶Al-Si变质后加Zr的金相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l-20%Si合金,用0.1%的P变质,Zr含量3.0%。

(1)将Si含量为20%的过共晶Al-Si的合金熔化,加热到1000℃,精炼,静止10min; 加入占过共晶Al-Si合金质量0.1%的P进行变质处理,搅拌,保温10min。

(2)加入Al-Zr合金,控制Zr的加入量为Al-Si合金总重量的3.0%,保温25min;进 行第二次精炼,保温15min。

(3)待溶液温度降至850℃时浇注到水冷金属型内,凝固组织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Al-25%Si合金,用0.1%的P变质剂,Zr含量3.0%。

(1)将Si含量为25%的过共晶Al-Si合金熔化,加热到1100℃,精炼,静止10min; 加入占过共晶Al-Si合金质量0.1%的P进行变质处理,搅拌,保温15min。

(2)加入Al-Zr合金,控制Zr的加入量为Al-Si合金总重量的3.0%,保温20min;进 行第二次精炼,保温15min。

(3)待溶液温度降至900℃时浇注到水冷金属型内,凝固组织如图2所示。

实施例3

Al-20%Si合金,用0.1%的P变质,Zr含量3.5%。

(1)将含量为20%的过共晶Al-Si合金熔化,加热到1000℃,精炼,静止10min;加 入占过共晶Al-Si合金质量0.1%的P进行变质处理,搅拌,保温10min。

(2)加入Al-Zr合金,控制Zr的加入量为Al-Si合金总重量的3.5%,保温25min;进 行第二次精炼,保温15min。

(3)待溶液温度降至850℃时浇注到水冷金属型内,凝固组织如图3所示。

实施例4

Al-30%Si合金,用0.12%的P变质,Zr含量3.5%。

(1)将Si含量为30%的过共晶Al-Si合金熔化,加热到1100℃,精炼,静止10min; 加入占过共晶Al-Si合金质量0.12%的P进行变质处理,搅拌,保温15min。

(2)加入Al-Zr合金,控制Zr的加入量为Al-Si合金总重量的3.5%,保温20min;进 行第二次精炼,保温10min。

(3)待溶液温度降至900℃时浇注到水冷金属型内,凝固组织如图4所示。

实施例5

Al-15%Si合金,用0.15%的P变质,Zr含量2.5%。

(1)将Si含量为15%的过共晶Al-Si合金熔化,加热到1050℃,精炼,静止15min; 加入占过共晶Al-Si合金质量0.1%的P进行变质处理,搅拌,保温12min。

(2)加入Al-Zr合金,控制Zr的加入量为Al-Si合金总重量的2.5%,保温30in;进行 第二次精炼,保温12min。

(3)待溶液温度降至800℃时浇注到水冷金属型内,凝固组织如图5所示。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 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