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做电镀实验时用的装置

一种做电镀实验时用的装置

摘要

一种做电镀实验时用的装置,该装置中包括盛装电镀液的烧杯、给烧杯加热保温的电加热板、插入电镀液中的电极板以及通过导线与电极板连接的直流稳压稳流电源。本发明中,在电加热板上罩有凸字型的护罩,该护罩肩部的内侧搁置在电加热板的四个边沿上,该护罩的顶面有二至四个烧杯孔,烧杯是穿过烧杯孔而放置在电加热板上的;在护罩的肩部外侧面上有对称设置的四个或八个空心柱,每一空心柱的上端均塞有一隔热塞,以四个隔热塞为一支撑组固定支撑了一付网罩;连接电极板和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的导线是穿过了网罩的网眼。本发明不仅能够保证电镀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而且还能够延长电加热板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烧杯的循环使用次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549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84893.3

  • 申请日2015-09-16

  • 分类号C25D17/00;

  • 代理机构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袁庆民

  • 地址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正街17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45: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9-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25D17/00 授权公告日:20170531 终止日期:20180916 申请日:2015091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5-31

    授权

    授权

  • 2016-0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5D17/00 申请日:2015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学校实验室做电镀实验时所用装置。

背景技术

电镀是保护和美化金属制品表面的重要工序,因此,不仅在化学教学中设置了相应的理论课,并且也是实验课开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电镀实验分为四步,第一步是碱洗——用50~60℃的碱洗液来对将要进行电镀的铁制品的表面进行除锈、除杂等预处理;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并将其表面打磨光亮。第二步是碱浸——将打磨光亮且再次用清水清洗后的铁制品放入20~40℃的碱洗液浸泡5~10min(同时不断搅动)。第三步是酸浸——将仍用清水清洗后的铁制品在常温下放入酸洗液中浸泡约1min(也同时不断搅动),之后还用清水清洗干净。第四步就是对待镀工件进行电镀处理了。该步骤的过程是,将待镀工件浸入20~40℃的电镀液中,然后插入正负电极,用导线将正负电极连接到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上。之后开通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以进行电镀(电流数值0.1~0.5A)。电镀进行了15~20min后,切断电源,取出工件,用水清洗干净,即完成整个电镀实验。

从上述进行电镀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在学校的实验室内,所需要的仪器、装置和器皿等分别有:盛装各种溶液的烧杯、让烧杯内溶液保持一定温度的电加热板,在电镀时必须的正负电极以及与电极连接的直流稳压稳流电源。

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这些仪器、装置和器皿等都是临时集中起来进行操作(或曰“使用”)的。于是,上述最后一步进行电镀时,时常会出现连接电极的导线搭落在电加热板上的现象,甚至发生烧坏导线的事故。对于本来就是学习,即大多数是第一次做这种实验的学生来讲,还不时发生将烧杯内盛装的碱溶液、酸溶液和/或电镀液溅撒,甚至打泼在电加热板的事。这就是说,这些临时集中在一起来使用的实验装置(或临时集中在一起来使用的方式),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时常会因一点小差错而导致实验无法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安全、顺利操作的做电镀实验时用的装置。

实现所述目的之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做电镀实验时用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方面是,该装置中包括盛装电镀液的烧杯、给烧杯加热保温的电加热板、插入电镀液中的电极板,以及通过导线与电极板连接的直流稳压稳流电源。其改进之处是:在所述电加热板上罩有凸字型的护罩,该护罩肩部的内侧搁置在电加热板的四个边沿上,该护罩的顶面有二至四个烧杯孔,所述烧杯是穿过烧杯孔而放置在电加热板上的;在护罩的肩部外侧面上有对称设置的四个或八个空心柱,每一空心柱的上端均塞有一隔热塞,以四个隔热塞为一支撑组固定支撑了一付网罩;连接电极板和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的导线是穿过了网罩的网眼的。

从方案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现有技术基础之上,增加了安全防护装置——“凸字型的护罩”和在该护罩上的“网罩”。除烧杯从护罩顶面的烧杯孔处放下后,才可能搁置在电加热板上之外,包括导线在内的其他任何物件与电加热板之间,全部被护罩隔离开了。这样一来,即便是第一次做这类实验且比较粗心的学生,也不可能把导线等掉落在电加热板上,从而避免了烧坏导线的事故。进一步地将导线穿过网罩的网眼后,还能够使操作环境清爽而不凌乱——遇到导线过长的情况时,只需在网罩的网眼中来回多穿几次,就能够保证实验在清爽的环境下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护罩顶面的烧杯孔,其位置是在放下后的烧杯腰部的,所以,不仅在做电镀这一步骤中能够完全防止大意的学生将烧杯碰翻,而且也可在之前碱洗、碱浸和酸浸等步骤中利用本装置,以确保在所有步骤中都能够防止大意的学生将烧杯弄翻。这样就完全杜绝了将碱液、酸液和电镀液泼撒在电加热板上的事故,从而延长电加热板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烧杯的使用次数。简言之,本发明是能保证安全、节省成本,利于顺利操作的做电镀实验时用的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俯视、放大图(省略了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等);

图3——图1的左视、放大图(也省略了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做电镀实验时用的装置(参考图1、2、3),该装置中包括盛装电镀液的烧杯、给烧杯加热保温的电加热板3、插入电镀液中的电极板6,以及通过导线2与电极板6连接的直流稳压稳流电源1。本发明中,在所述电加热板3上罩有凸字型的护罩4,该护罩4肩部的内侧搁置在电加热板3的四个边沿上,该护罩4的顶面41有二至四个烧杯孔,所述烧杯7是穿过烧杯孔而放置在电加热板3上的;在护罩4的肩部外侧面42上有对称设置的四个或八个空心柱9,每一空心柱9的上端均塞有一隔热塞10,以四个隔热塞10为一支撑组固定支撑了一付网罩5;连接电极板6和直流稳压稳流电源1的导线2是穿过了网罩5的网眼的。

披露至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结合对本发明有益效果的了解,完全能够设计制造了在实质上与完全一样的装置了。

如前所述,在碱洗、碱浸和酸浸步骤中,是暂时不用电极和直流稳压稳流电源的——导线自然也不用了。为保证在进入电镀步骤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安装上(主要用于相对固定导线的)网罩5,还可进一步按如下方式来确定相应结构。具体是,所述网罩5由弯折成Π字形的不锈钢丝网做成,该网罩5两侧立面与空心柱9的对应处剪出了缺口,在缺口处至少有一根竖立的不锈钢丝是插入所述隔热塞10的。

这样一来,在碱洗、碱浸和酸浸步骤中,如果认为网罩5碍事的话,仅需拔下隔热塞10就可连同网罩5一起取走;当需要网罩5时,将全部隔热塞10插在空心柱9上端,就连同网罩5一起装上了。

显然,隔热塞10既可以由木材加工出来,也可用传热差的材料。如果空心柱9的温度不高,甚至可以利用实验室中常用的橡胶塞。

进一步讲,为尽量降低护罩4的温度,既保证护罩4本身不太热,又能够利用实验室中常用的橡胶塞作为隔热塞10使用,在所述电加热板3和护罩4肩部的内侧面之间,隔有石棉垫34。

显然,为让护罩4罩在电加热板3上之后能够保护相对固定(不发生横向移动),还可用石棉板或其他隔热材料做成限位块341来紧贴在护罩4下部的内侧面上(参考图3)。

更进一步讲,为让不熟练的学生在做实验时也相当顺利,还可对如下改进。具体是:让所述烧杯7的口沿呈完整的圆环状(购买或专门加工出这种样式的烧杯),在烧杯7口沿上配置有烧杯盖8,在烧杯盖8上有能够让电极板6穿过的均匀分布的三个电极孔81;在所述导线2上夹一个自身不会落进电极孔81,以控制电极板6在烧杯7内的深度的防落夹82(参考图2、3)。

操作时,只需在烧杯7外比对出电极板6在烧杯7中的应有深度,然而在导线2的对应处夹上防落夹82(也可用实验室常用的木质夹子替代)。之后就可直接将电极板6从电极孔81处放入已经盛装了电镀液的烧杯7中了——待电镀的实验用工件,同理。

特别说明:

图中所绘制的待电镀的实验用工件,与电极板6的形状一样。如果实际的实验用工件并非板状,对应的电极孔(图示中间的电极孔)则须作相应修改。

图1和图3中的电加热板3,是连同支撑它的带有控制面板的底座31一道绘制出的,因本申请不涉及对温度控制的具体操作,故位于这底座31一侧的控制面板就采用了简略画法。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