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户式化科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户式化科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户式化科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通过在新风除湿机的壳体上增加位于室内的回风口,并将其接入新风除湿机的入风口,实现了室外新风送入与室内空气循环两种通风模式,使新风机组不仅能够起到通风的作用,还能够与辐射单元一起将辐射单元所冷却或加热过的空气带到室内房间的每个角落,增强了该系统的温度调节能力和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同时还能与辐射单元及风机盘管一起组合形成多种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875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清清家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745888.6

  • 发明设计人 束健;

    申请日2015-11-06

  • 分类号F24F5/00(20060101);F24F13/28(20060101);F24F1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曹廷廷

  • 地址 200082 上海市杨浦区兰州路1101弄金鹏花园4号楼402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40: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1-1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24F5/00 登记生效日:2019102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10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2-0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F24F5/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10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9-01-08

    授权

    授权

  • 2016-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4F5/00 申请日:2015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暖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户式化科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系统一般都是通过在地板中设置地暖盘管或在吊顶中设置天棚辐射盘管,并在其中通指定温度的水,使水温向外辐射,以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但这种空调系统只能调节室内的温度,且温度控制不稳定,也不能起到室内通风的作用,并且其除湿效果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户式化科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同时起到室内温度调节及通风的作用,并通过新风机组及辐射单元的组合加强了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及灵活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户式化科技系统,其包括风冷热泵、新风机组、辐射单元和风机盘管,所述风冷热泵设置于室外,所述新风机组设置于室内或室外,所述辐射单元设置并分布于室内地板中,所述风机盘管设置于室内吊顶中,所述辐射单元的供水管接入所述风冷热泵的供水口,所述辐射单元的回水管接平台地漏,所述辐射单元的供水管中设有水泵,所述风机盘管的供、回水管分别接入所述辐射单元的供、回水管中,所述新风机组包括新风除湿机,所述新风除湿机的壳体具有分别位于其相对两侧的入风口和送风口以及接入所述入风口的回风口,所述入风口位于室外,所述送风口和回风口均位于室内,且分别与同位于室内的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连接,所述入风口和回风口中均设有风量阀。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盘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风机盘管间隔设置于主要功能区,由于辐射单元辐射能力有限,在负荷较大的区域设置所述风机盘管。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机组还包括通风管路和风口,所述通风管路的进风端设置于所述新风除湿机中,所述通风管路的出风端位于室内各个房间的地板上,所述风口设置于所述通风管路的出风端。

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端靠近室内的窗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直流无刷电机和离心风轮,所述直流无刷电机与所述离心风轮电信连接,所述入风口与送风口之间具有通风道,所述离心风轮设置于所述通风道中,室外的新风以及室内的回风分别经过所述入风口和回风口进入所述通风道内,并依次通过离心风轮和送风口吹入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高效过滤装置和水冷装置,所述高效过滤装置、水冷装置和离心风轮顺序设置于所述通风道中,入风口处的风依次通过所述高效过滤装置、水冷装置和离心风轮吹入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压差开关,所述压差开关设置于位于所述高效过滤装置与水冷装置之间的所述壳体内侧,并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电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装置为表冷器,所述表冷器的供、回水管接入所述辐射单元的供、回水管中。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除湿机还包括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送风口处,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安装座和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电加热网,靠近所述送风口处的壳体上具有一开口,所述电加热网穿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壳体中,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式连接,风依次通过所述电加热网和送风口吹入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高效过滤装置包括初效过滤网和中效过滤网,风依次通过所述初效过滤网和中效过滤网到达所述水冷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户式化科技系统还包括三通混水阀、电动二通阀和二通截止阀,所述三通混水阀中的两端接入所述辐射单元的供水管中,其第三端接入所述辐射单元的回水管,所述三通混水阀远离所述辐射单元一侧的所述辐射单元的供水管中设有所述电动二通阀,所述三通混水阀与所述辐射单元的回水管的接入处远离所述辐射单元一侧的所述辐射单元的回水管中设有所述二通截止阀。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混水阀的第三端通过一混水容器与所述辐射单元的回水管相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户式化科技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系统根据日历及室外温度自动判断以制冷、制热或通风模式运行,具体包括:

当6~9月,室外温度大于24℃时,开启制冷模式;当12~3月,室外温度小于15℃时,开启制热模式;当4、5、10、11月时,若室外温度大于24℃,则开启制冷模式,若室外温度小于15℃,则开启制热模式;其他情况开启通风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户式化科技系统还包括排风机,所述排风机设置于室内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室外,所述排风机与所述新风除湿机同时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的,当该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风冷热泵通过其供水口向的所述辐射单元的供水管输入冷水,所述新风除湿机开启,其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系统启动时,若室内温度大于等于第一调整温度,则所述入风口中的风量阀关闭,所述回风口中的风量阀开启,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送风量调整到第一风量,所述第一调整温度为大于设定温度的某一温度值;若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一调整温度,并在该温度范围内维持第一时间以上,则所述入风口中和回风口中的风量阀均开启,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送风量调整到第二风量,所述第二风量为大于所述第一风量的某一风量值;

系统启动后第二时间内所述辐射单元关闭,若第二时间内室内温度仍未达到设定温度,则开启所述辐射单元;若在所述辐射单元开启后第三时间内,室内温度仍未达到设定温度,则关闭所述入风口的风量阀,打开所述回风口的风量阀,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送风量调整到第三风量,所述第三风量为小于所述第二风量的某一风量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整温度为设定温度+2℃,所述第一风量为450m3/h,所述第二风量为600m3/h,所述第三风量为450m3/h,所述第一时间为10分钟,所述第二时间为1小时,所述第三时间为1小时。

进一步的,室内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是指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0.5℃。

进一步的,若室内露点温度大于室内某个房间的地表温度,则关闭所述辐射单元和所述入风口的风量阀,开启所述回风口的风量阀,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送风量调整为450m3/h;若室内露点温度小于或等于室内所有房间的地表温度,则系统恢复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当该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风冷热泵通过其供水口向的所述辐射单元的供水管输入热水,所述新风除湿机开启,其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系统启动时,所述辐射单元打开,所述入风口的风量阀开启,所述回风口的风量阀关闭,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送风量调整到第四风量;

系统启动后第四时间内若室内温度小于等于第二调整温度,则所述回风口的风量阀开启,所述第二调整温度为小于设定温度的某一温度值;若在所述回风口的风量阀开启后第五时间内,室内温度仍未达到设定温度,则关闭所述入风口的风量阀,开启所述回风口的风量阀,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送风量调整到第五风量,所述第五风量为大于所述第四风量的某一风量值;若在所述回风口的风量阀开启后第五时间内,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且室内温度大于第三调整温度持续第六时间以上,则逐渐减小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送风量,若其送风量减小到第六风量时,室内温度仍在升高,则关闭所述辐射单元,所述第三调整温度为大于设定温度的某一温度值,所述第六风量为小于所述第五风量的某一风量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整温度为设定温度-2℃,所述第三调整温度为设定温度+2℃,所述第四风量为150m3/h,所述第五风量为450m3/h,所述第六风量为150m3/h,所述第四时间为1小时,所述第五时间为1小时,所述第六时间为10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是指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0.5℃。

进一步的,当该系统处于通风模式时,所述风冷热泵和辐射单元关闭,所述新风除湿机开启,其送风量保持在第七风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风量为450m3/h。

进一步的,当所述新风除湿机的送风量减小到150m3/h以下时,关闭所述回风口的风量阀,打开入风口的风量阀,使其送风量恢复到原有风量。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该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若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3℃持续10分钟以上,则所述风机盘管高速运行;若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1℃,且小于设定温度+3℃持续10分钟以上,则中速运行;若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1℃持续10分钟以上,则低速运行;若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3℃持续30分钟以上,则关闭所述风机盘管;

当该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若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3℃持续10分钟以上,则所述风机盘管高速运行;若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1℃,且大于设定温度-3℃持续10分钟以上,则中速运行;若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1℃持续10分钟以上,则低速运行;若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3℃持续30分钟以上,则关闭所述风机盘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户式化科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在新风除湿机的壳体上增加位于室内的回风口,并将其接入新风除湿机的入风口,实现了室外新风送入与室内空气循环两种通风模式,使新风机组不仅能够起到通风的作用,还能够与辐射单元一起将辐射单元所冷却或加热过的空气带到室内房间的每个角落,增强了该系统的温度调节能力和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同时还能与辐射单元及风机盘管一起组合形成多种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户式化科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除湿机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除湿机的俯视图。

在图1至3中,

1:风冷热泵;2:新风除湿机;21:离心风轮;22:壳体;221:入风口;222:送风口;223:回风口;23:高效过滤装置;231:初效过滤网;232:中效过滤网;24:表冷器;241:表冷器的供水管;242:表冷器的回水管;25:压差开关;26:电加热装置;261:安装座;262:电加热网;27:开口;31:通风管路;32:风口;4:辐射单元;41:辐射单元的供水管;42:辐射单元的回水管;43:水泵;44:三通混水阀;441:混水容器;45:电动二通阀;46:二通截止阀;5:室内;6:室外;7:风机盘管;71:风机盘管的供水管;72:风机盘管的回水管;8:风量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户式化科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户式化科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通过在新风除湿机的壳体上增加位于室内的回风口,并将其接入新风除湿机的入风口,实现了室外新风送入与室内空气循环两种通风模式,使新风机组不仅能够起到通风的作用,还能够与辐射单元一起将辐射单元所冷却或加热过的空气带到室内房间的每个角落,增强了该系统的温度调节能力和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同时还能与辐射单元及风机盘管一起组合形成多种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请参考图1至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户式化科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除湿机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风除湿机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户式化科技系统,其包括风冷热泵1、新风机组、辐射单元4和风机盘管7,所述风冷热泵1设置于室外6,所述新风机组设置于室内5或室外6,所述辐射单元4设置并分布于室内地板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辐射单元4为辐射管,所述风机盘管7设置于室内吊顶中,所述辐射单元4的供水管41接入所述风冷热泵1的供水口,所述辐射单元4的回水管42接平台地漏,所述辐射单元4的供水管41中设有水泵43,所述风机盘管7的供、回水管71、72分别接入所述辐射单元4的供、回水管41、42中,所述新风机组包括新风除湿机2,所述新风除湿机2的壳体22具有分别位于其相对两侧的入风口221和送风口222以及接入所述入风口221的回风口223,所述入风口221位于室外6,所述送风口222和回风口223均位于室内5,且分别与同位于室内5的送风管道和回风管道连接,所述入风口221和回风口223中均设有风量阀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户式化科技系统通过在新风除湿机2的壳体22上增加位于室内5的回风口223,并将其接入新风除湿机2的入风口221,实现了室外6新风送入与室内5空气循环两种通风模式,使新风机组不仅能够起到通风的作用,还能够与辐射单元4一起将辐射单元4所冷却或加热过的空气带到室内房间的每个角落,增强了该系统的温度调节能力和温度控制的稳定性,同时还能与辐射单元4及风机盘管7一起组合形成多种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及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盘管7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风机盘管7间隔设置于主要功能区,由于辐射单元4辐射能力有限,在负荷较大的区域设置所述风机盘管7,该设计合理利用了吊顶中的空间,当辐射单元4辐射供热供冷能力不够时起到调节作用,使该户式化科技系统的室内温度调节能力最大化。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机组还包括通风管路31和风口32,所述通风管路31的进风端设置于所述新风除湿机2中,所述通风管路31的出风端位于室内5各个房间的地板上,所述风口32设置于所述通风管路31的出风端。优选的,所述出风端靠近室内5的窗口处。通过通风管路31及设置于各个房间内窗口处的风口32,所述新风除湿机2能够将换热后的新风通入到室内5的各个房间,以对室内5进行通风除湿工作,并且还可辅助辐射单元4进行室内5温度的调节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除湿机2还包括直流无刷电机和离心风轮21,所述直流无刷电机与所述离心风轮21电信连接,所述入风口221与送风口222之间具有通风道,所述离心风轮21设置于所述通风道中,室外6的新风以及室内5的回风分别经过所述入风口221和回风口223进入所述通风道内,并依次通过离心风轮21和送风口吹入通风管路31中,进而通过风口32吹入室内5。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除湿机2还包括高效过滤装置23和水冷装置,所述高效过滤装置23、水冷装置和离心风轮21顺序设置于所述通风道中,入风口221处的风依次通过所述高效过滤装置23、水冷装置和离心风轮21吹入室内5。所述高效过滤装置23的中效过滤功能实现了PM2.5污染物的过滤,并通过水冷装置的设置,使得该新风机能够对经过的新风进行加热或制冷,以满足用户的不同舒适度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除湿机2还包括压差开关25,所述压差开关25设置于位于所述高效过滤装置23与水冷装置之间的所述壳体22内侧,并与所述直流无刷电机电信连接。所述压差开关25用于检测经过高效过滤装置23过滤后的新风的风压,当该风压小于预设值时说明高效过滤装置23的过滤网出现了较严重的堵塞情况,这时该压差开关25便会报警并同时控制所述直流无刷电机减慢或停止所述离心风轮21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冷装置为表冷器24,所述表冷器24的供、回水管241、242接入所述辐射单元4的供、回水管41、42中,以为所述表冷器24提供冷、热水进行循环,从而对新风进行加热或制冷。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除湿机2还包括电加热装置26,所述电加热装置26设置于所述送风口222处,并与所述壳体22可拆卸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装置26包括安装座261和设置于所述安装座261上的电加热网262,靠近所述送风口222处的壳体22上具有一开口27,所述电加热网262穿过所述开口27进入所述壳体22中,所述安装座261与所述壳体22可拆卸式连接,风依次通过所述电加热网262和送风口吹入室内5。,在表冷器24的加热效果不达预期时,可在壳体22上安装所述电加热装置26,以加强加热效果,所述电加热装置26的可拆卸功能也使其能够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被拆下,消除其对风量、风压的阻碍。

进一步的,所述高效过滤装置23包括初效过滤网231和中效过滤网232,风依次通过所述初效过滤网231和中效过滤网232到达所述水冷装置,所述中效过滤网232与所述初效过滤网231配合使所述新风除湿机能够具有PM2.5的过滤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户式化科技系统还包括三通混水阀44、电动二通阀45和二通截止阀46,所述三通混水阀44中的两端接入所述辐射单元4的供水管41中,其第三端接入所述辐射单元4的回水管42,所述三通混水阀44远离所述辐射单元4一侧的所述辐射单元4的供水管41中设有所述电动二通阀45,所述三通混水阀44与所述辐射单元4的回水管42的接入处远离所述辐射单元4一侧的所述辐射单元4的回水管42中设有所述二通截止阀46。上述设计使循环水得以在连接三通混水阀44与辐射单元4的回水管42的管道中进行混水工作,以使循环水的温度更稳定且形成更好的温度梯度,并提高了其温度调节精度。在辐射单元4处于工作状态时,二通截止阀46截止,电动二通阀45打开,三通混水阀44的三端全部打开,风冷热泵1将水通过辐射单元4的供水管41流经电动二通阀45及三通混水阀44流入辐射单元4中,从辐射单元4中流出的水再通过其回水管42从三通混水阀44的第三端流入,进而实现混水;在辐射单元4不处于工作状态时,可打开二通截止阀46,将水从辐射单元4的回水管42中经平台地漏放出,再关闭三通混水阀44及电动二通阀45。在需关闭三通混水阀44时,由于其工作环境较为复杂,故通过该电动二通阀45辅助其进行辐射单元4的供水管41的关闭工作,在保证整个系统安全性的同时,也降低了三通混水阀44所需的规格,节省了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三通混水阀44的第三端通过一混水容器441与所述辐射单元4的回水管42相接,使用混水容器441代替连接三通混水阀44的第三端与辐射单元4的回水管42的管道增加了其混水的容量,使其混水效果更好,循环水的温度梯度更为平稳,整个系统的温度调节精度也会更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户式化科技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系统根据日历及室外温度自动判断以制冷、制热或通风模式运行,具体包括:

当6~9月,室外温度大于24℃时,开启制冷模式;当12~3月,室外温度小于15℃时,开启制热模式;当4、5、10、11月时,若室外温度大于24℃,则开启制冷模式,若室外温度小于15℃,则开启制热模式;其他情况开启通风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户式化科技系统还包括排风机,所述排风机设置于室内5并用于将室内5空气排出室外6,所述排风机与所述新风除湿机2同时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的,当该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风冷热泵1通过其供水口向的所述辐射单元4的供水管41输入冷水,所述新风除湿机2开启,其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系统启动时,若室内温度大于等于第一调整温度,则所述入风口221中的风量阀8关闭,所述回风口223中的风量阀8开启,所述新风除湿机2的送风量调整到第一风量,所述第一调整温度为大于设定温度的某一温度值;若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小于第一调整温度,并在该温度范围内维持第一时间以上,则所述入风口221中和回风口223中的风量阀8均开启,所述新风除湿机2的送风量调整到第二风量,所述第二风量为大于所述第一风量的某一风量值;

系统启动后第二时间内所述辐射单元4关闭,若第二时间内室内温度仍未达到设定温度,则开启所述辐射单元4;若在所述辐射单元4开启后第三时间内,室内温度仍未达到设定温度,则关闭所述入风口221的风量阀8,打开所述回风口223的风量阀8,所述新风除湿机2的送风量调整到第三风量,所述第三风量为小于所述第二风量的某一风量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整温度为设定温度+2℃,所述第一风量为450m3/h,所述第二风量为600m3/h,所述第三风量为450m3/h,所述第一时间为10分钟,所述第二时间为1小时,所述第三时间为1小时。可以想到的是,使用者可自由调整上述参数,以达到该系统的控制目的,故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技术方案在内。

进一步的,室内温度未达到设定温度是指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0.5℃。

进一步的,若室内露点温度大于室内某个房间的地表温度,则关闭所述辐射单元4和所述入风口221的风量阀8,开启所述回风口223的风量阀8,所述新风除湿机2的送风量调整为450m3/h;若室内露点温度小于或等于室内所有房间的地表温度,则系统恢复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当该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风冷热泵1通过其供水口向的所述辐射单元4的供水管41输入热水,所述新风除湿机2开启,其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系统启动时,所述辐射单元4打开,所述入风口221的风量阀8开启,所述回风口223的风量阀8关闭,所述新风除湿机2的送风量调整到第四风量;

系统启动后第四时间内若室内温度小于等于第二调整温度,则所述回风口223的风量阀8开启,所述第二调整温度为小于设定温度的某一温度值;若在所述回风口223的风量阀8开启后第五时间内,室内温度仍未达到设定温度,则关闭所述入风口221的风量阀8,仍开启所述回风口223的风量阀8,所述新风除湿机2的送风量调整到第五风量,所述第五风量为大于所述第四风量的某一风量值;若在所述回风口223的风量阀8开启后第五时间内,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且室内温度大于第三调整温度持续第六时间以上,则逐渐减小所述新风除湿机2的送风量,若其送风量减小到第六风量时,室内温度仍在升高,则关闭所述辐射单元4,所述第三调整温度为大于设定温度的某一温度值,所述第六风量为小于所述第五风量的某一风量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整温度为设定温度-2℃,所述第三调整温度为设定温度+2℃,所述第四风量为150m3/h,所述第五风量为450m3/h,所述第六风量为150m3/h,所述第四时间为1小时,所述第五时间为1小时,所述第六时间为10分钟。可以想到的是,使用者可自由调整上述参数,以达到该系统的控制目的,故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技术方案在内。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是指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0.5℃。

进一步的,当该系统处于通风模式时,所述风冷热泵1和辐射单元4关闭,所述新风除湿机2开启,其送风量保持在第七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七风量为450m3/h。可以想到的是,使用者可自由调整上述参数,以达到该系统的控制目的,故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技术方案在内。

进一步的,由于室内5的空气会不断被排风机排出室外6,故当所述新风除湿机2的送风量减小到150m3/h以下时,系统会自动关闭所述回风口223的风量阀8,打开入风口221的风量阀8,使新风除湿机的送风量恢复到原有风量。

进一步的,为实现节能环保及提高温控效率,所述风机盘管7的控制方法包括:

当该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若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3℃持续10分钟以上,则所述风机盘管7高速运行;若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1℃,且小于设定温度+3℃持续10分钟以上,则中速运行;若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1℃持续10分钟以上,则低速运行;若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3℃持续30分钟以上,则关闭所述风机盘管7;

当该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若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3℃持续10分钟以上,则所述风机盘管7高速运行;若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1℃,且大于设定温度-3℃持续10分钟以上,则中速运行;若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1℃持续10分钟以上,则低速运行;若室内温度大于设定温度+3℃持续30分钟以上,则关闭所述风机盘管7。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