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灰铸铁气缸套及其气体渗氮生产工艺

一种灰铸铁气缸套及其气体渗氮生产工艺

摘要

一种灰铸铁气缸套及其气体渗氮生产工艺,属于气缸套技术领域,所述气缸套材料的化学组成按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碳:3.0-3.6%,硅:2.0-2.8%,磷:0.1-0.4%,0<硫<0.12%,锰:0.5-1.0%,铜:0.2-0.5%,0<钛<0.06%,0<钒<0.04%,余量为铁。本发明的灰铸铁气缸套组织为片状石墨(A型石墨大于50%);基体为珠光体(数量大于95%)+铁素体+少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和磷共晶。在缸套上进行渗氮处理,获得氮化层厚度为0.15-0.35mm,氮化层硬度为600-800HV气缸套。本发明的渗氮灰铸铁气缸套具有硬度高、抗磨性高、耐磨性能好等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691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826760.2

  • 发明设计人 姜玉领;秦小才;徐超;郭进京;

    申请日2015-11-25

  • 分类号C22C37/10;C22C33/08;C23C8/26;F04B39/12;

  • 代理机构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时立新

  • 地址 454750 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淮河大道6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40: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22

    授权

    授权

  • 2017-01-18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C22C37/1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125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37/10 申请日:201511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缸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灰铸铁气缸套及其气体渗氮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目前生产的灰铸铁气缸套,机械性能不高,工作区域硬度比钢质缸套低,但是钢质缸套具有成本高,寿命低、减磨性能差的缺陷,如何使两种材质的缸套的优点结合一起,使之获得更好耐磨机械性能,是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灰铸铁气缸套及其气体渗氮生产工艺。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灰铸铁气缸套,所述气缸套材料的化学组成按如下重量百分比计:碳(C):3.0-3.6%,硅(Si):2.0-2.8%,磷(P):0.1-0.4%,0<硫(S)<0.12%,锰(Mn):0.5-1.0%,铜(Cu):0.2-0.5%,0<钛(Ti)<0.06%,0<钒(V)<0.04%,余量为铁(Fe)。

上述的灰铸铁气缸套的气体渗氮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进行配料,用中频无芯感应电炉进行熔炼,控制铁液出炉温度为1480℃-1520℃,出炉前对铁液进行两次孕育剂处理,第一次处理使用75硅铁孕育剂且加入量为铁液质量的0.5%-0.6%,第二次处理使用硅锶孕育剂且加入量为铁液质量的0.12%-0.2%,然后用金属型湿涂料离心铸造常规工艺制备气缸套铸件;

(2)对气缸套铸件进行渗氮处理:

a)将气缸套铸件装框沉入氮化炉中,将炉内空气抽至-0.9MPa以下后通入氨气;

b)当炉内气压升至正值后打开排气阀,并调节液氨气流量为1-3m3/min;

c)将氮化炉升温至480℃并保温10分钟,再在1个小时内升温至550℃,并在550℃保温3-4个小时,氨分解率控制在20-30%,调节氨气流量至2m3/min以下;然后将炉温升至560℃保温30分钟,氨分解率控制在40-60%;

d)开启热交换系统将氮化炉降温至150℃后,关闭氨气流量阀,打开氮化炉取出气缸套铸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氮化层厚度为0.15-0.35mm,氮化层硬度为600-800HV的灰铸铁气缸套。

本发明的灰铸铁气缸套组织为片状石墨(A型石墨大于50%);基体为珠光体(数量大于95%)+铁素体+少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和磷共晶;氮化层厚度为0.15-0.35mm,氮化层硬度为600-800HV气缸套。

本发明的灰铸铁气缸套具有硬度高、抗磨性高、耐磨性能好等优点,本发明的气体氮化工艺具有下述优点:

1.在一般灰铸铁汽缸套上进行渗氮,开辟了一种新的灰铸铁汽缸套渗氮方法;

2.和正常的气体氮化工艺相比,本方法具有时间短、范围广、成本低优势;

3.将普通气体氮化工艺的20小时以上缩短至5个小时以内,可以对灰铸铁进行气体氮化,普通气体氮化只能对合金钢材进行有效的氮化工作;

4.氮化工艺的过程控制等参数范围适用于直径小于120mm,薄厚2-10mm灰铸铁缸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灰铸铁缸套的金相组织图,图中条状分布的为石墨,基体为珠光体。

图2为本发明气缸套工作区域渗氮层的金相组织图,图中白色区域为渗氮层,浅灰色为过渡区,层片状为珠光体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灰铸铁气缸套,所述气缸套材料的化学组成按如下重量百分比计(%):C:3.6,Si:2.8,P:0.4,S:0.01,Mn:0.5,Cu:0.2,:Ti:0.04,V:0.01,余量为Fe。

上述的灰铸铁气缸套的气体渗氮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进行配料,用中频无芯感应电炉进行熔炼,控制铁液出炉温度为1485℃,出炉前对铁液进行两次孕育剂处理,第一次处理使用75硅铁孕育剂且加入量为铁液质量的0.5%,第二次处理使用硅锶孕育剂且加入量为铁液质量的0.2%,用金属型湿涂料离心铸造常规工艺制备气缸套铸件;

(2)对气缸套铸件进行渗氮处理:

a)将气缸套铸件装框沉入氮化炉中并锁死炉盖,将炉内空气抽至-0.9MPa后通入氨气;

b)当炉内气压升至正值后打开排气阀,并调节液氨气流量为1-3m3/min;

c)将氮化炉升温至480℃并保温10分钟,再在1个小时内升温至550℃,并在550℃保温3-4个小时,氨分解率控制在20-30%,调节氨气流量至2m3/min以下;然后然后将炉温升至560℃保温30分钟,氨分解率控制在40-60%;

d)开启热交换系统将氮化炉降温至150℃后,关闭氨气流量阀,打开氮化炉取出气缸套铸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氮化层厚度为0.15-0.35mm,氮化层硬度为600-800HV的灰铸铁气缸套。

实施例2

一种灰铸铁气缸套,所述气缸套材料的化学组成按如下重量百分比计(%):C:3.0,Si:2.0,P:0.1,S:0.04,Mn:1.0,Cu:0.5,Ti:0.03,V:0.03,余量为Fe。

上述的灰铸铁气缸套的气体渗氮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进行配料,用中频无芯感应电炉进行熔炼,控制铁液出炉温度为1505℃,出炉前对铁液进行两次孕育剂处理,第一次处理使用75硅铁孕育剂且加入量为铁液质量的0.6%,第二次处理使用硅锶孕育剂且加入量为铁液质量的0.12%,然后用金属型湿涂料离心铸造常规工艺制备气缸套铸件;

(2)对气缸套铸件进行渗氮处理:

a)将气缸套装铸件框沉入氮化炉中,将炉内空气抽至-0.9MPa后通入氨气;

b)当炉内气压升至正值后打开排气阀,并调节液氨气流量为1-3m3/min;

c)将氮化炉升温至480℃并保温10分钟,再在1个小时内升温至550℃,并在550℃保温3-4个小时,氨分解率控制在20-30%,调节氨气流量至2m3/min以下;然后将炉温升至560℃保温30分钟,氨分解率控制在40-60%;

d)开启热交换系统将氮化炉降温至150℃后,关闭氨气流量阀,打开氮化炉取出气缸套铸件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氮化层厚度为0.15-0.35mm,氮化层硬度为600-800HV的灰铸铁气缸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