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

一种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包括纵梁本体和一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将所述纵梁本体分割成一组横截面为“□”的矩型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中还设有一组加强棱。本发明所述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其结构简单、合理,易于生产,适用性广,强度和刚度高,耐重承压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175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赛埃孚汽车保修设备(太仓)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732935.3

  • 发明设计人 陈佳媛;车景辉;

    申请日2015-11-03

  • 分类号B66F7/28;

  • 代理机构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马广旭

  • 地址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港港口开发区华苏路以南、滨洋路以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23: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12

    授权

    授权

  • 2016-0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6F7/28 申请日:201511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维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汽车消费大国,近10多年来,各城市汽车的数量不断上升,随着时间推移,以后城市的拥有汽车量还会不断上升。然而汽车的维修、保养等作为汽车的售后服务,无论在修理厂或者汽车4s店都必不可少。

汽车举升机是指汽车维修行业用于汽车举升的汽保设备。举升机在汽车维修养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整车大修,还是小修保养,都离不开它。然而由于汽车举升机本身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升举机的产品性质、质量好坏还会直接影响车辆的财产安全以及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举升机作为一种汽车维修与养护设备,在使用时必须保证其安全性,既要保护车辆的财产安全,更要保护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其结构简单、合理,易于生产,适用性广,强度和刚度高,耐重承压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技术方案:一种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包括纵梁本体和一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将所述纵梁本体分割成一组横截面为“□”的矩型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中还设有一组加强棱。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生产,适用性广,通过在纵梁本体内侧设置多个支撑梁形成多个支撑管。其中连续的支撑梁可有效提高纵梁的承压能力,提高设备安全性;支撑管内还加强棱,进一步增加纵梁的耐重承压能力;支撑梁配合加强棱可以使汽车稳定固定纵梁上,提高整个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并且性能稳定。

进一步的,上述的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所述加强棱为波型加强棱,并沿所述支撑管上下交替分布。其中波型加强棱有效的分散受力,提高纵梁的刚度和强度,有效防止纵梁发生形变或折断。即过载使纵梁发生形变或折断时,波型加强棱能够临时充当纵梁连接托臂,纵梁的形状变化小,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上下交替分步进一步使纵梁的受力均匀,在保证刚度、强度的基础上,减轻整个纵梁的重量,同时可以有效的节省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上述的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所述纵梁本体表面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X型加强筋。纵梁本体表面上设置加强筋,可进一步保证纵梁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其承压能力。此外,X型的加强筋受力均匀、稳定,耐重承压能力强。

进一步的,上述的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宽度为1-1.5cm。本发明中支撑梁宽度为1-1.5cm,可有效提高纵梁耐重承压能力,有益效果明显。

进一步的,上述的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所述加强棱厚度为2-8mm。本发明中加强棱厚度为2-8mm,进一步增加纵梁的耐重承压能力。

进一步的,上述的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所述加强筋宽度为0.8-1.2cm,高度为1-2mm。本发明中加强筋宽度为0.8-1.2cm,高度为1-2mm,有效提高纵梁的刚度和强度,提高载重,使装置性能稳定,可以适用于重型汽车。

进一步的,上述的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所述纵梁本体表面设有防腐蚀膜。通过纵梁本体表面设有防腐蚀膜,可有效提高纵梁的耐腐蚀能力,延长纵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上述的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所述的防腐蚀膜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聚乙烯20-25份

聚酯纤维10-20份

TiO25-10份

SiO210-20份

环氧树脂50-80份

高岭土20-25份

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5-8份。

该抗腐蚀膜的配方可使金属表面具有抗磨减摩性提高纵梁本体表面的防腐抗冲击性,进一步提高纵梁的耐腐蚀能力,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其结构简单、合理,易于生产,适用性广,强度和刚度高,耐重承压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支撑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有本发明所述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的升举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纵梁本体、2支撑梁、3支撑管、4加强棱、5加强筋、6升举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的升举机6,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所示的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如图1-2所示,所述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包括纵梁本体1和一组支撑梁2。其中,所述支撑梁2宽度为1cm,所述支撑梁2将所述纵梁本体1分割成一组横截面为“□”的矩型支撑管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2为2根,将所述纵梁本体1分成3个支撑管3。所述支撑管3中还设有一组加强棱4,如图3所示,所述加强棱4为波型加强棱4,并沿所述支撑管3上下交替分布,并且所述加强棱4厚度为2mm。进一步的,所述纵梁本体1表面还设有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为X型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宽度为0.8cm,高度为1mm。

此外,所述纵梁本体1表面设有防腐蚀膜,所述的防腐蚀膜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聚乙烯20份

聚酯纤维10份

TiO25份

SiO210份

环氧树脂50份

高岭土20份

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5份。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的升举机6,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所示的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所述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包括纵梁本体1和一组支撑梁2。其中,所述支撑梁2宽度为1.5cm,所述支撑梁2将所述纵梁本体1分割成一组横截面为“□”的矩型支撑管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2为3根,将所述纵梁本体1分成4个支撑管3。所述支撑管3中还设有一组加强棱4,如图3所示,所述加强棱4为波型加强棱4,并沿所述支撑管3上下交替分布,并且所述加强棱4厚度为8mm。进一步的,所述纵梁本体1表面还设有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为X型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宽度为1.2cm,高度为2mm。

此外,所述纵梁本体1表面设有防腐蚀膜,所述的防腐蚀膜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聚乙烯25份

聚酯纤维20份

TiO210份

SiO220份

环氧树脂80份

高岭土25份

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8份。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的升举机6,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所示的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所述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包括纵梁本体1和一组支撑梁2。其中,所述支撑梁2宽度为1.2cm,所述支撑梁2将所述纵梁本体1分割成一组横截面为“□”的矩型支撑管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2为4根,将所述纵梁本体1分成5个支撑管3。所述支撑管3中还设有一组加强棱4,如图3所示,所述加强棱4为波型加强棱4,并沿所述支撑管3上下交替分布,并且所述加强棱4厚度为5mm。进一步的,所述纵梁本体1表面还设有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为X型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宽度为1cm,高度为1.6mm。

此外,所述纵梁本体1表面设有防腐蚀膜,所述的防腐蚀膜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聚乙烯22份

聚酯纤维15份

TiO28份

SiO215份

环氧树脂70份

高岭土22份

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6份。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的升举机6,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所示的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所述升举机用耐重、耐压高强度纵梁包括纵梁本体1和一组支撑梁2。其中,所述支撑梁2宽度为1cm,所述支撑梁2将所述纵梁本体1分割成一组横截面为“□”的矩型支撑管3。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2为5根,将所述纵梁本体1分成6个支撑管3。所述支撑管3中还设有一组加强棱4,如图3所示,所述加强棱4为波型加强棱4,并沿所述支撑管3上下交替分布,并且所述加强棱4厚度为6mm。进一步的,所述纵梁本体1表面还设有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为X型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宽度为0.8cm,高度为2mm。

此外,所述纵梁本体1表面设有防腐蚀膜,所述的防腐蚀膜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聚乙烯22份

聚酯纤维10份

TiO210份

SiO210份

环氧树脂55份

高岭土22份

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8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