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名为茶山奈苷A的酰化黄酮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名为茶山奈苷A的酰化黄酮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名为茶山奈苷A(camellikaempferoside?A)的酰化黄酮糖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茶山奈苷A的结构、然后提供了从茯砖茶中分离制备得到茶山奈苷A的方法;在制备上述单体化合物时,首先取茯砖茶,并将茯砖茶粉碎;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粉碎后的茯砖茶,提取液经过减压浓缩制得膏状提取物;再将所述膏状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茶山奈苷A;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名为茶山奈苷A的酰化黄酮糖苷在制备抗乳腺癌(MCF-7和MDA-MB-231)药物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生物活性的酰化黄酮糖苷,对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有效开发利用茯砖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并且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较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9894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17767.3

  • 申请日2015-09-24

  • 分类号C07H17/07;C07H1/08;A61P35/00;

  • 代理机构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挺

  • 地址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18: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22

    授权

    授权

  • 2016-01-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H17/07 申请日:201509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名为茶山奈苷A的酰化黄酮糖 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山茶属植物茶(Camelliasinensis)及其叶部加工产品如绿茶、红茶、 黑茶等中均含有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黄酮和黄酮苷类化合物,它们是自然界 中很重要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早在1991年Finger等就从茶鲜叶、红茶、 绿茶中分别鉴定出20种黄酮醇及其糖苷,邹艳丽等也从普洱熟茶中分离得 到三个黄酮类化合物。因此,说明茶产品中含有很多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 抗菌、抗癌等功效的黄酮类活性生物成分,这些具有保健功效的天然成分备 受人们关注,这也将成为医药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茯砖茶(Fuzhuanbricktea)是黑茶的一种,其制作已有一百多年的 历史。该茶是以茶树的叶为原料,经过渥堆、压制、发花后制得。其中在渥 堆发酵过程中形成了茯砖茶特有的“金花”,因此,在香气方面形成了其独 特的“菌花香”。茯砖茶主要产于我国湖南和陕西两省,现广泛销往全国各 地和东南亚地区。这种茶除了作为茶饮料使用外,还可用于降脂降压、降血 糖、治疗菌痢等用途(见下方文献)。

[1]邢志华,佟启鹏,赵宇,闫锦.绿茶类黄酮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药学 与临床,2013,4(7).

[2]侯冬岩,回瑞华,杨梅.绿茶及其饮料中总黄酮的分析.分析实验室, 2003,22(6):86-88.

[3]邹艳丽,董宝生,张伏全.普洱熟茶化学成分研究.云南化工.2009, (2):10-13.

[4]傅东和,刘仲华,黄建安,龚雨顺,陈金华.高通量筛选研究茯砖茶 降脂功效.茶叶科学2006,26(3):209-214.

[5]侯凯东.茯砖茶市场与收藏前景广阔诱人.茶叶经济信息2006,(7): 12-15.

茯砖茶因其加工过程中有微生物参与而发生了复杂变化,这些变化也许 会产生某些具有特殊药理作用的新化合物。目前对于茯砖茶生物活性的化学 基础的报道还比较少,若能成功的从茯砖茶这一黑茶资源中研究开发出具有 生物活性的黄酮糖苷类化合物成分,将对农业和医药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从茯砖茶中分离制备得到 的名为茶山奈苷A(camellikaempferosideA)的酰化黄酮糖苷,具有如下 所示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了一种上述名为茶山奈苷A的酰化黄酮糖苷的 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取茯砖茶,并将茯砖茶粉碎;

2)、将粉碎后的茯砖茶用甲醇或者丙酮中的任一种浸泡至少48小时, 或者将粉碎后的茯砖茶用甲醇或者丙酮中的任一种浸泡后超声波振荡提取, 并将提取液经过减压浓缩制得膏状提取物;

3)、将所述膏状提取物悬浮于水中得到水混悬液,再用石油醚、氯仿、 正丁醇依次萃取,将最终得到的正丁醇萃取液减压浓缩至膏状;

4)、将所述膏状体用热水溶解得到溶解液,接着利用羟丙基凝胶柱层析 即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将溶解液使用甲醇-水体积比0:100到100:0 作为梯度洗脱,收集其中甲醇-水体积比20:80到40:60间的洗脱组分;将 得到的洗脱组分使用MCI柱层析纯化,以甲醇-水体积比0:100到100:0作 为梯度洗脱,分别收集相应体积比间的洗脱组分,将其中甲醇-水体积比 70:30洗脱得到的洗脱组分再经过聚酰胺柱层析以丙酮-水体积比1:2洗脱, 每20mL收集一个馏分,将其中的第9~17组馏分合并、蒸干,最后经过ODS 反相硅胶柱层析即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层析,以甲醇-水体积比5:4洗脱, 每20mL收集一个馏分,取其中第8~10馏分合并、蒸干,可得到茶山奈苷A。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了名为茶山奈苷A的酰化黄酮苷化合物在制备 抗乳腺癌(MCF-7和MDA-MB-231)药物方面的应用。

通过试验证实,本发明中所述名为茶山奈苷A的酰化黄酮糖苷化合物对 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可以应用于制备抗癌药物方面。

具体的,本发明中的所述名为茶山奈苷A的酰化黄酮糖苷化合物可以和 药学上所通用的辅料制成口服、外用、注射等剂型,例如片剂、胶囊剂、颗 粒剂、滴丸剂等口服药剂;栓剂、捈剂、洗剂、膏剂、透皮贴剂等外用药剂; 注射液、混悬液、冻干粉末等注射药剂,参照制药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成功的从茯砖茶这一黑茶资源中研究开发出具有生物活性的 黄酮糖苷类化合物成分,对农业和医药等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

2)、本发明从茯砖茶中制备得到一个具有医学活性的黄酮糖苷化合物茶 山奈苷A,为有效开发利用茯砖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采用常规的有机提纯步骤即可,有利于降低 制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茶山奈苷A的化学结构式。

图2A为各浓度茶山奈苷A(camellikaempferosideA)对MCF-7细胞的 抑制率。

图2B为各浓度茶山奈苷A(camellikaempferosideA)对MDA-MB-231 细胞的抑制率。

图2C为MCF-7和MDA-MB-231细胞数目和形态变化在受干扰前(图中 0h)、受阴性对照影响36小时后(图中36hDMSO)和受茶山奈苷A影响36 小时后(图中36h1)的对比观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的百分含量,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质量百分含量。

一、茶山奈苷A(camellikaempferosideA)

二、茶山奈苷A(camellikaempferosideA)的制备

(1)取3.6公斤茯砖茶,并将茯砖茶粉碎;

(2)每次用6升丙酮水溶液浸提粉碎后的茯砖茶,每次浸泡96小时, 共浸提3次。将所得丙酮水提取液浓缩至膏状,得浸膏800克;

(3)将上述所得浸膏悬浮于2L水中得到水混悬液,该水混悬液先用2L 的石油醚依次萃取3次后得到的第一次剩余水混悬液即为萃取过石油醚的水 混悬液,经减压浓缩得到石油醚部分浸膏50克;

将萃取过石油醚的水混悬液再用2L的氯仿依次萃取3次后得到的第二 次剩余水混悬液即为萃取过氯仿的水混悬液,经减压浓缩得到氯仿部分浸膏 460克;

将萃取过氯仿的水混悬液再用2L的正丁醇依次萃取3次,取正丁醇萃 取液待用;

将所述正丁醇萃取液减压浓缩至膏状500克,然后用500mL热水溶解, 再通过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使用甲醇水体积比0:100到100:0梯 度洗脱,收集其中甲醇水体积比20:80到40:60间的洗脱组分,然后使用MCI 柱层析纯化,以甲醇-水体积比0:100到100:0作为梯度洗脱,分别收集相 应体积比间的洗脱组分,将其中甲醇-水体积比70:30洗脱得到的洗脱组分 经过聚酰胺柱层析以丙酮-水体积比1:2洗脱,每20mL收集一个馏分,将第 9~17组馏分合并、蒸干,然后再经ODS反相硅胶柱层析即十八烷基键合硅 胶柱层析,以甲醇-水体积比5:4洗脱,每20mL收集一个馏分,取其中第8~ 10馏分合并、蒸干,可得到茶山奈苷A(14毫克)。

产物茶山奈苷A的特性如下:

1)、可溶于甲醇和DMSO,黄色无定型粉末,

2)、UVnm(logε):215(4.22),268(3.95),315(4.10);

3)、IR(KBr)νmax(cm-1):3428,2923,2853,1655,1606,1514, 1448,1362,1261,1208,1171,1081,834,581,519;

4)、HRESI-MS:m/z895.2252([M+Na]+,C41H44O21Na+的理论计算值为 895.2267);核磁共振光谱数据见表1。

表1:茶山奈苷A的核磁共振光谱数据(1HNMR在400MHz,13CNMR在 100MHz条件下测试,δ单位为ppm,耦合常数J单位为Hz,溶剂为氘代甲 醇)。

波谱数据均通过1H-1HCOSY,HSQC和HMBC等二维核磁共振谱归属,证 明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

表1.茶山奈苷A(camellikaempferosideA)的核磁共振光谱数据

位置 δHδC2 158.98 3 134.72 4 179.05 5 163.06 6 6.050d(2.0) 99.84 7 165.73 8 6.245d(2.0) 94.80 9 158.43

10 105.85 1′ 122.85 2′,6′ 7.887 d(8.8) 132.26 3′,5′ 6.796 d(8.8) 116.25 4′ 161.39 Glc 1 5.505 d(8.0) 100.73 2 5.077 dd(9.2,8.4) 74.50 3 3.762 c84.34 4 3.364 e70.26 5 3.406 m 76.96 6a 3.772 c68.25 6b 3.356 eAra 1 4.238 d(6.8) 105.33 2 3.431 d72.22 3 3.380 e73.91 4 3.674 m 69.54 5a 3.772 c67.23 5b 3.465 m Rha 1 4.455 d(1.6) 102.42 2 3.565 dd(3.2,1.6) 72.09 3 3.431 d72.29 4 3.179 t(9.2) 73.89 5 3.364 e69.80 6 1.033 d(6.0) 17.91 p-Cou C=O 168.62 α 6.282 d(16.0) 115.18 β 7.584 d(16.0) 147.26 1 127.34 2,6 7.362 d(8.4) 131.31 3,5 6.705 d(8.4) 116.79 4 161.27

c,d,e信号重叠

三、茶山奈苷A(camellikaempferosideA)的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试 验

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体外抑制试验:采用MTT法。

MCF-7和MDA-MB-231细胞铺于96孔板中,密度为1千个细胞/孔,培养 12小时。茶山奈苷A先用DMSO溶解为溶液,再以十为倍数稀释为0.0001μM、 0.001μM、0.01μM、0.1μM、1μM和10μM六个浓度梯度,加入Dulbecco’s modifiedEagle培养基(DMEM)培养基中。经过72小时后,每孔加入20 微升5mg/mL的MTT溶液,孵育4小时以后,吸弃细胞的上清液,再向96孔 板中加入适量DMSO溶液,置于黑暗环境下10min,使沉淀物充分溶解。然后 用酶标仪(Tecan公司,瑞士)测定其570nm和630nm波长下的吸光值,取 6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每组试验做3次平行,测得该化合物的细胞抑制性 结果。再通过MTT法测定它们细胞抑制率,以形成最深颜色(无化合物添加) 和最浅颜色(所有细胞杀死)之间一半深浅颜色的浓度作为IC50值,即为其 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产物茶山奈苷A针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的体 外抑制效果见图2A~2C,其中图2A中的IC50值为7.83μM,图2B中的IC50值为19.16μM。

图2A和2B是各浓度的茶山奈苷A对MCF-7和MDA-MB-231细胞的抑制 率,从IC50值可以看出茶山奈苷A对MCF-7细胞有更强的细胞毒活性;图2C 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对照实验组在36h内MCF-7和MDA-MB-231细胞 数目和形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中横线标尺100μm),可以看出,36h后, 茶山奈苷A对MCF-7和MDA-MB-231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茶山奈苷A可以开发为具有应用前景的抗癌药物。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