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小儿蛲虫病的护理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小儿蛲虫病的护理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蛲虫病的护理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护理用药物是由芜荑,贯众,茯苓,山药,地肤子,龙胆草,马齿苋,赤芍等组份组成。本发明护理用药物具有杀虫止痒,健脾开胃,清热解毒的显著疗效,对蛲虫病尤其是脾虚虫扰症蛲虫病有极强的针对性护理效果,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确切,起效迅速,未出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可作为护理治疗蛲虫病特别是脾虚虫扰症蛲虫病的有效药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6874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陈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45956.4

  • 发明设计人 陈红;

    申请日2015-08-30

  • 分类号A61K36/8945(20060101);A61P33/1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大水清沟村106号2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04: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2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45 登记生效日:201712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83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4-27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94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830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4-27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8945 登记生效日:2016040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83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4-27

    授权

    授权

  • 2016-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45 申请日:201508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23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蛲虫病的护理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蛲虫病是由于食入带蛲虫卵的食物或由于吮指等不良习惯引起,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肠 道寄生虫疾病之一。由于感染程度不同,又可发生异位寄生,因此临床上可以无明显症状, 或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表现是肛周瘙痒,尤以夜间为重。重度感染时可导 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发热、腹痛等。此病常在幼儿中相互传播,反复感染, 使患儿睡眠不安,精神烦躁,饮食异常,严重影儿童健康。如果不及时治愈,少数雌虫可 再进入肛门或钻入幼女阴道、尿道异位寄生感染,可引起尿道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 输卵管炎等疾病。

中医认为,蛲虫病病因病理为饮食不洁,湿热内蕴,脾胃失健,久之耗伤元气。明代 《医学六要·虫门》曰“湿热郁久,则生虫”。清代《张氏医通·虫》曰“虫由少阳风本,湿 热郁蒸而成”、“饥饱失宜,中脘气虚,湿热失运,故生诸虫”。中医治疗蛲虫病,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在现代临床上仍然被广泛的应用。而且中药治疗具有辩证施治,多途径起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远期疗效好的特点,因此结合现代中医药发展理论,从提高药物疗效、 降低副作用和复发率的角度出发,研制疗效更为确切的治疗蛲虫病的中药制剂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蛲虫病的护理用药物,其安全性高,效果好,可作为护理蛲虫 病特别是脾虚虫扰症蛲虫病的理想药物。本发明中药制剂组方严谨,配伍科学,制备方便, 患者依从性好,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治疗蛲虫病的护理用药物,其原料药 的组成配比为:芜荑12-16g,贯众8-12g,茯苓8-10g,山药10-12g,地肤子6-8g,龙胆草 4-6g,马齿苋8-10g,赤芍8-10g。

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护理用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得: 芜荑14g,贯众10g,茯苓9g,山药11g,地肤子7g,龙胆草5g,马齿苋9g,赤芍9g。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护理用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含:按照前述的重量称取以上中 药组份分别粉碎,浸泡3h后煎煮2次,每次加药物总重量6-8倍的水,煎煮2-4小时,合 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75℃时相对密度为1.11-1.21的浸膏,低温干燥,粉碎过100-120 目筛,经常规工序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辅料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本发明所述护理用药物可以制备成口服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优选为颗粒 剂。

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上述护理用药物在制备治疗蛲虫病的药物中的用途。特别是所述护 理用药物制剂在制备治疗脾虚虫扰症蛲虫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护理用药物治疗蛲虫病的临床观察:

1、诊断标准:

根据《蛲虫病中医诊疗指南》中蛲虫病的诊断标准制定:肛周瘙痒、夜间尤甚,肛周 或人便见到蛲虫,夜有磨牙,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腹痛,烦躁不安,睡眠不 宁,尿频,遗尿等症状。女孩可有前阴瘙痒成见前阴发红,可山现外阴炎、阴道炎、尿道 炎、肛门糜烂等并发症。

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虚虫扰证,症见:肛门瘙痒,夜寐不安,食欲减退,形体消瘦,舌 淡。

2、一般资料:

120例患儿均符《蛲虫病中医诊疗指南》中蛲虫病诊断标准。其中男68例,女52例; 其中3岁以下12例,3~7岁85例,7~14岁23例,平均年龄5.4岁;合并肛周感染、糜 烂渗液,呈湿疹样表现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病例年龄、病程 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3、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天津中美史克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肠虫清”片治疗,每片200mg,3-5 岁200mg/次,6-8岁400mg/次,每日晚上空腹服药1次,4日一疗程。

治疗组:服用实施例3制备的颗粒剂,每袋含生药量0.5g,每日2次,每次1袋,饭 后半小时服用,4日一疗程。

对于肛周感染糜烂渗液呈湿疹样表现者,另用10%硫黄软膏涂于肛周。

护理治疗期间患者忌食腥臊、辛辣、发物,如鱼虾、狗肉、羊肉、猪血、韭菜、葱、 蒜、辣椒等;裤子宜宽松,保持干爽,瘙痒不宜搔抓;每天早晨用肥皂温水清洗肛门周围 皮肤,换下的内衣内裤应予蒸煮或开水浸泡后日晒杀虫。

4、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连续3次透明胶纸肛拭法镜捡未发现虫卵;

好转:症状改善,镜检可找到虫卵;

无效:症状无改善,镜检找到虫卵。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6、治疗效果:

120例患者无脱落、退出病例,均完成临床观察。

一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对照组60例患者,16例治愈,23 例好转,21例无效,总有效率65%,治疗组60例患者,35例治愈,21例好转,4例无效, 总有效率93.3%,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临床疗效结果见下表。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n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60 16 23 22 65% 治疗组 60 35 21 4 93.3%

上述结果表明,蛲虫病患者通过使用本发明护理用药物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另外,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体重、心率、血压均未见明显改变。治疗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 发现明显的不良事件。由此说明本发明护理用药物在护理蛲虫病特别是在护理脾虚虫扰症 蛲虫病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蛲虫病的护理用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 广应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明显优势:

本发明护理用药物组方主要是依据蛲虫病患者的病机特点研制而成,方中芜荑,贯众, 消积杀虫;茯苓,山药,健脾养胃,宁心安神;地肤子,龙胆草,清热、祛湿、止痒;马 齿苋,赤芍,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修复溃疡面。诸药合用具有杀虫止痒,健脾开胃,清 热解毒的显著疗效,对蛲虫病尤其是脾虚虫扰症蛲虫病有极强的针对性护理效果。经临床 应用验证,其疗效确切,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安全系数高。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护理用药物中各原料药的功能主治:

芜荑,辛、苦,平。消积杀虫。用于小儿疳积,蛔虫病,蛲虫病。

贯众,苦,凉。入肝、胃经。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风热感 冒。温热斑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疮疡,尿血,月经过多,刀 伤出血,蛔虫、饶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 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山药,甘,平。入肺、脾、肾经。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 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 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 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地肤子,辛、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 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 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马齿苋,酸,寒。归肝、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 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 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在 本发明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的变更、组合 或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实施例1片剂

按以下重量配比称取本发明各原料:芜荑14g,贯众10g,茯苓9g,山药11g,地肤子 7g,龙胆草5g,马齿苋9g,赤芍9g。

制备工艺如下:

按照前述的重量称取以上中药组份分别粉碎,浸泡3h后煎煮2次,每次加药物总重量 6倍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75℃时相对密度为1.11-1.21的浸膏, 低温干燥,粉碎过100-120目筛,经常规工序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辅料制成片剂。

使用本发明护理用药物治疗蛲虫病时,服用所制备的片剂,每片含生药量0.15g,每日 2次,每次2-4片,饭后服用。

实施例2胶囊剂

按以下重量配比称取本发明各原料:芜荑14g,贯众10g,茯苓9g,山药11g,地肤子 7g,龙胆草5g,马齿苋9g,赤芍9g。

制备工艺如下:

按照前述的重量称取以上中药组份分别粉碎,浸泡3h后煎煮2次,每次加药物总重量 7倍的水,煎煮3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75℃时相对密度为1.11-1.21的浸膏, 低温干燥,粉碎过100-120目筛,经常规工序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辅料制成胶囊剂。

使用本发明护理用药物治疗蛲虫病时,服用所制备的胶囊剂,每粒含生药量0.15g,每 日2次,每次2-4粒,饭后半小时服用。

实施例3颗粒剂

按以下重量配比称取本发明各原料:芜荑14g,贯众10g,茯苓9g,山药11g,地肤子 7g,龙胆草5g,马齿苋9g,赤芍9g。

制备工艺如下:

按照前述的重量称取以上中药组份分别粉碎,浸泡3h后煎煮2次,每次加药物总重量 6倍的水,煎煮4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75℃时相对密度为1.11-1.21的浸膏, 低温干燥,粉碎过100-120目筛,经常规工序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辅料制成颗粒剂。

使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蛲虫病时,服用所制备的颗粒剂,每袋含生药量0.5g,每日2 次,每次1袋,饭后半小时服用。

实施例4颗粒剂

按以下重量配比称取本发明各原料:芜荑12g,贯众8g,茯苓8g,山药10g,地肤子 6g,龙胆草4g,马齿苋8g,赤芍8g。

制备工艺如下:

按照前述的重量称取以上中药组份分别粉碎,浸泡3h后煎煮2次,每次加药物总重量 6倍的水,煎煮2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75℃时相对密度为1.11-1.21的浸膏, 低温干燥,粉碎过100-120目筛,经常规工序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辅料制成颗粒剂。

使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蛲虫病时,服用所制备的颗粒剂,每袋含生药量0.5g,每日2 次,每次1袋,饭后半小时服用。

实施例5颗粒剂

按以下重量配比称取本发明各原料:芜荑16g,贯众12g,茯苓10g,山药12g,地肤 子8g,龙胆草6g,马齿苋10g,赤芍10g。

制备工艺如下:

按照前述的重量称取以上中药组份分别粉碎,浸泡3h后煎煮2次,每次加药物总重量 8倍的水,煎煮4小时,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75℃时相对密度为1.11-1.21的浸膏, 低温干燥,粉碎过100-120目筛,经常规工序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辅料制成颗粒剂。

使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蛲虫病时,服用所制备的颗粒剂,每袋含生药量0.5g,每日2 次,每次1袋,饭后半小时服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