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炭疽毒素受体CMG2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

炭疽毒素受体CMG2与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白第一部分为重组炭疽毒素受体CMG2,第二部分为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由连接肽连接,所述融合蛋白在体内半衰期较重组炭疽毒素受体CMG2增加了近20倍,同时还具有很好的体内活性,能够完全保护被攻毒的实验动物。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18

    授权

    授权

  • 2016-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K19/00 申请日:201510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融合蛋白,属于多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炭疽病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由于炭疽芽 胞杆菌形成的芽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因此其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战 剂和生物恐怖病原体。炭疽杆菌的两个主要毒力因子为荚膜和外毒素, 其中外毒素被认为是炭疽芽胞杆菌致病的关键因子。外毒素由三种蛋白 组成: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Antigen,PA)、致死因子(LethalFactor, LF)、水肿因子(EdemaFactor,EF)。EF是一种钙离子依赖的腺苷酸环 化酶,能够上调细胞内cAMP水平;LF是一种锌离子依赖的金属酶,可 以阻断MAPKK信号通路;PA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是LF和EF进入 细胞发挥生物学作用的关键步骤。细胞膜上有两种炭疽毒素受体: TEM8/ANTXR1受体(TumorEndothelialMarker8/AnthraxToxinReceptor 1)和CMG2/ANTXR2受体(CapillaryMorphogenesisProtein2/Anthrax ToxinReceptor2),CMG2即毛细管形态发生蛋白2。近期,在条件敲除 小鼠模型中的试验结果提示,CMG2在介导炭疽毒素发挥作用导致宿主 死亡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而TEM8在此过程中仅发挥部分作用。 CMG2最初在人类的胎盘组织中被发现,其基因在人类脐带静脉血管的 内皮细胞中特异性上调,在胶原蛋白毛细血管形成中被高水平诱导表达, 并且能够特异性地结合IV型胶原蛋白和层粘连蛋白。CMG2作为炭疽毒 素受体,被命名为ANTXR2;根据结构可将CMG2划分为信号肽、胞外 区、跨膜区、胞内区等区域;而与炭疽毒素结合位点位于胞外区,更明 确的说位于胞外区的vWA结构域(命名为solubleCMG2,sCMG2,即 可溶性CMG2)。虽然两种炭疽毒素受体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40%,vWA 结构域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60%,但是二者与PA的亲和力却不尽相同。 有研究显示,SPR法测得与PA的亲和力方面,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 sCMG2较sTEM8(可溶性TEM8,solubleTEM8)高1000倍以上,因此 CMG2成为了炭疽受体相关研究的主要分子。类受体(可溶性受体样分 子)作为炭疽特异性治疗药物不仅可以中和野生型PA的作用,而且针对 PA突变体同样能够起到阻断炭疽毒素发挥作用的目的。但是,作为一种 治疗用蛋白药物,sCMG2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其消除半衰期仅为24 分钟左右。因此,一些研究将sCMG2与抗体Fc段进行融合,通过构建 融合蛋白的方式延长类受体的体内半衰期。有研究报道,将炭疽毒素受 体胞外vWA结构域与人IgG-Fc融合,形成双分子的抗体样结构 (vWA-Fc),可以提高类受体的半衰期,亲和力可以达到0.2nmol/L;在炭 疽芽胞攻击小鼠模型上,vWA-Fc在50μg/只的剂量下就可以完全保护实 验动物。除了用哺乳动物细胞来表达Fc融合的类受体分子外,有研究报 道利用植物表达系统也同样获得了活性很好的CMG2-Fc蛋白。在炭疽芽 胞攻击家兔模型中,2mg/kg的剂量可以完全保护100×LD50的Ames芽胞 攻击的家兔,同时这种表达系统较哺乳动物表达系统成本低,可以作为 大规模生产的一种方法。另外,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将sCMG2 上的117位氨基酸突变后与人IgG-Fc融合,将sCMG2与PA的亲和力提 高了近4倍,该融合蛋白CMG2(E117Q)-Fc与PA摩尔比0.5:1时能 够保护炭疽毒素攻击的Fisher344大鼠。但是也有文献报道,融合Fc的 策略虽然能够延长类受体的体内半衰期,却不能够最终保护实验动物, 仅仅能够延长实验动物的存活时间。研究人员推测因为Fc融合蛋白与PA 结合后,在体内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长时间存在于血液循环系统中, 因动态平衡导致PA缓慢释放,造成实验动物最终死亡,在本发明人的试 验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同时由于Fc还可能介导ADCC或CDC等 其他效应,对于延长类受体的体内半衰期而言这些功能并不必要,反而 可能引起其他不可控的作用。

人血清白蛋白(Humanserumalbumin,HSA)是人体血清中的主要成 分,对维持血浆渗透压和血浆体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人血清白蛋白是 分子量为66.5kDa的非糖基化蛋白,,占血浆总蛋白的60%,肾清除率非 常低,半衰期为14-20天。综上所述,治疗性蛋白质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 形成融合蛋白后,融合蛋白将具有极大的优势,使之可抵御生物体内酶 解作用,并可使治疗性蛋白质在体内体外的寿命大大提高,还可以较高 剂量使用。同时HSA融合蛋白可以通过酵母表达系统来表达,成本低廉。 因此为获得与PA亲和力高,在体内半衰期长、活性好的类受体分子,发 明人意欲选择将类受体与人血清白蛋白(HSA)构建融合蛋白的方式, 即将sCMG2与HSA构建融合蛋白,期望获得的融合蛋白CMG2-HSA能 够具有很好的抑制炭疽毒素的作用,同时又能够有合适的体内半衰期, 在动物模型上达到最终能够完全保护实验动物的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融合蛋白,所述融合蛋 白第一部分为重组毛细管形态发生蛋白2,即sCMG2,第二部分为重组 人血清白蛋白,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由连接肽连接,其中,连接肽 为(G4S)n,其中n为1-10的整数。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部分位于融合蛋白的C末端, 第二部分位于融合蛋白的N末端,其中n=3。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 NO:1所示。相较于sCMG2的野生型序列,SEQIDNO:1在氨基端的第 175位半胱氨酸突变成丙氨酸。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表达上述融合蛋白的核苷酸编码序列, 所述序列如SEQIDNO:2所示。

本发明接着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所述载体为 pMEX9K。pMEX9K载体属于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 进行外源蛋白表达很成熟的表达系统之一,生长迅速,培养条件简单, 相关操作技术成熟。本申请人于2005年获得了关于pMEX9K表达载体 的中国发明专利授权(CN02117906.9),其是一种毕赤酵母分泌外源蛋白 的表达载体。该专利文献被引用至本申请,作为申请内容的一个组成部 分。

另外,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载体的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 胞为毕赤酵母菌GS115。

最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达上述融合蛋白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1)以PCR重叠扩增法构建所述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

(2)将步骤(1)获得的载体转化入宿主细胞;

(3)诱导步骤(2)获得的被转化的宿主细胞表达所述融合蛋白;

(4)收集和纯化所述融合蛋白。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步骤(1)所述的表达载体是在pMEX9K 的基础上构建的。

在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宿主细胞为毕赤酵母菌GS115。

在又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步骤(4)所述的纯化为亲合层析柱 Blue-Sepharose和Q-HP柱(GE)的两级纯化。

CMG2(作为炭疽毒素受体,被命名为ANTXR2)具有信号肽、胞 外区、跨膜区、胞内区等区域;而与炭疽毒素结合位点位于胞外区,更 明确的说位于胞外区的vWA结构域。CMG2胞外区包括7个半胱氨酸残 基,能够形成二硫键,这给表达以及后续的蛋白纯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本发明人针对与炭疽毒素作用最为直接的vWA结构域作为研究的 对象,设计炭疽毒素抑制剂。在vWA结构域中,仍然有3个半胱氨酸位 点,分别位于39、175、218号氨基酸残基,而半胱氨酸形成的二硫键是 影响蛋白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如何能够保留半胱氨酸又能够 保证表达的sCMG2能够形成正确的结构,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是研究 的内容之一。在分析了CMG2的晶体结构后,发明人发现其氨基端第175 位的半胱氨酸位于一段β片层中,处于分子的内部,将该半胱氨酸突变 成丙氨酸后,一方面有利于39位和218位的半胱氨酸形成链内二硫键, 避免175位形成分子间二硫键,又能保护β折叠片层不被破坏。这一推 测通过试验得到了验证,对sCMG2在毕赤酵母中进行表达,通过 SDS-PAGE分析可以发现其分子量为预测值的两倍,而将175位半胱氨 酸突变成丙氨酸后,其分子量就与预测值吻合,本发明提供的sCMG2均 为C175A这个突变体形式。

本发明提供的CMG2-HSA融合蛋白与炭疽PA抗原具有较高的亲和 力,可达到nmol/L级别。其在体内的半衰期较sCMG2增加了近20倍。 发明人采用MTT法在J774A.1细胞模型上对类受体CMG2-HSA进行了 IC50的测定,为了能够更好的反映CMG2-HSA在细胞模型上的活性,测 定还加入了sCMG2、CMG2-Fc(sCMG2与hIgG1Fc的融合蛋白)作为 参考蛋白。结果显示CMG2-HSA、sCMG2、CMG2-Fc的IC50分别为 1.82nmol/L、2.03nmol/L、1.42nmol/L,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反映 出CMG2-HSA保持了sCMG2在细胞模型上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内 毒素攻击试验中,本发明的融合蛋白对被攻毒的实验动物提供了100%的 保护率。总之,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不仅具有在延长了类受体体内半 衰期的特性,同时具有很好的体内活性,能够完全保护实验动物。

附图说明

图1.CMG2的半胱氨酸分布及二硫键形成示意图;

图2.真核表达载体pMEX9K结构示意图;

图3.融合蛋白CMG2-HSA的SDS-PAGE凝胶电泳图谱;

图4.融合蛋白CMG2-HSA的WesternBlotting图谱;

图5.类受体与PA的亲和力的SPR法检测图谱,CMG2-HSA(图5A)、 sCMG2(图5B);

图6.融合蛋白CMG2-HSA的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图示;

图7.融合蛋白CMG2-HSA的IC50曲线;

图8.动物被攻毒后的经各种类受体治疗后存活时间对照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 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融合蛋白(CMG2-HSA)的制备

1、表达载体构建

CMG2与白蛋白的融合蛋白(CMG2-HSA)表达序列分三步构建:

第一步:用引物H-1F和H-1R通过PCR方法从含有HSA编码序列 cDNA的质粒(例如,本实验室保存的T-HSA质粒)扩增HSA片段,同 时分别在其5’端和3’端添加XhoI酶切位点和一部分连接肽序列(linker): GGTGGAGGCGGTTCAGGCGG。用引物CMG2-F和CMG2-R通过PCR 方法由含有sCMG2编码序列的质粒(例如,本实验室保存的 PQE30-sCMG2)扩增sCMG2片段,同时分别在其5’端和3’端添加另一 部分linker序列(GTGGCTCTGGCGGTGGCGGATCG)和NotI酶切位点。 上述步骤也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核苷酸序列完成。相较于sCMG2的野生型 序列,本发明中sCMG2在氨基端的第175位半胱氨酸突变成丙氨酸(SEQ IDNO:1所示序列的第175位)。这是因为,在vWA结构域中,有3个半 胱氨酸位点,分别位于39、175、218号氨基酸残基,而半胱氨酸形成的 二硫键是影响蛋白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自氨基端的第175位 半胱氨酸位于一段β片层中,处于分子的内部,将该半胱氨酸突变成丙 氨酸后,一方面有利于39位和218位的半胱氨酸形成链内二硫键,避免 175位形成分子间二硫键,又能保护β折叠片层不被破坏。CMG2的半胱 氨酸分布及二硫键形成请参见图1.

第二步:在第一步扩增HSA的基础上,利用H-1F和H-2R,以第一 轮HSA扩增的核酸片段为模版扩增第二轮HSA,通过PCR法在其3’端 将linker剩下部分(AGGTGGCTCTGGCGGTG)添加到HSA片段上;

利用引物C-2F和CMG2-R,以第一轮获得的sCMG2核酸片段为模 板,通过PCR法在其5’端加入linker的一部分(TCAGGCGGAG)。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两个片段:HSA和sCMG2共同作为模板, 此时HSA的3’端和sCMG2的5’端之间linker部分有部分重叠,因此利 用H-3F和C-3R这对引物进行重叠延伸PCR,最终获得目的片段 XhoI/HSA-linker-sCMG2/NotI(序列如SEQIDNO:2所示)。

CMG2-HSA表达序列通过XhoI和NotI酶切位点连入到酵母表达载 体pMEX9K中,最终获得的CMG2-HSA表达载体经测序确认序列与预 期一致。pMEX9K由毕赤酵母蛋白表达专用载体pPIC9K(InvitrogenTM, K1750-01)改构而来,此载体是融合表达载体,可以将目的基因克隆至 载体的MCS(多克隆位点)处,通过AOX1启动子启动蛋白表达,并利 用载体上的α因子信号肽序列诱导蛋白分泌至胞外(见图2)。引物序列 见表1。

表1.构建CMG2-HSA融合质粒所使用的引物

2、蛋白表达与纯化

将构建好的CMG2-HSA质粒用SalI线性化后,通过电穿孔系统 (BIO-RAD,GenePulserXcellTM)转化到GS115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中 (Invitrogen),涂布于MD平板上,30℃培养48-72小时。挑取重组 GS115/CMG2-HSA单克隆接种至含25mlBMGY培养基的250ml摇瓶中, 28-30℃,250rpm培养至OD600=2-6(约16-18h),然后将过夜培养物接种 至含1LBMGY培养基的5L摇瓶中,28-30℃,250rpm继续培养至对数 生长期(OD600=2-6)。收集培养物,室温1500-3000g离心5min收集细胞, 去除原培养基,用1LBMMY培养基重悬酵母细胞,28℃,250rpm开始 诱导表达,每隔24h,添加甲醇至终浓度为0.5%,诱导表达72h后,室 温8000g离心20min收集酵母表达上清。使用超滤系统(WaterSep,WA 01005EXP24S0,Marborough,MA,USA)对酵母表达上清进行超滤浓 缩换液,使终体积浓缩至原体积的1/10,同时将缓冲液置换成20mmol/L PB(磷酸盐缓冲液),PH7.4。使用亲合层析柱Blue-Sepharose(GE, Healthcare)进行粗纯化,在中性pH值上样,样品使用20mmol/L PB+2mol/LNacl洗脱;将洗脱峰回收合并,超滤换液至20mmol/LPB, 在中性PH下上样Q-HP柱(GE,Healthcare),使用20mmol/LPB+1mol/L Nacl洗脱,收集洗脱峰回收合并,置换到PBS中保存样品。通过BCA ProteinAssay(Pierce,23227,USA)对样品进行蛋白含量测定,通过12% 丙烯酰胺的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Blotting对CMG2-HSA蛋白 进行鉴定。

CMG2-HSA蛋白大小与预期较为一致,约为89kDa(见图3),通过 anti-CMG2抗体也检测到相应条带(见图4)。

实施例2.SPR法检测类受体与PA的亲和力

采用BiacoreT200(GE),于25℃完成。偶联、结合、再生等所用试 剂均来自BIAcore。反应用缓冲液为HBS-P+5mMMgCl2(10mMHepes, 0.15MNaCl,0.005%P20,PH=7.4)。在PH=4.0时,通过氨基偶联的方式 将30μgPA固定在CM5芯片上。1个通道作为参比通道,仅用HBS-P+5mM MgCl2作为流动相。再生缓冲液为10mM四硼酸钠,1mol/LNaCl,PH=8.5,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BiacoreT200evaluationsoftware。

如图5所示,CMG2-HSA(图5A)、sCMG2(图5B)与PA的亲和 力分别为3.9nmol/L和1.915nmol/L,尽管从绝对数值上看CMG2-HSA较 sCMG2略有降低,但仍处在较高亲和力水平,可达到nmol/L级别。

实施例3.CMG2-HSA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

采用雄性SD大鼠2只(190-210g,SCXK(京)2012-0001),通过 尾静脉注射经PBS稀释的CMG2-HSA100μg。在注射前以及注射后的不 同时间点采血至注射后6天,共采血8次。样品收集在用肝素处理的EP 管中置于冰上,于4℃,4000×g离心15分钟,分离血浆,-20℃冻存待 用。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样品中CMG2-HSA的含量,以此推算出 CMG2-HSA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PBS包被4μg/mL的anti-HSA单抗 (lifespanbiosciences,LS-C51816)于4℃过夜,次日用PBST(含0.2% 吐温-20)洗涤4次,每次5分钟;然后2%BSA于37℃封闭1h,重复洗 涤步骤;按照5%体积的比例向96孔板中加入稀释后的待测样品,37℃ 孵育1h,重复洗涤步骤;按照1:100的浓度加入CMG2多抗,37℃孵 育1h,洗涤;加入1:10000稀释的HRP-anti-Rabbit(CST,#7074)37℃ 孵育1h后加入TMB(solarbio)单组份显色液显色,在450/630nm下读 取OD值。

如图6所示,纵坐标表示测得的PA浓度取以2为底的对数值,横坐 标为时间。

表2.CMG2-HSA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

表2中斜率负倒数即为CMG2-HSA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min),显 示出CMG2-HSA体内半衰期较sCMG2增加了近20倍。

实施例4:作为类受体的融合蛋白CMG2-HSAIC50的测定

炭疽保护性抗原(PA)和致死因子(LF)可形成炭疽致死毒素,对 小鼠巨噬细胞J774A.1产生致死效应。类受体能够通过结合PA从而阻断 炭疽致死毒素发挥保护细胞的作用。噻唑蓝(MTT)可被活细胞线粒体 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还原为不溶于水的蓝色结晶,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 细胞无此功能,因此可通过蓝色反应来测定类受体IC50

实验前一天以3.5×104/孔的密度,100μL/孔铺至96孔细胞培养板中 (培养基为10%FBS的MEM培养基),孵育17-19h(36.5±0.5℃,5%CO2), 次日弃培养基,加入含有炭疽致死毒素(rPA+rLF,本实验室制备,终浓 度50ng/mL和40ng/mL)和CMG2-HSA融合蛋白(经过一系列浓度梯度 稀释)的含2%FBS的MEM培养基。37℃培养箱培养4h(观察到仅加炭 疽致死毒素的孔内细胞基本死亡),每孔加入25μLMTT(Merck)工作 液(5mg/mL),继续孵育1h(36.5℃±0.5℃,5%CO2)。弃去上述细胞孔 中液体,每孔加入100μLMTT溶解液,室温放置15min。酶标仪上于 570nm/630nm读数,以sCMG2和CMG2-Fc(sCMG2与hIgG1Fc的融合 蛋白)作为对照(见图7)。

结果显示CMG2-HSA、sCMG2、CMG2-Fc的IC50分别为1.82nmol/L、 2.03nmol/L、1.44nmol/L,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反映出CMG2-HSA 保持了sCMG2和CMG2-Fc在细胞模型上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实施例5:体内毒素攻击试验

为了验证CMG2-HSA在动物体内的保护效果,采用雄性Fisher344 大鼠(200-220g/只,维通利华),将混合不同类受体,不同摩尔浓度的 LeTx(10μgrPA+5μgrLF)通过尾静脉注射,观察实验动物死亡情况,详 细数据见表3和图8。结果显示,LeTx(生理盐水组)和HSA-IFN(HSA 融合蛋白阴性对照组)动物均在80-90分钟左右死亡;在继续观察至96h 后,注射CMG2-HSA的两个实验组实验动物均存活,注射sCMG2组只 有2:1组的动物存活,其余各组实验动物均死亡。CMG2-Fc组与文献报 道类似,两组的平均存活时间为46.50小时和12.37小时,最终并不能够 保护实验动物,这一结果也显示CMG2-HSA在延长了类受体体内半衰期 的同时具有很好的体内活性,能够完全保护实验动物。

表3.体内毒素攻击试验结果

1.(log-rankMantel-Cox方法)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