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声表面波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双工器

声表面波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双工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将反射器共通化的声表面波滤波器中,能够抑制纹波的产生的技术。声表面波滤波器(1)具备: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1滤波器部(4)、和相对于第1滤波器部(4)电并联或者串联连接,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与第1滤波器部(4)排列设置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2滤波器部(5)。第1滤波器部(4)包含被排列设置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第1IDT群(40)。第2滤波器部(5)包含被排列设置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第2IDT群(50)。被配置在第1IDT群(40)与第2IDT群(50)之间的反射器(61)构成为被一体化了的共通反射器。反射器(61)的个数是9以上的奇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8404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33429.9

  • 发明设计人 高峰裕一;

    申请日2014-03-07

  • 分类号H03H9/145;H03H9/64;

  •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李逸雪

  • 地址 日本京都府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47: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31

    授权

    授权

  • 2016-0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H9/145 申请日:201403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表面波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双工器。特别 地,涉及具备多个纵向耦合谐振型的滤波器的声表面波滤波器、以及具备 该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以及双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声表面波滤波器例如被在日本特开2006-186433号公报(专利 文献1)中公开。上述文献中公开了将多个纵向耦合型声表面波滤波器配 置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且并联地电连接,将相邻的纵向耦合型声表面波 滤波器的反射器共用的结构。关于被共用了的反射器的个数,在将未被共 用的反射器的个数设为N时,最好为2以上并小于2N。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864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发现,在共用相邻的纵向耦合型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反射器的 情况下,若从各个纵向耦合型声表面波滤波器向共通反射器传播的声表面 波的特性不同,则在通带内产生纹波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反射器 共用化的声表面波滤波器中,能够抑制纹波的产生的技术。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认真研究了在应用了共通反射器的情况下在通带内产生纹 波的理由。其结果,发现在从各个纵向耦合型声表面波滤波器向共通反射 器传播的声表面波的特性不同的情况下,向共通反射器传输的声表面波的 相位与从共通反射器漏出来的声表面波的相位不同,其结果,从共通反射 器漏出的声表面波成为无用波。结合此,本发明分发现若能够调整为使得 从共通反射器漏出来的声表面波的相位相对于向共通反射器传输的声表 面波的相位不为反相,则在将反射器共通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通带内的 纹波的产生,完成了本发明。

也就是说,本发明所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具备:压电基板、纵向耦 合谐振器型的第1滤波器部、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2滤波器部。第1 滤波器部被设置在压电基板上。第2滤波器部相对于第1滤波器部,在输 入信号以及输出信号的至少一个的信号侧电并联或者串联连接。第2滤波 器部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与第1滤波器部并排设置在压电基板上。第 1滤波器部包含:第1IDT群、和被配置在第1IDT群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 向的两侧的一对第1反射器,其中,该第1IDT群包含被排列在声表面波 的传播方向上的多个IDT。第2滤波器部包含:第2IDT群、和被配置在 第2IDT群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第2反射器,其中,该第 2IDT群包含被排列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多个IDT。被配置在第 1IDT群与第2IDT群之间的第1反射器以及第2反射器构成为被一体化了 的共通反射器。共通反射器的个数是9以上的奇数。

在上述声表面波滤波器中,优选地,一对第1反射器包含:共通反射 器、和未与第2反射器一体化的非共通反射器,第1IDT群中包含的多个 IDT之中与共通反射器相邻的IDT和共通反射器的间隔不同于第1IDT群 中包含的多个IDT之中与非共通反射器相邻的IDT和非共通反射器的间 隔。

本发明所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具备:上述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声 表面波滤波器、和与该声表面波滤波器级联连接的第2声表面波滤波器。

在上述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中,优选地,具备将声表面波滤波器与第 2声表面波滤波器级联连接的一对布线,在一对布线的一个中传输的一个 信号的相位与在一对布线的另一个中传输的另一个信号的相位相互为反 相。

在上述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中,优选地,第2声表面波滤波器包含被 依次排列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第1IDT、第2IDT、第3IDT、第4IDT 以及第5IDT。优选地,第3IDT具有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两侧被分割 的第1分割IDT部和第2分割IDT部,第1分割IDT部与第1滤波器部 级联连接,第2分割IDT部与第2滤波器部级联连接。

本发明所涉及的双工器具备:上述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声表面波滤波器 或者上述的任意一个方面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将反射器共用化的声表面波滤波器中,能够抑制纹波 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性的 俯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传输特性的第1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传输特性的第2图。

图4是表示第1比较例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共通反射器周边的声表面 波的传播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共通反射器周边的声表面 波的传播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3个的情况下的声表面波滤波器 的传输特性的图。

图7是表示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5个的情况下的声表面波滤波器 的传输特性的图。

图8是表示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7个的情况下的声表面波滤波器 的传输特性的图。

图9是表示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9个的情况下的声表面波滤波器 的传输特性的图。

图10是表示共通反射器与IDT的间隔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非共通反射器与IDT的间隔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传输特性的第3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性的俯 视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性 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示意性 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4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的双工器的示意 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 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付与相同的参照编号,并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示意 性的俯视图。参照图1,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具 备:第1声表面波滤波器1(以下,也称为SAW(SurfaceAcousticWave, 声表面波)滤波器1。)和作为与声表面波滤波器1不同的第2声表面波 滤波器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01(以下,也称为SAW滤波器101。)。声表 面波滤波器1、101通过在压电基板6的主表面上形成图示的电极结构而 构成。声表面波滤波器1、101被2级级联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声表面波滤波器1中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与 声表面波滤波器101中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被设为相互平行的方向(图1 中的左右方向)。

SAW滤波器1具备: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1滤波器部4和纵向耦 合谐振器型的第2滤波器部5。第1滤波器部4与第2滤波器部5被设置 在压电基板6上,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被相互邻接地配置。第2滤波 器部5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与第1滤波器部4并排设置。

第1滤波器部4包含第1IDT(InterDigitalTransducer,叉指换能器) 群40。第1IDT群40包含多个IDT,即:作为第1IDT的IDT41、作为第 2IDT的IDT42以及作为第3IDT的IDT43这3个IDT。IDT41、IDT42以 及IDT43被依次排列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在第1IDT群40的声表面 波的传播方向的一个方向,配置有反射器61。在第1IDT群40的声表面 波的传播方向的另一个方向,配置有反射器62。反射器61、62构成相对 于第1IDT群40配置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第1反射器。第 1滤波器部4是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

第2滤波器部5包含第2IDT群50。第2IDT群50包含多个IDT,即: 作为第1IDT的IDT54、作为第2IDT的IDT55以及作为第3IDT的IDT56 这3个IDT。IDT54、IDT55以及IDT56被依次排列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 向上。在第2IDT群50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一个方向,配置有反射器 61。在第2IDT群50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另一个方向,配置有反射器 63。反射器61、63构成相对于第2IDT群50配置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 的两侧的一对第2反射器。第2滤波器部5是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 型声表面波滤波器。

SAW滤波器101包含第3IDT群140。第3IDT群140包含多个IDT, 即:作为第1IDT的IDT141、作为第2IDT的IDT142、作为第3IDT的IDT143、 作为第4IDT的IDT144以及作为第5IDT的IDT145这5个IDT。IDT141、 IDT142、IDT143、IDT144以及IDT145被依次排列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 向上。在第3IDT群140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一个方向,配置有反射 器162。在第3IDT群140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另一个方向,配置有 反射器163。反射器162、163构成相对于第3IDT群140配置在声表面波 的传播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第3反射器。SAW滤波器101是5IDT型的纵向 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

第3IDT群140之中,中央的IDT143沿着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在中央 部被2分割。也就是说,IDT143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两侧具有被分 割而成的第1分割IDT部143a和第2分割IDT部143b。第1分割IDT部 143a和第2分割IDT部143b被依次排列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

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还具备:输入端子10和一对输出端子20、 30。IDT141、142、143、144、145具有被对置配置的一对梳齿电极以使 得相互的电极指分别相邻。IDT41、42、43具有被对置配置的一对梳齿电 极以使得相互的电极指分别相邻。IDT54、55、56具有被对置配置的一对 梳齿电极以使得相互的电极指分别相邻。

若将压电基板6上的输入端子10侧设为第1侧,将配置在与在附近 配置有输入端子10的压电基板6的一边对置的压电基板6的另一边的附 近的输出端子20、30侧设为第2侧,则IDT141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 与接地电位连接。IDT141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作为级间连接 布线的信号线191而与IDT41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连接。IDT142的 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线12而与输入端子10连接。IDT142的 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

IDT143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没有被分割 而被共用,并与接地电位连接。IDT143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被分 割,形成第1分割IDT部143a和第2分割IDT部143b。在声表面波的传 播方向被分割的梳齿电极之中,接近于IDT142的一侧构成第1分割IDT 部143a,接近于IDT144的一侧构成第2分割IDT部143b。第1分割IDT 部143a经由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193,而与第1滤波器部4中包含 的IDT43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连接。第2分割IDT部143b经由作为 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194,而与第2滤波器部5中包含的IDT54的第1 侧的一个梳齿电极连接。IDT143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的电极指之中, 处于第1分割IDT部143a与第2分割IDT部143b之间的电极指的根数是 偶数根。详细来讲,被第1分割IDT部143a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 与第2分割IDT部143b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夹着的、IDT143的第 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的根数是偶数根。

IDT144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线14而与输入端子10连 接。IDT144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145的第1 侧的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145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 经由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196而与IDT56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 连接。

IDT41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191 而与IDT141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连接。IDT41的第2侧的另一个 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42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 接。IDT42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线22而与输出端子20连 接。IDT43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193 而与第1分割IDT部143a连接。IDT43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与接 地电位连接。

IDT54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194 而与第2分割IDT部143b连接。IDT54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与接 地电位连接。IDT55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55的 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线35而与输出端子30连接。IDT56的 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196而与IDT145 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连接。IDT56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与接 地电位连接。

IDT141和IDT41使用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191而被级联连接。 第1分割IDT部143a和IDT43使用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193而被 级联连接。第2分割IDT部143b和IDT54使用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 线194而被级联连接。IDT145和IDT56使用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 196而被级联连接。在被共用化的各IDT,电极指的根数被设为相同数目, 由此,由于容易取得阻抗的匹配,故能够得到良好的滤波器特性。

IDT142、144的各一端通过信号线12、14而共通连接,并与输入端 子10连接。从输入端子10向IDT142、144分别传输的信号的相位被设为 同相。输入端子10是输入不平衡信号的不平衡信号输入端子。

IDT141、145以与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正交并通过SAW滤波器101 的中心的线(即,沿着图1中的上下方向延伸,通过第1分割IDT部143a 与第2分割IDT部143b之间的线)为对称轴,被设为对称。第1分割IDT 部143a以及第2分割IDT部143b也被设为相对于上述对称轴对称。另一 方面,IDT142、144被设为相对于上述对称轴非对称。具体来讲,在将 IDT142相对于上述对称轴对称移动之后,在该对称轴延伸的方向上,上 下颠倒,则与IDT144一致。

第1滤波器部4与第2滤波器部5以与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正交并通 过SAW滤波器1的中心的线(即,沿着图1中的上下方向延伸,通过声 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反射器61的中心的线)为对称轴,被设为对称。 声表面波滤波器1中包含的第1滤波器部4与声表面波滤波器101通过作 为一对布线的信号线191、193来连接。信号线191中传输的信号的相位 与信号线193中传输的信号的相位相互为反相。声表面波滤波器1中包含 的第2滤波器部5与声表面波滤波器101通过作为一对布线的信号线194、 196来连接。信号线194中传输的信号的相位与信号线196中传输的信号 的相位相互为反相。IDT的朝向被调整为在信号线193、196中传输相对 于信号线191、194中传输的信号为相反相位的信号。

因此,经由信号线191、194而被传输到SAW滤波器1的信号的相位 与经由信号线193、196而被传输到SAW滤波器1的信号的相位在声表面 波滤波器装置100的通带频率相差大约180°。信号线191、194和信号线 193、196具有作为向SAW滤波器1输入平衡信号的平衡信号输入端子的 功能。进一步地,从IDT42向输出端子20传输的信号的相位与从IDT55 向输出端子30传输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一对输出端子20、30是从 SAW滤波器1输出平衡信号的平衡信号输出端子。因此,在声表面波滤 波器装置100中,能够从输出端子20、30取出平衡输出。声表面波滤波 器1被构成为平衡信号输入-平衡信号输出滤波器。

第1滤波器部4中包含的第1IDT群40与第2滤波器部5中包含的第 2IDT群50在具有输入信号侧的一对平衡信号的信号线之间,经由接地电 位而串联电连接。SAW滤波器1具有将2个滤波器部、即第1滤波器部4 和第2滤波器部5串联连接的结构。第1IDT群40与一对平衡信号端子的 一个、即输出端子20连接。第2IDT群50与一对平衡信号端子的另一个、 即输出端子30连接。第1IDT群40与第2IDT群50在具有输出信号侧的 一对平衡信号的输出端子20、30之间,经由接地电位而串联电连接。

被配置在第1IDT群40与第2IDT群50之间的反射器61被构成为一 体化了的共通反射器。SAW滤波器1构成为:将第1滤波器部4中包含 的一对反射器之中被配置在接近于第2滤波器部5的一侧的反射器与第2 滤波器部5中包含的一对反射器之中被配置在接近于第1滤波器部4的一 侧的反射器共用(共通),通过1个反射器61来置换构成。作为共通反 射器的反射器61的个数被设为9以上的奇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器 61的个数被设为25个。

第1滤波器部4中包含的一对第1反射器具有:作为共通反射器的反 射器61、和反射器62。第2滤波器部5中包含的一对第2反射器具有: 作为共通反射器的反射器61、和反射器63。反射器62被配置在相对于第 1IDT群40而远离第2滤波器部5的一侧,被设为不与第2反射器一体化 的非共通反射器。反射器63被配置在相对于第2IDT群50而远离第1滤 波器部4的一侧,被设为不与第1反射器一体化的非共通反射器。

在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中,作为5IDT型的纵向耦 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的SAW滤波器101与作为3IDT型的纵向耦 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第1滤波器部4以及第2滤波器部5被并联 连接而成的SAW滤波器1被2级级联连接。通过该结构,与将5IDT型 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2级级联连接的结构相比,由于谐振 模式的偏离所导致的纹波以及杂散(spurious)仅在SAW滤波器101中产 生,因此能够减少纹波以及杂散。进一步地,通过将3IDT型的纵向耦合 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2元件并联连接,从而交叉宽度与5IDT型的纵 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几乎相等,也不产生大的插入损耗的恶 化。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的传输特性的第1图。图 2所示的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插入损耗。图2中,通过实线来图示了 本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的相对于频率的传输特性。图2中还通过 虚线来图示了作为比较例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相对于频率的传输特性,其 中,该声表面波滤波器具备与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几乎相同的 结构,只在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偶数、具体来讲设为24个这方面使 其不同。

若特别关注图2中被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则在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 设为偶数的比较例中,在通带内产生纹波。另一方面,在将共通反射器的 个数设为奇数的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中,几乎不产生通带内的 纹波。因此可知,通过在声表面波滤波器1中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奇 数,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通带内的纹波。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的传输特性的第2图。图 3所示的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插入损耗。在图3中,与图2同样地, 通过实线来图示本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的相对于频率的传输特 性,通过虚线来图示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24个的比较例的声表面波 滤波器的相对于频率的传输特性。

若特别关注图3中被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则在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 设为偶数的比较例中,产生通带附近的杂散。另一方面,在将共通反射器 的个数设为奇数的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中,杂散变小。因此可 知,通过在声表面波滤波器1中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奇数,从而能够 得到通带附近的杂散减少的效果。

图4是表示第1比较例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共通反射器周边的声表面 波的传播的例子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的 共通反射器周边的声表面波的传播的例子的说明图。对图4以及图5进行 比较,来说明通过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偶数或者奇数从而纹波以及杂 散增减的原理。

图4中表示共通反射器的个数是偶数个的第1比较例的声表面波滤波 器的情况。如上所述,在输出端子20、30是平衡信号端子的情况下,与 输出端子20连接的第1IDT群40中传播的声表面波SAW1的相位和与输 出端子30连接的第2IDT群50中传播的声表面波SAW2的相位相反。换 句话说,在被配置在第1IDT群40与第2IDT群50之间的共通反射器,相 位偏移了180°的声表面波SAW1、SAW2从两侧传播而来。

理想地,从第IIDT群40传播来的声表面波SAW1在共通反射器中, 其全部被向第1IDT群40反射,从第2IDT群50传播来的声表面波SAW2 在共通反射器中,其全部被向第2IDT群50反射。但是,实际上,存在通 过共通反射器并漏出的声表面波。换句话说,从第1IDT群40传播来的声 表面波SAW1的一部分通过共通反射器而向第2IDT群50侧漏出。同样 地,从第2IDT群50传播来的声表面波SAW2的一部分通过共通反射器 而向第1IDT群50侧漏出。

反射器61被设置为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相邻的2根电极指的中心 间的距离是根据IDT的电极指的间距而定的声表面波的波长λ的一半。因 此,如图4所示,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电极指2根的距离为声表面 波SAW1、SAW2的一个波长。在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偶数个的情况 下,不被共通反射器反射而向相反侧的元件漏出的声表面波的相位与该相 反侧的元件中传输的声表面波的相位相反。换句话说,如图4所示,通过 反射器61而向IDT54侧漏出的声表面波SAW1与朝向反射器61的声表 面波SAW2的相位相反。此外,通过反射器61而向IDT43侧漏出的声表 面波SAW2与朝向反射器61的声表面波SAW1的相位相反。其结果,通 过反射器61而漏出的声表面波成为无用波,这成为纹波以及杂散的产生 原因。

因此,如图5所示,若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奇数个,则通过反射 器61的声表面波的相位与图4相比偏移了180°。因此,不被反射器61 反射而向相反侧的元件漏出的声表面波的相位与该相反侧的元件中传输 的声表面波的相位相同。换句话说,如图5所示,通过反射器61而向IDT54 侧漏出的声表面波SAW1与朝向反射器61的声表面波SAW2为相同相位。 此外,通过反射器61而向IDT43侧漏出的声表面波SAW2与朝向反射器 61的声表面波SAW1为相同相位。使声表面波SAW1、SAW2的相位一 致的结果,能够抑制纹波以及杂散的产生。

图6~9是表示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分别设为3个、5个、7个或者9 个的情况下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的传输特性的图。在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 设为奇数的情况下,若反射器的个数少,则被反射器反射的声表面波相对 较小,向相反侧的元件漏出的声表面波相对较大,其结果,在通带内稍微 产生纹波。

在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3个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通带内产 生纹波。同样地,在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设为5个或者7个的情况下,分 别如图7、8所示,在通带内产生纹波。通过将共通反射器的个数增加到9 个,如图9所示,可知能够几乎抑制了纹波的产生。换句话说,为了得到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所必要的共通反射器的个数能够表示为9以上的奇数。

另一方面,从将声表面波滤波器小型化的观点出发,优选共通反射器 的个数较少的方案。因此,优选共通反射器的个数的上限值小于例如作为 非共通反射器的反射器62、63的个数的2倍。

接下来,说明反射器与IDT的间隔。在SAW滤波器1中,若将第1 滤波器部4和第2滤波器部5分别考虑为1个元件,则即使将作为共通反 射器的反射器61的个数设为奇数个,也成为左右非对称的结构。因此, 产生纹波。为了减少该纹波,使作为共通反射器的反射器61所相邻的 IDT43、54与反射器61的间隔(图1所示的Y)和作为非共通反射器的 反射器62、63所相邻的IDT41、56与反射器62、63的间隔(图1所示的 X)不同即可。

图10是表示共通反射器与IDT的间隔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0中, 图示了第1IDT群40中包含的多个IDT41、42、43之中与反射器61相邻 的IDT43和作为共通反射器的反射器61。

IDT43形成为使得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各电极指的尺寸与在声表 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邻的各电极指彼此的间隔全部相等。IDT43中传播的 声表面波的波长λ被定为使得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各电极指的尺寸以 及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各电极指彼此的间隔为λ/4。反射器61被设为 使得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的带状的反射器用的电极指的声表面 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尺寸以及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反射器用的电极指 彼此的间隔分别为λ/4。

如图10所示,IDT43与反射器61的间隔Y被规定为,从构成IDT43 的电极指之中距离反射器61最近的电极指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中 心线到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反射器61的端部的电极指的中心线的距 离。

图11是表示非共通反射器与IDT的间隔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1中, 图示了第1IDT群40中包含的多个IDT41、42、43之中与反射器62相邻 的IDT41和作为非共通反射器的反射器62。

IDT41形成为使得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各电极指的尺寸与在声表 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邻的各电极指彼此的间隔全部相等。IDT41中传播的 声表面波的波长λ被定为使得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各电极指的尺寸以 及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各电极指彼此的间隔为λ/4。反射器62被设为 使得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排列的带状的反射器用的电极指的声表面 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尺寸以及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反射器用的电极指 彼此的间隔分别为λ/4。

如图11所示,IDT41与反射器62的间隔X被规定为,从构成IDT41 的电极指之中距离反射器62最近的电极指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中 心线到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反射器62的端部的电极指的中心线的距 离。

作为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的特性,在即使是微量纹波也成为问题 的情况下,通过使间隔X与间隔Y不同,能够减少纹波。在本实施方式 中,使间隔X比间隔Y大,具体来讲,对于声表面波的波长λ,设为 X=0.43λ、Y=0.42λ。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的传输特性的第3图。 图12所示的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插入损耗。图12中,通过实线来图 示使间隔X、Y不同并设为X=0.43λ、Y=0.42λ的本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 滤波器1的相对于频率的传输特性。图12中还通过虚线来图示作为比较 例的声表面波滤波器的相对于频率的传输特性,其中,该声表面波滤波器 具备与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几乎相同的结构,仅在使间隔X、 Y均为0.43λ这方面使其不同。

若特别关注图12中被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则在使间隔X、Y相等 的比较例中,虽然不是图2所示的比较例,但仍在通带内产生纹波。另一 方面,在使间隔X、Y不同的实施方式1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中,通带内 的纹波被减少。因此可知,通过使反射器与IDT的间隔不同,能够进一步 减少通带内的纹波。

(实施方式2)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的概略结构的示意性的 俯视图。实施方式2的SAW滤波器1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具备:纵向 耦合谐振器型的第1滤波器部4和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第2滤波器部5。 第1滤波器部4以及第2滤波器部5是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 面波滤波器。SAW滤波器1还具备:输入端子10和一对输出端子20、30。

IDT41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线11而与输入端子10连接。 IDT41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42的第1侧的一 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42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 线22而与输出端子20连接。IDT43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线 13而与输入端子10连接。IDT43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 连接。

IDT54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线14而与输入端子10连接。 IDT54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55的第1侧的一 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55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 线35而与输出端子30连接。IDT56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线 16而与输入端子10连接。IDT56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 连接。

IDT41、43、54、56的各一端通过信号线11、13、14、16来共同连 接,并与输入端子10连接。

分别构成IDT41、43、54、56的各一对梳齿电极之中,与输入端子 10连接的梳齿电极的电极指的根数全部相等。此外,分别构成IDT41、43、 54、56的各一对梳齿电极之中,与接地电位连接的梳齿电极的电极指的根 数全部相等。

构成IDT42的一对梳齿电极之中与输出端子20连接的梳齿电极的电 极指的根数与构成IDT55的一对梳齿电极之中与接地电位连接的梳齿电 极的电极指的根数相等。构成IDT42的一对梳齿电极之中与接地电位连接 的梳齿电极的电极指的根数与构成IDT55的一对梳齿电极之中与输出端 子30连接的梳齿电极的电极指的根数相等。

因此,从输入端子10经由信号线11、13、14以及16而分别向IDT41、 43、54、56传输的信号的相位被设为同相。输入端子10是向SAW滤波 器1输入不平衡信号的不平衡信号输入端子。另一方面,从IDT42向输出 端子20传输的信号的相位与从IDT55向输出端子30传输的信号的相位在 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的通带频率相差大约180°。一对输出端子20、 30是从SAW滤波器1输出平衡信号的平衡信号输出端子。因此,在SAW 滤波器1中,能够从输出端子20、30取出平衡输出。SAW滤波器1被构 成为不平衡信号输入-平衡信号输出滤波器。

第1滤波器部4中包含的第1IDT群40和第2滤波器部5中包含的第 2IDT群50在输入信号侧并联电连接,在输出信号侧经由接地电位来串联 电连接。SAW滤波器1具有将2个滤波器部、即第1滤波器部4和第2 滤波器部5并联或者串联电连接的结构。第1IDT群40与一对平衡信号端 子一个、即输出端子20连接。第2IDT群50与一对平衡信号端子的另一 个、即输出端子30连接。

在具备这样结构的实施方式2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中,被配置在第 1IDT群40与第2IDT群50之间的反射器61也构成为被一体化了的共通 反射器,反射器61的个数被设为9以上的奇数、例如25个。由此,能够 减少通带内的纹波,并且能够减少通带附近的杂散。进一步地,通过使 IDT43、54以及反射器61的间隔Y与IDT41、56以及反射器62、63的间 隔X不同,能够进一步减少通带内的纹波。

(实施方式3)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示 意性的俯视图。实施方式3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具备:与实施方式 1同样的SAW滤波器1、和与声表面波滤波器1不同的作为第2声表面波 滤波器的声表面波滤波器2(以下,也称为SAW滤波器2。)。声表面波 滤波器1、2被2级级联连接。

SAW滤波器2具备:纵向耦合谐振器型的滤波器部7和纵向耦合谐 振器型的滤波器部8。滤波器部7和滤波器部8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 被相互邻接地配置。滤波器部8相对于滤波器部7,被排列在声表面波的 传播方向上。

滤波器部7包含IDT群70。IDT群70包含多个IDT、即:作为第1IDT 的IDT71、作为第2IDT的IDT72以及作为第3IDT的IDT73这3个IDT。 IDT71、IDT72以及IDT73被依次排列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在IDT 群70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一个方向,配置有反射器64。在IDT群70 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另一个方向,配置有反射器65。反射器64、65 构成被配置在IDT群70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反射器。滤 波器部7是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

滤波器部8包含IDT群80。IDT群80包含多个IDT、即:作为第1IDT 的IDT84、作为第2IDT的IDT85以及作为第3IDT的IDT86这3个IDT。 IDT84、IDT85以及IDT86被依次排列在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在IDT 群80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一个方向,配置有反射器64。在IDT群80 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另一个方向,配置有反射器66。反射器64、66 构成被配置在IDT群80的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反射器。滤 波器部8是3IDT型的纵向耦合谐振器型声表面波滤波器。

IDT71、72、73具有被对置配置的一对梳齿电极以使得相互的电极指 分别相邻。IDT84、85、86具有被对置配置的一对梳齿电极以使得相互的 电极指分别相邻。

IDT71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71的第2侧的 另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91而与IDT41的一个梳 齿电极连接。IDT72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线12而与输入端 子10连接。IDT72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73 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73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 电极经由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93而与IDT43的一个梳齿电极连接。

IDT84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84的第2侧的 另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94而与IDT54的一个梳 齿电极连接。IDT85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线15而与输入端 子10连接。IDT85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86 的第1侧的一个梳齿电极与接地电位连接。IDT86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 电极经由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96而与IDT56的一个梳齿电极连接。

IDT71和IDT41使用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91而被级联连接。 IDT73和IDT43使用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93而被级联连接。IDT84 和IDT54使用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94而被级联连接。IDT86和 IDT56使用作为级间连接布线的信号线96而被级联连接。在被级联连接 的各IDT中,电极指的根数被设为相同数目,因此,由于容易获取到阻抗 的匹配,因此能够得到良好的滤波器特性。

IDT72、85的各一端通过信号线12、15而被共通连接,并与输入端 子10连接。从输入端子10分别向IDT72、85传输的信号的相位被设为同 相。输入端子10是输入不平衡信号的不平衡信号输入端子。

IDT71、86以与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正交并通过SAW滤波器2的中 心的线(即,沿着图14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并通过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 上的反射器64的中心的线)为对称轴,被设为对称。IDT73、84也被设 为相对于上述对称轴对称。另一方面,IDT72、85被设为相对于上述对称 轴非对称。

第1滤波器部4和第2滤波器部5以与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正交并通 过SAW滤波器1的中心的线(即,沿着图14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并通过 声表面波的传播方向上的反射器61的中心的线)为对称轴,被设置为对 称。声表面波滤波器1中包含的第1滤波器部4与声表面波滤波器2中包 含的滤波器部7通过作为一对布线的信号线91、93来连接。信号线91中 传输的信号的相位与信号线93中传输的信号的相位相互为反相。声表面 波滤波器1中包含的第2滤波器部5与声表面波滤波器2中包含的滤波器 部8通过作为一对布线的信号线94、96来连接。信号线94中传输的信号 的相位与信号线96中传输的信号的相位相互为反相。针对信号线91、94 中传输的信号,将IDT的朝向调整为使得信号线93、96中传输反相位的 信号。

因此,经由信号线91、94来向SAW滤波器1传输的信号的相位与经 由信号线93、96来向SAW滤波器1传输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信号 线91、94和信号线93、96具有作为向SAW滤波器1输入平衡信号的平 衡信号输入端子的功能。进一步地,从IDT42向输出端子20传输的信号 的相位与从IDT55向输出端子30传输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一对输 出端子20、30是从SAW滤波器1输出平衡信号的平衡信号输出端子。因 此,在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中,能够从输出端子20、30取出平衡输 出。声表面波滤波器1构成为平衡信号输入-平衡信号输出滤波器。

第1滤波器部4中包含的第1IDT群40与第2滤波器部5中包含的第 2IDT群50在输入信号侧被并联电连接,在输出信号侧经由接地电位而被 串联电连接。SAW滤波器1具有将2个滤波器部、即第1滤波器部4和 第2滤波器部5电并联或者串联连接的结构。第1IDT群40与一对平衡信 号端子的一个、即输出端子20连接。第2IDT群50与一对平衡信号端子 的另一个、即输出端子30连接。

在具备这样结构的实施方式3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中,被配置在第 1IDT群40与第2IDT群50之间的反射器61也构成为被一体化了的共通 反射器,反射器61的个数被设为9以上的奇数,例如25个。由此,能够 减少通带内的纹波,并且能够减少通带附近的杂散。进一步地,通过使 IDT43、54以及反射器61的间隔Y与IDT41、56以及反射器62、63的间 隔X不同,能够进一步减少通带内的纹波。

(实施方式4)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示 意性的俯视图。实施方式4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具备与实施方式1 几乎相同的结构,具备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SAW滤波器1、101。但是, 实施方式4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在输出端子的结构方面,与实施方 式1不同。

具体来讲,IDT42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线22而与输 出端子20连接。IDT55的第2侧的另一个梳齿电极经由信号线25而与输 出端子20连接。IDT42、55的各一端通过信号线22、25而被共通连接, 并与输出端子20连接。信号线191、194和信号线193、196具有作为向 SAW滤波器1输入平衡信号的平衡信号输入端子的功能。输出端子20是 从SAW滤波器1输出不平衡信号的不平衡信号输出端子。声表面波滤波 器1构成为平衡信号输入-不平衡信号输出滤波器。第1滤波器部4中包 含的第1IDT群40与第2滤波器部5中包含的第2IDT群50在输入信号侧, 在一对平衡信号之间,经由接地电位来串联电连接,在输出信号侧,相对 于输出端子20而被并联电连接。SAW滤波器1具有将第1滤波器部4和 第2滤波器部5相对于作为输出信号侧的输出端子20并联电连接的结构。

在具备这种结构的实施方式4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中,被配置在第 1IDT群40与第2IDT群50之间的反射器61也构成为被一体化了的共通 反射器,反射器61的个数被设为9以上的奇数,例如25个。由此,能够 减少通带内的纹波,并且能够减少通带附近的杂散。进一步地,通过使 IDT43、54以及反射器61的间隔Y与IDT41、56以及反射器62、63的间 隔X不同,能够进一步减少通带内的纹波。

图16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4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的双工器200 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实施方式4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能够适当地使 用为在通带附近需要较大的衰减的双工器用途。

参照图16,双工器200具有与天线连接的天线端子230。天线端子230 经由相位调整用的声表面波谐振器210而与上述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 100连接。接收侧频带滤波器由连接在天线端子230与作为输出端子20 的接收端子之间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构成。

另一方面,天线端子230与构成发送侧频带滤波器的声表面波滤波器 装置22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220具备梯形的电 路结构,该梯形的电路结构具有:连接在天线端子230与发送端子240之 间的串联臂、被设置在该串联臂的多个串联臂谐振器S1、S2、S3、和被 设置在该串联臂与接地电位之间的多个并联臂谐振器P1、P2。在发送端 子240与天线端子230之间,连接有多个串联臂谐振器S1、S2、S3。串 联臂谐振器S1、S2、S3以及并联臂谐振器P1、P2分别由1端口型声表面 波谐振器构成。

双工器200通过在压电基板的主表面上形成图示的电极结构而构成。 另外,接收侧频带滤波器和发送侧频带滤波器不需要形成在相同的压电基 板上,也可以形成在不同的压电基板上。

在上述的说明中,说明了双工器200具备图15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 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的例子。双工器200也可以取代实施方式4的声 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而具备实施方式1或3的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00, 或者也可以具备实施方式1~4的任意一个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此外,并 不局限于双工器200,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的声表面波滤波器1或者声表 面波滤波器装置100用于例如三工器(triplexer)、多工器(multiplexer) 或者同向双工器(diplexer)等任意的分波器。

如上述那样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当地组合各 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应当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示 例,并不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通过上述的说明而通过权利 要求书来表示,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思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 更。

-符号说明-

1、2、101声表面波滤波器,4第1滤波器部,5第2滤波器部, 6压电基板,7、8滤波器部,10输入端子,11~16、22、25、35、 91、93、94、96、191、193、194、196信号线,20、30输出端子,40、 50、70、80、140IDT群,41~43、54~56、71~73、84~86、141~145 IDT,61~66、162、163反射器,100、220声表面波滤波器装置,143a、 143b分割IDT部,200双工器,210声表面波谐振器,230天线端 子,240发送端子,P1、P2并联臂谐振器,S1、S2、S3串联臂谐振 器,SAW1、SAW2声表面波,X、Y间隔。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