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板级验证测试系统的SIP模块设计方法

一种基于板级验证测试系统的SIP模块设计方法

摘要

一种基于板级验证测试系统的SIP模块设计方法,首先选择待集成器件并设计原理验证PCB板,编写驱动程序,完成原理验证,然后进行结构设计和布线设计,最后进行功能验证并完成回片测试及功能测试,该方法基于PCB板实现SIP模块的原理验证、功能验证和功能测试,提高了SIP模块设计的完整性、规避了设计工作不全面的问题,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对PCB板进行了复用,降低了设计工作量和难度,提高了效率,最大程度上满足了SIP模块设计的需求。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2-01

    授权

    授权

  • 2016-0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50 申请日:201510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IP模块设计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板级验证测试系统的 SIP模块设计方法,属于集成电路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系统级封装(SysteminPackage,SIP)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是电子产品小 型化、轻量化、多功能化的重要实现方式,已经成为重要的先进封装和系统集 成技术。SIP模块将不同类型的电路(多数为裸芯(Bare-die),也可为芯片及 分立元件)集成在同一个封装内,在高密度互联基板中实现部分无源器件功能、 实现互连和机械安装,最终完成整个或部分系统的功能,所集成的电路可以是 不同功能、不同工艺、不同状态的,大大降低了系统集成的难度和要求,提高 了工程化实现可行性,实现了异质整合。

因为SIP设计技术最初来源于封装设计,所以目前对于SIP模块的研究多 集中于封装过程相关,如互连实现方式、基板材料,而立足于利用SIP技术进 行系统模块化设计还处于单个需求单个实现的阶段,没有工程化研究,也没有 一个完整的设计流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板级验 证测试系统的SIP模块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PCB板实现SIP模块的原理验 证、功能验证和功能测试,提高了SIP模块设计的完整性、规避了设计工作不 全面的问题,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对PCB板进行了复用,降低了设计工作量和难 度,提高了效率,最大程度上满足了SIP模块设计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板级验证测试系统的SIP模块设计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预先设定的需求,选择待集成器件并确定待集成器件之间的连接 关系,所述待集成器件包括集成电路裸芯、MEMS、光电器件和分立器件,所 述集成电路裸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转换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2)设计原理验证PCB板;

(3)编写驱动程序,所述驱动程序包括地址译码程序、boot程序和头文 件;

(4)利用步骤(2)中的PCB板和步骤(3)中的驱动程序对步骤(1) 中选择的待集成器件及待集成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行原理验证,若原理验证通 过,则进入步骤(6),若原理验证不通过,则进入步骤(5);

(5)若原理验证不通过为硬件原因,则返回步骤(1),对步骤(1)中的 待集成器件或待集成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调整;若原理验证不通过为软件 原因,则返回步骤(3),重新编写驱动程序;

(6)进行SIP模块的结构设计和布线设计;

(7)对步骤(6)中设计完成的SIP模块进行功能验证,若功能验证通过, 则进入步骤(8),否则,返回步骤(1),重新进行设计;

(8)生产步骤(7)中功能验证通过的SIP模块,并对生产的SIP模块进 行回片测试,若回片测试通过,则完成SIP模块的设计过程,若回片测试未通 过,则返回步骤(1),重新进行SIP模块的设计,所述回片测试包括SIP模块 功能测试和参数测试。

所述步骤(2)中原理验证PCB板;具体为:所述原理验证PCB板分为 母板和子板,母板和子板之间利用多针接插件相连;其中子板上仅放置选择的 待集成器件,并将待集成器件的连接关系进行实现,另外放置配套接插件以实 现同母板的物理连接;母板包含支撑子板工作的元件,所述支撑子板工作的元 件包括:供电及电平转换电路、电源管理电路、时钟输入电路、接口驱动电路、 选择器和FPGA的配置电路。

所述步骤(3)中的地址译码程序根据步骤(1)中各待集成器件之间的连 接关系对应出各个待集成器件的起始地址、地址长度和数据宽度,然后考虑大 小端进行编写。

所述SIP模块的结构设计方法为2D、2.5D或3D。

所述步骤(7)中对步骤(6)中设计完成的SIP模块进行功能验证,具体 通过功能验证系统实现,所述功能验证系统包括功能验证母板和功能验证子板, 功能验证母板和功能验证子板之间利用多针接插件相连;所述功能验证母板复 用原理验证PCB板的母板,功能验证子板包括用于放置SIP模块的插座和原 理验证PCB板子板的配套接插件。

所述SIP模块功能测试具体通过功能测试系统实现,所述功能测试系统包 括功能测试母板和功能测试子板,功能测试母板和功能测试子板之间利用多针 接插件相连;所述功能测试子板复用功能验证PCB板的子板,功能测试母板包 括支撑功能测试子板工作的元件,所述支撑功能测试子板工作的元件包括:供 电及电平转换电路、电源管理电路、时钟输入电路、接口驱动电路、选择器和 FPGA的配置电路。

所述布线设计中各待集成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复用原理验证PCB板子板 中各待集成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了一套完整的SIP模块设计流程,填补了目前SIP模块设 计流程的空白,规避了目前SIP模块设计中流程混乱的问题;

(2)本发明在设计流程中,不仅仅考虑了SIP模块实体本身的设计问题, 而是将原理验证、功能验证、功能测试等问题均考虑在内,因此提高了设计的 完整性、规避了设计工作不全面的问题。减少了因步骤和流程缺失导致的设计 失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待集成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基于设计方的,生产环节均不在发明范围之内。本发明 采用SIP模块的设计方法包括三个阶段:原理验证阶段、模块实体设计生产阶 段、回片验证测试阶段。三个阶段顺序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输入来源于上个阶 段的输出,三个阶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SIP模块设计流程。三个阶段过程中 的设计和成果可以进行复用,以便简化设计。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从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板级验证测试系统的SIP模块设计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预先设定的需求,选择待集成器件并确定待集成器件之间的连接 关系,所述待集成器件包括集成电路裸芯、MEMS、光电器件和分立器件,所 述集成电路裸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转换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2)设计原理验证PCB板;具体为:所述原理验证PCB板分为母板和 子板,母板和子板之间利用多针接插件相连;其中子板上仅放置选择的待集成 器件,并将待集成器件的连接关系进行实现,另外放置配套接插件以实现同母 板的物理连接;母板包含支撑子板工作的元件,所述支撑子板工作的元件包括: 供电及电平转换电路、电源管理电路、时钟输入电路、接口驱动电路、选择器 和FPGA的配置电路。

(3)编写驱动程序,所述驱动程序包括地址译码程序、boot程序和头文 件;所述地址译码程序根据步骤(1)中各待集成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对应出各 个待集成器件的起始地址、地址长度和数据宽度,然后考虑大小端进行编写。

(4)利用步骤(2)中的PCB板和步骤(3)中的驱动程序对步骤(1) 中选择的待集成器件及待集成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行原理验证,若原理验证通 过,则进入步骤(6),若原理验证不通过,则进入步骤(5);

(5)若原理验证不通过为硬件原因,则返回步骤(1),对步骤(1)中的 待集成器件或待集成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调整;若原理验证不通过为软件 原因,则返回步骤(3),重新编写驱动程序;

(6)进行SIP模块的结构设计和布线设计;所述SIP模块的结构设计方 法为2D、2.5D或3D;

(7)对步骤(6)中设计完成的SIP模块进行功能验证,若功能验证通过, 则进入步骤(8),否则,返回步骤(1),重新进行设计;所述功能验证具体通 过功能验证系统实现,所述功能验证系统包括功能验证母板和功能验证子板, 功能验证母板和功能验证子板之间利用多针接插件相连;所述功能验证母板复 用原理验证PCB板的母板,功能验证子板包括用于放置SIP模块的插座和原 理验证PCB板子板的配套接插件。

(8)生产步骤(7)中功能验证通过的SIP模块,并对生产的SIP模块进 行回片测试,若回片测试通过,则完成SIP模块的设计过程,若回片测试未通 过,则返回步骤(1),重新进行SIP模块的设计,所述回片测试包括SIP模块 功能测试和参数测试。所述SIP模块功能测试具体通过功能测试系统实现,所 述功能测试系统包括功能测试母板和功能测试子板,功能测试母板和功能测试 子板之间利用多针接插件相连;所述功能测试子板复用功能验证PCB板的子板, 功能测试母板包括支撑功能测试子板工作的元件,所述支撑功能测试子板工作 的元件包括:供电及电平转换电路、电源管理电路、时钟输入电路、接口驱动 电路、选择器和FPGA的配置电路。

实施例1

以某型SIP模块(以下简称本模块)的设计过程为例:

(1)原理验证阶段,在收到用户需求或设计目标作为项目启动条件之后, 第一步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软硬件划分;

第二步按照软硬件流程分开并行进行,硬件顺序进行元件选择并确定初步 测试方案、板级设计生产,同步软件进行任务书编写、之后并行进行驱动编写、 策划开发环境。

本模块选择一款SoC、一款FPGA、一款SRAM、一款SDRAM和一款 FLASH共5款集成电路芯片作为SIP集成的目标元件。在本模块互联设计中, SoC作为主控芯片,根据SoC中处理器的设计在其可访问的地址空间上布置 SRAM、SDRAM、FLASH以及作为一个扩展外设的FPGA。如图2所示为本 模块各个芯片的互联关系。

硬件设计原理验证系统时,为了缩小验证系统平面面积、缩减互联线长度 同时在之后整个设计过程中可以进行复用,将原理验证系统分两块PCB板进行 设计,即母板(以下简称原理A板)和子板(以下简称原理B板),两板利用 多针接插件相连,作为一套系统工作。其中原理B板上仅放置待集成的5个芯 片,并将其连接关系进行实现,另外,放置配套接插件以便实现同原理A板的 物理连接,原理B板的设计关系可参照图2所示;原理A板包含支撑原理B板 工作的全部元件及设计,如供电及电平转换、多电源管理,多时钟输入,各种 接口的驱动电路,进行各种配置选择的选择器,FPGA的配置电路等。本模块 设计使FPGA可进行片外配置或片内配置,片外配置即同一般FPGA相同—— 利用配置PROM及板上设计的配置电路完成,片内配置则是利用本模块内部自 带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存储配置数据的特点,利用主控的SoC对FPGA进行访 问和数据注入以完成配置。

软件设计本阶段主要进行驱动程序编写。根据本模块中硬件设定的SRAM、 SDRAM、FLASH及FPGA的连接方式对应出各个空间的起始地址、地址长度 和数据宽度,再考虑大小端进行地址译码设计。另外,编写boot程序、编写示 例性的头文件,可以提供后续复用。针对FPGA内外双配置方式的设计,根据 FPGA配置数据流文件格式,进行数据包生成、存储、读取、注入和完成判定 的程序编写,同时可以提供后续复用。

第三步软硬件在验证系统上进行联调,若联调有问题,则需要区分软件或 硬件问题,硬件问题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返回硬件流程中进行元件选择并确定 初步测试方案步骤或板级设计生产步骤重新调整进行,软件问题则需要返回软 件流程中驱动编写步骤重新调整进行;最终完成初步验证,得到本阶段输出即 确认系统组成及功能、形成驱动初步版本、确定开发环境模块组成等。

(2)完成原理验证相关工作后,即进入模块实体设计生产阶段。

第一步根据原理验证结论,确认待集成元件及封装形式,多数待集成元件 为裸芯形式存在(成整片晶圆状态或已划片分割成散片状态),但由于SIP模 块集成类型较为自由,部分体积较小、难以获得裸芯的芯片或分立元件可以采 用封装好之后的形式进行集成。本模块经过原理验证,选择的5款集成电路芯 片能满足功能要求,且均为晶圆形式存在,均为键合组装方式,可以选用同一 种键合材料及键合工艺及0.20mm金丝键合、热超声键合工艺进行。设计模块 封装形式为BGA416,利用高密度多层有机基板加塑封方式封装。

第二步进行结构设计和布线设计,再根据生产厂家要求形成交接文件。在 结构设计中,若裸芯有单面或两面键合设计(堆叠后上下两层芯片在不同面键 合,避免搭丝影响)、形状相同、大小差别不大(使得堆叠后上层芯片可利用长 度不超过一个典型值的键合线键合至基板),则为了进一步小型化,可考虑堆叠 结构设计。若虽不满足上述要求,但是最终模块有严格的信号走线长度要求、 或模块外形尺寸要求较小,则需要考虑较高成本的硅转接基板设计成2.5D或 3D的结构,可进行堆叠芯片上层芯片的键合和转接设计。考虑能满足本模块所 有裸芯均为四面键合,其中面积较大的SoC和FPGA芯片均为多层键合,不 适合进行堆叠方式组装;模块外形尺寸不要求极小,且外引脚数量多,极小外 形尺寸无法实现。因此,结构设计采用较为普通的2D方式即可,根据互联线 长度、互联关系和根据最终外形确定的形状分布,实现大芯片对角、小芯片插 空、高速率芯片靠近主控芯片的结构。

布线设计中,先进行原理设计。此时采用设计复用,将原理验证阶段的原 理B板设计,在用裸芯模型替换掉原有芯片模型后,5个芯片的连接关系照搬 原理B板。另外,不需引出且无连接关系的裸芯管脚,根据输入或输出形式, 进行上/下拉或留空。随后,根据基板加工方工艺规则进行Lay-out设计。

第三步通过功能验证系统进行功能验证,判断设计的SIP模块是否满足预 先设定的功能,

(3)生产回片并完成上阶段所述的测试、验证、软件、文档相关工作后, 即进入回片验证测试阶段。

首先进行功能测试,同步进行向量调试、参数摸底评估,任何一个测试、 验证、评估过程不满足设计要求均需要进行故障分析与定位,定位到前两个阶 段中某个步骤,并分析决定是否要返回重新进行或规避、调整,均满足要求后 形成初步设计报告。功能测试则利用功能测试系统进行;向量调试、参数摸底 评估则利用所述参数测试向量设计进行。

功能测试系统和验证系统的设计均采用PCB板级系统配套相关软件进行。 验证系统的设计复用原理验证系统的设计,同样采用子母板方式。原理A板不 进行改动,可直接重用。而子板将原理B板的设计进行替代(以下称验证B板), 用本模块适用的插座替代原有的5个芯片,另外放置同原理B板同样的接插件 同A板配套,即可完成验证B板的设计。具体验证进行时将模块放在插座中, 连接好验证B板和原理A板即可。

考虑到未来功能测试的效率,功能测试系统尽量减少人工干预,且尽量利 用模块内部资源进行互测。功能测试系统充分利用可编程处理器中FPGA可编 程的特性,将多数待测管脚连接在可编程逻辑上,以便进行各种测试设计。在 测试系统设计上,同样采用子母板结构设计。子板可直接复用验证B板进行, 而母板则利用原理A板设计,增加自动化测试接口以及互联测试连接,即可形 成(下称功测A板)。具体测试时将模块放在插座中,连接好功测A板和验证 B板即可。本发明原理验证系统、验证系统和功能测试系统共三套子母板级系 统六块板,因复用设计只需进行四块的设计,降低了设计工作量和难度,提高 了效率。

参数测试向量和参数测试系统需同步设计。参数测试系统在ATE测试台上 实现,具体设计测试板即可。测试向量则根据模块待测参数,如本模块利用向 量进行管脚静态参数的测试,先进行外设测试后进行FPGA测试,即先在SoC 芯片调试工作模式下,利用调试接口控制SoC芯片对其外设接口进行访问,给 出特定的测试波形,实测时将实际波形同测试波形对比并采样,进行参数测试。 之后,如步骤(1)中双配置设计利用对FPGA进行配置,然后根据实现设计 的FPGA测试波形,实测实际波形进行对比并采样,进行参数测试。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