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LCLC-T谐振型高频逆变器

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LCLC-T谐振型高频逆变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LCLC-T谐振型高频逆变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半桥单元X、反向串联开关管单元Y和LCLC-T谐振网络单元Z;半桥单元X包括第一电解电容C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6234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59150.3

  • 发明设计人 刘俊峰;李学胜;曾君;

    申请日2015-07-29

  • 分类号H02M7/5387;H02M7/493;H02M1/12;

  • 代理机构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罗观祥

  •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50: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01

    授权

    授权

  • 2016-0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M7/5387 申请日:201507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频交流配电(HFACPDS)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出电压相位 自同步的LCLC-T谐振型高频逆变器。

背景技术

高频交流配电(HFACPDS)方式与直流配电(DCPDS)方式相比,具有 电压转换方便、功率变换级数少、功率密度高和效率高等优点,既可应用于小 功率、短距离传输的计算机和通信系统,又可应用于中等功率、长距离传输的 电动汽车和微电网领域。高频谐振逆变器将电池、太阳能板等直流电源设备产 生的直流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馈送至高频交流母线(HFACBUS)。随着用电 功率等级的不断扩大以及可靠性、冗余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多组逆变器并联使 用的要求越来越突出。逆变器并联要求各组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相位和幅值都要 一致,否则会在电路中产生环流,严重影响电路工作。目前,常采用的移相全 桥逆变器,由于调制策略的缺陷,导致输出高频交流电压的相位和幅值耦合在 一起,无法实现对相位和幅值的解耦控制,给多组逆变器并联操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一种输出电压相位自 同步的LCLC-T谐振型高频逆变器,该LCLC-T谐振型高频逆变器适用于高频 交流配电领域,具体可以应用于将电池、太阳能板等直流电源设备的直流电转 成高频交流电,在多组逆变器并联使用的场合,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解耦, 实现各组逆变器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LCLC-T 谐振型高频逆变器,包括:半桥单元X、反向串联开关管单元Y及LCLC-T谐振 网络单元Z;所述半桥单元X包括第一电解电容Cf1、第二电解电容Cf2、第一谐 振电容C1、第二谐振电容C2、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一开关管 S1和第二开关管S2;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f1和第二电解电容Cf2的电容值相等; 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f1的负极与第二电解电容Cf2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 S1的漏极、第一二极管VD1的阴极和第一谐振电容C1的一端均与第一电解电容 Cf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第一二极管VD1的阳极和第一谐 振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相连接;第二二极管VD2的阴极和 第二谐振电容C2的一端均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二二极管VD2的阳极和第二谐振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第二电解电容 Cf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反向串联开关管单元Y包括第三谐振电容C3、第四谐振 电容C4、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二极管VD4、第三开关管S3和第四开关管S4; 所述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第三二极管VD3的阳极、第三谐振电容C3的一端、 第四二极管VD4的阳极和第四谐振电容C4的一端均与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相连 接;所述第一谐振电容C1、第二谐振电容C2、第三谐振电容C3和第四谐振电容 C4的值相等;所述LCLC-T谐振网络单元Z包括串联谐振电感Ls、串联谐振电 容Cs、并联谐振电感Lp和并联谐振电容Cp;所述串联谐振电感Ls的一端与串联 谐振电容Cs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并联谐振电感Lp的一端和并联谐振电容Cp的 一端均与串联谐振电容Cs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反向串联开关管单元Y中第三 谐振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VD3的阴极和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LCLC-T 谐振网络单元Z中串联谐振电感Ls的另一端均与半桥单元X中第一电解电容Cf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反向串联开关管单元Y中第四谐振电容C4的另一端、第四 二极管VD4的阴极和第四开关管S4的漏极、LCLC-T谐振网络单元Z中并联谐 振电感Lp的另一端和并联谐振电容Cp的另一端均与半桥单元X中第一开关管 S1的源极相连接;所述LCLC-T谐振网络单元Z在电路工作角频率下呈现感性, 以实现软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 管S4的第一驱动信号G1、第二驱动信号G2、第三驱动信号G3、第四驱动信号 G4由三角载波Tri与直流电压Vref比较获得;所述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在三角载波Tri大于直流电压Vref时,交替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管S3在第一开关 管S1导通的过程中,从三角波Tri到达峰值时刻开始导通,在第二开关管S2导 通时关断;所述第四开关管S4在第二开关管S2导通的过程中,从三角波Tri到 达峰值时刻开始导通,在第一开关管S1导通时关断;一个工作周期可以分为以 下6个阶段:

阶段I:第四开关管S4关断,第一开关管S1导通,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UAB等于输入直流电压值V2in的1/2。

阶段II:第一开关管S1导通过程中,第三开关管S3开通,开关管网络输出 电压值UAB等于输入直流电压值V2in的1/2,且谐振电流i大于0,并逐渐增加。

阶段III:第一开关管S1关断,第一谐振电容C1充电,第二谐振电容C2和 第四谐振电容C4放电,至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的交汇点 A电位变成输入直流电压值V2in的1/2时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UAB等于0,由 于此时第三开关管S3开通,故电流从反向串联开关管单元Y流过,方向为从上 到下。

阶段IV:第三开关管S3关断,第二开关管S2开通,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 UAB等于负的输入直流电压值V2in的1/2。

阶段V:第二开关管S2导通过程中,第四开关管S4开通,开关管网络输出 电压值UAB等于负的输入直流电压值V2in的1/2,且谐振电流i小于0并逐渐变 大。

阶段VI:第二开关管S2关断,第二谐振电容C2充电,第一谐振电容C1和 第三谐振电容C3放电,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的交汇 点A电位变成输入直流电压值V2in的1/2时有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UAB等于0, 由于此时第四开关管S4开通,故电流从反向串联开关管单元Y流过,方向为从 下到上。之后重复以上6个阶段。

所述三角波频率为2ω1,对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UAB进行傅里叶分解可得:

UAB=Σn=1,3,5...4Vinnπ·sin(nα2)·cos(1t),

所述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LCLC-T谐振型高频逆变器,可以通过改变直 流电压Vref的大小,进而调整控制角α,从而改变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UAB的 基波分量UAB1的幅值;所述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UAB的基波分量UAB1关于三 角载波Tri的过零点对称,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UAB的基波分量UAB1的相位与 三角载波Tri同步,实现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达到幅值和相位的解耦;所述输 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LCLC-T谐振型高频逆变器,在需要多组逆变器并联时, 只需调节输出电压幅值大小,采用相同三角载波Tri比较,相位会自动满足同步 要求,在需要多组逆变器并联时可以省去相位同步控制单元,简化了控制电路, 为多组逆变器并联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单的实现途径。

所述串联谐振电感Ls和串联谐振电容Cs串联成的串联谐振电路固有谐振频 率为并联谐振电感Lp和并联谐振电容Cp并联成的并联谐振电路固有 谐振频率为ωp=1LpCp,负载电阻为R,参数λ1=ωsω1,参数λ2=ωpω1,参数Q1=ω1LsR,参数其中参数λ1、参数λ2分别体现了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 的固有谐振频率偏离电路工作频率ω1的程度,参数Q1、参数Q2分别体现了串 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相较于负载电阻R的品质因数。

所述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LCLC-T谐振型高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总谐波 畸变率THD的表达式为:

THD=Σn=3,5...{1nsin(n·α2)·n2·λ22·Q2[n2·λ22·Q2-(n4-n2·λ22-n2·λ12+λ12·λ22)·Q1]2+[(n3-n·λ12)·Q1·Q1·λ22]2}2|sin(α2)·λ22·Q2[λ22·Q2-(1-λ22-λ12+λ12·λ22)·Q1]2+[(1-λ12)·Q1·Q1·λ22]2|,---(2)

谐振电流i的表达式为:

i(ω1·t)=Σn=1,3,5...{4Vinnπsin(n·α2)·n4·Q22·R2·λ24+(n3-n·λ22)2[n2·Q2·R2·λ22-Q1·R·(n4-n2·λ22-n2·λ12+λ12·λ22)]2+[Q1·Q2·R2·λ22(n3-n·λ12)]2·cos(n·ω1·t+θt)},---(3)

其中:θn=arctann2-λ22n·Q2·R·λ22-arctanQ1·Q2·R2·λ22(n3-n·λ12)n2·Q2·R2·λ22-Q1·R·(n4-n2·λ22-n2·λ12+λ12·λ22),

所述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LCLC-T谐振型高频逆变器,在选择元件参数 时,需满足λ1≤1,λ2≤1,使得LCLC-T谐振网络单元Z呈现感性;需根据输出电压 总谐波畸变率THD的表达式选择参数λ1、参数λ2、参数Q1、参数Q2的值以保 证输出电压总畸变率THD满足要求;需根据谐振电流i的表达式,依据确定使开关管实现软开关最小控制角α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现有常用的可控逆变器多采用移相全桥电路,本发明不仅具有可控的 输出,而且兼具半桥电路的性质,开关网络输出电压是直流电源电压的一半, 适用用于输入电压高的场合,是对全桥逆变的有效补充。

(2)本发明开关管采用PWM控制,相较于移相控制,控制思路更加简单。

(3)本发明采用了LCLC-T谐振网络对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UAB进行滤 波,变换器输出电压谐波畸变率小。

(4)本发明采用的LCLC-T谐振网络单元Z在电路工作频率下呈感性,能 够保证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在较宽范 围输入直流电压波动及负载波动情况下实现软开关,效率高。

(5)本发明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UAB关于三角载波Tri的过零点对称,调 节直流电压Vref时,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UAB始终保持关于三角载波Tri的对 称性,实现输出电压相位和幅值的解耦。

(6)本发明实现了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位的解耦,应用在逆变器需要并联 的场合,采用相同的三角波作为载波,相位会自动满足同步要求,省去了相位 同步控制单元,简化了控制电路,为多组逆变器并联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单的实 现途径。在多组逆变器并联时,实现了相位自同步,省去了相位同步控制单元, 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LCLC-T谐振型DC/HFAC变换 器的结构图。

图2是所述的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LCLC-T谐振型DC/HFAC变换器中开关 管的驱动信号及关键电压电流波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谐振型DC/HFAC变换器的等效电 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内容及特点,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 案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LCLC-T谐振型高频逆变器的结构 图。所述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LCLC-T谐振型高频逆变器包括半桥单元X、反 向串联开关管单元Y及LCLC-T谐振网络单元Z;所述半桥单元X包括第一电 解电容Cf1、第二电解电容Cf2、第一谐振电容C1、第二谐振电容C2、第一二极 管VD1、第二二极管VD2、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所述第一电解电容 Cf1和第二电解电容Cf2的电容值相等;所述第一电解电容Cf1的负极与第二电解 电容Cf2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第一二极管VD1的阴极和第一 谐振电容C1的一端均与第一电解电容Cf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 源极、第一二极管VD1的阳极和第一谐振电容C1的另一端均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相连接;第二二极管VD2的阴极和第二谐振电容C2的一端均与第二开关 管S2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第二二极管VD2的阳极和第二 谐振电容C2的另一端均与第二电解电容Cf2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反向串联开关 管单元Y包括第三谐振电容C3、第四谐振电容C4、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二极 管VD4、第三开关管S3和第四开关管S4;所述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第三二极 管VD3的阳极、第三谐振电容C3的一端、第四二极管VD4的阳极和第四谐振电 容C4的一端均与第四开关管S4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第一谐振电容C1、第二谐振 电容C2、第三谐振电容C3和第四谐振电容C4的值相等;所述LCLC-T谐振网 络单元Z包括串联谐振电感Ls、串联谐振电容Cs、并联谐振电感Lp和并联谐振 电容Cp;所述串联谐振电感Ls的一端与串联谐振电容Cs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并 联谐振电感Lp的一端和并联谐振电容Cp的一端均与串联谐振电容Cs的另一端 相连接;所述反向串联开关管单元Y中第三谐振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 VD3的阴极和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LCLC-T谐振网络单元Z中串联谐振电感 Ls的另一端均与半桥单元X中第一电解电容Cf1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反向串联开 关管单元Y中第四谐振电容C4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VD4的阴极和第四开关管 S4的漏极、LCLC-T谐振网络单元Z中并联谐振电感Lp的另一端和并联谐振电 容Cp的另一端均与半桥单元X中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相连接;所述LCLC-T谐 振网络单元Z在电路工作角频率下呈现感性,以实现软开关;

下面结合图2所示的输出电压相位自同步的LCLC-T谐振型DC/HFAC变换 器中开关的驱动信号及关键电压电流波形示意图,来说明本发明的驱动原理及 变换器工作原理。所述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 关管S4的第一驱动信号G1、第二驱动信号G2、第三驱动信号G3、第四驱动信 号G4由三角载波Tri与直流电压Vref比较获得;所述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 S2在三角载波Tri大于直流电压Vref时,交替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管S3在第一开 关管S1导通的过程中,从三角波Tri到达峰值时刻开始导通,在第二开关管S2导通时关断;所述第四开关管S4在第二开关管S2导通的过程中,从三角波Tri 到达峰值时刻开始导通,在第一开关管S1导通时关断;一个工作周期可以分为 以下6个阶段:

阶段I:第四开关管S4关断,第一开关管S1导通,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UAB等于输入直流电压值V2in的1/2。

阶段II:第一开关管S1导通过程中,第三开关管S3开通,开关管网络输出 电压值UAB等于输入直流电压值V2in的1/2,且谐振电流i大于0,并逐渐增加。

阶段III:第一开关管S1关断,第一谐振电容C1充电,第二谐振电容C2和 第四谐振电容C4放电,至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的交汇点 A电位变成输入直流电压值V2in的1/2时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UAB等于0,由 于此时第三开关管S3开通,故电流从反向串联开关管单元Y流过,方向为从上 到下。

阶段IV:第三开关管S3关断,第二开关管S2开通,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 UAB等于负的输入直流电压值V2in的1/2。

阶段V:第二开关管S2导通过程中,第四开关管S4开通,开关管网络输出 电压值UAB等于负的输入直流电压值V2in的1/2,且谐振电流i小于0并且逐渐 变大。

阶段VI:第二开关管S2关断,第二谐振电容C2充电,第一谐振电容C1和 第三谐振电容C3放电,所述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的交汇 点A电位变成输入直流电压值V2in的1/2时有开关管网络输出电压值UAB等于0, 由于此时第四开关管S4开通,故电流从反向串联开关管单元Y流过,方向为从 下到上。之后重复以上6个阶段。以三角载波频率的为2ω1为例,根据以上对 电路工作过程的分析以及图2中的关键电压电流波形示意图,对开关管网络输 出电压值UAB进行傅里叶分解可得:

UAB=Σn=1,3,5...4Vinnπ·sin(nα2)·cos(1t),---(1)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变换器的等效电路图,对于LCLC-T谐振网络,假 设串联谐振电感Ls和串联谐振电容Cs串联成串联谐振电路的固有谐振频率为 并联谐振电感Lp和并联谐振电容Cp并联成并联谐振电路的固有谐振 频率为ωp=1LpCp,负载电阻为R,参数λ1=ωsω1,参数λ2=ωpω1,参数Q1=ω1LsR,参 数其中参数λ1、参数λ2分别体现了串联谐振支路和并联谐振支路的 固有谐振频率偏离变换器工作频率ω1的程度,参数Q1、参数Q2分别体现了串 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相较于负载电阻R的品质因数。公式(2)给出了输 出电压总的谐波畸变率THD的表达式:

THD=Σn=3,5...{1nsin(n·α2)·n2·λ22·Q2[n2·λ22·Q2-(n4-n2·λ22-n2·λ12+λ12·λ22)·Q1]2+[(n3-n·λ12)·Q1·Q1·λ22]2}2|sin(α2)·λ22·Q2[λ22·Q2-(1-λ22-λ12+λ12·λ22)·Q1]2+[(1-λ12)·Q1·Q1·λ22]2|,---(2)

公式(3)给出了谐振电流i的表达式:

i(ω1·t)=Σn=1,3,5...{4Vinnπsin(n·α2)·n4·Q22·R2·λ24+(n3-n·λ22)2[n2·Q2·R2·λ22-Q1·R·(n4-n2·λ22-n2·λ12+λ12·λ22)]2+[Q1·Q2·R2·λ22(n3-n·λ12)]2·cos(n·ω1·t+θt)},---(3)

其中:θn=arctann2-λ22n·Q2·R·λ22-arctanQ1·Q2·R2·λ22(n3-n·λ12)n2·Q2·R2·λ22-Q1·R·(n4-n2·λ22-n2·λ12+λ12·λ22),

在选择参数时,需满足λ1≤1,λ2≤1,使得LCLC-T谐振网络Z呈现感性;根据 公式(2)的输出电压THD表达式选择第一参数λ1、第二参数λ2、第三参数Q1、 第四参数Q2的取值以保证输出电压畸变率满足要求;根据公式(3)谐振电流i 的表达式,确定变换器最小控制角αmin,保证使得开关管实现软开关。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 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 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