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可折叠后挡板、具有该可折叠后挡板的装载斗及具有该装载斗的车辆

可折叠后挡板、具有该可折叠后挡板的装载斗及具有该装载斗的车辆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载斗(2)的可折叠后挡板,该可折叠后挡板包括以枢转的方式连接至后挡板(1)和装载斗(2)的连杆机构(28)以及连接至装载斗(2)并且设置成使后挡板(1)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折叠的至少一个动力装置(22),在升高位置中,后挡板(1)至少部分地覆盖装载斗(2)的后开口(16),在降低位置中,装载斗(2)的后开口(16)被打开。后挡板(1)在装载斗(2)处设置成使得后挡板(1)在降低位置中位于装载斗(2)的下方,使得连杆机构与装载斗(2)的枢转连接部停在后挡板(1)与装载斗(2)之间其使得在后挡板(1)的降低位置中,后挡板(1)设置成靠着装载斗(2)的下侧搁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可折叠后挡板(1)的装载斗(2)以及具有该装载斗(2)的车辆(4)。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8335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阿特拉斯·科普柯凿岩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80033556.9

  • 发明设计人 约翰·K·埃里克松;

    申请日2014-05-22

  • 分类号B60P1/26(20060101);B62D33/03(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艳江;张伟

  • 地址 瑞典厄勒布鲁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43: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1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B60P1/2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52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7-07-14

    授权

    授权

  • 2016-0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P1/26 申请日:201405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采矿自 卸车处的装载斗的可折叠后挡板。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9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这种可折叠后挡板的装载斗。本发明还涉 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这种装载斗的车辆。

背景技术

先前已知一种用于装载斗和货物车辆的可折叠后挡板。这种后挡 板以枢转的方式安装在装载斗处的两个或更多个点中并且能够自动地 折叠。还已知将下行后挡板设置在装载斗上。所述后挡板经常具有焊 接至装载斗的最外后缘的铰接件并且通过安装在后挡板上的连杆打 开。

还存在向上打开的后挡板,这是因为这些后挡板通常被铰接在 装载斗的上缘中,并且这种后挡板以相同的方式被控制。

在采矿设备中,还存在这些后挡板的组合,即其中一个向上打 开而另一个向下打开的两部分式后挡板。

向下打开且被铰接在装载斗的最外后缘中的后挡板的一个问题在 于后挡板在倾斜时减小了离地间隙,这是因为后挡板在倾斜期间比装 载斗的后缘更接近地面。这主要适用于装载斗在该装载斗的支点之后 向后突出从而导致装载斗的后部形成悬垂部分的情况。大悬垂部分在 地下用途的采矿卡车上是常见的。在后挡板于装载斗的后缘处设置 有连杆的情况下,在倾斜时,连杆在该连杆与地面或与地面上的物 体接触的情况下可能被损坏。

向上打开的后挡板的问题在于形成了对于装载物来说的阻碍物, 这是因为后挡板及其连杆横向地布置在装载斗的整个上侧。这使得在 倾斜期间装载物撞击后挡板的部分,从而在后挡板上产生较大应力, 后挡板进而可能发生故障。

文献US3322464A示出了具有装载斗的卡车,该装载斗设置有 可折叠后挡板。液压缸设置成使后挡板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 枢转。在打开位置中,后挡板从装载斗向后突出。

文献SE391898B示出了用于车辆平台的可折叠后挡板。后挡板 包括下后挡板和上后挡板。下后挡板与该平台之间设置有铰接联接 件。连接至该平台和铰接联接件的液压缸设置成使下后挡板在打开 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枢转。在打开位置中,下后挡板从该平台向后 突出并且形成平台表面的增大部。

为了使例如采矿自卸车的装载斗清空,装载斗设置有设置成在 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受控后挡板。装载斗可以以可倾斜 的方式或者固定地设置在采矿自卸车处。当装载斗固定地设置在采 矿自卸车处时,位于装载斗的前端处的推门设置成在受控后挡板位 于受控后挡板的打开位置时推动装载斗的装载物。针对这种装载斗 的通用命名为推出斗。

特别是在不能使用倾斜装载斗的下述类型的采矿自卸车处——所 述类型的采矿自卸车设置有固定装载斗并且在于较低高度区域中进行 卸载时使用,受控后挡板在该受控后挡板被打开以卸载容纳物时朝后 轮向下移动。

当打开上述类型的具有固定装载斗的采矿自卸车处的受控后挡板 时,产生的问题在于打开受控后挡板时可用的运动距离被限制,也就 是说,从地面至装载斗的底部的高度被限制。这意味着可装载到装载 斗上的装载物将受到受控后挡板的高度的限制。

装载斗的侧部通常比受控后挡板在其关闭位置中的高度高。装载 斗的侧部的后部因此通常朝受控后挡板的上缘斜向后倾斜,其中,出 现了不可放置装载物的死角。

减少该问题的一个方式在于使受控后挡板构造成圆弧形式并且允 许弧形受控后挡板的下部的一部分移入具有固定装载斗的采矿自卸车 的一对后轮之间。这样,可以增大受控后挡板的高度并且从而可以提 高装载斗的装载能力。然而,后挡板的高度将仍然比装载斗的侧部低。 通过设置在装载斗的两个外侧部上的液压缸来打开及关闭后挡板,所 述两个液压缸连接至装载斗的侧部及后挡板。然而,液压缸的位置位 于装载斗的外侧部上意味着液压缸在装载斗例如用在采矿平硐(adit) 中并且缸体撞入平硐的壁中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应力并发生故障。

文献SE530295B示出了用于装载斗的机械后挡板,其中,后挡板 的打开及关闭运动呈圆形运动的形式。在打开位置中,后挡板位于装 载斗的下方。后挡板的打开及关闭通过设置在装载斗两侧部上的液压 缸来实现。装载斗设置有推板,该推板将装载物推出装载斗。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背景技术,需要进一步研发可折叠后挡板以及具有 这种可折叠后挡板的装载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述可折叠后挡板,所述可折叠后挡 板在被安装在装载斗上时允许在倾斜期间增大离地间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述可折叠后挡板,所述可折叠 后挡板在装载斗倾斜时保护连接至后挡板和装载斗的连杆机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述可折叠后挡板,所述可折叠 后挡板在装载斗倾斜时保护设置成用于使后挡板折叠的动力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述可折叠后挡板,所述可折叠 后挡板在装载斗倾斜时没有停在从装载斗倾卸的材料堆中。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述可折叠后挡板,所述可折叠 后挡板在装载斗倾斜时不会阻碍装载斗的倾斜。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述可折叠后挡板,所述可折叠 后挡板呈模块化并且从而可安装在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装载斗上。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述可折叠后挡板,所述可折叠 后挡板当在装载斗处被降低及升高时需要较少的运动。

这些目的通过由权利要求1中指定的特征来表征的最初提及的类 型的可折叠后挡板来实现。这些目的还通过由权利要求9中指定的特 征来表征的最初提及的类型的装载斗来实现。这些目的还通过由权利 要求11中指定的特征来表征的最初提及的类型的车辆来实现。

通过使后挡板在装载斗处设置成使得后挡板在降低位置中位于装 载斗的下方并且使得连杆机构与装载斗之间的枢转连接部停在后挡板 与装载斗之间,后挡板在降低位置中将保护连杆机构与装载斗的枢转 连接部,这意味着确保了后挡板的可倾斜功能。

后挡板设置成靠着装载斗的下侧搁置确保了在装载斗倾斜时较大 的离地间隙,同时连杆机构和动力装置的应力因后挡板上的高载荷而 被消除。在降低位置中后挡板上的这种高载荷可能会发生在装载斗位 于倾斜位置时并且装载斗和后挡板搁置在地面上或搁置在地面上的物 体上时。

根据实施方式,动力装置与连杆机构连接,使得动力装置与连杆 机构的连接部在后挡板位于降低位置时停在后挡板与装载斗之间。因 此,后挡板在降低位置中将保护动力装置与连杆机构的连接部,这意 味着确保了后挡板的可倾斜功能。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第 一连杆臂和第二连杆臂各自以枢转的方式连接至后挡板和装载斗。这 使得后挡板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的运动可以给出使后挡板绕与 后挡板的纵向方向一致的轴线的枢转最小化的有利运动。因此使后挡 板降低的时间被最小化并用于降低后挡板的动力装置的冲程被最小 化。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一连杆臂在后挡板的纵向方向上具有显著 的延伸部。从而提高了连杆机构的稳定性,这意味着动力装置可定尺 寸成仅沿一个方向施加并传送力。因此,在装载斗与第一连杆臂之间 设置例如呈液压缸形式的仅一个动力装置是足够的。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第二连杆臂包括两个连杆臂,两个连杆臂构 造在第一连杆臂的两侧。从而增加了在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装载斗上使 用后挡板的可能性。其他连杆臂可定位成与第一连杆臂相距适于装载 斗的形状和尺寸的距离。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设置两个动力装置以使后挡板折叠,所述动 力装置连接至相应的第二连杆臂。根据装载斗的形状和尺寸,动力装 置可因此设置成使得动力装置在装载斗的下方突出极小距离或不突 出。这种解决方案在装载斗固定地设置在车辆处并为推出斗的类型的 情况下是有利的,这是因为期望的是将推出斗尽可能低地设置在地面 上。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作为示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装载斗的可折叠后 挡板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装载斗的可折叠后 挡板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装载斗的可折叠后 挡板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装载斗的可折叠后 挡板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可折叠后挡板的装 载斗的后视图;

图6至图8示出了穿过图5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具有可折叠后挡板的固定装载斗的后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装载斗2的可折叠 后挡板1的侧视图。装载斗2设置在呈具有底盘6的拖车形式的轮式 车辆4上,其中,底盘6带有两个轮8。装载斗2能够倾斜地轴颈安 装在底盘6上并且可以借助于倾斜缸10移动至装载位置及倾斜位置, 其中,底盘6的每一侧部处各设置有一个倾斜缸10,倾斜缸10连接 至底盘6和装载斗2。呈拖车形式的轮式车辆4还设置有用于与图1 中示意性示出的牵引车辆14联接的联接装置12。具有根据本发明的 可折叠后挡板1的装载斗2也可直接设置在诸如采矿中所使用的卡车 或采矿自卸车之类的装载车辆上。图1示出了在装载斗2位于装载位 置时位于升高位置的后挡板1。在升高位置中,后挡板1覆盖装载斗2 的呈后开口16形式的后部,该开口16由底壁20以及装载斗2的侧壁 18限定。在升高位置中,后挡板1的任务在于防止装载斗中的装载物 从装载斗2掉落。

当装载斗2要被清空时,倾斜缸10被激活以将装载斗2升高至倾 斜位置。为了使装载物离开装载斗2,必须将后挡板1折叠至降低位 置,使得装载斗2的后开口16被打开。至少一个动力装置22连接至 装载斗2并且设置成使后挡板1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折叠。动 力装置22可以是液压控制缸、气动控制缸或是电动控制动力装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可折叠后挡板1的 装载斗2的侧视图。在图2中,后挡板1已经开始向降低位置折叠。 后挡板1从而位于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的位置。连杆机构28以枢 转的方式连接至后挡板1和装载斗2,使得后挡板1可以以预定运动 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枢转。与后挡板1的开始折叠相关,装载 斗2将开始倾斜。

装载斗2的倾斜及后挡板1的折叠优选地通过操作者借助于开关 26致动控制单元24而自动地并同步地执行。当要使装载斗2倾斜时, 操作者作用开关26,使得控制单元24激活倾斜缸10及动力装置22 以使后挡板1折叠。装载斗2至装载位置的返回及后挡板1至升高位 置的折叠优选地通过操作者借助于开关26作用控制单元24而自动地 并同步地执行。当要使装载斗2降低至装载位置时,操作者作用开关 26,使得控制单元24激活倾斜缸10和动力装置22以使装载斗2降低 并使后挡板1升高。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可折叠后挡板1的 装载斗2的侧视图。在图3中,装载斗2位于倾斜位置并且后挡板1 位于降低位置。后挡板1在装载斗2处设置成使得后挡板1在降低位 置中位于装载斗2的下方,并且使得连杆机构28与装载斗2的枢转连 接在后挡板1与装载斗2之间。在装载斗2的“下方”的表达意味着 在装载斗2的底壁20的下方。通过使后挡板1在装载斗2处设置成使 得后挡板在降低位置中位于装载斗2的下方并且使得连杆机构28与装 载斗2之间的枢转连接部停在后挡板1与装载斗2之间,后挡板1在 降低位置中将保护连杆机构28与装载斗2的枢转连接部,从而使得确 保了挡板1的可倾斜功能。如图3中所示,后挡板1设置成靠着装载 斗2的下侧搁置。这确保了在使装载斗2倾斜时较大的离地间隙。同 时,连杆机构28和动力装置22的应力在后挡板1上的高载荷的情况 下被消除。在降低位置中后挡板1上的这种高载荷可能会发生在装载 斗2位于倾斜位置时并且装载斗2和后挡板1搁置在地面上或搁置在 地面上的物体上时。另外,在后挡板1于降低位置中抵接装载斗2的 下侧时,后挡板1自身的应力被消除,这意味着降低了后挡板因高载 荷变形的风险。

图4示出了可折叠后挡板1、连杆机构28及动力装置22的立体 图。如图4中所示,连杆机构28包括各自以枢转的方式连接至后挡 板1和装载斗2的第一连杆臂30和第二连杆臂32。这使得后挡板1 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的运动必将能够给出使后挡板1绕与后挡 板1的纵向方向一致的轴线的枢转最小化的有利运动。因此,用于使 后挡板1折叠的时间被最小化并且用以执行使后挡板1折叠的动力装 置22的冲程被最小化。另外,通过图4明显地,第一连杆臂30和第 二连杆臂32具有不同的长度。优选地,连接至动力装置22的第一连 杆臂30比第二连杆臂32长。因此,针对第一连杆臂30在装载斗2和 后挡板1上的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比针对第二连杆臂32的相应固定点之 间的距离大。第一连杆臂30与第二连杆臂32之间的该长度比率导 致了后挡板1在升高位置与降低位置之间的有利运动。第一连杆臂 30和第二连杆臂32通过其在装载斗2和后挡板1中的支承点形成 了四点接合机构。

动力装置22连接至连杆机构28,使得动力装置22与连杆机构 28的连接在后挡板1降低时停在后挡板1与装载斗2之间。因此, 后挡板1在降低位置中将保护动力装置22与连杆机构28的连接部, 使得确保了后挡板1的折叠功能。第一连杆臂30在后挡板1的纵向 方向上具有显著的延伸部。这增大了连杆机构28的稳定性并且动力 装置22可以定尺寸成仅沿一个方向施加并传送力,这意味着在装载 斗2与第一连杆臂30之间可以设置呈例如液压缸形式的仅一个动力 装置22。

第二连杆臂32包括两个连杆臂,两个连杆臂构造在第一连杆臂的 两侧。这提高了在不同形状和尺寸的装载斗2上使用后挡板1的能力。 第二连杆臂32可定位成与第一连杆臂30相距适于装载斗2的形状和 尺寸的任意距离。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可折叠后挡板1的 装载斗2的后视图。动力装置22如何连接至第一连杆臂30并位于该 臂的中部中在图5中是明显的。第二连杆臂32布置在第一连杆臂30 的两侧。后挡板1被示出为位于升高位置并且覆盖装载斗2的呈后开 口16形式的后部。后挡板1因此具有与装载斗2的后开口大致对应的 形状和尺寸,所述后开口由装载斗2的侧壁18和底壁20限定。装载 斗2的宽度与轮8的外表面之间的宽度大致对应。为了避免装载斗2 与轮8之间的干涉,装载斗2构造成具有凹处34,所述凹处34的尺 寸适于轮8的尺寸。

图6至图8示出了针对装载斗2和后挡板1的不同位置沿着图5 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图6示出了在装载斗2位于装载位置时 并且后挡板1覆盖装载斗2的后开口16的情况下位于升高位置的后 挡板1。呈液压缸形式的动力装置22如何连接至装载斗2和第一连 杆臂30是明显的。动力装置22连接至装载斗2的下侧的支架36 也是明显的。支架36从装载斗2的下侧延伸并且经由枢转接头38 连接至底盘6。在使装载斗2倾斜期间,装载斗2将绕枢转接头38 枢转。

在图7中,后挡板1已经开始向降低位置折叠。动力装置22已 被激活并沿动力装置22与装载斗2附接的方向拉动第一连杆机构 30。第一连杆臂30和第二连杆臂32因此开始绕其与装载斗2的下 侧部的附接点枢转。后挡板1因此遵循第一连杆臂30和第二连杆臂 32所执行的枢转运动,第一连杆臂30和第二连杆臂32如何以枢转 的方式连接至后挡板1在图7中也是明显的。在使后挡板1折叠期 间,后挡板1在第一阶段中将执行沿向下方向相对于装载斗2的枢 转运动,并且在折叠的最终阶段中使该枢转运动沿朝向装载斗2的 下侧的向上运动继续。

在图8中,装载斗2位于倾斜位置并且后挡板1位于降低位置。 动力装置22已沿动力装置22与装载斗2附接的方向进一步拉动第 一连杆机构30,使得后挡板1在降低位置中位于装载斗2的下方。 连杆臂30、32与装载斗2的枢转连接部及动力装置22与第一连杆 臂30的枢转连接部如何停在后挡板1与装载斗2之间在图8中是明 显的,其中,后挡板1覆盖并保护连杆臂30、32与装载斗2的枢转 连接部及动力装置22与第一连杆臂30的枢转连接部不受来自地面 或来自地面上的物体的外部冲击。如图8中所示,后挡板1的面向 装载斗2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在后挡板1的降低位置中靠着 装载斗2的下侧搁置。

图9示出了装载斗2的后视图,该装载斗2固定地设置在底盘6 上并且该装载斗2因此不能够倾斜。为了使后挡板1折叠,设置有 两个动力装置22,动力装置22连接至相应的第二连杆臂32。因此, 根据装载斗2的形状和尺寸,动力装置22可设置成在装载斗2的下 方突出微小距离或没有突出。这种解决方案在装载斗2固定地设置 在底盘处并为推出斗类型时是有利的,这是因为期望的是将推出斗 尽可能低地设置在地面上。动力装置22根据该实施方式可在下述空 间中连接至装载斗2:所述空间形成在相应的轮8与装载斗2的对 应的侧部之间并且位于凹处34中。因此,当装载斗2进入矿山平硐 中时,轮8将保护动力装置22不受来自例如矿山平硐中突出的岩石 部的外部冲击。

上述部件及特征可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可用实 施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