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口黑鲈早繁过程中受精卵的孵化方法

一种大口黑鲈早繁过程中受精卵的孵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鱼类饲养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大口黑鲈早繁过程中受精卵的孵化方法。该孵化方法包括建造孵化温室,所述孵化温室包括孵化池、以及位于孵化池上的温室本体,将附着有受精卵的人工鱼巢放入所述孵化池中,所述孵化温室中配套建立温控系统,控制孵化池水温在25-28℃。进一步技术方案,在所述孵化池上游建立配套的孵化用水过滤系统,在孵化池下游建立出水结构。实践表明在孵化池中建立控温系统,并控制孵化池水温25-28℃时,能有效防止大口黑鲈受精卵感染水霉病,大大提高了受精卵的孵化成活率。孵化用水过滤系统可以保证孵化水质并阻挡敌害生物进入孵化池,出水结构也用于对孵化池进行换水或是流水操作过程中。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3939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823847.4

  • 申请日2015-11-23

  • 分类号A01K61/00(20060101);A01K63/04(20060101);

  • 代理机构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挺

  • 地址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4:40: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1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K61/00 登记生效日:2018092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1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8-08-3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K61/00 登记生效日:2018081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1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10-12

    授权

    授权

  • 2016-04-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51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3-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饲养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大口黑鲈早繁过程中受精卵 的孵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鱼类的繁殖生产中,早一点时间繁殖出来的鱼苗由于市场空缺能卖出 较高的价格,且能尽早占领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口黑 鲈通过早繁方式提早上市,人们在大口黑鲈的人工早繁培育过程中,大口黑 鲈的亲鱼产卵受精后,即通过人工鱼巢将大口黑鲈受精卵进行收集,然后放 在专门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但是在孵化过程中大口黑鲈的受精卵极易感染 水霉病,导致受精卵死亡,孵化成活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口黑鲈早繁过程中受精卵的孵化方法,该方法可以有 效提高鱼受精卵的孵化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口黑鲈早繁过程中受精卵的孵化方法,包括建造孵化温室,将附 着有受精卵的人工鱼巢放入孵化温室中的孵化池内,所述孵化温室中配套建 立温控系统,控制孵化池水温在23-28℃。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孵化池上游建立配套的孵化用水过滤系统, 在孵化池下游建立出水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孵化温室包括所述孵化池,以及由孵化池上方 的钢构支撑、覆盖在钢构支撑外侧的透光薄膜共同构成的温室本体;所述的 孵化池包括若干相互隔离的孵化单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钢构支撑上设有用于固定透光薄膜的卡槽,所 述的透光薄膜通过S状的压条压置于卡槽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孵化池上方吊装有灯泡,所述温控系统的显示 盘悬置于孵化池的上方;该温室中配置有向所述孵化池内进行微孔增氧的设 备;所述温室本体外覆盖有遮阳网;所述温室本体上设有用户通风的窗户。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孵化用水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单元,所述的过滤 单元包括沿水体流通方向上依次拦截设置的滤网孔径逐渐减小的一级过滤 网、二级过滤网、三级过滤网、四级过滤网,位于三级过滤网和/或四级过 滤网的旁侧设有水体搅动装置,所述的搅动装置为叶轮式增氧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过滤单元还包括水泵、抽水管,所述水泵将 水体从蓄水池通过抽水管抽入孵化池,所述的一级过滤网、二级过滤网分别 位于抽水管的进水口、出水口处;所述的三级过滤网、四级过滤网位于孵化 池中,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在四级过滤网中远离三级过滤网的一侧布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二级过滤网孔径为100-180目,所述的二级 过滤网为网兜结构,且网兜口套设于抽水管的出水口;所述的三级过滤网孔 径为180目,四级过滤网孔径为200目;所述的三级过滤网和四级过滤网均 固定在相应的支架上,用于固定三级过滤网的支架与用于固定四级过滤网的 支架固定联接,且用于固定四级过滤网的支架还与设置在四级过滤网远离三 级过滤网一侧的撑架固定联接;所述的三级过滤网、四级过滤网长度为10-60 米;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有若干个,沿四级过滤网的排布方向依次布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出水结构包括位于孵化池内且与孵化池池底 垂直布置的垂直管段,所述垂直管段的顶端套设连接有金属网管;所述金属 网管的管壁套在垂直管段的管壁外侧,且金属网管和垂直管段之间通过卡箍 固定;所述的出水结构还包括位于孵化池外的与垂直管段连通的活动管段, 所述活动管段轴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调整,所述活动管段中水位的最大 垂直高度低于垂直管段与金属网管的高度之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网管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垂直管段与 活动管段之间通过贯穿孵化池池壁的水平管段连通,所述的活动管段通过第 一直角管接头与水平管段连通,所述的第一直角管接头绕水平管段轴向转动 并带动活动管段转动;所述垂直管段通过第二直角管接头与水平管段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实践表明本发明在孵化池中建立控温系统,并控制孵化池水温 25-28℃时,能有效防止大口黑鲈受精卵感染水霉病,大大提高了受精卵的 孵化成活率。

(2)由于本发明孵化温室中采用钢构支撑用于支撑温室本体,所以其 结构相比于传统的用竹竿等制作的支撑,结构更为牢固,使用周期更长。透 光薄膜能透光且自然升温,利于受精卵孵化;另外鱼苗培育过程中,阳光能 够杀菌,且能够加速鱼苗的生长。另外上述结构的孵化温室内部空间大,能 容纳足够大的孵化池,操作方便。多个孵化单元利于将不同批次的受精卵分 开,利于提高孵化成活率。卡槽与压条的配合非常巧妙的将透光薄膜固定于 钢构支撑上,所述的卡槽的槽壁由槽口向槽内形成弯折状的结构,利于压条 将透光薄膜压住并置于卡槽内卡住。该孵化温室搭建非常方便,且结构稳定 牢靠。在鱼苗出膜后驯食时,利用鱼苗的趋光性,通过灯泡将鱼苗集中到小 范围内,好集中投喂饵料,利于提高驯食效果。

(3)本发明中孵化用水过滤系统在保证过滤效果好的情况下,通过增 设搅动装置,解决了滤网的堵塞问题,能保证大量养殖用水的供给要求。该 过滤系统全机械化操作,节省人力,操作方便,提高了过滤工作效率。搅动 装置选择叶轮式增氧机,不仅可以为水体增氧,还可以避免滤网堵塞,使用 效果明显。一级过滤网、二级过滤网、三级过滤网、四级过滤网的逐级过滤 进一步确保了鱼类繁殖用水对水质的要求。

(4)本发明中出水结构简单,在确保出水量较大的同时,鱼苗也可以 被有效阻拦,防止鱼苗逃脱,换水过程可以快速进行。出水结构中与垂直管 段连通的活动管段的轴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调整,从而可以实现对孵化 池中水位高低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孵化温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孵化池俯视图。

图3是钢构支撑上卡槽与压条的配合使用示意图。

图4是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6为本发明中孵化用水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出水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的具体含义如下:

120-孵化池121-孵化单元122-注水管123-出水结构

123a-垂直管段123b-活动管段123c-金属网管123d-水平管段

123e-第一直角管接头123f-第二直角管接头124-排水道

130-温室本体131-钢构支撑131a-卡槽131b-压条

132-透光薄膜133-遮阳网134-窗户140-灯泡150-显示盘

160-过滤单元161-一级过滤网162-二级过滤网163-三级过滤网

164-四级过滤网165-抽水管170-叶轮式增氧机180-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孵化方法包括建造孵化温室,将附着有受精卵的人工鱼巢放入孵化温 室中的孵化池内,所述孵化温室中配套建立温控系统,控制孵化池水温在 23-28℃。实践表明在孵化池中建立控温系统,并控制孵化池水温23℃、25℃、 28℃时,能有效防止大口黑鲈受精卵感染水霉病,大大提高了受精卵的孵化 成活率。需要说明的是:其实生产操作时,仅在繁殖后期室外水温高时才将 孵化池中的水温控制在23-28℃;因为在繁殖前期,产卵池的水温大约为 18℃,若逐渐将水温升到23-28℃,温差太大,可能会将影响受精卵的孵化, 所以一般控温系统的逐渐升温的温度不会让孵化池与产卵池温差相差超过 5℃。

为保证孵化水质,并阻挡敌害生物进入孵化池120,本发明在所述孵化 池120上游建立配套的孵化用水过滤系统,在孵化池120下游建立出水结构 123,出水结构也用于对孵化池进行换水或是流水操作过程中。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孵化温室、孵化用水过滤系统、出水结构做进一 步的说明:

孵化温室,如图1、2、3、4所示:

该孵化温室包括孵化池120,该孵化温室还包括由孵化池120上方的钢 构支撑131、以及覆盖在钢构支撑131外侧的透光薄膜132共同构成的温室 本体130。由于本发明采用钢构支撑131用于支撑透光薄膜132,所以其结 构相比于传统的用竹竿等制作的支撑,结构更为牢固,使用周期更长。透光 薄膜132能透光且自然升温,利于受精卵孵化;另外鱼苗培育过程中,阳光 能够杀菌,且能够加速鱼苗的生长。另外上述结构的孵化温室内部空间大, 能容纳足够大的孵化池,操作方便。

所述的孵化池120包括若干相互隔离的孵化单元121。比如大口黑鲈在 繁殖时,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受精卵是不能放一起的,因为相差一天的受精卵, 在后期鱼苗差别较大,大的鱼苗跟小的鱼苗抢食,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大 的鱼苗会把小的鱼苗吃掉,甚至有时大的鱼苗吃不掉小的鱼苗,小的鱼苗会 卡在大的鱼苗的喉咙里,两条鱼都会死,所以需要很多孵化单元,利于将不 同批次的受精卵分开。在我们实际使用时,有时候由于天气等原因,收集的 受精卵较少,放在一个孵化单元中池内空间还是很浪费时,可以在一个孵化 单元中放2个左右的密眼网将孵化单元隔成更小的孵化区,用于放不同批次 的受精卵。当然也可以将孵化单元在最初修建时就做小一点。

所述的孵化池120上游设有向孵化池120内注入流水的注水管122,孵 化池120下游设有出水结构123。这样孵化池120进出水方便,利于换水。 比如大口黑鲈孵化温度一般在25-28℃时最好,这个时候可以降低水霉病的 发生,但在后期,鱼苗出膜后,需降温到跟外塘水温相差在2℃左右,利用 上述结构对孵化池120进行冲水可实现逐渐降温的目的。

如图3、4所示:所述钢构支撑131上设有用于固定透光薄膜的卡槽131a, 所述的透光薄膜通过S状的压条131b压置于卡槽131a内。该结构非常巧妙 的将透光薄膜固定于钢构支撑131上,所述的卡槽131a的槽壁由槽口向槽 内形成弯折状的结构,利于压条131b将透光薄膜压住并置于卡槽131a内卡 住。该温室搭建非常方便,且结构稳定牢靠。

所述孵化池120上方吊装有灯泡140。在鱼苗出膜后驯食时,利用鱼苗 的趋光性,通过灯泡140将鱼苗集中到小范围内,好集中投喂饵料,利于提 高驯食效果。

该温室中配置有测量孵化池120内水温的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的显 示盘150悬置于孵化池120的上方。温控系统能够控制孵化池中的温度,控 制受精卵的孵化。显示盘150利于饲养人员观看温度,及时对孵化室温度进 行相应调整。

该温室中配置有向所述孵化池120内进行微孔增氧的设备。微孔增氧设 备利于受精卵的孵化;由于鱼受精卵一般是产在鱼巢上,微孔增氧设备能够 增加带有受精卵的鱼巢的安放密度,利于提高孵化池利用率。

所述温室本体外覆盖有遮阳网133。在晴朗高温天气,为防止孵化室温 度过高,可以拉上遮阳网进行降温;当孵化室需要升温时,可以将遮阳网拉 去,使用非常方便。

所述温室本体130上设有用户通风的窗户134。在晴朗高温天气的中午, 如果温室本体130内温度过高,还可以通过打开前后窗户134,进行通风降 温。

孵化用水过滤系统,如图5、6所示:

该孵化用水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单元160,所述过滤单元160的滤网旁侧 设有水体搅动装置。一般情况下,水体在通过过滤单元160中的滤网时,网 面上容易附着大量的杂物,容易造成网孔的堵塞,而通过在滤网旁侧设置水 体搅动装置,那么该搅动装置就对滤网旁侧的水体具有一定的搅动作用,水 体里的杂物也会在搅动装置的作用下而始终处于搅动状态,那么水体在通过 滤网时,杂物就不会随水体流动而附着在滤网的表面造成网孔的堵塞,即使 杂物附着于网面上以后,通过搅动装置的作用,杂物也可被冲刷下来,不会 造成网孔堵塞的问题。

所述的搅动装置为叶轮式增氧机170。叶轮式增氧机170在给鱼类繁殖 水体提供足够氧的同时还能够将水进行曝气,使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挥发出 去,降低有害物质浓度,提高水质。增氧机170其叶轮的旋转作用还可以使 得水体处于搅动状态,防止水体中杂物附着于滤网的网面,避免滤网网孔的 堵塞。叶轮式增氧机170避免了传统的人工刷过程,降低了养殖的人力成本。

所述的过滤单元160包括沿水体流通方向上依次拦截设置的滤网孔径逐 渐减小的一级过滤网161、二级过滤网162、三级过滤网163、四级过滤网 164。这里一级过滤网161主要是用于拦截较大的鱼、虾、杂物,防止破坏 抽水机,其网孔应该是最大的;二级过滤网162主要用于拦截浮游动物;三 级过滤网163主要用于拦截水体中细小的杂质,比如小的杂鱼和鱼卵;四级 过滤网164进一步对水体中微小杂质进行过滤,其网孔最小,最终确保过滤 得到的水体满足鲈鱼的繁殖要求。

所述的搅动装置位于三级过滤网163和/或四级过滤网164的旁侧。由 于水体中细小的杂质更容易造成网孔的堵塞,所以在滤网孔径相对更小的三 级过滤网163、四级过滤网164的旁侧设置搅动装置,可以有效避免三级过 滤网163、四级过滤网164的网孔被细小的杂质所堵塞,免去了人工刷网的 操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过滤效率。这里叶轮式增氧机170设置不宜离过 滤网太远,否则达不到冲刷赃物的效果。

过滤单元160还包括水泵、抽水管165,所述水泵将水体从蓄水池180 通过抽水管165抽入孵化池120,所述的一级过滤网161、二级过滤网162 分别位于抽水管165的进水口、出水口处;所述的三级过滤网163、四级过 滤网164位于孵化池中,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170在四级过滤网164中远离 三级过滤网163的一侧布置。这里蓄水池180一般为河流、水沟,一级过滤 网161设置在河流或水沟中且离抽水管前端具有一段距离的位置。一级过滤 网161通过水泵的作用,蓄水池180中的待过滤水体依次经一级过滤网161 过滤,进入抽水管165,二级过滤网162过滤,进入孵化池,由于三级过滤 网163、四级过滤网164位于孵化池中,所以孵化池分为两部分区域,上述 过滤处理的水体由孵化池一侧区域流经三级过滤网163、四级过滤网164得 到再过滤处理,最终使得流入孵化池另一侧的水体可用于鱼类繁殖。同时在 四级过滤网164中远离三级过滤网163的一侧布置叶轮式增氧机170即可达 到避免杂物堵塞网孔的目的,如果水体流速较慢,这里的叶轮式增氧机170 可以选择功率小一点的。抽水用的水泵一般为3kw一台,可以根据用水量来 确定水泵的规格和数量。这里蓄水池180在建造时,出水口位置要高于孵化 池120,以保障水能够自动流向孵化池120,同时通过阀门控制水流大小。

所述的二级过滤网162孔径为100-180目,所述的二级过滤网162为网 兜结构,且网兜口套设于抽水管165的出水口。即在抽水管165的出水口套 一层拦截浮游动物的网兜构成二级过滤网162,所述网兜一般有5米长。网 兜的网孔一般为100-180目之间,网孔不能太密,太密了由于进水快,网兜 很快就会被浮游动物充满。所以网孔大小的选择对过滤的正常有序进行起着 关键性的作用。

优选,所述的三级过滤网163孔径为180目,四级过滤网164孔径为200 目。这里网孔大小的选择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净化水质,以得到满足繁殖使用 的水质。

所述的三级过滤网163和四级过滤网164均固定在相应的支架上,用于 固定三级过滤网163的支架与用于固定四级过滤网164的支架固定联接,且 用于固定四级过滤网164的支架还与设置在四级过滤网164远离三级过滤网 163一侧的撑架固定联接。支架和撑架可以由钢架结构构成,支架和撑架可 以使得过滤网在孵化池中被很好的进行固定支撑,使得过滤网不易被水流冲 倒或冲走,结构稳定,利于孵化用水过滤操作的正常进行。

所述的三级过滤网163、四级过滤网164长度为10-60米。三级过滤网 163和四级过滤网164很长,一般为孵化池120一个边的长度,使用最多一 般是50-60米,当让也可以根据孵化池大小进行一些调整。传统的过滤网很 短,短的不到1米,长的不过几米,由于繁殖时期用水量大,短的过滤网由 于水流量大,单位面积积累的赃物就多,过滤网很快便会堵塞,难以及时提 供大量的繁殖用水。而本发明设计的过滤网长度较长,在同样的用水量时, 单位面积的水流量小,积累的赃物就少,难以堵塞,同时在过滤的出水一侧 安放叶轮式增氧机,其搅动的水波、浪花能够很好的清洗赃物,这节省了人 力,同时又能保障充足的繁殖用水。

所述的叶轮式增氧机170有若干个,沿四级过滤网164的排布方向依次 布置。根据孵化池以及过滤网的尺寸大小,可以选择需要的叶轮式增氧机170 的数量,能达到过滤水体,避免堵塞的目的即可。

孵化池出水结构,如图7所示:

该孵化池出水结构包括位于孵化池120内且与孵化池池底垂直布置的垂 直管段123a,所述垂直管段123a的顶端套设连接有金属网管123c。这里的 金属网管123c是由金属网片制作而成的呈管体状的部件。在冲水、流水过 程中,水流由孵化池120上游的注水管122进入孵化中,然后由孵化池下游 的出水结构123排出,换水时保证孵化池中水位高于垂直管段123a,同时低 于金属网管123c,上述出水结构简单,金属网管123c作为防逃装置不仅可 以确保出水量较大的同时,鱼苗也可以被有效阻拦,换水过程可以快速进行。 其中金属网管123c的网孔大小根据不同鱼类会有所差别,最小的网孔应保 证鱼苗不会流出或被卡住。

其中,所述金属网管123c的管壁套在垂直管段123a的管壁外侧,且金 属网管123c和垂直管段123a之间通过卡箍固定。安装、拆洗方便。

更为具体的方案是:该系统还包括位于孵化池外的与垂直管段123a连 通的活动管段123b,所述活动管段123b轴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调整, 所述活动管段123b中水位的最大垂直高度低于垂直管段123a与金属网管 123c的高度之和。金属网管123c的高度决定了孵化池内水位的变动范围, 一般网片的高度为15cm左右,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金属网管123c 的高度配合孵化池外的活动管段123b的高度,孵化池120外活动管段123b 中水位的最大垂直高度应该低于垂直管段123a加金属网管123c的高度,否 则孵化池内水位会高于金属网管123c的高度,鱼苗会从金属网管123c的上 方直接流出。孵化池120外的活动管段123b能够活动,即可以调整活动管 段123b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就能调节孵化池中的水位高低。

所述金属网管123c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这样可以保证金属网管123c不 会因为长时间与水接触而生锈,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垂直管段123a与活动管段123b之间通过贯穿孵化池池壁的水平管 段123d连通,所述的活动管段123b通过第一直角管接头123e与水平管段 123d连通,所述的第一直角管接头123e绕水平管段123d轴向转动并带动活 动管段123b转动。即孵化池外的活动管段123b能够通过第一直角管接头 123e绕水平管段123d轴向的转动而转动,当活动管段123b处于倾斜状态时, 就能调节孵化池中的水位。

所述垂直管段123a通过第二直角管接头123f与水平管段123d连通。 在金属网管123c很脏需要清洗或是进行更换时,这样的结构方便将垂直管 段123a以及与其连接金属网管123c一并取出,同时控制孵化池外面的活动 管段123b的倾斜角度,孵化池内的水不会流出,鱼苗也不会逃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