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在地面上支承移动装置的装置

用于在地面上支承移动装置的装置

摘要

对于带有悬臂的运载工具,一旦利用悬臂进行工作就需要横向支承。在利用悬臂进行工作的同时,存在运载工具倾翻的风险,特别是在该悬臂被横向地摆动出很远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有利的是提供一种地面接触传感器系统以降低倾翻的风险。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地面上支承运载工具的支承装置(10),包括:-连接到该移动装置的支承件(12),-液压缸(13),该液压缸被支承在该支承件(12)上并且该液压缸可相对于该支承件(12)在上端部位置与下端部位置之间移动,-支承脚(12a),该支承脚可被借助于该液压缸(13)降低和提升,以及-感测装置(19),该感测装置产生与支承负载相关的信号。根据本发明,该感测装置(19)借助于接近开关产生与负载相关的信号,当该液压缸与该液压缸的上端部位置相距的距离低于或超过规定值时,该接近开关作出响应。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9-28

    授权

    授权

  • 2016-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6C23/80 申请日:201403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地面上支承移动装置(特别是运载工具)的支 承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多用途运载工具(例如移动混凝土泵)必须被支承在地面上以进 行某些类型的工作。对于道路施工、建筑物外立面施工、树木剪枝工作或 借助于悬臂或起重机实施的其它工作,多用途运载工具可能会倾翻。泵杆 或起重机吊杆在向外摆动时特别是在它承载人或负载的情况下产生高倾覆 力矩。多用途运载工具的支承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经由呈可横向延伸的支承 件的形式的支承装置来实现,这些支承装置包括与地面形成接触的可降低 的支承脚。可通过液压方式实现延伸和降低。为了能够确保该支承的稳定 性,特别是在根据德国标准DINEN12001:2012-11;第5.2.10.4.2章的局部 支承的情况下,至少需要确定是否所有的支承件在允许将悬臂投入运转之 前都已接触地面。

US6,655,219公开了一种位于支承装置的支承脚中的弹簧元件,该弹 簧元件被用于检测支承负载。为此,在该弹簧元件处设置有应变仪并且该 应变仪被连接于电子评估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地面上支承运载工具或移动装置的装 置,由此,能够确保运载工具在稳定状态下的安全运转,特别当操作运载 工具的悬臂(这导致倾覆力矩)时更是如此。

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来实现该目的。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了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

本发明源自于一种用于在地面上支承移动装置的支承装置,该移动装 置特别是运载工具,所述支承装置包括

-连接到移动装置的支承件,

-液压缸,该液压缸被支承在支承件上并且该液压缸可相对于支承件 在上端部位置与下端部位置之间移动,

-支承脚,该支承脚可被借助于液压缸降低和提升,以及

-感测装置,该感测装置产生与支承负载相关的信号。

在本发明的意义中的支承装置是任何装置,借助于该装置,支承力可 被首先在竖直方向中从运载工具或任何其它移动装置引入到地面。在大多 数情况下,存在被布置在运载工具上的四个支承装置,这四个支承装置一 起也可从地面完全地提升该运载工具并从车轮悬架的弹簧-阻尼器系统自 由地支承该运载工具。

根据本发明,提议了该传感器单元借助于接近开关产生与支承负载相 关的信号,当从液压缸到其上端部位置的距离低于或超过限定值时,该接 近开关作出响应。

借助于优选地以非接触的方式起作用的接近开关,以特别简单和耐用 的方式检测超过某一阈值的支承力是否作用在该支承装置上是可能的。仅 利用足够高的支承力确保了该移动装置被安全地支承住。可通过该接近开 关在该处作出响应的预定距离来确定该阈值。该阈值表示哪个支承力必须 至少是可获得的以去除掉从地面提升该支承装置的风险。在实际情况下, 用于车载混凝土泵的力阈值例如为300kg。如果该接近开关检测到该阈值 被下降到不能达到的程度,这种情况表明出现了欠载的情况并且由此例如 该移动装置即将倾翻。可利用该接近开关的相应信号来发出报警信号或自 动地中断该移动装置的悬臂的操作或仅允许悬臂的降低该机器的倾覆力矩 的那些运动,这意味着其降低了负载。响应于该信号自动地缩回该悬臂同 样是可设想出的。同样,在允许悬臂进行操作之前,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 传感器系统可被有利地用于根据标准DINEN12001:2012-11来确保支承脚 的地面接触。

带有非接触式接近开关的本发明的支承件在检测地面接触方面特别可 靠地起作用,特别地对于肮脏的现场环境更是如此。即使在具有大颗粒污 染物的情况下,也并不负面地影响该功能。同时,能够以简单且合算的方 式实现本发明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液压缸可被安装于随意设计的支承件,该支承件被以传 递支承力的方式连接到该移动装置,即例如连接到车载混凝土泵的运载工 具框架。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支承件包括沿着中央纵向轴线延伸的外管, 该液压缸被布置成是可在该外管内侧移位的。有利地,该实施例中的外管 表示用于可移位的液压缸的引导件。同时,该外管为液压缸提供保护。

优选地,该接近开关被紧固到该支承件,例如紧固到外管,并且对被 布置在液压缸上的测量标记的接近作出响应。作为选择,将接近开关紧固 于液压缸并将测量标记布置在支承件和/或外管上同样是可能的。原则上, 任何以非接触的方式起作用的接近开关均适于用作磁性地、电磁地、电感 地、电容地、光学地、或超声地起作用的接近开关。但使用以接触的方式 起作用的开关、按钮、或辊式限位开关同样是可能的。

在优选实施例中,液压缸被经由承载螺栓安装在支承件上,该承载螺 栓搁置在支承件上的承载孔中并且搁置在液压缸的缸盖上的承载孔中。

例如,承载孔中的至少一个可被设计成椭圆形孔,液压缸在该椭圆形 孔处被沿着中央纵向轴线引导。因此,可以简单且耐用的方式实现液压缸 在支承件和/或外管上的引导以及在上下端部位置之间的可纵向移动性。优 选地,椭圆形孔被布置在液压缸的缸盖中,特别地被相对于中央纵向轴线 居中布置。承载螺栓所停留的椭圆形孔端限定了液压缸在外管中的上下端 部位置。当承载螺栓搁置在椭圆形孔的停留止动部处时,支承力被经由承 载螺栓传递。

在替代实施例中,承载螺栓具有相对于承载螺栓在其端部区段中的轴 线非旋转对称的、优选地偏心的横截面,在该端部区段中,该承载螺栓搁 置在支承件上的承载孔中。因此,,承载螺栓在端部区段中沿着竖直方向的 外侧尺寸可比沿着水平方向小。同样,承载螺栓在它搁置在缸盖上的承载 孔中的中央区段中可具有相对于承载螺栓的轴线非旋转对称的、优选地偏 心的横截面,承载螺栓在中央区段中沿着竖直方向的外侧尺寸可比沿着水 平方向小。由此构造的承载螺栓可被有利地安装在缸盖上和/或支承件上的 圆形承载孔中。由于非对称的形状,导致承载孔在竖直方向中的内侧尺寸 大于承载螺栓的相关区段的外侧尺寸,使得承载螺栓在相关的承载孔中是 可竖直移位的。非对称的横截面的上下侧限定了支承件和液压缸的相对运 动的上下端部位置。当承载螺栓置靠在承载孔的上和/或下停留止动部时, 支承力经由承载螺栓进行传递。支承装置可承受相当大的静载荷,这导致 承载螺栓在承载孔的下端中的高接触压力。为了使接触压力保持得尽可能 低,承载螺栓的非对称横截面的外部轮廓可有利地适于承载孔在下列区域 内的内部轮廓,在所述区域中,当已将支承脚降低时,承载螺栓搁置于承 载孔的下端。例如,在圆形承载孔的情况下,承载螺栓在相关区域中的外 部轮廓可具有与承载孔的内部轮廓相同的半径。

利用如前所述的承载螺栓在相关承载区域中的非对称结构,承载螺栓 在缸盖处的承载孔中和/或在支承件上的承载孔中被以抗扭矩的方式引导 是有利的。以这种方式,以限定的方式确保了液压缸相对于支承件的可竖 直移位性。

根据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构造,液压缸相对于支承件在这两个端部位 置之间的总承载行程可能是相对小的,例如它可能总共仅有几毫米。当借 助于接近开关产生与支承负载相关的信号时,这影响了精度和可靠性。为 了避免该问题,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传感器系统协作的变速 箱,该变速箱放大了液压缸和支承件的相对运动的行程。例如,变速箱可 以是杆变速箱,其包括在支承件上枢转的杆。在作用点处,例如,该杆可 被连接于可在支承件的承载孔中竖直移位的承载螺栓,一个测量标记被布 置在该杆的比作用点更为远离该杆的支点定位的点处。由于较长的杆臂, 导致当使液压缸相对于支承件移位时,测量标志比承载螺栓更为强烈地移 动。接近开关对位于杆上的测量标志的接近作出响应,并且由此它更为可 靠地检测该运动。

利用本发明的支承件的可能构造,仅重力作为指向地面的力作用在液 压缸上。当提升支承脚时,该力致使液压缸相对于支承件的下降运动。

利用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替代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簧元件,该弹簧 元件搁置在支承件上并且该弹簧元件在液压缸上施加指向地面的弹簧力。 优选地,弹簧元件被安装在液压缸的缸盖与外管隔壁之间。优选地,弹簧 元件被构造成压缩弹簧,可选择地它也可被构造成拉伸弹簧。例如,弹簧 元件被构造成螺旋弹簧或板簧,设置无论处于串联和/或并联布置中的几个 彼此结合的弹簧元件(例如多个堆叠的板簧或多个在彼此内布置的螺旋弹 簧)同样是可能的。例如,弹簧元件可由金属材料制成或在塑料的基础上 生产而成。作为另一优选方案,设置几个弹簧元件,特别是至少两个弹簧 元件,这几个弹簧元件被并排布置或一个接一个地布置在液压缸与外管隔 壁之间。弹簧元件的弹力和/或预拉伸能够是可调节的,以便能够可变地预 先确定本发明的地面接触传感器系统所响应的负载阈值。

作为特定的优选方案,本发明的支承装置包括另一弹簧元件,这些弹 簧元件被围绕中央纵向轴线布置在套管式引导件中。在此,能够以简单且 耐用的方式实现几个弹簧元件的联接。弹簧元件能够被彼此独立地布置并 且被分别引导通过该套管式引导件的两个内部壳体区域中的一个。

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支承装置包括另一传感器设施,当提升该支 承脚时,该另一传感器设施产生信号。常规的支承装置在大多数情况下均 包括检测是否已经提升该支承脚的传感器系统。可以使用来自该传感器系 统的信号,例如,以便在运载工具的行驶模式中确保已经提升了所有的支 承脚。该另一传感器设施可被集成到本发明的概念中以便进一步提高安全 性。例如,如果另一传感器设施的(逻辑逆向)信号表示尚未提升该支承 脚,它通过逆向推定意指该支承脚已经被(至少局部地)降低。根据本发 明,可随后根据来自第一传感器设施的接近开关的信号是否表明足够大的 支承负载以及来自另一传感器设施的信号是否同时表明已提升该支承脚, 来进行悬臂的操作。该冗余提高了安全性。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支承装置包括被适当地构造成用以根据 来自该传感器设施的信号控制移动装置的悬臂的控制设施。例如,配备有 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运载工具可包括致动器以致动被联接到该支承装置的 控制设施的悬臂。由此,能够自动地实现、局部地实现或阻止该运载工具 的悬臂的操作。

利用配备有本发明的支承装置的运载工具(例如车载混凝土泵),(通 常四个)支承装置中的每一个都被有利地设置有横梁,该横梁可被相对于 运载工具横向延伸或向外摆动,特别是以液压的方式进行。横向可延伸性 或可回旋性是不可缺少的,以便增大超出该运载工具宽度的支承面积(交 通法所允许的)。

附图简要说明

下文中通过附图更为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际示例,其中:

图1在侧视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际示例的处于缩回状态中的支 承装置;

图2在侧视图中详细示出了图1中所图示的支承装置的支承件;

图3在侧视图中详细示出了图2中所图示的支承件的外管和被布置在 该外管中的液压缸;

图4在侧视图中示出了图2中所图示的支承装置,该支承件处于延伸 状态中;

图5在侧视图中详细地示出了图4中所图示的支承装置的延伸支承件; 以及

图6在侧视图中详细地示出了外管和被布置在该外管中的液压缸,该 支承件处于延伸状态中;

图7详细地示出了另一实际示例,该支承装置的处于悬臂处的替代布 置;

图8在侧视图中详细示出了根据带有偏心承载螺栓的另一实际示例的 外管,该外管中布置有液压缸;

图9示出了带有偏心端部区段的承载螺栓;

图10在侧视图中详细示出了根据带有偏心承载螺栓和变速箱以放大行 程运动的另一实际示例的外管,该外管中布置有液压缸;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支承件的带有变速箱以放大行程运动的另一实际 示例的侧视图;

图12在侧视图中详细示出了根据再一实际示例的外管,该外管中布置 有液压缸;

图13在俯视图和侧视图中详细示出了根据带有用作近程式传感器的光 敏屏障的另一实际示例的可移位的承载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种支承装置10,该支承装置10包括横梁11以及支承件 12,该支承件12带有支承脚12a和被布置在该支承件12中的液压缸13。 横梁11被联接到未图示的运载工具或联接到任何其它的移动装置,并且它 可被横向地延伸。

图2示出了沿着中央纵向轴线M延伸的支承件12。液压缸13包括缸 盖13a和活塞杆13b,其中,缸盖13a搁置和/或被支承在支承件12的盖17 上。支承件12包括连接到盖17的外管12.1。如由图1所示,盖17由横梁 11的一部分形成,并且它在外管12.1的一端形成外管隔壁。例如,盖17 可包括金属板。

图3图示了外管12.1相对于盖17的布置以及液压缸13在该外管12.1 中的安装。缸盖13a包括承载螺栓18被引导穿过的椭圆形孔14,承载螺栓 18被紧固在该外管12.1中。代替椭圆形孔,例如在带有中空孔的缸盖的情 况下,缸盖13a可在其外部壳体表面出具有两个椭圆形孔。相对于承载螺 栓18,缸盖13a在该椭圆形孔14中被可移动地引导。在缸盖13a的一个上 端处,设置了一种套管式引导件16,在该套管式引导件16中,设置有两个 弹簧元件15.1、15.2,特别是布置在彼此之内的两个圆柱形的螺旋弹簧,其 中一个在套管式引导件16的内管内侧受到引导,并且另一个在套管式引导 件16的外管的内侧受到引导。该套管式引导件16被构造成管套管式的布 置。弹簧元件15.1、15.2在径向距离处被朝向彼此布置,由此它们并不彼 此接触。弹簧元件15.1、15.2都搁置在缸盖13a和盖17上。弹簧元件15.1、 15.2为致使缸盖13a向下移位并且被停留在椭圆形孔14的上止动部处的压 缩弹簧,只要不存在支承脚12a的地面接触即可。

被布置在外管12.1内的是一种呈接近开关的形式的传感器设施19,该 传感器设施19被借助于紧固设施19.1在外侧紧固于外管12.1上。传感器 设施19涉及被紧固于缸盖13a出并且从缸盖13a横向地伸出的测量标记 19.2。在这里所示出的未地面接触的状态中,相关距离d11是最大的。当位 于该接近开关与测量标志19.2之间的距离低于和/或超过某个值时,接近开 关作出反应,即它改变其开关状态。因此,感测装置19最终对液压缸13 与其上端部位置相距的距离作出响应。

可通过借助于液压缸13使内管12.2相对于外管12.1向下移位而使该 支承件12向下延伸。为了检测内管12.2的缩回位置,在外管12内设置有 同样呈接近开关的形式的第二传感器设施20,该第二传感器设施20对被紧 固到内管12.2的测量标记20.2的接近作出响应。在这里所示出的缩回状态 中,相关距离d21是最小的。第二传感器设施20被借助于紧固装置20.1 紧固到外管12.1。紧固装置20.1被构造成被引导穿过外管的开口12.1的T 形角板。

传感器设施19、20被连接到控制设施21,该控制设施21被适当地构 造成根据感测装置19、20的开关状况、即根据检测到的距离d21和d11来 控制运载工具(这里未示出)的一个或更多个功能。特别地,如果感测装 置19检测到距离d11低于限定值以及距离d21同时超过限定值,则仅实现 悬臂的功能。

图4示出了处于延伸状态中的支承件12,其中,距离d22显示了比在 缩回状态中的更大的量。支承脚12a已经被相对于外管12.1向下移位。

图5详细示出了内管12.2在外管12.1中受到引导并且被横向地稳定住, 并且示出了液压缸13的圆柱形管和/或可延伸的叠缩管段13c被经由紧固螺 栓12.3紧固到内管12.2。该支承力被从支承脚12a传递到内管12.2并传递 到圆柱形管和/或可延伸的叠缩管段13c,并且从那里经由活塞杆13b和承 载螺栓18传递到外管12.1。

如图6中所示,缸盖13a以椭圆形孔14的下端置靠在承载螺栓18上。 两个弹簧元件15.1、15.2被压缩。换句话说,存在与地面的接触,通过该 接触在活塞杆13b上施加足够高的力,使得这两个弹簧元件15.1、15.2被 压缩。在测量标志19.2与地面接触传感器设施19之间的距离d12在该状态 下是最小的。缸盖13a相对于承载螺栓18的移位路径分别对应于椭圆形孔 14的长度比该椭圆形孔的直径和承载螺栓18的直径大的量。

在图1-6中,该支承悬臂的上部区域同时形成弹簧15和/或弹簧15.1 和15.2找到支承的板17。图7示出了该布置的替代方案,其中,盖板17 被布置在该支承悬臂内处于更深的位置处。

图8在侧视图中详细地示出了另一实际示例。如图8a中所示,承载衬 套22被连接于外管12.1,这些承载衬套22在承载孔中容置承载螺栓18。 此外,承载螺栓18搁置在液压缸13的缸盖13a处的承载孔中。

图9a示出了处于可能构造中的承载螺栓18的三维视图。在它搁置在 支承件12上的承载孔中的其端部区段23a中,承载螺栓18被进行车床加 工(turn-off),使得它具有相对于承载螺栓18的轴线24非旋转对称的截面, 即图9b中所图示的相对于承载螺栓18的轴线24偏心的横截面。如图9b 中所图示,该螺栓具有从螺栓的中心M1观察到的半径r1,并且在车床加 工的区域23中,它具有从位于其下某一距离处的中心M2观察到的半径r2, 半径r1等于半径r2。半径r1和/或半径r2对应于圆形承载孔的半径。因此, 承载螺栓18在承载衬套22中是可竖直地移位的并且该液压缸13接收其可 竖直移动性,如由图8a中的双箭头所示。

承载螺栓18的非对称横截面的上下侧限定了支承件12和液压缸13的 相对运动的上下端部位置。为了在负载下将承载螺栓18在承载孔的内部下 端处的接触压力保持得尽可能低,特别地以避免引入线性力,如上文中所 述,在加工的端部区段23中,承载螺栓18的外部轮廓适合于相关承载孔 的内部轮廓。承载螺栓18在支承件12处被以耐扭矩的方式引导。该目的 通过具有竖直引导区域的引导件突出部25来实现。如图8a和图8b中所示, 测量标记19.2被布置在承载螺栓18的一端处,该测量标记相对于支承件 12的移位运动借助于两个接近开关19而被冗余地记录,以便当液压缸13 到其上端部位置的距离低于或超过限定值时,产生本发明的意义上的与支 承负载相关的信号。这两个接近开关19可同样被彼此相对地定位,即定位 在测量标记19.2的上方和下方,以便进一步提高测量安全性和冗余度,这 是因为这两个接近开关都接收不同的测量信号。

如从图8可推断的那样,在所示实际示例中,液压缸13相对于支承件 12在这两个端部位置之间的总移位行程是相对小的。它只有几毫米。这影 响了在借助于接近开关19生产与支承负载相关的信号方面的精度和可靠 度。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图10中所图示的实际示例提供了一 种与接近开关19协作的变速箱,该变速箱放大了液压缸13和支承件12的 相对运动的行程。该变速箱是带有呈倾斜板的形式的杆26的杆变速箱,该 杆26被借助于螺钉27紧固到外管12.1。由于杆26的弹性特性,因此杆26 可在外管12.1出围绕其枢转点旋转。该行程运动由缸盖13a在作用点28 处传递到杆26。在杆26的比作用点28更为远离杆的支点的端部处,布置 有测量标记19.2,该测量标记19.2的运动借助于接近开关19进行检测。由 于杆臂较长,因此,当使液压缸13移位时,测量标记19.2相对于支承件 12比在图8中所示的实际示例中更为强烈地移动。接近开关19对被布置在 杆26处的测量标记19.2的接近作出响应,并且由此它更为可靠地检测该运 动。为了增大测量安全性/冗余度,这里在接近开关19的下方使用第二接 近开关也会是可能的,该第二接近开关另外检测处于非提升状态中的缸盖 13。

在图11中示出了带有用于放大相对运动的行程的变速箱的替代结构。 在图11a中,左侧示出的是带有降低的支承脚12a的支承件12,而右侧示 出的是带有提升的支承脚12a的支承件12。在如在图8到图10中图示的实 际示例中所完成的该实际示例中使用的是具有图9中所示结构的偏心承载 螺栓18。与图9中的图示不同,根据图8中所示的实际示例的承载螺栓18 具有在其前端处处于引导突出部25中的用于紧固测量标志19.2的两个螺纹 孔,而图9a中的承载螺栓则在该引导突出部25出具有作用点28。该变速 箱为杆变速箱,该杆变速箱包括在外管12.1上枢转的杆26,该杆26在作 用点28出被连接于可在支承件12的承载孔中竖直移位的承载螺栓18。测 量标志19.2被布置于杆26的端部处。当降低支承脚12a时,它接近上接近 开关19(左侧示出),当提升支承脚12a时,它接近下接近开关20(右侧 示出)。当(如图11a中左侧所示)上接近开关19检测到测量标记19.2的 接近并产升对应的信号时,在测量标志19.2所远离的下接近开关20并未产 生信号的同时,能够可靠(冗余)地检测到在该实际示例中降低了支承脚 12a。为了获得更好的可辨认性,图11b详细示出了根据在图11a中左侧图 示的带有降低的支承脚12a的变速箱。

在图12中所示的实际示例中,在承载螺栓18搁置在缸盖13a处的承 载孔中的中央区段中,承载螺栓18包括相对于承载螺栓18的轴线偏心的 横截面。在缸盖13a处的承载孔的区域中,该承载螺栓被在顶侧处进行车 床加工,使得它在那里获得了与承载螺栓18的在如图9中所示的端部区段 中的横截面相对应的横截面。在这里,液压缸13相对于支承件12的可竖 直移位性源自承载螺栓18在缸盖13a处的承载孔中的可移位性。在图12 的实际示例中,也提供了一种用于放大相对运动的行程的变速箱。它包括 叠板弹簧29,该叠板弹簧29被沿着其纵向延伸部弯曲两次或多次(在本实 际示例中为三次)并且搁置成处于其弯曲点位于承载螺栓18中的轴向孔30 的内壁上的情况。叠板弹簧29的端部在承载螺栓18的一端处从孔30伸出 并且它用作测量标记,该叠板弹簧29的运动借助于相对于该叠板弹簧29 彼此相对放置的两个接近开关19、20进行记录。在孔30的内部中的作用 点30处作用在叠板弹簧29上的是在承载螺栓18中被径向地引导的柱塞 32。在支承脚12a被提升(左侧示出)的情况下,重力使液压缸13向下移 动并且由此使缸盖13a向下移动。柱塞32被相应地向下延伸。叠板弹簧29 呈现出叠板弹簧29的自由端最大限度地接近上接近开关20的形状。在支 承脚12a被降低(右侧示出)的情况下,缸盖13a被向上移动,由此,柱 塞32被滑入到承载螺栓18中。这致使叠板弹簧29变形,使得该叠板弹簧 29的被用作测量标志的自由端最大限度地接近下接近开关19。基于相对地 响应的接近开关19、20的信号,能够可靠且冗余地检测支承脚12a的降低 以及在地面上的触地。

在图13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实际示例中,将一种光敏屏蔽用作接近开关 19。图13a示出了俯视图,而图13b示出了侧视图。连接到例如以图8到 图11的实际示例中所示的方式构造的承载螺栓18的是阻挡元件,该阻挡 元件在液压缸13的上端部位置中以及由此在承载螺栓18的上端部位置中 阻挡住该光敏屏蔽的上部光束路径34,并且在下端部位置中阻挡住该光敏 屏蔽的下部光束路径35,使得相关的端部位置是可被可靠地检测到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